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外侧微创入路对全髋置换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翟利锋;马苟平

关键词:微创, 肌间隙入路, 髋关节置换, 疗效,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接诊的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例患者,采取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手术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后3天内的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WOMAC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WOMAC的僵硬、活动度、总分,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1、IL-6、TNF-α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短期的疼痛,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炎症因子TNF-α、IL-6检测在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和探讨关节腔积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因膝关节骨折就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之后根据膝关节评分(AKS)将患者分为康复优、良、中、差组,康复优组患者30例,康复良组患者40例,康复中组患者50例,康复差组患者40例.比较这4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关节腔积液内的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计算4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的膝关节评分(AKS)变化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患者关节腔积液内的炎症因子TNF-α 、IL-6与AKS评分变化率的相关性. 结果 康复优、良、中、差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的膝关节AKS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优、良、中、差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膝关节AKS评分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其关节腔积液内的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关节腔积液中的TNF-α 、IL-6水平与康复治疗前后的AKS评分变化率呈显着负相关性(P<0.05). 结论 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关节腔积液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会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可以作为患者功能康复的评价指标.

    作者:施立煌;吴盛海;张海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宫腔镜电凝术与阴式手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宫腔镜电凝术和阴式手术在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入院行手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患者6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阴式手术治疗,实验组35例采取宫腔镜电凝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经期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患者近期恢复正常的近期疗效(2个月时)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月经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实验组(4个月时和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电凝术和阴式手术均能够有效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

    作者:王岩;尹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RCP在肝门部位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门部位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7年9月接诊的60例肝门部位胆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和MRCP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和准确度进行分析. 结果 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RCP诊断的准确率(93.33%)明显高于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81.67%),MRCP诊断的侵犯结果确诊率(92.85%)明显高于螺旋CT诊断的侵犯结果确诊率(78.57%),两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CP较螺旋CT更为清晰、直观.多排螺旋CT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在此基础上结合MRCP技术准确率更高.

    作者:王德银;戴志明;陈义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义齿种植即刻修复在上颌前牙修复患者中的美学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义齿种植即刻修复的美学效果. 方法 选入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行上颌前牙修复的患者150例,根据义齿植入方式分为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每组75例.评价两组的美学效果,并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随访1年,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即刻种植组PES各项得分、PISⅢ度比例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延期种植组(P<0.05),而牙槽骨吸收高度明显低于延期种植组(P<0.05). 结论 与延期种植相比,上颌前牙义齿种植即刻修复在改善美容效果、延缓牙槽骨吸收、提高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陆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钠联合双腔球囊在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腔球囊在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8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宫腔镜电切除术后均放置球囊子宫支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钠凝胶,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粘连状态指标(TGF-β、TIMP-1、IL-6、IL-10及C-反应蛋白)、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平均内膜厚度、宫腔容积、血流指数)、宫腔粘连发生率. 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粘连状态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内膜厚度、宫腔容积、血流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生率(x2=7.813,P=0.01). 结论 透明质酸钠联合双腔球囊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后可降低血清粘连指标水平,减少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作者:倪燕;程艳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MI分层与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BMI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对477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477例患者中,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年龄、术中出血、联合切除、吻合方式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在BMI分组中,消瘦及肥胖均有较高的危险度,而偏胖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的BMI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同,更加细化的BMI分层有助于对术后并发症更好的预测;针对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一些可在术前评估的因素,对其进行围手术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汪伟民;蔡炜龙;楼能;许洪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患者82例.平均年龄为(45.47±10.88)岁,其中男性51人,占62.20%,女性31人,占37.80%,有51人有吸烟史,占62.20%,有28人有高血压,占34.15%.收集患者的穿刺针道长度(cm)、病灶大小(cm)、病灶周围肺气肿或肺大疱、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分钟)等资料.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有无出血、气胸等. 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82例研究对象,有19人出现了并发症,占23.17%.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穿刺针道长度(cm)、病灶周围肺气肿或肺大疱、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对于并发症的发生有影响.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针道长度越长、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越多,病灶周围肺气肿或肺大疱等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重点防护.

