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蓬;王黎芳;钟雅文;王索安
目的:观察益肾培督方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益肾培督方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记录病情活动指标的变化,检测血清IL-18及炎症反应指标ESR、CRP变化;并同时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疾病功能指数(BASFI)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4周后患者的ESR、CRP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2周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病情活动及IL-18指标较治疗4周后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益肾培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18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周奕;毛丹丹;林士毅;周坚;李宝青;陈捷;刘时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D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每组12只.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大鼠腹腔内注射PQ,对照组注射等容积NS,SDS干预组同时给予SDS治疗.24 h后测定肺湿/干重比,进行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观察,对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病理学观察表明,PQ模型组肺组织水肿、出血和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SDS干预组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肺泡腔及支气管腔炎细胞及渗出物与PQ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Q模型组肺湿/干重比与NS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在SDS干预组中,肺湿/干重比、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与PQ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SDS对PQ中毒所致ALI具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陆如凤;黄小民;吴海波;张卓一;何煜舟;丁黎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治疗12周后,采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Tau蛋白(Tau)、磷酸化Tau(P-tau)水平.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认知功能方面优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优于多奈哌齐.血清Tau蛋白、P-tau水平测定在AD诊治过程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朱未名;胡海燕;郑虹;毛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分为五组,除正常组外,模型组、高剂量组(1.0 g·kg-1中国被毛孢)、低剂量组(0.5 g· kg-1中国被毛孢)、阳性组(10mg·kg-1氢化可的松),气管内注射5 mg· kg-1博莱霉素后次日,给药组连续给药28 d后,对各组大鼠胶原沉积和肺组织中MMP-2、TIMP-1、CTGF蛋白表达检测,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肺部间质、支气管、血管壁和肺泡隔的胶原纤维染色减轻;1.0 g·kg-1、0.5 g·kg-1中国被毛孢能明显抑制肺组织中MMP-2、TIMP-1和CTGF的表达(P<0.05,P<0.01);1.0g·kg 1中国被毛孢能明显降低GSH-Px水平(P<0.05),1.0g· kg-1、0.5 g·kg-1中国被毛孢能明显升高血清SOD水平和降低MDA含量(P<0.05,P <0.01).结论:中国被毛孢能抑制MMP-2、TIMP-l、CTGF蛋白水平和降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功能相关.
作者:张利棕;陈方明;傅惠英;周卫民;寿旗扬;陈民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益肾康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佳水提取工艺,以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佳醇提取工艺.结果:佳水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佳醇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工艺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大生产.
作者:张兰;樊晖;刘阳;董津含;樊程程;杨彬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五倍子粉敷脐联合拔罐治疗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盗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仅基础干预,试验1组:基础干预+五倍子粉敷脐,试验组2组:基础干预+穴位拔罐+五倍子粉敷脐.结果:试验2组治愈率18.2%,显效率54.5%,进步率100%,试验1组治愈4.5%,显效率40.9%,进步率9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4.5%,显效率22.7%,进步率63.6%.结论:五倍子粉敷脐联合拔罐治疗对住院患者盗汗可起到调和阴阳、固本培元、养阴清热、固涩止汗之功效.
作者:倪斐琳;桑丽清;沈勤;孙秋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背俞穴养护干预“未病”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背俞穴养护配合健康宣教干预亚健康就诊者60例(治疗组),并设单纯健康宣教干预60例就诊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P<0.05);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背俞穴养护对“未病”人群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周鹏;马晓明;尹建平;臧艳芳;骏莉梅;房显辉;陈丽华;周蔚华;占大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用HPLC-ELSD法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采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NIR光谱与HPLC-ELSD法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并预测浙贝母样品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量.结果:所建立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为0.97870,校正均方差(RMSECV)为0.00876,内部验证均方差为0.00967;经外部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9702.结论:说明模型对预测集样品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浙贝母中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是可行的.
作者:赵耀东;杜伟锋;王胜波;丛晓东;蔡宝昌;葛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绞股蓝黄酮提取物的吸附分离性能,并探讨D101型树脂的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分离法确定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及分离条件;以总黄酮吸附量、总黄酮解吸附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绞股蓝的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分离性能,其分离绞股蓝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绞股蓝总黄酮上样质量浓度为8.95 mg/mL,绞股蓝总黄酮大吸附量为9.06 mg/mL,吸附体积流量为6BV/h,洗脱剂为5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10倍柱体积.结论: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绞股蓝总黄酮的性能佳,纯化效果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日的:观察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血府逐瘀汤后处理组,血府逐瘀汤组又按桃仁、红花不同配比(1∶1、4∶3、3∶4)分B方组、C方组、D方组,各组患者在PCI术前、后予常规药物治疗,血府逐瘀汤后处理各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3d和术后4d应用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每天1次.检测各组患者酶学动态变化及SOD、MDA含量、术后24 h内心律失常、术后3个月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血府逐瘀汤后处理各组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MDA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SOD明显高于A组(P<0.01);血府逐瘀汤后处理各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A组明显减少.结论: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后处理对PCI术后的心肌都具有保护作用,并可进一步改善预后,其中以桃仁与红花的比值4:3的C方组疗效佳.
