学术投稿

滋阴潜阳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及疗效观察

王鸿超

关键词:滋阴潜阳辨证, 顽固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滋阴潜阳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NO、CGRP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42例,对照组予以降压、稳定斑块治疗;研究组在降压、稳定斑块基础上予以滋阴潜阳辨证治疗,共治疗2个月为1疗程,采血测定炎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改变,记录SF-36生存质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D升高,斑块Crouse积分、IMT降低,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升高,治疗后IL-6、CRP、vWF含量降低,治疗后ET降低,NO、CGRP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MD较高,斑块Crouse积分、IMT较低,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较高,治疗后IL-6、CRP、vWF含量较低,治疗后ET较低,NO、CGRP含量较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71.43%与研究组有效率90.48%数据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潜阳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提高生存质量.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量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检验证明组间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ESCV积分均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腹部推拿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VAS及NDI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腹部推拿组下降明显,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腹部推拿组愈显率27.5%,有效率97.5%,传统推拿组愈显率7.5%,有效率67.5%.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试验,并进行后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

    作者:吴秋君;李华南;张玮;赵娜;海兴华;王金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行缬沙坦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分析和对比治疗前后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尿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含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他血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不大,且两组治疗前3项指标测定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能有效减轻蛋白尿症状,治疗效果显著,这对于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凤文;檀金川;魏晓娜;杨亚欣;陈文军;夏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究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0例老年冠心病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此30例老年冠心病并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均有150例患者.手术结束后,对照组采用4100 U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芪参益气滴丸0.5g进行治疗,3d后再采用4100 U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肌钙蛋白的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术后15天)、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以及全因死亡概率(1个月内).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浆肌钙蛋白、术中出血量、全因死亡概率(观察组1.33%,对照组2.67%%)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观察组10.00%,对照组12.00%)数据之间产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浆肌钙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血浆肌钙蛋白(观察组4.00%,对照组10.00%),前者的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优于后者的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其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并且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有良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即应用.

    作者:余海;彭晓红;朱亚楼;王勇;郑庆红;程江霞;秦汉;焦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四妙勇安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作为干预组,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绿原酸102 ng/mL、阿魏酸104 ng/mL时OD值大;模型组p-选择素及NF-κbp65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干预组p-选择素及NF-κbp6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无差异,但四妙组数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能减少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mRNA的表达来完成的.

    作者:李光辉;张军平;丁义;曹阳;董玮;彭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饲料配方的探讨

    目的:探讨本实验中高脂饲料对血脂的影响及饲料组分的具体作用.方法:将55只巴马小型猪分为两组,正常组5只,手术组50只.正常组予基础饲料喂饲,手术组予高脂喂饲,实验周期为48周.手术组于第2周行冠状动脉机械损伤术,各组于第24、28、36、48周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因手术组分为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故仅对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统计,以便观察高脂喂饲对血脂的影响.第24、28、36、48周时,模型组TC、TG、LDL-C、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HDL-C水平在第24周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在28、3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采用的高脂饲料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小型猪的高脂血症,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冯元洁;尹妮;高玉竹;周鹤;王双;张哲;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吴茱萸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吴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方法集中在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对其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楼璐璐;徐姗姗;方淡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响应曲面法优化猪去氧胆酸镁盐的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猪去氧胆酸镁盐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加水量、pH值、温度、氯化镁用量为影响因子,然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实验模型,以猪去氧胆酸的收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确定优的制备工艺.结果:猪去氧胆酸镁盐的佳制备工艺为加入皂化物重量5倍的纯化水,pH值9.00,温度60℃,氯化镁用量为猪胆汁皂化物重量的0.25倍,猪去氧胆酸收率达到45.65%.结论:响应曲面分析法得到的优化条件完全可行,能够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作者:郝鹏彬;王文鹏;冯玉康;孙胜斌;姜国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络病理论对放射性肺损伤的理论探讨

    放射线属于中医六淫中的火热毒邪,中医肺络概念包括西医解剖肺脏;肺络病是肺脏疾病一种病理状态,放射性肺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络病,包括肺络自病和久病入络;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同时加剧了肿瘤患者本身虚实夹杂的病机状态;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概念;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可行性.

