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朱丹溪“倒仓法”探析

朱近人

关键词:朱丹溪, 格致余论, 丹溪心法, 倒仓法
摘要:目的:研究朱丹溪“倒仓法”对当今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为研究对象,分析朱丹溪“倒仓法”的原意,重视“倒仓法”研究的现实意义,提出现今运用“倒仓法”的原则和方法.结果:现今运用“倒仓法”必须强调预防为先、顾护正气、身心并重,从饮食“倒仓”、情志“倒仓”、运动“倒仓”、规律排便“倒仓”、药物“倒仓”等多方面综合实施.结论:古老的“倒仓法”具清理肠胃,荡涤留毒,“去苑陈痤”,恢复平衡的作用,与现今“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观点不谋而合,对于中老年人和久病之人养生保健,开拓了新思路,值得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生殖营养胶囊与五子衍宗丸对药物性少精模型生殖机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生殖营养胶囊与五子衍宗丸对少精证大鼠模型生殖机能影响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生殖营养胶囊组、五子衍宗丸组4组,每组25只.模型组、生殖营养胶囊组、五子衍宗丸组均按500 mg/kg剂量腺嘌呤灌胃造模,每周2次,为期2个月;同时,生殖营养胶囊组按1.96 g/kg灌服生殖营养方水煎液,五子衍宗丸组按1.96 g/kg灌服五子衍宗丸水煎液,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禁食12 h,取血测睾酮、黄体生成素的含量;摘取附睾,用光学显微镜镜检精子数、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动度、精子畸形率;取双侧睾丸,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腺嘌呤可以导致大鼠精子数量减少、存活率降低、活动度低且精子畸形率增高;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含量下降.生殖营养胶囊和五子衍宗丸都可以改善腺嘌呤造成的此种情况,其中以生殖营养胶囊对精子数量,存活率、活动度,畸形率改善疗效为佳;生殖营养胶囊和五子衍宗丸都可以纠正分泌障碍,但两者在改善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方面作用力度相差不大.结论:在五子衍宗丸基础上添加生殖营养必需物质制成的生殖营养胶囊较传统制剂能更好地提高精子质量.

    作者:闫润红;霍俊凤;董爱国;王永辉;梁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MCAO大鼠不同时相血浆TAT、F1+2、D-二聚体、vWF含量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血浆TAT、F1 +2、D-二聚体、vWF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CAO大鼠缺血后血栓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规律,为药物研究确定佳观察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后不同时相组(1h、6h、12 h、24 h、48 h、72 h),每组8只.线栓法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用EHSA法检测大鼠血浆TAT、F1 +2、D-二聚体、vWF的水平.结果:脑缺血后1h TAT的水平即上升且于24h达峰值;F1+2、D-二聚体的水平在缺血后1h骤然升高并于6h达峰值;而vWF在缺血后1h即骤然升高达峰值,然后维持在稳定的较高水平.结论:MCAO大鼠在急性脑缺血后血浆TAT、D-二聚体、vWF、F1+2水平均升高,表现出不同的时程规律,它们的峰值均集中在缺血后6h或24 h,提示脑缺血的早期即存在有凝血纤溶系统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缺血后24 h可作为药物研究的佳观察时间点.

    作者:李定祥;刘文华;文果;覃弘宇;李平;邓奕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七总皂苷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SH-SY5Y细胞NgR1、ROCK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Nogo-NgR及其下游通路中NgR1和ROCK2 mRNA和蛋白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组、三七总皂苷大(640 mg/L)、小(320 mg/L)剂量组、Y27632组、Y27632+三七总皂苷大、小剂量组,采用缺糖缺氧方法建立SH-SY5Y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NgR1、ROCK2 mRNA和蛋白表达特征及三七总皂苷对其影响.结果:模型组细胞中NgR1、ROC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细胞中NgR1和ROCK2 mRNA水平较模型组均有较为显著的降低(P<0.01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Y27632+三七总皂苷大、小剂量组中NgR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Rock2在三七总皂苷大剂量组、Y27632组和Y27632+三七总皂苷大、小剂量组中,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01或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gR1、ROCK2 mR-NA和蛋白在缺糖缺氧损伤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进而促进轴突的生长和重塑.

