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莲芳;潘迎英
目的:观察含清热解毒中药小鼠血清对结肠癌CT-26细胞蛋白Bcl-2、Bax、P5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用药A组、用药B组、用药C组和模型D组.A、B、C组分别连续使用解毒三根汤灌胃5、7、10d后,与D组一起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含药血清,并作用于结肠癌CT-26细胞,MTT法测细胞24h、48h、72h的抑制率,与未经鼠血清刺激的正常CT-26细胞分别裂解蛋白后,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TT法结果显示解毒三根汤灌胃10天组,即C组对细胞的抑制率高,该组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E组)升高,Bcl-2蛋白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三根汤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的生长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P53、Caspase-3的表达量有关.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李梦婷;王益;林红;郑丽萍;张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D-GaL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利胆、调节免疫功能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以蒙药制剂“德都红花-7味散”为实验药物,设计高剂量组(0.83 g·kg-1)和低剂量组(0.5 g·kg-1).实验各组均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周.分别采用腹腔注射D-GaLN制作小鼠急性肝细胞坏死模型观察肝功能及肝脏形态学的改变,评价德都红花-7味散对化学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评价德都红花-7味散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摘除胆囊直接称重的方法,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小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反应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和联苯双酯组均有显著降低ALT,AST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和联苯双酯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和香菇多糖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香菇多糖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吞噬率明显升高(P<0.05).利胆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测定时间内胆汁分泌量升高(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OD值升高(P<0.01).结论:德都红花-7味散对D-半乳糖胺(D-Gla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
作者:包玉华;巴图德力根;乌恩宝音;娜日苏;韩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肤纹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已有逾半个世纪历史,遗传与医学研究者都对其热情不减,可见大量报道不断涌现.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报道,综而述之,并对肤纹与疾病相关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设想及展望.
作者:雷昭;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分别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证相应等方面探讨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及胃癌与脾虚证的关系,提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基础,存在于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的整个过程.
作者:陈静;赵爱光;曹妮达;朱晓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揭示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异常与气候环境(六淫)关系,利用全国36年(1975-2010年)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36年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病死)率,与风寒湿三气杂合存在十分显著正相关关系,偏高(低)与连续的寒湿风邪偏重(轻)变化同向,历史上疫情严重年份(1986年)寒湿风达到历史极值,发病(病死)率异常与“寒伤心(伤血)、湿伤肾”和“因风气而生长”一致.发病(病死)率及其绝对变率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增,与寒湿风三气强弱及变幅配置一致程度较高.
作者:王毅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滋肾通关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探讨古方今用的新思路.方法:以滋肾化气,活血软坚为治法,采用李东垣滋肾丸加减自制“滋肾通关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0例,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尿流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治疗1个月,显效31例(占41.3%),有效26例(占34.7%),无效18例(占24%),总有效率76%.结论:短期服用滋肾通关片可以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但未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对轻度、中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代睿欣;白遵光;胡萍;王昭辉;吕立国;朱首伦;潘俊;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真头痛是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或伴意识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病位在脑,病机以真火上炎,热毒闭阻为主,与现代医学中致颅内压增高的多种急危重症相关.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实能安脑神之宫一泥丸宫.论述了安宫牛黄丸治疗真头痛的理论、临床及药理学机制,并作理论抽象,翼能为颅内压增高的救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林士毅;滕依丽;王小同;郑国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黄柏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灌胃给药,提取组织样品中的盐酸小檗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组织的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在大鼠的大肠、小肠、肝、胃、脾、肺、肾、心、胰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小檗碱,并在胃肠组织含量较多.结论:通过比较不同炮制品的大鼠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发现在1h的时间上,酒炙品中盐酸小檗碱在上焦组织分布的相对含量要相对于生品有所增加,盐炙品则体现在下焦脏器中相对含量的增加,进而说明了炮制趋向的作用.
作者:张凡;林桂梅;沈晓庆;贾天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年龄≥60岁、首次发病、HAMD17得分≥17分,≤24分、HAMA14得分≥14分,≤29分,且无严重躯体疾病的7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治疗组)36例,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每天4粒(早、晚餐后各2粒).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第1 d10mg、第4 d 20 mg、第7d后如有必要可增加到30~ 40 mg(早上餐后1次顿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允许使用唑吡坦5~ 10 mg/d(临睡前顿服).研究全程为期6周,禁止应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或者联合其他的抗抑郁的药物.入组前及疗后的第1、2、4、6周末分别进行HAMD17、HAMA14、TESS评定.疗效以HAMD17、HAMA14总分减分率来衡量,减分≥50%为有效、≤49%为无效,总分≤7为治愈.治疗后的第6周末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的各量表分的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用(x±s)表示,有效率用经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应用唑吡坦例数、时间、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12、t=1.24、0.89,P>0.05).两组基线HAMD17、HAMA14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HAMD17、HAMA¨得分在第1周末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持续到研究结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HAMD17、HAMA14得分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在疗后第1周末治疗组的TE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持续至第4周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TES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20例,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治愈18例,治愈率51.43%,总有效率85,71%.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R=0.51,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的共病有快速缓解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个疗效确切既有抗抑郁又有抗焦虑的新型的中成药.
