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研究

刘相文;侯林;崔清华;袁琦;陈亚乔;田景振

关键词:矮地茶, 抗病毒, RSV, HSV-1, COX-B5
摘要:目的:为建立矮地茶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方法:采用细胞体外抗病毒实验法,结合CPE法及CCK-8试剂盒,以TI值(治疗指数)为研究指标,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研究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病毒(COX-B5)、手足口病病-毒-(EV71)的抑制作用.结果:矮地茶对RSV、HSV-1、COX-B5均有直接杀灭作用,水提液对COX-B5的直接杀灭效果较好,TI值为16.282,大抑制率分别为87%,较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相差不大(TI值为17.482,大抑制率为85%).结论:矮地荼提取物具有体外抗RSV、HSV-1、COX-B5的活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滋阴潜阳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NO、CGRP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42例,对照组予以降压、稳定斑块治疗;研究组在降压、稳定斑块基础上予以滋阴潜阳辨证治疗,共治疗2个月为1疗程,采血测定炎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改变,记录SF-36生存质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D升高,斑块Crouse积分、IMT降低,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升高,治疗后IL-6、CRP、vWF含量降低,治疗后ET降低,NO、CGRP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MD较高,斑块Crouse积分、IMT较低,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较高,治疗后IL-6、CRP、vWF含量较低,治疗后ET较低,NO、CGRP含量较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71.43%与研究组有效率90.48%数据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潜阳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鸿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光谱法研究Tl(Ⅲ)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分子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Tl(Ⅲ)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指出,Tl(Ⅲ)离子对蛋白质的猝灭是由于生成了新的基态复合物,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此外,还计算了二者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后,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探究了Tl(Ⅲ)离子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作者:陈宇;吴品昌;刘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唾液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中的优势

    随着中医药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广泛应用,运用各种技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发必要.唾液有诸多优点,且与干燥综合征关系密切,能系统性反映干燥综合征的病情病机,是首选标本之一.代谢组学“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与中医理论相符,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对唾液代谢组学在中医诊治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依据与优势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宇;王新昌;孙晗;林崇泽;秦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量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检验证明组间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ESCV积分均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腹部推拿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VAS及NDI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腹部推拿组下降明显,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腹部推拿组愈显率27.5%,有效率97.5%,传统推拿组愈显率7.5%,有效率67.5%.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试验,并进行后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

    作者:吴秋君;李华南;张玮;赵娜;海兴华;王金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参与维生素D轴的潜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与维生素D轴作用机制的潜在相关性.方法:大量查阅、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做对比、分析和探讨.结果:人参与维生素D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中存在着较高的关联度.结论:人参可能通过对维生素D轴的调节发挥治疗有关疾病的功效.

    作者:管连城;李文;陈伟;王焕珍;高洁;柴艺汇;秦忠;陈云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究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0例老年冠心病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此30例老年冠心病并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均有150例患者.手术结束后,对照组采用4100 U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芪参益气滴丸0.5g进行治疗,3d后再采用4100 U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肌钙蛋白的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术后15天)、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以及全因死亡概率(1个月内).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浆肌钙蛋白、术中出血量、全因死亡概率(观察组1.33%,对照组2.67%%)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观察组10.00%,对照组12.00%)数据之间产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浆肌钙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血浆肌钙蛋白(观察组4.00%,对照组10.00%),前者的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优于后者的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其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并且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有良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即应用.

    作者:余海;彭晓红;朱亚楼;王勇;郑庆红;程江霞;秦汉;焦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饲料配方的探讨

    目的:探讨本实验中高脂饲料对血脂的影响及饲料组分的具体作用.方法:将55只巴马小型猪分为两组,正常组5只,手术组50只.正常组予基础饲料喂饲,手术组予高脂喂饲,实验周期为48周.手术组于第2周行冠状动脉机械损伤术,各组于第24、28、36、48周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因手术组分为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故仅对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统计,以便观察高脂喂饲对血脂的影响.第24、28、36、48周时,模型组TC、TG、LDL-C、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HDL-C水平在第24周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在28、3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采用的高脂饲料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小型猪的高脂血症,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冯元洁;尹妮;高玉竹;周鹤;王双;张哲;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MDA、HO-1、NO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 HF)患者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管舒张因子(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控制原发病和消除心衰诱因等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测定左室功能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MDA、HO-1、NO的浓度.结果:黄芪注射液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P <0.05).治疗前的6 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距,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6 min步行距离是(693.83±23.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0±38.95).治疗前的两组心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治疗后都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SV、EF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两组MDA、NO、HO-1差异无显著性.与相应组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NO与HO-1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MDA低于治疗后对照组,NO、HO-1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内源性抗氧化应激从而治疗CHF有关.

