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燕;瞿玉莲;朱敬畏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中重度烧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中重度烧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2.16%、76.47%,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中重度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应激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并利于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陆敏娴;汤佳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60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病例3960例,术后有60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取其切口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82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观察记录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在分离的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52株,革兰氏阴性菌有27株,真菌3株;其所构成比分别为63.41%,32.93%,3.66%.革兰氏阳性菌是病原菌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8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肠球菌属9株,链球菌10株,构成比分别为21.95%、15.85%、10.97%、12.16%;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孢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鲍曼不动杆菌7株,构成比分别为13.41%、9.76%、8.54%.通过分析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通过分析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结论 发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医院应该采用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趋势,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林优波;竺智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对Ⅲ~Ⅳ度痔疮的临床疗效及促炎因子变化情况.方法 从本院选取447例重度痔疮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PPH)223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22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促炎因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在肛周红肿及术后出血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吻合口缩窄及尿潴留方面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促炎因子IL-6、IL-1及TNF-α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0.05),而治疗组患者术后血清促炎因子IL-6、IL-1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H在治疗重度痔疮患者中优于外剥内扎术.
作者:陈允;钱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60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30例患者行尿道内切开术,分析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和一些相关注意事项.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尿道内切开术患者有10例失败,失败率33.33%;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有8例失败,手术失败率为26.67%.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治疗失败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尿道内切开术组10例手术失败患者,失败的原因:1例切口过长,4例手术时间长,3例瘢痕切除不彻底,2例术中感染;30例尿道端端吻合术患者中有8例手术失败,失败的原因:2例手术方式不合理,3例手术时间长,2例瘢痕切除不彻底,1例术中感染.结论 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失败的原因比较多,治疗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行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的方法,并遵随手术原则进行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后脑组织中TNF-α的表达和变化,以及三七皂苷R1对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实验对照组(B组)、三七皂苷R1组(C组),每组又分为24、48、72小时3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动物.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脑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TUNEL实验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中凋亡细胞数无明显的改变(P>0.05),B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且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P<0.05).C组中各时间点脑组织的凋亡数少于B组(P<0.05).RT-PCR结果显示①A组中各时间点均有TNF-αmRNA的表达,但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着时间的延长,B组中各时间点脑皮质中TNF-αmRNA含量逐渐增加,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组在24、48、72小时后脑皮质中TNF-αmRNA的表达低于B组(P<0.05).结论 ①TNF-α因子参与了大鼠脑I/R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随着损伤时间延长,TNFα表达增高,内源性损伤作用变强.②三七皂苷R1可降低脑组织中TNF-α浓度,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脑I/R后的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赵志新;胡小铭;汪杰;柴海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Nd:YAG激光联合超声洁刮治疗牙周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本院予以牙周炎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超声波洁牙以及龈下刮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d:YAG激光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菌斑指数、菌落数量、龈沟出血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菌斑指数、菌落数量、龈沟出血指数均得到降低,与治疗之前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与2个半月时,菌落数量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半个月与1个月时的龈沟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d:YAG激光联合超声洁刮治疗牙周炎比单独使用超声洁刮治疗,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清除菌斑,清除患者口腔内的有害菌群,调节菌群平衡,保护牙周组织,临床效果更加可靠,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郦芳;王峻;汤刘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鼓室成形术联合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观察组行鼓室成形术联合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外耳道形态、听力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为干耳,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耳道形态正常率为57.14%,同对照组2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听力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术后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同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联合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外耳道形态及听力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王铁锋;周志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坦洛新联合前列解毒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和前列解毒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考察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症状、前列腺症状、盆腔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前列解毒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吴小将;楼朝明;田文俊;黄法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期准确性,寻求一种准确度较高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结肠癌病人77例行低张水灌肠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CT扫描结果对患者肿瘤进行分期,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在检查1周后完成手术治疗.判断病例结肠癌类型、肿瘤分期,并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比对,得出检出率,此外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存活率进行评价.结果 CT表现为肠壁硬化,腔内缺血强化增强,浆膜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CT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敏感度为100%,对T期、N期及M期的分期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存活率达81.82%,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结论 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应用于结肠癌分期诊断准确度高,对制定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雷;李艳彬;许崇永;都继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SDT)在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55例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需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PSDT(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组32例,OT(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23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中缺氧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PSDT组手术切口长度(15.0±0.7)mm、手术时间(9.6±1.1)分钟、出血量(6.0±1.2)ml、术中缺氧时间(6.5±1.9)秒,均小于OT组的(35.2±3.6)mm、(30.3±2.3)分钟、(22.2±2.1)ml、(16.1±1.1)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切口出血、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在危重症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国斌;朱金强;张近波;董美平;曹烈祥;鄢来超;吴仙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两种内固定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评分为两组,InterTan组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Ⅱ组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前、术后1、4、8天检测患者Hb、Hct、PLT、TT、APTT、PT、FIB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值.结果 InterTan组术后1、4、8天的Hct、PT检查值显著低于PFNA-Ⅱ组(P<0.05);InterTan组术后1、4、8天的PLT、FIB、D-二聚体检查值均略高于PFNA-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4、8天的TT无显著差异(P>0.05);InterTan组术后4、8天的APTT检查值明显低于PFNA-Ⅱ组(P<0.05),而两组术后1天的APTT检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PFNA-Ⅱ内固定治疗31-A1型、31-A3.1型、31-A3.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对于术后血栓的形成情况,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较PFNA-Ⅱ内固定发生率更高.结论 InterTan髓内钉与PFNA-Ⅱ内固定治疗31-A1型、31-A3.1型、31-A3.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对于术后血栓的形成情况,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较PFNA-Ⅱ内固定发生率更高.
