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兰;卢芳国;易登峰;李玲;范伏元;葛资宇;彭志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Nogo-NgR及其下游通路中NgR1和ROCK2 mRNA和蛋白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组、三七总皂苷大(640 mg/L)、小(320 mg/L)剂量组、Y27632组、Y27632+三七总皂苷大、小剂量组,采用缺糖缺氧方法建立SH-SY5Y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NgR1、ROCK2 mRNA和蛋白表达特征及三七总皂苷对其影响.结果:模型组细胞中NgR1、ROC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细胞中NgR1和ROCK2 mRNA水平较模型组均有较为显著的降低(P<0.01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Y27632+三七总皂苷大、小剂量组中NgR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Rock2在三七总皂苷大剂量组、Y27632组和Y27632+三七总皂苷大、小剂量组中,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01或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gR1、ROCK2 mR-NA和蛋白在缺糖缺氧损伤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进而促进轴突的生长和重塑.
作者:张晓萌;娄利霞;柴立民;刘炜;史晓伟;朱陵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生脉注射液的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方法:选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0mm×50 mm× 1.7 μm);以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物,对10批不同生产厂家的生脉注射液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生脉注射液各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共标示出22个特征峰.结论:该方法可靠、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生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的参考方法.
作者:董晓茜;唐思;杨瑞;袁媛;张世良;李国信;夏素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中医药信息化的路径.方法:从中医信息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和哲学思想,并通过回顾分析10余年来在中医智能化辨证所经历的症状、证、证型、辨证的数字化,以及计量指标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表述研究,比对模式识别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辨证论治数字化为智能化辨证探索了一条路径,但对证的智能化分类和识别还存在不足.结论:可以通过中医病、证、治法国家标准在电子病历中实施,以及中医医案的自然语言理解研究,以便在大数据时代更加深入地探索症状与病证的关系和分类.
作者:倪荣;彭明德;沈玉强;朱晨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连钱草配方煮丸制备工艺的研究,为研究开发配方煮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显微鉴别,TLC法鉴别,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的测量,比较其基本情况.结果:连钱草配方煮丸,TLC法鉴别,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连钱草配方煮丸具有有颖粒大小均一,密度均匀,流动性好,便于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包装,且疗效可靠,质量标准清晰、稳定可控,调配快速等特点,适合企业大规模生产;同时,可临方调配,进行群药共煮,服用等方法均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要求.
作者:黄芳;曹岗;葛卫红;岳显可;蔡宝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殖营养胶囊与五子衍宗丸对少精证大鼠模型生殖机能影响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生殖营养胶囊组、五子衍宗丸组4组,每组25只.模型组、生殖营养胶囊组、五子衍宗丸组均按500 mg/kg剂量腺嘌呤灌胃造模,每周2次,为期2个月;同时,生殖营养胶囊组按1.96 g/kg灌服生殖营养方水煎液,五子衍宗丸组按1.96 g/kg灌服五子衍宗丸水煎液,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禁食12 h,取血测睾酮、黄体生成素的含量;摘取附睾,用光学显微镜镜检精子数、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动度、精子畸形率;取双侧睾丸,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腺嘌呤可以导致大鼠精子数量减少、存活率降低、活动度低且精子畸形率增高;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含量下降.生殖营养胶囊和五子衍宗丸都可以改善腺嘌呤造成的此种情况,其中以生殖营养胶囊对精子数量,存活率、活动度,畸形率改善疗效为佳;生殖营养胶囊和五子衍宗丸都可以纠正分泌障碍,但两者在改善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方面作用力度相差不大.结论:在五子衍宗丸基础上添加生殖营养必需物质制成的生殖营养胶囊较传统制剂能更好地提高精子质量.
作者:闫润红;霍俊凤;董爱国;王永辉;梁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载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作用的强心合剂口服,7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浆BNP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载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可以改善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浆BNP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占文;王敬民;韩建秋;朱志芳;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祛风湿中药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碳粒廓清水平和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果:四大类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在2个免疫增强作用的试验中,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均表现出很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其次是祛风湿强筋骨药也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另外2大类祛风湿止痹痛药和舒筋活络药有一定作用.结论:免疫作用可能是祛风湿中药的共同药理作用之一,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完全支持提出将其归为第四类祛风湿中药的观点.