    作者:徐少真;潘江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手术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根据收治时间前后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各妇科内分泌指标出现一定变化,但研究组变化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对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且疗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敏敏;林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程陪伴对分娩方式、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分娩中实施全程陪伴的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拟于医院产科分娩的2000例孕产妇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医护和健康教育;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陪伴.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不良心理状态,调查两组干预前后孕产知识掌握情况,记录两组分娩方式;调查两组产妇满意度. 结果 两组产妇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干预后孕产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孕产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20.0%(920/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880/1000),x2=8.88,P=0.00;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产科实施全程陪伴可有助于改善产妇不良情绪,提高其孕产知识掌握度,促使其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朱小红;姚姣仙;林海燕;姜亚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肌间隙与传统入路在腰椎内固定术中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经肌间隙结合传统入路在腰椎内固定术中应用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双侧肌间隙入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CK、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融合侧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对侧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肌间隙入路能够降低患者治疗时对于肌肉的损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范波;蔡水奇;占开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56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支抗口腔正畸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法治疗,持续治疗时间为2年.对比两组口腔正畸治疗的成功率、各正畸指标的改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0.51%;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7.44%,两组治疗成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磨牙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倾斜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2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者:施晓雅;简菲菲;姜本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析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危险因素,以有效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感染.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10月入住医院的45例行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行子宫切除术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起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45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45株病原菌,检出革兰阳性菌24株占53.34%,革兰阴性菌18株占40.0%,真菌3株占6.66%;通过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两组患者主要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剖宫产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这几种因素是引起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归纳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剖宫产史等方面足引起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后续的手术治疗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这几个方面,以免再次发生感染.

    作者:叶云仙;叶佳铭;周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到2017年6月接诊的80例肺大疱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手术前后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切口总长度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减少,胸管留置时间缩短,术后1、5、7天的疼痛程度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PEF(69.96±5.77%、241.52± 16.43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60.21±5.87%、216.48-± 15.32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患者,较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游家文;石活顺;余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比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治疗,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CKC组(n=30)与LEEP组(n=30),CKC组采用冷刀锥切术治疗,LEEP组采用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手术情况方面,LEE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EEP组并发症发生率3.3%与CKC并发症发生率16.7%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组间治愈率、残留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CKC治疗与LEEP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LEEP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铭芬;章林燕;斯小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开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2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施行显微镜下开颅脑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15例,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7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复查脑CT,血肿清除率≤80%2例,81%~95%6例,>95% 14例.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定Ⅰ~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2例,V级3例. 结论 显微镜下脑血肿清除并直视下止血,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作者:刘雪刚;刘德强;戴诚达;程志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麦默通经乳晕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麦默通(Mammotome)经乳晕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乳腺外科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20例,按照手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麦默通经乳晕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愈后瘢痕长度、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6.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愈后瘢痕长度、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麦默通经乳晕微创手术可有效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较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瘢痕小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沈海滨;吕昊;刘小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Ⅲ度、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Ⅲ度、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慈溪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1例Ⅲ度、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8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23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术后随访1年,根据Baird-Jackson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7.5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65.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切口局部皮肤坏死,2例螺钉松动移位,不良反应发生率10.41%,对照组3例骨折移位,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治疗Ⅲ度、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仲夷;施绒舟;陈泓波;陆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与CT检查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进行超声与CT检查,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51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与CT检查,通过将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 51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中,其中43例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超声诊断38例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8.4%,CT诊断39例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为90.7%,两种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检查平均使用时间、平均费用方面,超声检查明显低于CT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具有快速、经济,且诊断率高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孔庆善;强剑颖;魏辉;李孝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前外侧微创入路对全髋置换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接诊的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例患者,采取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手术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后3天内的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WOMAC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WOMAC的僵硬、活动度、总分,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1、IL-6、TNF-α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短期的疼痛,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利锋;马苟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部外伤感染与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的关联性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对腹部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腹部创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入院治疗患者的空腹外周血4~5ml并检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水平,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 结果 腹部创伤感染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者31例,占79.49%,腹部创伤无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者46例占97.87%,感染者预后良好率明显小于无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142,P=-0.014).腹部创伤后有感染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评分、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指标水平均明显大于无感染者(P<0.05);86例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5). 结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指标水平对腹部创伤患者是否伴发感染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同时亦可通过上述指标评分判断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艳敏;周浩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