    作者:赵扬;严士海;王海丹;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旨在观察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fractory refluxesophagitis,RR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将72例肝胃不和型RRE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分别予雷贝拉唑+疏肝和胃方模拟剂与疏肝和胃方+雷贝拉唑治疗,疗程为8周.终完成病例64例,其中对照组34例,治疗组30例;基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食管黏膜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积分的比较分析,研究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组中医证候痊愈率为16.67%,显效率为36.67%,有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0.00%,无效率为20.00%;对照组中医证候痊愈率为5.88%,显效率为20.59%,有效率为41.18%,总有效率为67.65%,无效率为32.3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烧心、嗳气、情绪不畅、打呃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能够改善肝胃不和型RRE患者食管黏膜炎症,但其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可明显改善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6个维度积分(P<0.05),且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3个维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且优化了治疗RRE的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阙任烨;沈艳婷;林柳兵;李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HPLC法分析12产地甘草中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的含量,为不同产地甘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7省区12产地采集甘草种子,栽培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药草园,1年后每产地随机挑取15株甘草作为实验材料,利用ITS序列鉴定其基原,采用HPLC法测定其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分析各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ITS鉴定结果表明甘草样品均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HPLC分析结果显示:甘草苷的标准曲线为Y=0.0005X+1 ×10-5(R2 =0.999 9),在0.113 7μg~0.854 1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异甘草苷的标准曲线为Y=0.0003X-3 ×10-5(R2 =0.999 9),在0.025 3μg ~0.204 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甘草素的标准曲线为Y=0.000 3X+1×10-4 (R2 =0.999 8),在0.009 3μg~0.092 7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异甘草素的标准曲线为Y=0.000 2X-7×10-5(R2 =0.999 9),在0.0046 μg~0.030 7μg范围内线性良好.不同产地甘草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山西应县甘草样品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的含量均为高,而黑龙江肇州县、新疆尼勒克县、额敏县、阿拉尔县甘草样品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的含量普遍较低.且所有样品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不同产地甘草质量差异性显著,本实验结果可以为不同产地甘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周姗;袁伯川;杨瑞;马永生;李文东;刘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响应曲面法优化猪去氧胆酸镁盐的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猪去氧胆酸镁盐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加水量、pH值、温度、氯化镁用量为影响因子,然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实验模型,以猪去氧胆酸的收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确定优的制备工艺.结果:猪去氧胆酸镁盐的佳制备工艺为加入皂化物重量5倍的纯化水,pH值9.00,温度60℃,氯化镁用量为猪胆汁皂化物重量的0.25倍,猪去氧胆酸收率达到45.65%.结论:响应曲面分析法得到的优化条件完全可行,能够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作者:郝鹏彬;王文鹏;冯玉康;孙胜斌;姜国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膝痹膏摩法对膝痹兔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膝痹膏摩法对膝痹兔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66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10只为正常组对照,剩余用石膏铁丝固定法复制膝痹动物模型,8周时在模型中随机处死6只动物查看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模型组、手法组和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组,膝痹膏3个浓度组给予膝痹膏摩法干预,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干预;干预8周处死动物,取滑膜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MMP1、MMP3、MMP13表达.结果:病理检测观察膝痹膏摩法不同浓度组均可改善关节软骨组织学结构,模型组膝关节软骨出现明显的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组中MMP-1、MMP-3、MMP-13含量均高于其余5组(P<0.05),正常组中MMP-1、MMP-3、MMP-13含量低(P<0.05).各组间比较:膝痹膏中浓度组MMP-1、MMP-3的含量明显低于高浓度、低浓度和手法组(P<0.05),而高浓度、低浓度和手法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膝痹膏中浓度组MMP-13低于低浓度和手法组(P<0.05),但与高浓度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痹膏摩法可明显改善膝痹的病理表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3个金属蛋白酶的含量降低有关,进而降低了软骨基质的降解,缓解膝痹的进程,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完善其作用机制.