作者:彭放;邢杨波;唐伟良;杨芳芳;郭航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观察中医团体情志疗法对乳腺癌阈下抑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阈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乳腺癌药物治疗,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参加为期8周、每周1次的中医团体情志疗法.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得分.结果:两组均表现为CES-D分值降低,FACT-B分值升高.两组间比较,CES-D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生活质量方面,FACT-B整体生活质量尤其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领域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领域两组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团体情志疗法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阈下抑郁,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且可操作性强,患者依从性佳.
作者:吕晓皑;高秀飞;王蓓;徐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药材云南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i Loes.)属卫矛科(Celastraceae)植物,是一种有效的抗癌原料物.1959年研究至今,已从云南美登木组织及其各种菌株中分别提取分离得到了以美登木素、美登普林、美登布丁为主的20余种化学成分,且其提取物在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有效剂量小,安全系数大,不良反应小等突出特点.本文就云南美登木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及其相关药理活性、毒性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云南美登木提供参考.
作者:和静萍;顾健;黄福开;曹雨虹;谭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Rg1)对氟化钠引起的肝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L-02细胞,4mM氟化钠染毒24 h,同时给予20 ng/mL、40 ng/mL、80 ng/mL的G-Rg1干预.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内8-OHdG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同时检测细胞内MDA、GSH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氟化钠染毒组细胞内ROS及8-OHdG水平明显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拖尾率、尾长和Olive尾矩显著升高,MDA含量明显增高,GSH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Rg1可以降低L-02细胞ROS及8-OHdG水平,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减轻了氟化钠所导致的DNA损伤,降低了MDA水平,提高了G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一定剂量范围的G-Rg1对氟化钠所导致的L-0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蓬;王黎芳;钟雅文;王索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五脏应时理论的免疫学体现及其调控机制与褪黑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摘除松果腺的仓鼠模型,通过血清和脾脏、胸腺考察春夏二季季节变化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并采用气候模拟箱,控制季节因素进行反季模拟.结果:(1)血清中褪黑素含量,模拟季节与相应的自然季节有较大差异;自然季节下春分和夏至组生理组存在明显差异,且春低夏高;模拟秋分和模拟冬至各组存在明显差异,且秋高冬低.(2)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模拟秋分组与自然春分组存在明显差异,且春高秋低;自然春分与夏至组无明显差异,模拟秋分和冬至存在一定差异,脾脏指数秋低冬高.(3)血清褪黑素含量与脾脏和胸腺指数无线性相关性.
作者:叶池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人胃癌移植瘤小鼠的5-Fu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将80只小鼠按照随机分为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组、5-Fu化疗组、健脾理气中药组、5-Fu化疗+中药组,每组20只.将MKN-8荷瘤小鼠新鲜癌块磨碎在小鼠腋窝下接种,制造人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及血浆中5-Fu的浓度.结果:中药+化疗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的5-Fu浓度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中药+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血浆中的5-Fu浓度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健脾理气方能够提高化疗药物5-Fu在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起到增效的作用.
作者:黄挺;杨雪飞;李勇;张志娣;黄伶;张建刚;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Ⅱ(PPⅡ)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影响机制.方法:MTT法检测PPⅡ对乳腺癌Bcap37、MCF-7、MDA-MB-231、MDA-MB-45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PⅡ对Bcap37和MDA-MB-231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PPⅡ对乳腺癌Bcap37、MCF-7、MDA-MB-231、MDA-MB-453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流式分析细胞周期分析PPⅡ阻滞Bcap37细胞在G2/M期,MDA-MB-231细胞在S期和G2/M期,细胞凋亡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342显示细胞凋亡特征;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PAPR增多.结论:PPⅡ对乳腺癌细胞系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引起G2/M期阻滞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卫国;盛雅娟;蓝天;金洪传;毛伟敏;王晓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王彦恒老师勤求古训,立足中医理论,博采众长,勤于临诊,经验甚丰,善辨证论治精神障碍类疾病.王师倡导“脑主神明”学说;注重四诊合参,整体分析;主张从脑神立论,审察并谨守病机;善用菊参汤,清畅脑神;注重辨证论治,结合菊参汤,联合用药.
作者:庞铁良;袁海宁;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复习近几年的文献,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将众多医家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归纳为“疏肝和胃法,养阴活血法,清热燥湿法,化浊解毒法,其他治法”,并列举一些医家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提出本病的预防,分析了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谢晶日;葛阳;张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基于古今医案的情志病研究,情志与体质特征辨识研究,情志与脏腑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情志病之病因病机的认识;情志病量表的编制及数据库构建,情志病的脑波特征、脉象信息及表情研究,丰富了情志病研究途径.基于古医案的情志病中药治疗机制、临床实验、文献整理研究,深化了情志病治疗机制.展望未来情志病研究,应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参考借鉴,拓展多学科结合的科研思路,并开发情志病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紫丹颗粒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PCA)反应实验及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观察紫丹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紫丹颗粒能明显抑制大鼠PCA反应,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紫丹颗粒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作者:李显华;张君;杜佳林;包玉龙;范英兰;袁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