    作者:李重;肖啸;雷章;吴洪斌;卢宏达;孔庆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病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生机学说”、“肝主生发”等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创新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髓失生肝”的病理机制及“补肾生髓成肝”的疗效机制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生物学基础,“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证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瀚旻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HPLC法比较市售与野生金莲花中四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金莲花中荭草素半乳糖苷、荭草素、牡荆素和藜芦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市售金莲花与野生金莲花药材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ynergi Polar-RP苯基C18(4 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乙腈(A)-1%乙酸(B);洗脱程序(0 ~ 23 min,2%~20%A;23~28 min,20%~25% A;28~40min,25% ~50% A),柱温:35℃;检测波长256 nm.结果:市售金莲花中荭草素半乳糖苷、荭草素、牡荆素、藜芦酸的含量分别在0.92 ~9.72、0.77~7.32、0.18 ~2.53、0.09 ~ 0.30 mg/g范围内,野生金莲花中荭草素半乳糖苷、荭草素、牡荆素、藜芦酸的含量分别在1.06~ 4.82、0.47 ~ 2.89、0.64~2.16、0.13 ~0.46mg/g范围内.结论:市售金莲花与野生金莲花中4种成分的含量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无论是市售金莲花还是野生金莲花,4种成分的含量一致性均较差.

    作者:郑时奇;郭丽娜;胡俊红;王如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中药内外合治骨关节炎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导师刘健教授治疗骨关节炎所用中药及外用药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2015年10月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分成单纯内治和内外合治组,采用SPSS22.0对两组的相关实验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及外用药与指标的关系.结果:共有1414例骨关节炎患者.单纯内治组为670例(占47.3%),内外合治组744例(占52.6%).中药处方中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4类药为主,外治法以中药外敷为主,常用有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治疗前相比,单纯内治和内外合治组均能降低补体C4、IgA、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P<0.05或P<0.01);且内外合治组能降低IgG的水平,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与单纯内治组相比,内外合治组在降低IgA、ESR、hs-CRP水平,以及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面优于单纯内治组(P<0.05或P<0.01).在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75%,支持度设为20%条件下,以中药薏苡仁、茯苓、豨莶草、鸡血藤、蒲公英、川牛膝、独活与指标关联度较高.外用药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指标关联度较高.结论:骨关节炎的内服药物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4类药为主,外用药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为主.内外合治组在改善体内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上调自由基清除剂SOD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内治组.其作用机制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巧;刘健;忻凌;宋倩;郭锦晨;黄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作用研究

    目的: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的药效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模型,从体质量、血糖及血清果糖胺等方面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药效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连续给药3d可以使高血糖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1),且其高剂量组能同时降低小鼠血清果糖胺的含量.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给药组体质量比模型组有所增长(P<0.05).同时,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正常小鼠的体质量和血糖没有影响.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及血清果糖胺和增加小鼠体质量的作用,但对正常动物血糖和体质量基本无影响.

    作者:陈阳;刘全芳;陈宇驰;黄伟鹏;金波;丁志山;陈建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MDA、HO-1、NO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 HF)患者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管舒张因子(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控制原发病和消除心衰诱因等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测定左室功能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MDA、HO-1、NO的浓度.结果:黄芪注射液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P <0.05).治疗前的6 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距,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6 min步行距离是(693.83±23.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0±38.95).治疗前的两组心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治疗后都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SV、EF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两组MDA、NO、HO-1差异无显著性.与相应组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NO与HO-1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MDA低于治疗后对照组,NO、HO-1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内源性抗氧化应激从而治疗CHF有关.

    作者:赵扬;严士海;王海丹;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明,但研究表明成纤维滑膜细胞(FLS)是关节滑膜组织的主要细胞,在RA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随着生物制剂的产生,RA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仍不能终止病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和基础实验的总结,发现中药直接以FLS为治疗靶点可能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策略.通过总结FLS在RA中的发病机制,探讨中药对RA-FLS的治疗作用,为今后RA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依据.