    作者:摆雪;孙芸;张洪平;王新军;刘俊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随访408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1天、介入治疗后1月、6月观察中医证型等,并与介入时的冠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血瘀证患者低密度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②介入治疗前血瘀证257例(62.9%),其中心血瘀阻证131例(32.1%),气虚血瘀证126例(30.8%);介入治疗6月后,血瘀证243例(59.6%),其中心血瘀阻证86例(21.1%),气虚血瘀证157例(38.5%),介入治疗后血瘀虚证显著增多;③血瘀证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节段数多,以血瘀实证为严重;④再狭窄在血瘀证中容易发生,其中在心血瘀阻证为显著.结论: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存在相关性.

    作者:戴金;毛威;王坤根;刘强;叶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研究

    目的:为建立矮地茶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方法:采用细胞体外抗病毒实验法,结合CPE法及CCK-8试剂盒,以TI值(治疗指数)为研究指标,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研究矮地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病毒(COX-B5)、手足口病病-毒-(EV71)的抑制作用.结果:矮地茶对RSV、HSV-1、COX-B5均有直接杀灭作用,水提液对COX-B5的直接杀灭效果较好,TI值为16.282,大抑制率分别为87%,较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相差不大(TI值为17.482,大抑制率为85%).结论:矮地荼提取物具有体外抗RSV、HSV-1、COX-B5的活性.

    作者:刘相文;侯林;崔清华;袁琦;陈亚乔;田景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联合心理疗法缓解焦虑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疗法缓解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2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中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改善情况、综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显著较对照组的81.67%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6周后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侯积分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心理疗法缓解焦虑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焦虑症状及躯体症状,提升心理适应性,标本兼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璐;张琦;郝乔;孙爽;门国浩;宋好;李东旭;赵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分析中药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所有大鼠给予自由饮水进食适应1周,随机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每组大鼠20只,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行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活血化瘀通络组造模后给予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处理,观察与记录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多尿、消瘦、多饮、多食症状;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大鼠一般情况好转.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显示正常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完整清晰;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肥大,基底膜增厚;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大鼠肾小球病理改变较轻.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AngⅡ和AT1R在大鼠肾脏的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内,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的AngⅡ和AT1R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AngⅡ和AT1R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情况,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减少肾脏组织中AngⅡ和AT1R的表达,减轻肾功能的损伤,从而减缓对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潘永梅;陈志强;贾蕊;马赟;郭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针药合用辅助康复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药合用辅助康复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3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和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VAS评分、FMA评分、SHSS评分、肿胀积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HSS评分为(3.89±1.36)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为(47.28±9.75)分,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两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肿胀积分分别为(1.42±0.56)、(1.05±0.92)分,均比对照组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为(78.43±10.3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214.86±28.14)分,上升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合用辅助康复锻炼可以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手部肿胀程度和肩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先平;万子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通过检索2005-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分析中医药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经过逐步筛选,终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36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总体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HAMD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在降低血糖、HAMD评分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因纳入文献样本有限以及文献质量不高,尚需大样本以及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的高质量研究来加以验证.

    作者:曹雯;彭智远;喻嵘;王琦威;苏丽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COLA及FN影响

    目的:探讨清化固肾排毒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IV型胶原(COL4)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从而为其对肾间质纤维化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组,及清化固肾排毒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UUO模型,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OI4及FN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造模组胶原纤维蓝染部分明显增多、肾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清化固肾排毒方(中药)各组和洛丁新组肾纤维化程度缓解,COI4及FN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可能通过下调COL4、FN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吴小燕;李丽艳;王莹琼;汪国敏;李小菲;董飞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病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生机学说”、“肝主生发”等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创新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髓失生肝”的病理机制及“补肾生髓成肝”的疗效机制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生物学基础,“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证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瀚旻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