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红;孙婷婷;魏巍;康蓓蓓;刘焯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挖掘刘焯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方法:利用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收集刘焯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272份病例,提取可分析数据,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处方的核心药物、方药配伍关系.结果:复杂网络技术能够得出抽动症病例的核心药物处方及药物配伍特点的复杂网络图,边权值较大的白芍、茯苓、钩藤、玄参、等中药为节点形成网络中心,形成网络的核心处方.另外通过复杂网络可以分析出治疗高频抽动特征的方药配伍规律,且符合刘焯教授治疗经验.结论:本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用药经验更具有客观性,便于经验传承.
作者:白晓红;孙婷婷;魏巍;康蓓蓓;刘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元通络针灸法对中风患者肩痛的治疗作用,比较补元通络针灸法、肩胛部局部针刺法及康复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10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补元通络针灸组、B组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组、C组康复组,每组36例,实际过程中脱落17例,终共收集91例偏瘫肩痛患者.A组30例,B组35例,C组26例,3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分别进行补元通络针灸法治疗,肩胛部局部针刺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补元通络针灸组(A组)、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组(B组)和康复组(C组)的肩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改善,3组止痛效果比较(VAS分值),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4%,C组有效率96%,3组VAS分值的止痛效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3组治疗前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组治疗后30天分值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3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元通络针灸法、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和康复训练都可以改善脑中风患者肩痛强度及关节运动、神经功能,3种疗法止痛效果上无明显差异.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补元通络针灸组优于其它两组(P<0.05),提示补元通络针灸法疗效更佳.
作者:戴淑青;苏莉;曲宪双;刘波;李晓昱;韩雪梅;孙炜;宋秀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文献梳理,阐明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发现不足,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近年来菊苣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的文献进行筛选、梳理和整合,分析研究的进展与不足.结果:菊苣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菊苣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还涉及其对钙吸收、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涉及范围较广,但不够专.结论:菊苣在治疗代谢性疾病、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博喻;张冰;林志健;黄胜男;王红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4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糖蛋白沉积影响.方法:取链脲霉素诱导的SD大鼠DN模型72只,分成6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方(参芪地黄汤20 g·kg-)组、滋补肝肾方(杞菊地黄汤20g·kg-1)组、补气养血方(当归补血汤20 g·kg-1)组、温肾健脾方(附子理中丸20 g·kg-1)组和阳性对照(缬沙坦25 mg· kg-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肾脏组织HE、PAS染色病理切片和电镜肾脏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肾脏重量、肾重/体质量比值均有一定的降低趋势(P>0.05),肾小球截面积和肾小球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P<0.01),滋补肝肾组、补气养血组和温肾健脾组大鼠肾小球囊腔面积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肾小球囊腔面积/肾小球截面积比值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肾小球PAS阳性面积和总光密度均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减轻,电子致密物沉积和足细胞足突融合、变平的现象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改善.结论:4种中药复方均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糖蛋白的沉积,4种中药复方之间比较,当归补血汤对抑制肾小球糖蛋白沉积的效果较佳.
