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连峰
目的:观察含清热解毒中药小鼠血清对结肠癌CT-26细胞蛋白Bcl-2、Bax、P5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用药A组、用药B组、用药C组和模型D组.A、B、C组分别连续使用解毒三根汤灌胃5、7、10d后,与D组一起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含药血清,并作用于结肠癌CT-26细胞,MTT法测细胞24h、48h、72h的抑制率,与未经鼠血清刺激的正常CT-26细胞分别裂解蛋白后,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TT法结果显示解毒三根汤灌胃10天组,即C组对细胞的抑制率高,该组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E组)升高,Bcl-2蛋白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三根汤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的生长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P53、Caspase-3的表达量有关.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李梦婷;王益;林红;郑丽萍;张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揭示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异常与气候环境(六淫)关系,利用全国36年(1975-2010年)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36年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病死)率,与风寒湿三气杂合存在十分显著正相关关系,偏高(低)与连续的寒湿风邪偏重(轻)变化同向,历史上疫情严重年份(1986年)寒湿风达到历史极值,发病(病死)率异常与“寒伤心(伤血)、湿伤肾”和“因风气而生长”一致.发病(病死)率及其绝对变率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增,与寒湿风三气强弱及变幅配置一致程度较高.
作者:王毅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脂联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目前已发现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等有一定相关性,并证实了脂联素在这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联素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脂联素浓度在各种肾脏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马文玲;赵湘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四圣心源》以“中气”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观,并将其运用到淋沥、溺血、精遗等肾系疾病中去,以诠释“中气”学说的重要性,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范为民;王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瓜桔止嗽丸中主要药味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制剂质量.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桔梗、陈皮、甘草、百部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选用Dikma ODS 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3.0L·min-1.结果:TLC法可鉴别出桔梗、陈皮、甘草、百部的特征斑点,且专属性强,分离度好;桔梗皂苷D浓度在0.06928~0.3464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1.0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瓜桔止嗽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姚琳;孙妍;谭思思;高菲;王伟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临床常用方剂.此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许多神经痛都属于中医痹症,如末梢神经炎,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变,化疗诱发的神经痛,压迫所致的根性神经病,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目前此方及其加减方在临床治疗神经痛已取得较广泛应用,现将其近5年来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痛的临床运用可行性.
作者:张威;赵庆春;史国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中药结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Meta进行分析.方法:检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及相关杂志及会议报告,纳入符合标准高脂血症患者202例,单纯西药方法治疗患者为甲组100例;中药结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患者为乙组102例,来分析中药结合辛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通过对文献记载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血脂控制到正常水平时间、临床不良反应、治疗费用、复发率、用药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辛伐他丁进行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具有临床有效率高、血脂控制到正常水平时间短、临床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治疗费用低等有点,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治疗.
作者:钱维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据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显示,保护区共有1074种药用植物,其中药用藻类植物1种,药用真菌植物28种,药用地衣植物3种,药用苔藓植物28种,药用蕨类植物59种,药用种子植物955种,常用中药材486种,药用珍稀濒危植物39种,药用特有种植物36种,农兽药植物321种.并介绍了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特征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概况.
作者:陈子林;徐攀;陈京;俞叶飞;姚振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枳壳生品和炮制品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炮制前后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 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法,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3个产地的枳壳特征图谱有一定差异;炮制后橙皮苷的含量略有降低.结论:采用特征图谱结合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该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所测组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可以用于炮制前后枳壳的质量评价.
作者:陈学建;秦昆明;李鹏;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考察丹参注射液对于临床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22.98±8.26)岁,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患者心肌酶、TNF-α和IL-2、并记录不同组别的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36例,治愈14例(39.0%),显效11例(30.5%),无效11例(30.5%).治疗组患者36例,治愈21例(58.3%),显效12例(33.3%),无效3例(8.4%);两组血清中TNF-α,IL-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CPK、AST、LDH、CK-MB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机制可能与丹参的抗炎、降低心肌酶作用有关.
作者:孙远南;陆帅;陆明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薏苡仁药材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探讨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提取物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并利用GC技术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薏苡仁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薏苡仁挥发性的化学成分,为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作者:吴国清;曹岗;夏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压力性尿失禁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日趋增高.中医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就近年来中医药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病机研究及诊治情况进行归纳综述,为临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一些信息和思路.
