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

叶瑞;李幼鹏;莫晓杰

关键词:严重创伤, 应激性出血, 早期预防
摘要:目的:针对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早期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加用早期预防策略。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苏达标率、以及不同早期复苏时间下患者的胃液潜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48小时内复苏达标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48小时内的复苏达标率为8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6.92%,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5.00%,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48小时胃液潜血和24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与12小时胃液潜血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胃液潜血发生率为22.41%,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42.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早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本院门诊接诊的中度痤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异维A酸软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成药丹参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临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好转情况高于对照组抑郁好转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为50%,而对照组痊愈率仅为3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83.33%,而对照组仅为6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黑头粉刺、丘疹、白头粉刺、脓疱等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中度痤疮,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减少皮损及提高治愈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海东;许叶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78例子痫前期并需要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的资料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治疗。对照组为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管插管后3分钟(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CVP、MAP数值和各时间点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浓度变化水平,结束手术时的血压、心率,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药后,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差异明显,观察组产妇的肌肉松弛度(92.3%)明显优于对照组(71.8%),观察组产妇的疼痛效果(92.3%)明显优于对照组(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DBP、SBP、CVP、MAP、NE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能够显著改善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产妇的血管痉挛状态,能够明显维护产妇的心输出量,而且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湖;郭最华;肖素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对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对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共62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分别采用单纯肺泡灌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痰剂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控制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与多形核细胞计数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5及7天白细胞与多形核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祛痰剂静脉滴注辅助肺泡灌洗用于行气管插管脑外伤患者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提高肺部感染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钒;张美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采用不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36例)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行6~12个月随访,平均7.93±1.6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对照组术后24小时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生率多于观察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种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比较研究,其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患者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显著,在临床选用治疗方法方面,需要治疗医师严格掌握治疗适应条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国法;张群伟;陈伟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诊治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3型 Pilon 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 AO-C3型 Pilon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理想术式。

    作者:王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双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双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9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双钢板组96例,术中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96例,手术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负重的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年随访,锁定钢板组的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双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钢板组的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强直、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多于锁定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固定松动断裂、皮肤坏死、骨坏死等并发症,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Rasmussen分级,双钢板组优于锁定钢板组,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较优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作者:赵尹松;刘云海;黄伟;籍剑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考虑不能耐受麻醉手术或及手术后复发害怕再次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CS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大刚;屠传建;顾志伟;柳建生;郑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应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辅以适当的颌间牵引及张口训练。结果90%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5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能对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进行较好的内固定,并能提高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咬合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王凡;杨庆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74例甲状腺手术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甲状腺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12年、2013年两年内共374例甲状腺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374例甲状腺手术病例,均为气管插管全麻,未使用抗生素有272例,包括高龄(>70岁)患者6例,伴发糖尿病患者18例,未发生切口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有10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102例中,不合理应用的有77例,不合理之处有:无适应症使用72例,药物选择不当69例,给药时机及次数不当25例,无超剂量或联合使用等违规行为。结论甲状腺手术原则上无需使用抗生素。如有使用指征,需在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次数上严格把关。

    作者:施书强;徐贤绸;陈秀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行术式,分为保乳组和根治组,随访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状况,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保乳组术中出血量(186.04±9.22)ml、手术时间(168.44±26.37)分钟、住院时间(6.16±0.796)天明显少于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45)、远处转移率2.2%(1/45)明显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应严格、充分掌握保乳手术的适应征情况下采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B超与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疾病临床特点,并探讨B超及血清CA125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鉴别和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疾病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90例子宫疾病临床病历及诊断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两种疾病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但相比子宫肌瘤来说,子宫腺肌患者痛经症状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采用 B超诊断符合者为37例,诊断符合率为61.7%明显低于CA125诊断56例,占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瘤采用 B超诊断符合者为19例,诊断符合率为63.3%明显低于CA125诊断28例,占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者血清CA125水平较子宫肌瘤者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A125来鉴定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疾病,但需结合两者临床表现特点及B超检查才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从而避免误诊及漏诊发生。