作者:陈霞波;寿旗扬;龚文波;张利棕;周开;周卫民;张业;陈民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固本通络法治疗肾络瘀阻型RN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2014年收治的120例辨证为肾络瘀阻型RNS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公认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本通络方,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和实验室指标等.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复发率分别为3.33%、13.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67%、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升血ALB及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血TC、TG、FIB-C、CY-C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均能稳定血BUN、Scr、UA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通络法可能通过多种调节机制,起到治疗RNS的作用,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全乐;张红霞;谷小丽;鲁晓龙;姚远;黄立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检测辣椒碱、姜黄素、银杏叶提取物、茶多酚、青石莲提取物对4HNE(4羟基壬烯醛)诱导的人表皮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5种植物提取物保护4羟基壬烯醛损伤黑素细胞作用的强弱.方法:4HNE损伤黑素细胞,WTS法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凋亡率,ABTS测细胞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50 μmol/L 4 HNE处理后,细胞活性大约下降至对照组50% ~ 60%(P<0.05),筛选佳作用浓度辣椒碱5 μmol/L、姜黄素4μmol/L、银杏叶提取物40 μmol/L、茶多酚50 μg/mL、青石莲提取物40 μg/mL,此5种植物提取物对50 μm 4HNE诱导的黑素细胞损伤都有保护作用.其中,增强黑素细胞活性强的是姜黄素(P<0.05)、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强的是茶多酚(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强的是银杏叶(P<0.05)、提高黑素细胞总的抗氧化能力辣椒碱的作用强(P<0.05).对4羟基壬烯醛损伤黑素细胞的保护作用由强到弱排序:辣椒碱、银杏叶和茶多酚.结论:此5种植物提取物均可保护4HNE损伤的黑素细胞,提高细胞抗氧化活性,增强黑素细胞活性,这可能为其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情;林福全;王遂泉;洪为松;许爱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麦大枣颗粒对利血平致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5-HT和5-HTR1A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利血乎制作抑郁模型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5-羟色胺受体(5-HTR1A)的含量,以盐酸氟西汀为对照,观察甘麦大枣颗粒加味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肛温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5-HT、5-HTR1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氟西汀组和复方甘麦大枣颗粒组大鼠肛温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5-HT、5-HTR1A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甘麦大枣颗粒治疗抑郁症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作者:周琴妹;朱萱萱;张学非;张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胃癌前病变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胃癌的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日趋一致.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辨证论治,基本方加减,中成药,中医外治法.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医药优势得到发挥.
作者:谢晶日;孙涛;张杨;李贺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妇炎宁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以下简称盆腔炎模型)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盆腔炎模型组、康妇炎组、妇炎宁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L-4、IL-8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结果:盆腔炎模型组血清IL-8水平较正常组大鼠升高,血清IL-4水平较正常组大鼠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8含量较模型组下降(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4含量均较盆腔炎模型组升高(P<0.01或P<0.05);各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较盆腔炎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其中妇炎宁高剂量组血清中IL-8的含量、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妇炎宁汤可以通过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及粘连相关指标TGF-β、ICAM-1的表达,提高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抗炎症细胞因子TL-4的表达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有效抑制盆腔炎症,缓解盆腔粘连.
作者:孙晶;陈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阳虚质存在肠道菌群失衡,及代谢、免疫功能紊乱.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参与宿主代谢,二者有着共变化特征.提出“阳虚质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影响其代谢功能,并存在与代谢相关的特征功能菌群”这一假说,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对于开展基于肠道菌群的个体化诊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英帅;黄腾杰;李玲孺;王济;张惠敏;郑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酶法协同超声对紫苏叶总黄酮进行有效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酶解pH、酶解温度、酶质量浓度、固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及超声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为:酶解pH 5.0,酶解温度40℃,酶质量浓度0.25 mg·mL-1,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提取温度60℃.结论:酶法协同超声应用于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王柏强;何效平;曾芝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明确补肾助阳中药右归饮与合并脑外伤的骨折在愈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长因子;明确心-小肠-骨生理联系机制,获得中医脏腑理论的现代解析;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骨折组、脑损伤+骨折组、右归饮+骨折组,每组各30只.术后3d,1,2,3,4周取骨痂及十二指肠标本.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并通过QPCR进行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模型组与骨折组相比,骨痂及十二指肠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VEGF)基因表达明显上升(R>2),有统计学意义.QPCR结果显示,骨痂与十二指肠中各指标表达趋势基本一致;骨折合并脑外伤及骨折合并右归饮组骨痂及十二指肠中CGRP、VEGF表达与单纯骨折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峰值时间明显提前(P<0.05),且峰值维持时间久;骨折合并脑外伤与骨折合并右归饮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RP、VEGF是骨折合并右归饮及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后加速骨痂形成的主要生长因子,并将心(脑)-小肠-骨三者联系在一起.
