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MDA、HO-1、NO的影响

赵扬;严士海;王海丹;王晓燕

关键词:CHF, 黄芪注射液, HO-1, NO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 HF)患者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管舒张因子(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控制原发病和消除心衰诱因等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测定左室功能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MDA、HO-1、NO的浓度.结果:黄芪注射液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P <0.05).治疗前的6 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距,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6 min步行距离是(693.83±23.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0±38.95).治疗前的两组心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治疗后都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SV、EF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两组MDA、NO、HO-1差异无显著性.与相应组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NO与HO-1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MDA低于治疗后对照组,NO、HO-1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内源性抗氧化应激从而治疗CHF有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沙棘总黄酮对过氧化氢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沙棘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2O2诱导制备CRL-1730细胞损伤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双染色法测定沙棘总黄酮对H2O2损伤后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组织纤溶系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AI-1)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活性变化.结果:沙棘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H2O2损伤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与H2O2损伤后的模型组相比,沙棘总黄酮可以使培养液中vWF和TM活性降低,t-PA活性加强,并抑制PAI-1的分泌.结论:沙棘总黄酮具有明显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修复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有关.

    作者:刘兵;苑博;宁天一;程嘉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一贯煎制剂对卵巢早衰大鼠血清中E7、FSH、β-EP水平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卵巢早衰试验大鼠血清中E2、FSH、β-EP水平和卵巢组织形态的变化,探讨卵巢早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中药制剂一贯煎对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方法:试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乙烯雌酚干预组、一贯煎干预组.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50 mg/kg·d复制卵巢早衰大鼠模型,2周后灌胃给予各组干预药,连续给药6周.之后观察实验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E2 FSH、β-EP水平.结果:各组卵巢组织切片形态比较,本实验造模成功,中药制剂一贯煎对卵巢早衰实验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E2、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FSH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干预药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结论: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可引发大鼠卵巢早衰,中药一贯煎制剂有防治卵巢早衰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能够改变血清中E2、β-EP、FSH水平有关.

    作者:叶玉枝;王昕;白云;朱曼迪;宋光熠;刘志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合并症能够影响疾病的防治及预后,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随多种合并症,焦虑抑郁是其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尤其在其急性发作期表现突出.从AE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行概述,以期指导临床、完善AECOPD的治疗体系.

    作者:陈学昂;王明航;李素云;赵虎雷;张一;史阳琳;郑路鑫;叶培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明,但研究表明成纤维滑膜细胞(FLS)是关节滑膜组织的主要细胞,在RA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随着生物制剂的产生,RA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仍不能终止病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和基础实验的总结,发现中药直接以FLS为治疗靶点可能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策略.通过总结FLS在RA中的发病机制,探讨中药对RA-FLS的治疗作用,为今后RA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依据.

    作者:黄英;陈哲;王玉;汪会;涂胜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及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患者21例,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检查电子肠镜钳取肠黏膜,同时以10例健康体检者肠黏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活动指数及肠黏膜内镜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EGFR、MUC2表达.结果: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与内镜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EGFR表达水平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P<0.01),其中治疗后表达水平比治疗前上升更明显(P<0.05).MUC2表达水平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中药溃结方能明显降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及内镜指数,增加肠黏膜组织EGFR、MUC2的表达,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

