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研究进展

靳宏光;王义强;齐锋;李哲山

关键词:中医药, 窦性心动过缓, 综述, 研究进展
摘要:近些年,中医药对窦性心动过缓从辨证论治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在治疗上取得显著疗效,显示出个性化与灵活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分型、治疗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粗针督脉平刺对周围性面瘫大鼠口唇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粗针督脉平刺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大鼠所产生的疗效及口唇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粗针针刺组、西药治疗组、造模组,每组14只.在3组大鼠制作周围性面瘫模型成功后,分别对粗针针刺组及西药治疗组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及口唇部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粗针治疗1周、2周后大鼠口唇血流速度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粗针针刺组与西药治疗组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西药治疗组血流速度减少程度较粗针治疗组大;治疗2周后,粗针针刺组与西药治疗组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大鼠口唇血流速度均基本达到造模前水平.结论:粗针督脉平刺疗法对周围性面瘫大鼠所产生的疗效确切,并且在恢复过程中对血流速度有改善作用.

    作者:吕善广;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进一步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活性成分追踪并结合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研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zamissine(Ⅰ)、胆碱(Ⅱ)、嘧啶-2,4-(1H,3H)二酮(Ⅲ)、6-甲基-嘧啶-2,4-(1H,3H)二酮(Ⅳ)、1-O-(β-D-葡萄糖基)-(2S,3S,4R,8Z)-2-[(2R)-2'-羟二十三酰胺基]-8-十九烯-3,4-二醇(Ⅴ)、1-O-(β-D-葡萄糖基)-(2S,3R,4E,8Z)-2-[(2R)-2'-羟基十九烷醇氨基]-4,3-二烯十九烷-3-二醇(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作者:冯绪强;曹圣楷;冀思华;周应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芪黄疏糖胶囊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芪黄疏糖胶囊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方法,为其他含地黄制剂含量测定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250 mm×4.6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在210 nrn和334 nm间切换;流速1.0 mL/min;柱温28℃.结果:梓醇进样量在0.385 ~ 11.55 μg、毛蕊花糖苷进样量在0.115 ~3.4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重复性好,适用于芪黄疏糖胶囊中生地黄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群涛;张红伟;方永凯;贾沐;张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醒脑液对PAP双转基因痴呆小鼠NEP和BACE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醒脑液(XNY)对PAP双转基因痴呆小鼠大脑组织中中性内肽酶(NEP)和β分泌酶(BACE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观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XNY高剂量组、XNY中剂量组和XNY低剂量组小鼠大脑组织中NEP和BACE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XNY高剂量组脑内NEP mRNA含量表达上调(P<0.05);XNY高、中剂量组BACE1 mRNA含量表达下降(P<0.01).结论:醒脑液对双转基因痴呆小鼠大脑组织中NEP和BACE1 mRNA表达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说明醒脑液对防治老年性痴呆能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子洋;常富业;张允岭;王新祥;郑宏;马涛;刘雪梅;闫妍;单媛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浙贝母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浙贝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热水回流提取法(料液比1∶10,100℃下提取4h)从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鳞茎提取的多糖为材料,通过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体外抗氧化实验来评价浙贝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浙贝母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不明显,而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1 mg·mL-1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1.46%,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1 mg·mL-1多糖在695 nm下吸光值分别为0.51和0.39.结论:浙贝母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作者:马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蜘蛛香总黄酮对肝癌H22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对pathways in cancer的影响

    目的:探讨蜘蛛香总黄酮对肝癌H22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对pathways in cancer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蜘蛛香总黄酮高、低剂量组.给药10 d后,解剖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应用小鼠全基因组基因芯片考察蜘蛛香总黄酮对瘤组织pathways in cancer的影响.结果:与模型时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蜘蛛香总黄酮高、低剂量组的平均瘤重明显下降(P<0.01,P<0.05,P<0.05),各组抑瘤率分别为45.32%、30.06%、25.97%.给药组pathways in cancer中有17个基因表达同时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其中Ccne2、Cdkn2b、Ctbp2、Mmp1a、Myc和Vegfa的表达发生了上调,而Vegfc、Csf1r、Epas1、Figf、Fzd9、Igf1、Pdgfra、Pik3r1、Prkcb、Tcf711和Tcf7l2的表达发生了下调,主要从细胞周期调控、PI3K-AKT途径、Wnt途径抑制肿瘤增殖、迁移,促进其凋亡.结论:蜘蛛香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肝癌活性,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pathways incancer的信号转导相关.