作者:周菲菲;谢臻蔚;顾颖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综述了近30年来中医目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中医目诊的理论依据是目是五脏六腑的缩影,目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眼分五轮八廓,分属于脏腑;及现代生物全息理论、虹膜诊断理论的进一步支撑.其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内经》、《伤寒杂病论》、《小儿药证直决》、《景岳全书》等经典著作中目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发掘;二是在临床上将中医目诊应用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乙型肝炎、肝癌、子宫肌瘤、大肠癌、糖尿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诊断中.现代虹膜诊断和球结膜微循环诊察虽然丰富中医目诊方法和内容,但目诊仍存在有些理论如八廓学说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等一些问题.
作者:黄惠勇;胡淑娟;彭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滋肾通关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探讨古方今用的新思路.方法:以滋肾化气,活血软坚为治法,采用李东垣滋肾丸加减自制“滋肾通关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0例,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尿流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治疗1个月,显效31例(占41.3%),有效26例(占34.7%),无效18例(占24%),总有效率76%.结论:短期服用滋肾通关片可以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但未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对轻度、中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代睿欣;白遵光;胡萍;王昭辉;吕立国;朱首伦;潘俊;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合并阿托伐他丁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丁20 mg 1次/d+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B组步阿托伐他丁20 mg 1次/d,疗程12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行颈动脉彩超及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总面积及斑块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 步长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丁对治疗颈动脉斑块有确切疗效,且优于单用阿托伐他丁.
作者:姚欢;吕明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是一个多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包括ABC转运子超家族成员的异常增多,耐药基因的异常表达,细胞因子的辅助调节,药物作用靶点下调等.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致MDR逆转剂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MDR逆转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基因、细胞因子等水平.对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其逆转措施的新进展作一全面深入的综述.
作者:揭惠;酉明巧;刘辉;张虎;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主症、次症、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病位、病性、病机特点进行归纳研究.结果:本病中烧心、泛酸、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胃等反流症状较为常见,而且腹胀、嗳气、胃脘痛、口苦发生率较高;证候实证多见,以气滞、郁热多见,虚证少见.证型中肝胃郁热多,脾胃虚弱其次,气郁痰阻少.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以气滞、郁热居多,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升降失衡;胃失和降,浊气上逆.
作者:叶蔚;王小奇;刘彬彬;姚嘉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医证候的标准现代化研究,经历了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方法的应用成为了新的热点.从中医证候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特点,总结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近况.
作者:原雪;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二妙散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血清IL-1、IL-4、IL-8、TNF-α的影响,探讨二妙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苍术∶黄柏1∶1组(简称苍黄1∶1)、苍术∶黄柏1∶2组(苍黄1∶2)、苍术∶黄柏2∶1组(苍黄2∶1)、苍术组、黄柏组、苍术黄柏单提混合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以完全弗氏佐剂造模后,观察不同配伍二妙散对AA足关节病理形态改变和血清中IL-1、IL-4、IL-8、INF-a的影响.结果:不同配伍二妙散对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均有抑制作用,苍黄1∶1组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同时各配伍比例二妙散均对炎性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苍黄1∶1组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结论:苍术黄柏1∶1配伍比例能有效抑制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对IL-1、IL-8、TNF-α有抑制作用,对IL-4有升高作用,其效果优于其他配伍比例.
作者:刘喆;考希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与口服中药联合应用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NCs和BMSCs,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模型组、④BMNC组、⑤BMNC联合中药组、⑥BMSC组、⑦BMSC联合中药组③④⑤⑥⑦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2h模型(MCAO),24 h后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法移植100微升0.01MPBS溶液(③组)、BMNCs悬液(④组、⑤组,2.0×107个)或BMSCs悬液(⑥组、⑦组,2.0×107个),⑤组、⑦组当日进行中药灌胃.应用定量ELISA法于移植后4d、28 d检测脑组织)内BDNF的含量.结果:BMNC组和BMSC组在移植后4d即可成倍提高脑匀浆内BDNF含量,至28 d时仍较模型组含量高,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中药联合BMNC组和中药联合BMSC组在4d、28 d时均较单纯BMNC或BMSC移植组脑内BDNF含量成倍增高,且中药联合BMNC组在28 d时较中药联合BMSC组水平略高.结论:BMSC和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可明显上调MCAO大鼠脑组织中BDNF水平,中药联合BMNC或BMSC治疗可使BDNF水平成倍提高,比单纯BMNC或BMSC移植更显优势.
作者:池欣欣;郑洪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