    作者:吕冠华;包永欣;孙希良;曹玺;朱成慧;王丽丹;贾金玲;都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斯美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与哮喘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69.09%;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叶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与单纯的疾病模型或证候模型相比,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为合理和完善,更能体现中医病证的特点,且更符合临床实际.然而目前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存在着诸如造模因素混杂、脱离临床、症状采集及评价方式不完善、客观指标与证候缺乏微观联系、以方测证存在方法学重要缺陷等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作者:彭丹虹;王燕萍;刘晓琪;李先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情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卒中后疲劳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主观疲劳程度(F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治疗4周前后,患者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4周前后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分值均显著减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程度,同时还能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可能合并的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司马振奋;冯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肉桂醛通过调节Cathepsin K改善高脂饮食C57BL/6小鼠骨微结构和骨强度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肉桂醛对高脂饮食C57BL/6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与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肉桂醛治疗高脂喂养的C57BL/6小鼠8周后,分别取小鼠的股骨和胫骨,用HE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骨微结构变化、骨代谢以及骨发育情况;用质构仪评价骨生物力学性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thepsin K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肉桂醛治疗8周后,高脂饮食小鼠骨小梁断裂程度减轻,排列整齐,骨形成明显增多(P<0.05);骨的硬度形变量、第一循环硬度和峰值压力均明显升高.同时,肉桂醛能明显降低骨组织Cathcpsin K蛋白表达(P<0.05).结论:肉桂醛能改善高脂饮食喂养的C57BL/6小鼠骨强度,改善骨微结构,改善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调节Cathepsin K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如愿;刘海霞;柳辰玥;李琳;陈贝贝;王丽丽;马如风;左加成;于娜;赵丹丹;张东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MDA、HO-1、NO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 HF)患者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管舒张因子(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控制原发病和消除心衰诱因等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测定左室功能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MDA、HO-1、NO的浓度.结果:黄芪注射液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P <0.05).治疗前的6 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距,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6 min步行距离是(693.83±23.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0±38.95).治疗前的两组心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治疗后都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SV、EF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两组MDA、NO、HO-1差异无显著性.与相应组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NO与HO-1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MDA低于治疗后对照组,NO、HO-1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内源性抗氧化应激从而治疗CHF有关.

    作者:赵扬;严士海;王海丹;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研究

    目的:为建立矮地茶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方法:采用细胞体外抗病毒实验法,结合CPE法及CCK-8试剂盒,以TI值(治疗指数)为研究指标,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研究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病毒(COX-B5)、手足口病病-毒-(EV71)的抑制作用.结果:矮地茶对RSV、HSV-1、COX-B5均有直接杀灭作用,水提液对COX-B5的直接杀灭效果较好,TI值为16.282,大抑制率分别为87%,较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相差不大(TI值为17.482,大抑制率为85%).结论:矮地荼提取物具有体外抗RSV、HSV-1、COX-B5的活性.

    作者:刘相文;侯林;崔清华;袁琦;陈亚乔;田景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络病病机理论探讨偏头痛特点及针刺治疗

    偏头痛属于络病范畴,络病病机的特点是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这与偏头痛的病理特点是一致的;进行络病病机研究需注意病程的连续性、病理类型的交叉性以及气病血病的相关性,这对偏头痛的针刺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此做一探讨.

    作者:张树森;鲁凌云;赵妍;高蕊;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上肢洗方辅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上肢洗方辅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近节指骨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单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微型钢板内固定±上肢洗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总主动屈曲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总优良率分别为82.50%(33/40),95.00% (38/4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6.91±6.01)d,(8.84±1.55)d;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24±3.74)d,(8.22±1.39)d;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主动屈曲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50% (13/40),17.50%(7/40),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肢洗方辅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可有效促进关节屈曲活动度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作者:刘遵勇;余迎浩;姜德欣;蒋明;高鹏;倪康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唾液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中的优势

    随着中医药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广泛应用,运用各种技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发必要.唾液有诸多优点,且与干燥综合征关系密切,能系统性反映干燥综合征的病情病机,是首选标本之一.代谢组学“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与中医理论相符,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对唾液代谢组学在中医诊治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依据与优势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宇;王新昌;孙晗;林崇泽;秦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实验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VEGF/Bcl-2表达及前列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实验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大鼠前列腺组织中VEGF/Bcl-2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以活血祛瘀法来治疗BPH大鼠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去势后注射丙酸睾丸酮复制BPH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PH模型组,加味桂枝茯苓20 g/kg组,加味桂枝茯苓5 g/kg和非那雄胺5 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30 d,同期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随后,处死取前列腺组织,测量前列腺湿重及体积,免疫组化检查VEGF、Bcl-2阳性颗粒积分光密度,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加味桂枝茯苓20g/kg与非那雄胺5 mg/kg可明显缩小前列腺体积,下调前列腺组织中VEGF、Bcl-2的表达,逆转上皮细胞、粗面内织网增生;加味桂枝茯苓高剂量组与非那雄胺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加味桂枝茯苓5g/kg与BPH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桂枝茯苓颗粒20 g/kg对BPH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前列腺腺体组织中VEGF、Bcl-2的表达及改善其病理结构有关.