    作者:黄英;陈哲;王玉;汪会;涂胜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斯美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与哮喘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69.09%;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叶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自拟生血方加减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自拟生血方加减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组40例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应用自拟生血方100 mL,日3次口服,治疗21 d为1周期,共行4周期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近期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化疗完成率,体力状况评分、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血清糖蛋白抗原125(CA125)水平,血清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65.0%)优于对照组(4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分比较,第2~4周期,治疗组症状评分下降明显,而对照组则评分增高,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化疗完成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状况评分比较,行4周期化疗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组改善率为57.5%;对照组改善率为35.0%,差异显著(P<0.05);4周期化疗后,两组治疗后CEA、Cal25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9个月(95% CI:5.7 ~7.4个月),对照组为5.7个月(95% CI:5.5 ~7.5个月),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及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生血方加减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雪冰;李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西环素联合盆腔炎2方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医院就诊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盆腔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盆腔炎2号方治疗,常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指标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患者例数27例、治愈率6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例、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无效例数1例、无效率2.5%,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头痛患者2例、恶心呕吐2例、腹泻0例、肝功能异常1例,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头晕头痛患者5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0.86±0.03、搏动指数(PI)2.49 ±0.09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in)0.60±0.0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0.80±0.02、搏动指数(PI)2.20±0.06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in)0.41±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结论:多西环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在支原体感染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临床上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黄素静;关红琼;罗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唾液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中的优势

    随着中医药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广泛应用,运用各种技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发必要.唾液有诸多优点,且与干燥综合征关系密切,能系统性反映干燥综合征的病情病机,是首选标本之一.代谢组学“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与中医理论相符,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对唾液代谢组学在中医诊治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依据与优势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宇;王新昌;孙晗;林崇泽;秦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络病病机理论探讨偏头痛特点及针刺治疗

    偏头痛属于络病范畴,络病病机的特点是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这与偏头痛的病理特点是一致的;进行络病病机研究需注意病程的连续性、病理类型的交叉性以及气病血病的相关性,这对偏头痛的针刺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此做一探讨.

    作者:张树森;鲁凌云;赵妍;高蕊;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IA)诱导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影响.方法:①采用正交设计,以4种造模方案观察大鼠体质量和IA剂量对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即A组:大鼠160 ~ 170 g,6% IA0.3 mL;B组:大鼠160 ~ 170 g,6% IA0.1 mL;C组:大鼠200~210 g,6% IA0.3 mL;D组:大鼠200~210 g,6% IA0.1 mL.实验周期均为7d.②观察实验周期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SD大鼠,200~210 g,6% IA0.3 mL,实验周期为7d和14 d.③观察麻醉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D1组SD大鼠200 ~ 210 g,2%戊巴比妥钠(0.1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6% IA0.1 mL;D组大鼠200 ~ 210 g,生理盐水(0.15 mL/100 g)腹腔注射,6% IA0.1 mL,实验周期为7d.结果:①A、B、C、D4种方案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100%、50%、25%和12.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6.0、5.4、4.5和3.1(P<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8.000、7.125、6.389和6.000(P <0.05).②实验周期7d组(C组)和14 d组(C1组)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25.0%和37.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4.5和5.6(P <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6.389和5.750(P >0.05).③麻醉组(D1组)和非麻醉组(D1)的死亡率分别为87.5%和12.5%(P),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5.9和3.1(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6.778和6.000(P <0.05).结论:大鼠的体质量、IA剂量、实验周期以及是否采用麻醉等都是IA诱导UC模型的影响因素.推荐造模方案为SD大鼠体质量200~210 g,非麻醉状态下,6% IA剂量0.1mL灌肠.7d周期表现为急性病变,7~14 d周期表现为急性向慢性转变表现.

    作者:王师英;孙博云;袁建业;林江;胡鸿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