    作者:兰明;林玉;张瑞桐;陈朝勇;李少华;陈冲;陈晓玲;张天娥;闫智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分为对照组、阳虚组、脾阳虚组、中药组4组,中药组给予附子理中汤干预.以体重增长率、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为观察指标并检测其变化,以SPSS 13.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阳虚组(1.13 ±0.402)、脾阳虚组(0.85±0.410)和对照组(1.69±0.411)相比,体重增长率均下降明显(P<0.01);中药组(1.30±0.411)用附子理中汤干预后,与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率上升(P<0.01).脾阳虚组(18.46±4.89)和对照组(11.98±2.95)相比,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明显(P<0.05),脾阳虚组(17.58±9.98)和对照组(28.71±12.3)相比,神经肽Y水平下降明显(P<0.05);中药组用附子理中汤干预后,血清瘦素水平(12.62±3.06)与脾阳虚组(18.46±4.89)相比下降(P<0.05),神经肽Y水平(26.32±11.24)与脾阳虚组(17.58±9.98)相比升高(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的干预作用是通过恢复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分泌水平的平衡状态,间接发挥调控饮食和体重的作用.

    作者:唐汉庆;韦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栀子不同提取方法的质量研究

    目的:考察两种不同产地栀子不同提取方法的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测定栀子醇提液中栀子苷的含量,采用UV法测定总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种植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和总苷的含量均大于野生栀子,种植栀子总黄酮含量小于野生栀子.结论:本研究可为栀子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培培;丛晓东;蔡宝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浸泡程度对草乌炮制品传统质量及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目的:研究草乌药典炮制法中“浸泡至内无干心”的科学性.方法:制备浸泡不及、适中和太过的草乌浸泡品及其煮制品,观察性状,采用药典法测定各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浸泡适中炮制品易于切制,饮片片型平坦,不易破碎.浸泡后生物碱成分含量均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降低率分别约为:20%、20%、46%,单酯型生物碱的降低率分别约为:8%、25%、37%.煮制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双酯型生物碱总量较生品均降低99%以上;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是生品的2.7倍、2.9倍、3.7倍.结论:草乌浸泡至“内无干心”煮制品成分变化适中,饮片质量佳.故草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具有一定科学性.

    作者:侯跃飞;杜红;国伟;费淑琳;秦语欣;李飞;谭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拟润肺汤联合西医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润肺汤联合西医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制润肺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胸部病灶影像学的变化、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胸部病灶影像学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3+、CD4+、CD4 +/CD8+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润肺汤联合西医治疗耐药肺结核,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孙亚萍;蔡青山;尹良胜;王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补脾益气生津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口服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FPG、2h OGTT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都给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体育锻炼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给予口服玉液汤进行治疗.在治疗后,观察治疗两组患者的2 h OGTT、FPG、FINS、HbA1c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2 h OGTT、FPG、HbA1c和FINS都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2 h OGTT、HbA1c和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陆勇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设立治疗组(对症治疗+甘遂脐敷贴+中药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对症治疗+肥皂水灌肠),观察及检测治疗6月前后腹水消减、肝肾功能改变、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在腹水消减,肾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87.56%)>对照组(46.33%),生化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梁宝慧;林鹃;梁军利;郑梦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炎饮对胃溃疡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炎饮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腐蚀法建立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以奥美拉唑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和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炎饮高、低剂量组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各用药组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P<0.01或P<0.05);与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和胃炎饮低剂量组比较,胃炎饮高剂量组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同时胃炎饮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率较高.结论:胃炎饮可通过调节氧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达到抗胃溃疡的作用.