    作者:李峰;郑仿;谢江平;范翔宇;闫家文;赵书晓;伍松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针刺等中西医多种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目的:探究采用针刺等中西医多种方法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6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推拿等中医疗法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痉挛程度分值为(6.61±0.51)分,DQ为(65.15±7.64)分;研究组痉挛程度分值为(4.26±0.42)分,DQ为(79.23±6.13)分;下肢肌力评价结果得到,研究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Z=-4.981,P=0.000);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等中西医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锋伟;裘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脾阳虚模型大鼠“运”“化”功能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探讨脾阳虚模型大鼠“运”“化”功能的增龄性变化.方法:将新出生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5.6±0.5)g,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切除术及高脂饮食隔日寒冷环境刺激造模,术后随机分为8周龄模型组、16周龄模型组、32周龄模型组、64周龄模型组4组,每组10只.另外40只大鼠用来设立相对应的同周龄的对照组4组,每组10只.到了相应的周龄后,检测胃肠动力学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促生长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促生长素、胃泌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结果:32周龄模型组、64周龄模型组分别与同周龄对照组比较,在胃肠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血清胃泌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胃促生长素表达有增龄性递减趋势.结论:脾阳虚模型大鼠“运”“化”功能随增龄减弱,与胃促生长素调节胃肠运动和调控胃泌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通路机制有关.

    作者:宁晚玲;王有科;唐汉庆;刘燕平;李晓华;李克明;劳传君;梁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IA)诱导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影响.方法:①采用正交设计,以4种造模方案观察大鼠体质量和IA剂量对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即A组:大鼠160 ~ 170 g,6% IA0.3 mL;B组:大鼠160 ~ 170 g,6% IA0.1 mL;C组:大鼠200~210 g,6% IA0.3 mL;D组:大鼠200~210 g,6% IA0.1 mL.实验周期均为7d.②观察实验周期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SD大鼠,200~210 g,6% IA0.3 mL,实验周期为7d和14 d.③观察麻醉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D1组SD大鼠200 ~ 210 g,2%戊巴比妥钠(0.1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6% IA0.1 mL;D组大鼠200 ~ 210 g,生理盐水(0.15 mL/100 g)腹腔注射,6% IA0.1 mL,实验周期为7d.结果:①A、B、C、D4种方案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100%、50%、25%和12.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6.0、5.4、4.5和3.1(P<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8.000、7.125、6.389和6.000(P <0.05).②实验周期7d组(C组)和14 d组(C1组)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25.0%和37.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4.5和5.6(P <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6.389和5.750(P >0.05).③麻醉组(D1组)和非麻醉组(D1)的死亡率分别为87.5%和12.5%(P),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5.9和3.1(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6.778和6.000(P <0.05).结论:大鼠的体质量、IA剂量、实验周期以及是否采用麻醉等都是IA诱导UC模型的影响因素.推荐造模方案为SD大鼠体质量200~210 g,非麻醉状态下,6% IA剂量0.1mL灌肠.7d周期表现为急性病变,7~14 d周期表现为急性向慢性转变表现.

    作者:王师英;孙博云;袁建业;林江;胡鸿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络病理论对放射性肺损伤的理论探讨

    放射线属于中医六淫中的火热毒邪,中医肺络概念包括西医解剖肺脏;肺络病是肺脏疾病一种病理状态,放射性肺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络病,包括肺络自病和久病入络;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同时加剧了肿瘤患者本身虚实夹杂的病机状态;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概念;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可行性.

    作者:李重;肖啸;雷章;吴洪斌;卢宏达;孔庆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饲料配方的探讨

    目的:探讨本实验中高脂饲料对血脂的影响及饲料组分的具体作用.方法:将55只巴马小型猪分为两组,正常组5只,手术组50只.正常组予基础饲料喂饲,手术组予高脂喂饲,实验周期为48周.手术组于第2周行冠状动脉机械损伤术,各组于第24、28、36、48周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因手术组分为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故仅对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统计,以便观察高脂喂饲对血脂的影响.第24、28、36、48周时,模型组TC、TG、LDL-C、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HDL-C水平在第24周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在28、3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采用的高脂饲料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小型猪的高脂血症,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冯元洁;尹妮;高玉竹;周鹤;王双;张哲;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