作者:李迎辉;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高龄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组22例、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资料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脊柱的Cobb's角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显著好转(手术前后VAS比较,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比双侧组明显缩短(P<0.05),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椎体Cobb's角及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短期的随访中,单侧入路治疗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双侧相似,单侧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手术风险小等优点,可作为高龄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邵荣学;杨贺杰;陈惠国;乐军;潘浩;周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选取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70例,记录并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5~120分钟,平均(65.68±9.53)分钟;70例患者中67例结石清楚成功,结石清除率95.71%;治疗后,70例患者共计4例发生腰部疼痛、2例患者出现发热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以上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未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术后住院时间(3.82±0.53)天,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18±0.23)天.结论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恢复块,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良;钱卫良;何建松;李王坚;叶利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陈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38例移位肱骨大结节陈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关节镜下陈旧肱骨大结骨块滑除+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治疗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陈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作者:汤海军;蔡国荣;许元元;叶恒力;赵九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择取过去两年(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及ICU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至A、B两组,其中,A组均为ICU治疗时间不低于48小时的患者,B组则为ICU治疗时间小于48小时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重症感染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无论是两组重症感染患者的乳酸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情况(MODS)、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还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情况(DIC)等临床指标AB两组不同ICU治疗时间重症感染患者临床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而言,ICU治疗时间同其乳酸水平、MOD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DIC等指标均有着密切的关系,ICU治疗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上述各指标变化,临床上应予重视.
作者:余娇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椎体高度的影响,为患者康复提供保障.方法 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但伤椎不置钉)与治疗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进行伤椎置钉),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用脊柱X线片、CT检查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及伤椎高度矫正率.结果 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7±18.1)分钟与对照组(118.9±19.8)分钟相比,t=0.36,P=0.71;治疗组平均出血量为(356.9±50.7)ml与对照组(348.7±61.2)ml相比,t=0.56,P=0.57;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8±3.8)天与对照组(9.2±3.4)天相比,t=0.42,P=0.66.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率6.67%略低于对照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38;治疗组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3.9±18.1)%与对照组(25.1±19.6)%相比,t=0.24,P=0.80.两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Cobb角矫正丢失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应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前者可有利于恢复及保持患者椎体高度,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因此值得作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首先.
作者:缪必成;孔晖;冯永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MAC技术应用于经皮椎体后突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突成形术患者60例,年龄60~8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辅助局麻组(治疗组)和单纯局麻组(对照组),每组30例.监测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5分钟(T0)、注入局麻药时(T1)、 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时(T3)SpO2、MAP、HR变化,并予以记录及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组比较,治疗组组T1~T3时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两组SpO2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在PKP术中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多卡因局麻监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朱伟红;单方军;宋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中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随机数法将20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总有效率、手术中的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更高,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3项指标更低,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见效更快,利于患者术后及时清醒,联合麻醉效果更好,且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指标更加稳定.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太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上皮细胞癌TUR-Bt术后不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上皮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TUR-Bt术后分别应用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MMC)和吉西他滨予以膀胱灌注化疗.定期随访12个月.结果 45例患者中肿瘤复发6例:丝裂霉素组复发2例,吉西他滨复发2例,吡柔比星组复发2例.结论 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和吉西他滨作为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对预防TURB-T术后膀胱肿瘤复发具有较好疗效,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雪成;宋利东;张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两种皮瓣技术修复老年下肢创伤所致软组织损伤伴有胫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中下段创伤后所致胫骨外露患者86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评分为两组.其中A组43例,行V-Y推进皮瓣治疗;B组43例,行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Marylang足踝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术后患肢功能评估;皮瓣感觉恢复及血液循环情况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临床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37±2.06)个月,皮瓣修复4周后,A组患者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者39例,S3+级者4例,S4级比例为90.70%,B组患者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者31例,S3+级者48例,S3级者4例,S4级比例为72.09%,A组患者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瓣血液循环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半年的AOFAS足踝功能评估情况比较,A组足踝功能优良率优于B组(χ2=3.7152,P<0.05).结论 采用远端携带胫后动脉穿支V-Y推进旋转皮瓣对老年小腿中下段创伤后胫骨外露进行修复,临床效果更好,在保证皮瓣血液供应的同时,并附带感觉神经,保证了皮瓣重建的生理原则. 另外仅分离、松解此皮瓣的远端神经,并不损坏足踝不的感觉功能恢复,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作者:尤灵建;郭翱;陈忠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