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潮;佟杰;李晓哲;张振锋;周颖;郑新颖
从中医药角度出发,通过查阅文献,浏览近10年的关于放射性肺炎的论文著作,旨在希望能为中医药在放射性肺炎的防治中寻找突破口.
作者:芦柏震;毛伟敏;王春雷;王琼;许亚萍;林能明;周佳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甘草苷、甘草次酸与次乌头碱(HA)配伍对心肌细胞MDA含量及心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HA分别单独作用,与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苷+甘草次酸不同浓度按1∶1、1∶2、1∶4比例配伍作用于心肌细胞,检测其MDA活性,根据结果选取配伍效果理想的配伍组,采用RT-PCR测定心肌连接蛋白43(Cx43)基因表达.结果:HA与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苷和甘草次酸配伍组比HA单独作用可以提高Cx43基因的表达,减少MDA含量,其中1∶1次乌头碱甘草次酸组、1∶4次乌头碱甘草苷组、1∶1∶1次乌头碱和甘草次酸、甘草苷组作用可以增加Cx4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适宜浓度比例的甘草苷、甘草次酸与HA配伍可以减少HA对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及增加43(Cx43)基因表达水平.
作者:刘巧云;张宇燕;万海同;杨洁红;周天梅;杨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芪术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佳提取工艺;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Prodigy 5u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 mL/min.柱温:24℃.ELSD参数:飘移管温度100℃,氮气流速1.5 mL· min-1.结果:精密度试验RSD为1.59%,稳定性试验RSD为1.42%;重复性试验RSD%为2.67%;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0.87%.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该含量测定方法的分离度高,重现性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作者:阮富刚;李彬;周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引入病变部位从而发挥作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膝骨关节炎患处的药物浓度,减少渗出和肿胀,恢复改善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临床效果较好,为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李树祝;白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中医中药、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观察病例4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同时采用高压氧、中医中药、康复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或仅采用高压氧、中医中药、康复治疗3项中的1~2项治疗.结果:抑郁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及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高压氧、中医中药与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姜海华;郑逸华;周爱新;郭元敏;姜伟玲;毛兆矩;汪蕾;张建红;郑金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昆明山海棠对大鼠睾丸的毒性损害及其可逆性.方法:36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8只:对照组喂服生理盐水10 mL·kg-1·d-1,给药组喂服昆明山海棠22.5 g·kg-·d-1.连续60d后,随机处死半数大鼠,取材.余下大鼠恢复饲养72 d后,处死取材.检测睾丸系数、睾丸体积、精子密度、形态、活力等.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给药60d,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睾丸系数、精子密度显著下降(P<0.01).给药组精子形态异常,活动力丧失,光镜下睾丸组织严重损伤.停药72 d后,睾丸毒性损害无恢复.结论:大剂量昆明山海棠具有明显的睾丸毒性,且毒性损害难以恢复.
作者:陈辉;陈纪藩;陈光星;林昌松;卢卫国;刘清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STAT3、p-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为主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制备PLG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欣胃颗粒高、中、低剂量(高、中、低剂量)组,维酶素对照(维酶素)组,另设空白对照(空白)组未予造模.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12周实验结束,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观察其对STAT3、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欣胃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活动度、进食水量、体重等一般状态好转;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STAT3、p-STAT3表达水平增高,欣胃颗粒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STAT3、p-STAT3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胃颗粒对PLGC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下调STAT3、p-STAT3的表达以达到对抗PLGC的作用.
作者:谢晶日;孙芳;梁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医四诊信息——“望、闻、问、切”是辨证论治的基础,而四诊客观化更是发展中医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学者们对大量疾病四诊信息进行观察总结,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四诊客观化.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病症,综述了近20年来慢性肾衰竭在中医望闻问切四方面的客观化研究现状,发现慢性肾衰竭的四诊客观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及预后产生了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宇;金亚明;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低强度氦-氖激光联合旋复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参照韩勇等造模方法,把造模成功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4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为法莫替定阳性治疗对照组;C组为单纯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组;D组为低强度氦-氖激光联合旋复代赭汤治疗,每组各10只.结果:①可以加强LES的功能.②低强度He-Ne激光联合旋复代赭汤治疗组HA值高于其他治疗组,溃疡愈合明显.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联合旋覆代赭汤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增加了一种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陈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生芪降糖颗粒在细胞水平上的降糖作用靶点.方法:①选用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似的INS-1细胞株,设溶媒对照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格列齐特阳性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实验组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胰岛素释放情况.②选用国际通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方案诱导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设溶媒对照组、模型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对葡萄糖消耗量进行标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测定葡萄糖转运体4(GLUT4) mRNA含量.③选用人源肝癌HepG2细胞株,同时采用高胰岛素诱发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设溶媒对照组、模型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对葡萄糖消耗量进行标化,RT-PCR法测定葡萄糖转运体2(GLUT2)mRNA含量.结果:①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各剂量生芪复方中药与相应浓度的溶媒对照组比较促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格列齐特各剂量均较相应浓度的其他两组有显著促分泌作用(P均<0.05).②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3T3-L1葡萄糖消耗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随培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同时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与罗格列酮组GLUT4mRNA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③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HepG2葡萄糖消耗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随培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同时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与罗格列酮组GLUT2mRNA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生芪降糖颗粒并不促进胰岛素分泌,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激活PPAR-γ,增加葡萄糖在外周组织的消耗和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作者:王颜刚;赵婷;赵世华;栾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以HPLC分析值作为参照,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白芍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偏小二乘法(PLS)建立芍药苷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芍药苷红外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差(RMSEC)、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238、0.3120、0.7910.经外部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达0.9960.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实现大批量白芍样品的快速分析.