    作者:于文涛;杨牧祥;聂金涛;方朝义;王少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从脾论治肺痨盗汗

    目的:从脾虚为本的角度分析李凫坚主任中医师治疗肺痨盗汗的经验,探索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的方法.方法:通过研究肺痨盗汗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辨治要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提出本病的中医病因为元气不足,病机为气阴两虚,病程久远者,还可见肺肾两虚,并为其所确立的益气健脾、滋水清金治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补气养阴敛汗法对于肺结核初治以及耐药结核复治的肺痨盗汗均具有良好疗效.结论:盗汗是肺痨主症之一,以补虚培元、益气健脾、滋水清金为法,治疗各型肺痨盗汗均有良好效果,对于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痨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邓建平;周敏;李凫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组胺诱导离体AR黏膜组织模型,然后分组给予布地奈德、辛黄汤高、中、低剂量培养;用HE染色病理学观察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离体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效用;用FCM检测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以及ANI或zVAD-fmk预孵0.5h后的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辛黄汤作用于组胺诱导的离体AR鼻黏膜组织24h后,损伤的鼻黏膜组织结构渐趋完整,层次逐渐清晰,水肿明显减轻,呈浓度依赖性;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渐趋减少,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P<0.05);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yto-c、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经ANI或zVAD-fmk预孵0.5h后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黄汤可以显著改善组胺诱导的离体AR黏膜组织病理学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作者:郭丽明;丛品;沈强;熊高云;戈言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味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IL-8、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芍药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1.283±0.382) ng/mL、IL-8(0.946±0.318) ng/mL、TNF-α(32.015±1.902) pg/L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 (0.316±0.174) ng/mL、IL-8(0.294±0.068) ng/mL、TNF-α表达(11.372±1.937) pg/L,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存在血清炎症因子异常.

    作者:陈利坚;叶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热利湿和胃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和胃法组成的中药复方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120例病例均为Hp感染阳性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予兰索拉唑胶囊30mg,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g,日2次,克拉霉素片0.5g,日2次,枸橼酸铋钾颗粒0.22 g,日2次,口服2周,后再予兰索拉唑胶囊5周.治疗组6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清热利温和胃法组方的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总有效率治疗组98.3%,对照组8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四联疗法的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复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临床观察无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丽娟;公培强;沈元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推拿影响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T-3及其受体TrkC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NT-3、TrkC的影响,探讨推拿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通过斜板实验、BBB评分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腹角NT-3、TrkC的表达情况,后统计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行为学检测提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降低,在推拿干预后,斜板试验、BBB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NT-3、TrkC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推拿组NT-3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推拿组更高.结论:中医推拿可以通过促进NT-3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C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凋亡,促神经元存活的作用,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吴剑聪;鲁梦倩;于跃;李小琴;姚斌彬;王磊;潘璠;耿楠;高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和评价采用跗骨窦入路小切口领定钢板结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3例,术前常规行跟骨摄片及三维CT扫描确定骨折类型及关节面受累及情况,于伤后2~5天,平均(3±1.2)天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后分期给予中药口服,术后随访并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后获得6-12个月(平均10±2.6个月)的随访,切口均Ⅰ/甲愈合,无感染和皮肤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病例等发生.术后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为优17足、良5足、可1足、差0足,优良率达9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结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祝海炳;李哲明;施忠民;王庆丰;沈军;梅国华;武理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清燥救肺汤中3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燥救肺汤中3个成分(苦杏仁苷、绿原酸、甘草酸)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7 nm(0~50 rmin,测定苦杏仁苷与绿原酸);237 nm(50 ~ 80 min,测定甘草酸铵).结果:清燥救肺汤中3种成分分别为苦杏仁苷在0.2250~4.5000 μg(r=0.9999),绿原酸在0.0705 ~1.4100 μg(r =0.9997),甘草酸铵在0.1440 ~2.8800 μg(r =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7.94%和97.3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燥救肺汤质量控制.

    作者:吴振起;刘光华;平静;于艳;王思源;南春红;吴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