    作者:张晓萌;娄利霞;柴立民;刘炜;史晓伟;朱陵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巴戟天与雌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RANK和CAII的表达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巴戟天与雌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RANK和CAII的表达影响.方法:选用4月龄SPF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分离大鼠原代破骨细胞并分为3组:B组给予17β-雌二醇10-6 mmol/L,C组给予1.0 mmol/L巴戟天,D组给予17β-雌二醇10-6 mmol/L和1.0 mmol/L巴戟天进行培养,观察比较各组CAⅡ、RANKmRNA表达等指标差异.结果:B、C和D组破骨细胞数量均较A组明显减少,而D组减少明显(P<0.05);B、C、D组骨吸收陷窝面积相均低于A组(P<0.05),而D组骨吸收陷窝面积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B、C、D组CAII、RANKmRN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RANK-mRNA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IImRNA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AII、RANKmRNA基因表达水平低(P<0.05).结论:巴戟天联合雌激素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RANK和CAII的表达,起到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王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联合椎管内麻醉的辅助镇静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针剌联合椎管内麻醉用于辅助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的320例经明确要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为160例.实验组患者针刺联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 μg/kg辅助镇静,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μg/kg辅助镇静.记录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和患者苏醒后(T4)各时点的RR、MAP、HR、SPO2以及OAA/S评分情况,以及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的RR和SPO2与用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照在T3时间点的OAA/S分级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的评分(P<0.05).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上呼吸道梗阻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椎管内麻醉采用咪达唑仑比使用依托咪酯具有较好的辅助镇静作用,安全性高,呼吸抑制程度较轻.

    作者:丁一;俞盛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住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老年重症脑梗死患者256例,对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导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分析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患者年龄、吸烟史及梗死病史等因素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有85例发生了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较高,对相关独立危险因素需及早进行预防,发生老年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者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周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寒温条辨》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伤寒瘟疫条辨》(简称《寒温条辨》)中杨栗山治疗瘟疫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Access2010数据库.结果:药物使用频次排序为:僵蚕15次,蝉蜕15次;蜂蜜、黄芩、黄酒14次;黄连13次,栀子11次;甘草8次,大黄7次,桔梗、丹皮、生地、黄柏5次等;药物的性味比例:寒(凉)性的药物有33味,占64.71%;辛味药有24味,占47.06%;苦味药有31味,占60.78%;苦寒药物22味,占42.31%,辛寒(凉)药物13味,占25%.高频药对依次为:僵蚕和蝉蜕(100%)、蜂蜜和黄酒(93.33%)、黄芩和黄连(86.67%)、黄芩和栀子(73.33%)、黄连和栀子(73.33%);僵蚕、蝉蜕、黄酒(93.33%),僵蚕、蝉蜕、黄芩(93.33%),蝉蜕、黄芩、黄连(86.67%),僵蚕、黄连、黄芩(86.67%)等.结论:《寒温条辨》用药规律:①重用苦寒,逐秽解毒;②辛凉宣透,畅泻三焦;③崇“温病下不厌早”,重“导赤泻心”.

    作者:王玮;冯清源;高峰;赵岩松;马星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六君保玄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六君保玄颗粒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颗粒剂中马钱苷含量,其色谱柱:Diamonsil C1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定性鉴别采用TLC法对方中枸杞子、黄连、地龙、丹参4味中药进行鉴别.结果:马钱苷进 样量在0.039~0.7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11%;枸杞子、黄连、地龙、丹参4味中药TLC鉴别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为中药6类新药六君保玄颗粒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哲;袁子民;张会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白鲜皮提取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鲜皮提取物在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M27-A2测定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MIC);XTT法评价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白鲜皮提取物作用后,ALS3、HWP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8μg/mL;对生物膜的SMIC50和SMIC80分别为256 μg/mL和512 μ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白鲜皮提取物(16~512 μg,/mL)对培养1、2、3、4h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 0.05);qRT-PCR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ALS3、HWP1基因表达降低(P<0.05).结论:白鲜皮提取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ALS3、HWP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Ras/cAMP通路的功能.

    作者:谈潘莉;曹毅;夏永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UL)是育龄期妇女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主要由平滑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组成.但由于与发病相关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迄今为止,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认为其发生发展与气、痰、湿、瘀等因素的长期刺激密切相关,导致气滞、痰湿、血瘀停积于胞宫而成;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子宫肌瘤发生可能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细胞增殖与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异常、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有关,从中医及西医学两个方面对子宫肌瘤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沈东成;徐秋霞;杜洁;冯文泽;余成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金氏消痔散治疗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氏消痔散(Jin's Xiaozhisan Decoction)治疗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56例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2例)术后口服金氏消痔散;对照组(174例)术后口服消脱止-M片,比较二者治疗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在水肿积分、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术后14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氏消痔散能有效减轻痔术后水肿、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晨果;陈念昭;诸葛林敏;金定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中西医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破裂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研究发现AS斑块内的病理性新生血管能诱发斑块破裂,与斑块的不稳定密切相关,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有望成为防治AS的新策略.综述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新进展.