作者:陈瑞明;张小丽;李芳;任亚娟;章文齐;陈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其病程分期大体可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COPD稳定期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正如世界卫生组织COPD全球策略(GOLD)明确提出通过稳定期治疗从而达到预防COPD急性加重是其重要治疗原则.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长期应用可发生耐药且药物自身不良反应会越发明显,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思想指导COPD稳定期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回顾近5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COPD稳定期的文献.
作者:吴健广;郭思佳;封继宏;刘伟;郝正华;付敏;窦钊;李云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C57BL/KsJ-db/db小鼠胃癌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同批22只雄性糖尿病模型动物C57BL/KsJ-db/db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六味地黄丸组,隔周给予新鲜配制的MNU120ppm自由饮水20周诱导胃癌模型,21周起两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及六味地黄丸,持续10周,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测量体质量,空腹血糖,分离胃组织,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胃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胃癌相关炎症因子IL-6,IL-1β,IL-10,IL-18,TNF-α及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六味地黄丸组C57BL/KsJ-db/db小鼠胃黏膜异型增生占10%,无肿瘤形成;对照组小鼠异型增生占67%,1例(11%)胃肿瘤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胃癌相关炎症因子1L-6,1L-1β,1L-10 mRNA的表达(P<0.05),TNF-α的相对表达量降低58%,IL-10及IFN-γ的表达所有所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六味地黄丸可通过抑制胃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糖尿病小鼠胃癌的发生风险.
作者:简咏梅;孙永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改善的机制.方法:随机纳入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安慰剂,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益气温阳活血中药,疗程2周.以VEGF、TGF-β1以及VEGF、TGF-β1与肺动脉压相关性为观察指标.结果:结合本研究显示:VEGF、TGF-β1,肺动脉压方面,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相关性显示,VEGF、TGF-β1与肺动脉压存在相关关系,为正相关关系.结论:益气温阳活血中药可以抑制TGF-β1及VEGF的表达,抑制肺血管的重塑,从而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改善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恢复及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曲妮妮;刘浩;马丽佳;赵克明;郑忻;束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破裂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研究发现AS斑块内的病理性新生血管能诱发斑块破裂,与斑块的不稳定密切相关,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有望成为防治AS的新策略.综述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新进展.
作者:蔡宏文;毛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血浆TAT、F1 +2、D-二聚体、vWF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CAO大鼠缺血后血栓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规律,为药物研究确定佳观察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后不同时相组(1h、6h、12 h、24 h、48 h、72 h),每组8只.线栓法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用EHSA法检测大鼠血浆TAT、F1 +2、D-二聚体、vWF的水平.结果:脑缺血后1h TAT的水平即上升且于24h达峰值;F1+2、D-二聚体的水平在缺血后1h骤然升高并于6h达峰值;而vWF在缺血后1h即骤然升高达峰值,然后维持在稳定的较高水平.结论:MCAO大鼠在急性脑缺血后血浆TAT、D-二聚体、vWF、F1+2水平均升高,表现出不同的时程规律,它们的峰值均集中在缺血后6h或24 h,提示脑缺血的早期即存在有凝血纤溶系统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缺血后24 h可作为药物研究的佳观察时间点.
作者:李定祥;刘文华;文果;覃弘宇;李平;邓奕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李铁教授临床诊病善用经方,辩证施治以和为用.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面,以“凉血散血”理论为指导,创新研究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经验用药“四草四根汤”.并长期从事中药血药的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血药体系.他认为:人身不外气血,疾病亦不出气血两端.肝的自然属性及生理特点都决定着其在调节控制气血运行方面的重要性,“气血冲和,万病不生”.若肝疏泄失权,则气不行而致瘀,从而形成各种疾病.因此“从肝论治”也始终贯穿着其诊病的全过程.综述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作者:丁丽;李国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钩藤中钩藤碱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钩藤碱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05%醋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54 nm.通过响应面法考察加速溶剂萃取法的工艺条件.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基础筛选出钩藤中钩藤碱的加速溶剂萃取技术3个主要因素,乙醇浓度、萃取次数和萃取时间.结论: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佳组合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3次,萃取时间12 min.在此条件下,加速溶剂萃取法所提取的钩藤碱的含量是6.121 mg·g-1.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具有省时、方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适合于对钩藤中钩藤碱的提取.