作者:季卫锋;杨成贵;肖鲁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营养不良的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者患者应用穴位电针灸十次,并口服复方α-酮酸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α-酮酸片,半年后评估各种营养参数.结果: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饮食总热卡及蛋白质摄入量明显提高,上臂握力及血浆白蛋白水乎明显提高.结论:穴位针灸可提高腹透患者的热卡摄入和营养水平.
作者:童孟立;倪军;翁宁;鲍烨华;楚佳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其所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中医药治疗GIO具有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从中医角度对GIO的病因病机、治疗经验、现代客观化研究等方面对中医治疗GIO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规范GIO提供依据.
作者:姚曼;林玩福;程彬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肺心标2号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热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心标2号,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检测C反应蛋白、PCT、血气分析指标.结果:①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CRP、PCT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PC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气分析:两组治疗后PH、SaO2、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pH、SaO2、PaO2水平升高,PaCO2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标2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热痰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血液气体分压.
作者:郝琳;康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伤寒论》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古籍中关于中药药性升降浮沉理论的内容.收集《伤寒论》中113个处方,通过对处方的六经辨证和八法属性的归纳和分析,判断处方升浮或沉降的性质,详细具体的阐述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是如何运用方药升降浮沉的药性的.结果:《伤寒论》中升浮方的比重较大占47.8%40.7%的经方为沉降方,11.5%为中性方.结论:《伤寒论》中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田;翟华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SD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72只SD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组、模型组、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按0.1 mL/(kg·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按0.19 g/(kg·d)、0.39 g/(kg·d)、0.77 g/(kg·d)给予脑泰方煎液灌胃,阳性对照组按0.72 g/(kg·d)给予复方血栓通片灌胃,连续灌胃3d.末次给药1h后,开始造模取血,观察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四项.结果:脑泰方各剂量组可使大鼠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各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且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脑泰方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周瑜;方锐;王国佐;宋帧彦;苏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Ang-1、Ti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新生血管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复制组(80只).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66只(模型复制80只,失败13只,模型评价1只)随机分别为:模型对照组(17只);头针组(17只);眼针组(16只);眼针运动组(16只).分别进行头针、眼针及眼针运动进行干预治疗.头针组取穴百会、曲鬓,眼针组取穴定位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眼针运动疗法组眼针干预同时,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ng-1含量,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ng-1、Tie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眼针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清中Ang-1含量,增加Ang-1及其mR-NA表达增加,与受体Tie-2结合,启动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时间和数量上调节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半影区的脑血流,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恢复脑血流量,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邵妍;王鹏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药肠艾舒对小鼠CT-26结直肠癌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肠艾舒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小鼠大肠癌细胞瘤株CT-26对40只BALB/c小鼠接种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化疗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两天观察小鼠生活状况,体质量变化,瘤体大小,15天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组织,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的大小.结果:MTT法检测到肠艾舒对CT-26肠癌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浓度加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T法检到肠艾舒对小鼠CT-26肠癌细胞的增值有一定抑制作用,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提高小鼠的生活质量,增加小鼠的体质量.
作者:姜毅;佘茁萃;盛丽娜;徐岳;刘颖;李晓琳;李东鸽;刘殿华;姬旭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雷火灸结合眼针疗法和单纯雷火灸、单纯眼针疗法对眼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评价针灸并用疗法的治疗优势.方法:将60例眼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组2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结合眼针治疗,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纯雷火灸和单纯眼针治疗.3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3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痉挛级别变化及复发率等.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1和对照组2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5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3组患者痉挛级别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痉挛级别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随访过程中治疗组复发率为15%,对照组1和对照组2复发率分别为30%和4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眼针疗法治疗眼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雷火灸和单纯眼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野;白一辰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