作者:杜伟锋;王胜波;葛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应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取穴加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7.14%,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4.29%,有效率为81.43%,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是安全的、有效的,取穴简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林;袁坤;张立恒;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从细胞水平研究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对过氧化氢(H2 O2)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清心开窍方水煎液(7.9 g· kg-1),每日2次,连续3.5d,制备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采用PC12细胞和终浓度200 μmol·L-1的过氧化氢共培养,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模型.RT-PCR方法检测Bax mRNA、Bcl-2 mRNA、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组PC12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组PC12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Bax mRNA、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 mRNA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 ~0.01).结论:清心开窍方对H2O2损伤的PC12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未名;胡海燕;陈翔;王文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石菖蒲挥发油配伍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远志皂苷和石菖蒲挥发油配伍组,脑复康组(即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观察远志、石菖蒲有效部位配伍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中SOD、AchE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AchE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远志石菖蒲有效部位配伍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脑组织中SOD活性得到明显提高,AchE活性和MDA含量均得到明显降低.结论:远志、石菖蒲有效部位配伍能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状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自由基,恢复胆碱能系统,抑制其对脑组织的损伤.
作者:周亚琼;张宇燕;周惠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验证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路径的疗效及优势.方法:7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外院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路径组和我院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路径组,各36例,观察医疗总费用、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我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组与外院路径组相比,可显著降低患者总住院费用、住院天数(P<0.01),提高临床疗效.结论:应用我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路径,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靳宏光;田宇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防治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2周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d)]组(每组10只).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计算肝脏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FFA、LDL-C、HDL-C、TG和TC含量;比色法测定肝组织MDA、GSH-PX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PPAR-γ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给药可使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脏指数明显降低;各给药组血清ALT、AST、FFA、TG、TC和肝脏MDA水平降低,肝脏GSH-PX活力升高(P<0.05或0.01);模型组肝脏PPAR-γ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大黄酸干预组则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结论:大黄酸对大鼠NAFLD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岑柏春;张谈;袁建芬;陆新烈;徐建立;施军平;荀运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为威灵仙类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组法对浙产6种铁线莲属植物进行分析鉴别.结果:扬子铁线莲、毛蕊铁线莲、柱果铁线莲的薄层色谱有其特征斑点;6种铁线莲属植物的紫外谱线组图谱存在差异.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鉴别该6种铁线莲属植物.
作者:骆红飞;高晓洁;金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在薄层色谱定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瓜儿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扩大泽兰药源提供参考.方法:硅胶薄层色谱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钠水溶液(7.8g磷酸二氢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88∶12;流速0.8 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地瓜儿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均含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但地下部分的含量较低,约为地上部分的1/6.结论:地瓜儿苗可作为泽兰的原植物入药,但地下部分是否适合作为入药部位还需结合其它成分的研究,尚有待探讨.
作者:王泓;何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脂联素(Adiponectin,AD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10周建立NAFLD模型,并用柴芍六君子汤干预治疗6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大鼠ADP、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ADPmRNA的表达低下,TNF-omRNA表达升高;治疗组能升高ADPmRNA的表达(P<0.05),降低TNF-αmRNA的表达(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能升高NAFLD大鼠ADP的基因表达,降低TNF-α的基因表达.
作者:黄妙珍;傅珍春;谢军军;孙丽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尝试从传统中医药传统经验角度出发,引入色度计对金银花粉末颜色进行测量,同时结合药材内部物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对二者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绿原酸含量与明度值L*的相关系数为-0.564,P=0.015;木犀草苷与明度值L*的相关系数为0.396,P=0.103;总黄酮与明度值L*的相关系数为-0.616,P=0.006.结论: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与L*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木犀草苷含量与L*值不显著相关,金银花的颜色值主要与金银花中所含有的总黄酮含量有关.
作者:熊吟;肖潇;闫永红;邹慧琴;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