作者:王辉;王乐奇;杨树东;任浚萁;张默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小鼠内毒素血症发病中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用5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10只.5组分别为:预防剂量组、治疗剂量组、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于攻毒前和攻毒后6、12、18和24 h检测各组小鼠的直肠温度,给药5天后分别观察小鼠的死亡率、病理解剖观察心、肝、肾和肠病变,眼球取血进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测定,分离血清,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IL-6水平.结果:预防剂量组、治疗剂量组小鼠较LPS对照组小鼠死亡率下降,在6h和12h时,治疗剂量组和预防剂量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PS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和预防组的白细胞、血小板数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预防组与LPS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预防组的TNF-α、IL-1、IL-6水平较LPS组低,前者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与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有保护作用,预防、治疗均有效果,预防效应强于治疗.
作者:杨雪静;侯佳惠;彭来君;曹俊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后期,由于各种代谢产物的蓄积,胃肠黏膜受损,常会出现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比较棘手.邵教授在《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自己的临证探索,总结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湿浊壅塞、水饮内停、情志不畅和虚火内灼导致胃失和降,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治思路.主要从病因分析、病机阐述、分型论治与验案举例四个方面总结介绍邵老灵活运用脏腑相关理论辨治慢性肾衰竭呕吐的经验.
作者:巴元明;夏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和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NaPshot方法对400例哮喘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的TNF-α基因的rs1799724,rs1800630,rs1799964和rs769178以及IL-13基因的rs2158177和rs1295687共6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TNF-α基因的rs1799724,rs1800630,rs1799964和rs769178以及IL-13基因的rs2158177和rs1295687的基因型频率在掌纹阴性组与掌纹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TNF-α基因和IL-13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存在相关性.
作者:吉中强;周兆山;朱习军;王燕青;薛卫林;陆学超;韩萍;梁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胃瘤安各个组方对脾虚大鼠消化酶及相关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复制脾虚动物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0.15 g· kg-1)、胃瘤安高剂量组(31.5 g·kg-1)、胃瘤安低剂量组(15.75 g·kg-1)、胃瘤安拆方Ⅰ高剂量组(31.5 g·kg-1)、胃瘤安拆方Ⅰ低剂量组(15.75 g·kg-1)、胃瘤安拆方Ⅱ高剂量组(31.5 g·kg-)、胃瘤安拆方Ⅱ低剂量组(15.75 g·kg-1).实验末,计算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淀粉酶(AMS)、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以及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的含量.结果:胃瘤安各组方能显著降低脾脏指数,升高AMS活力的同时可显著降低SDH及LDH的活性(P<0.05,P<0.01),在调节激素水平方面,胃瘤安各组方均能显著升高MTL、GAS激素的水平(P<0.05,P<0.01),而对SS无明显影响.结论:胃瘤安各组方能显著改善脾虚大鼠的脾虚症状,可能与调节AMS、SDH、LDH的活力及MTL、GAS等激素水平有关.以胃瘤安全方疗效显著.
作者:朱萱萱;张学非;刘沈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伤寒瘟疫条辨》(简称《寒温条辨》)中杨栗山治疗瘟疫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Access2010数据库.结果:药物使用频次排序为:僵蚕15次,蝉蜕15次;蜂蜜、黄芩、黄酒14次;黄连13次,栀子11次;甘草8次,大黄7次,桔梗、丹皮、生地、黄柏5次等;药物的性味比例:寒(凉)性的药物有33味,占64.71%;辛味药有24味,占47.06%;苦味药有31味,占60.78%;苦寒药物22味,占42.31%,辛寒(凉)药物13味,占25%.高频药对依次为:僵蚕和蝉蜕(100%)、蜂蜜和黄酒(93.33%)、黄芩和黄连(86.67%)、黄芩和栀子(73.33%)、黄连和栀子(73.33%);僵蚕、蝉蜕、黄酒(93.33%),僵蚕、蝉蜕、黄芩(93.33%),蝉蜕、黄芩、黄连(86.67%),僵蚕、黄连、黄芩(86.67%)等.结论:《寒温条辨》用药规律:①重用苦寒,逐秽解毒;②辛凉宣透,畅泻三焦;③崇“温病下不厌早”,重“导赤泻心”.
作者:王玮;冯清源;高峰;赵岩松;马星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六君保玄颗粒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颗粒剂中马钱苷含量,其色谱柱:Diamonsil C1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定性鉴别采用TLC法对方中枸杞子、黄连、地龙、丹参4味中药进行鉴别.结果:马钱苷进 样量在0.039~0.7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11%;枸杞子、黄连、地龙、丹参4味中药TLC鉴别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为中药6类新药六君保玄颗粒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哲;袁子民;张会宗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