    作者:王红艳;莫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腰椎棘板螺钉动态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棘板螺钉内固定系统(Laminar screw dynamic system,LS)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9具新鲜成人的尸体标本,取腰椎(L1~L5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手术节段为L4-5,两个椎体植入金属标记体,记录运动范围。根据标本的先后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完整组(NS组:保留关节突及韧带)、失稳组(IS组:切除双侧黄韧带及小关节内侧1/2部分)、棘板螺钉固定组(LS组:即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L4、L5棘板螺钉固定)、Coflex固定组(CS组: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Coflex植入)和坚强固定组(PS组:L4双侧下关节突内侧1/2切除,黄韧带切除+椎弓根螺钉植入)等5组,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加载生理载荷,测试椎体(或椎间盘)的刚度、强度以及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结果 LS组和CS组的椎体(或椎间盘)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高于IS组(P<0.05)。 LS、CS、NS组垂直位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S相比,LS和CS组的轴向和剪切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S组刚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棘板螺钉内固定和Coflex能够良好的恢复腰椎的即刻稳定性并保留活动度。

    作者:林军;钟玉平;胡正平;吴云刚;袁健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8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筛选后对其进行小剂量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血清指标变化。结果患者在进行重组凝血因子Ⅶa给药操作后,TEG的各项参数(MA、r、α、k、LY60)与用药前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给予重组凝血因子Ⅶa后,凝血指标中的Fg、plt与APPT计数含量与给药前的指数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是给药后PT的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明显的降低了,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可以有效的改善并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陈奇翰;周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5个月。骨折均愈合,13例术后4周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折移位,无骨折不愈合等不良并发症。锁骨外形正常,肩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根据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总分13~15分为优,10~12分为良,7~9分为可,<7分为差。本组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采用桡骨远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可获得牢固内固定,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宁;史景超;蒋海勇;黄常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微创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确定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术前经B超、CT及MRCP诊断明确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对照组,n=26)和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实验组,n=30)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生活质量(GIQLI)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16周,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4周,8周,实验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胜红;吴伟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瘢痕切除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剖宫产切口憩室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憩室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明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徐琴燕;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arlson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

    目的:探讨Carlson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的手术入路、手术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Carl-son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方骨折进行分析。男16例,女9例;年龄25~67岁,平均42.7岁。11例后外侧骨折采用膝关节Carlson后外侧入路;14例后内侧骨折采用Carlson后内侧入路,关节面塌陷者采用人工骨或髂骨植骨。结果随访10个月至2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均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73~95分,平均85.9分。结论胫骨平台后方骨折采用Carlson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骨折端能得到充分暴露,直视下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恢复功能满意。

    作者:余春华;杜俊锋;朱仰义;林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与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患者49例,随机两组:囊外组(24例,38眼)采用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组(25例,36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术后视力、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六角形细胞比例(HCP)、平均细胞面积(MGC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裸眼视力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而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即受到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也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患者的HCP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与MGCA受手术方式的影响(P 组别<0.05);CECD、HCP及 MGCA均受到时间的影响(P 时间<0.05);组别和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 交互>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1.6%vs 25.0%,P>0.05),但囊外组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组(2.63%vs 16.7%,P<0.05)。结论对于年龄相关性硬核白内障而言,囊外摘除术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角膜组织,比超声乳化术适用性更高。

    作者:蒋伟鹏;金益;卢珊珊;蒋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血液检查和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情况,从而可更好地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截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2126例门诊体检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2126例体检者HPV阳性率为14.91%(317/2126),其中确诊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2例。按照癌前病变患者年龄分组为对照组(≤45岁)与观察组(>45岁),各41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且以宫颈 CINⅢ级为主,占56.1%(23/41);而对照组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以CINΙ、CINⅡ级为主,分别占43.9%(18/41)、31.7%(13/41)。两组病理学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锥切人数较多;而对照组大多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观察组高危型感染率,而对照组低危型和多重感染率较高。结论正确了解及掌握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孙蕾蕾;李绍条;金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双镜组和单镜组,双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镜组行纤维胆道镜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胆囊收缩功能及FACT-G生活质量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医师通过门诊方式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随访,平均(15.39±3.85)个月。根据结果显示,双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镜组,而双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却明显少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壁厚度平均值显著低于单镜组,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FACT-G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1、6、12个月的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保存胆囊完整、逐渐恢复胆囊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适合临床医师在严格遵循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广泛应用。

    作者:杨一唯;鲁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