    作者:蔡宏文;毛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平人”的内涵解读及其对健康维护的启示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就是健康状态,《黄帝内经》所提到的“平人”即为健康者.探讨健康是医学永恒的主题,维护健康是医学的宗旨.从词源学的角度及中医文献研究来解读“平人”的内涵,并从养生、预防、治疗三个层面来探讨“平人”内涵对健康维护的启示作用.

    作者:徐铭悦;倪红梅;何裕民;郭盈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六味地黄丸对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C57BL/KsJ-db/db小鼠胃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C57BL/KsJ-db/db小鼠胃癌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同批22只雄性糖尿病模型动物C57BL/KsJ-db/db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六味地黄丸组,隔周给予新鲜配制的MNU120ppm自由饮水20周诱导胃癌模型,21周起两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及六味地黄丸,持续10周,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测量体质量,空腹血糖,分离胃组织,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胃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胃癌相关炎症因子IL-6,IL-1β,IL-10,IL-18,TNF-α及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六味地黄丸组C57BL/KsJ-db/db小鼠胃黏膜异型增生占10%,无肿瘤形成;对照组小鼠异型增生占67%,1例(11%)胃肿瘤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胃癌相关炎症因子1L-6,1L-1β,1L-10 mRNA的表达(P<0.05),TNF-α的相对表达量降低58%,IL-10及IFN-γ的表达所有所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六味地黄丸可通过抑制胃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糖尿病小鼠胃癌的发生风险.

    作者:简咏梅;孙永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邵朝弟立足脏腑相关理论辨治慢性肾衰竭呕吐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后期,由于各种代谢产物的蓄积,胃肠黏膜受损,常会出现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比较棘手.邵教授在《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自己的临证探索,总结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湿浊壅塞、水饮内停、情志不畅和虚火内灼导致胃失和降,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治思路.主要从病因分析、病机阐述、分型论治与验案举例四个方面总结介绍邵老灵活运用脏腑相关理论辨治慢性肾衰竭呕吐的经验.

    作者:巴元明;夏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海参配伍西洋参毒理学安全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海参配伍西洋参的安全性与毒性.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海参冻干粉与西洋参提取物的混合物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研究不同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受试物大耐受量达20000 mg/(kg·BW)时,对小鼠无毒性作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动物体质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血常规、生化检测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受试物对大鼠肝、肾、胃肠、脾和睾丸等组织均无损害作用.结论:海参配伍西洋参在当前试验条件下未见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王彦武;赵鹏;张洁宏;彭亮;姚思宇;何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瘿病论治甲状腺肿

    系统总结治疗甲状腺肿的临床经验.认为甲状腺肿相当于中医的瘿病,并从肝对其进行论治,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敷联合治疗本病.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肿提供相应的诊疗方法.

    作者:王东;高梦欣;李敬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祛风湿类中药免疫作用的研究——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祛风湿中药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碳粒廓清水平和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果:四大类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在2个免疫增强作用的试验中,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均表现出很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其次是祛风湿强筋骨药也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另外2大类祛风湿止痹痛药和舒筋活络药有一定作用.结论:免疫作用可能是祛风湿中药的共同药理作用之一,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完全支持提出将其归为第四类祛风湿中药的观点.

    作者:陈瑞明;张小丽;李芳;任亚娟;章文齐;陈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朱丹溪“倒仓法”探析

    目的:研究朱丹溪“倒仓法”对当今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为研究对象,分析朱丹溪“倒仓法”的原意,重视“倒仓法”研究的现实意义,提出现今运用“倒仓法”的原则和方法.结果:现今运用“倒仓法”必须强调预防为先、顾护正气、身心并重,从饮食“倒仓”、情志“倒仓”、运动“倒仓”、规律排便“倒仓”、药物“倒仓”等多方面综合实施.结论:古老的“倒仓法”具清理肠胃,荡涤留毒,“去苑陈痤”,恢复平衡的作用,与现今“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观点不谋而合,对于中老年人和久病之人养生保健,开拓了新思路,值得研究.

    作者:朱近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辨诊疗模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侯丽辉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的检查手段灵活运用王琦教授的“三辨诊疗模式”先辨病,后辨证,再辨体,病证结合,以病统证,辨证论治和辨体论治相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寇丽辉;侯丽辉;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