作者:朱毅平;杨胜良;金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HEBC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从有效部位PHEB中分离纯化PHEBC;体外培养多个人源性肿瘤细胞株,利用MTT法、生长抑制曲线、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PHEBC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分离得到的PHEBC体外对多个人源性肿瘤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结论:PHEBC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玲;杨波;张如松;杨苏蓓;王一奇;陈雪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薏苡仁药材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探讨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提取物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并利用GC技术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薏苡仁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薏苡仁挥发性的化学成分,为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作者:吴国清;曹岗;夏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苦痛习惯用语是社会成员传达苦痛的特殊方式,代表性苦痛习惯用语包括文化综合征、心理或躯体主诉、谴责巫术攻击和发泄行为等.苦痛习惯用语可能是精神病理学、生活苦痛、社会心理功能等的指标,还是破坏性行为的风险指标或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躯体主诉是中国本土背景下苦痛表达的习惯用语,同时可能还夹杂着心理主诉.需要在本土背景下理解患者的躯体主诉.
作者:蒙玲莲;沈春琼;沈红艺;倪红梅;何裕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祛痰化瘀法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祛痰化瘀中药辨证加减,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药安慰剂,疗程为8周,以心电图变化、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定治疗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各导联ST段下降值总和,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Q评价方面,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总分面改善效果相对明显.结论:祛痰化瘀中药能改善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且辨证用药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邱倩;张哲;陈苏宁;苑新悦;裴宇鹏;陈智慧;杨关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二妙散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血清IL-1、IL-4、IL-8、TNF-α的影响,探讨二妙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苍术∶黄柏1∶1组(简称苍黄1∶1)、苍术∶黄柏1∶2组(苍黄1∶2)、苍术∶黄柏2∶1组(苍黄2∶1)、苍术组、黄柏组、苍术黄柏单提混合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以完全弗氏佐剂造模后,观察不同配伍二妙散对AA足关节病理形态改变和血清中IL-1、IL-4、IL-8、INF-a的影响.结果:不同配伍二妙散对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均有抑制作用,苍黄1∶1组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同时各配伍比例二妙散均对炎性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苍黄1∶1组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结论:苍术黄柏1∶1配伍比例能有效抑制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对IL-1、IL-8、TNF-α有抑制作用,对IL-4有升高作用,其效果优于其他配伍比例.
作者:刘喆;考希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延迟AS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阿托伐他汀组4组,每组10只,从透射电镜下对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隔药饼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隔药饼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内皮细胞较完整,大多形态正常,内弹力膜连续,厚薄较均匀或不一,平滑肌细胞基本正常,偶可见线粒体水肿、空泡样改变及少量脂滴.模型组内皮及内皮下层病变严重,充满了内含大量脂滴和脂质的泡沫样细胞,有纤维粥样斑块形成,内弹力膜厚薄不一,甚至缺失,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胞浆内充满脂肪空泡.结论:隔药饼灸与阿托伐他汀钙片一样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起到延迟AS斑块形成的作用.
作者:刘未艾;常小荣;刘密;林海波;岳增辉;符凌;谢辉;李金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医证候的标准现代化研究,经历了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方法的应用成为了新的热点.从中医证候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特点,总结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近况.
作者:原雪;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阐述气机活动状态的具体含义.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心理学构念理论.结果:考试前后画线测验分值有明显差异,以量化表示气机刺激后变化状态.结论:画线测验对气机活动状态的测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讨论:“气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进一步拓展中医气机理论的原有理论体系,需要借助新的学科,新的方法.
作者:王洪展;张辉;范怀昌;薛声波;王米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以中医“肾主骨”理论为出发点,初步探讨“肾主骨”之理论内涵,“肾主骨”之理论与骨之生、长、壮、老、已之间的关系,提出肾主骨之生长发育与衰老的观点,讨论了肾精化髓养骨,肾与骨功能密切相关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智民;郑洪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筛选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小蓟中蒙花苷的优条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小蓟中的蒙花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蒙花苷的含量,评价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蒙花苷的静态吸附/解吸和动态吸附/解吸程度,筛选出对小蓟中蒙花苷富集纯化能力佳的大孔吸附树脂.结果:经实验,确定6种树脂中的HPD45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小蓟中蒙花苷的富集纯化能力佳.其佳工艺条件为:以3 BV的小蓟供试品溶液(生药浓度为0.5g·mL-)为上样量,吸附速率为1 BV·h-1,吸附2h后,洗脱流速为4 BV·h-1,收集5 BV的水洗脱液,4 BV的30%乙醇洗脱液,3 BV的5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即得.结论:用HPD450型大孔吸附树脂从小蓟中纯化得到的蒙花苷含量达75%以上.
作者:徐广涛;王丽;钟旭;曹跃;许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主症、次症、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病位、病性、病机特点进行归纳研究.结果:本病中烧心、泛酸、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胃等反流症状较为常见,而且腹胀、嗳气、胃脘痛、口苦发生率较高;证候实证多见,以气滞、郁热多见,虚证少见.证型中肝胃郁热多,脾胃虚弱其次,气郁痰阻少.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以气滞、郁热居多,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升降失衡;胃失和降,浊气上逆.
作者:叶蔚;王小奇;刘彬彬;姚嘉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