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蓟中蒙花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徐广涛;王丽;钟旭;曹跃;许枬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 小蓟, 蒙花苷, 纯化工艺
摘要:目的:筛选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小蓟中蒙花苷的优条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小蓟中的蒙花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蒙花苷的含量,评价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蒙花苷的静态吸附/解吸和动态吸附/解吸程度,筛选出对小蓟中蒙花苷富集纯化能力佳的大孔吸附树脂.结果:经实验,确定6种树脂中的HPD45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小蓟中蒙花苷的富集纯化能力佳.其佳工艺条件为:以3 BV的小蓟供试品溶液(生药浓度为0.5g·mL-)为上样量,吸附速率为1 BV·h-1,吸附2h后,洗脱流速为4 BV·h-1,收集5 BV的水洗脱液,4 BV的30%乙醇洗脱液,3 BV的5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即得.结论:用HPD450型大孔吸附树脂从小蓟中纯化得到的蒙花苷含量达75%以上.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苦痛习惯用语的临床意义及本土审视

    苦痛习惯用语是社会成员传达苦痛的特殊方式,代表性苦痛习惯用语包括文化综合征、心理或躯体主诉、谴责巫术攻击和发泄行为等.苦痛习惯用语可能是精神病理学、生活苦痛、社会心理功能等的指标,还是破坏性行为的风险指标或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躯体主诉是中国本土背景下苦痛表达的习惯用语,同时可能还夹杂着心理主诉.需要在本土背景下理解患者的躯体主诉.

    作者:蒙玲莲;沈春琼;沈红艺;倪红梅;何裕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步长脑心通合并阿托伐他丁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合并阿托伐他丁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丁20 mg 1次/d+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B组步阿托伐他丁20 mg 1次/d,疗程12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行颈动脉彩超及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总面积及斑块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 步长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丁对治疗颈动脉斑块有确切疗效,且优于单用阿托伐他丁.

    作者:姚欢;吕明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血瘀证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血瘀证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不同血瘀证与相关因素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血瘀证分布为痰浊血瘀>气虚血瘀>血虚血瘀>气滞血瘀>热毒血瘀>寒凝血瘀,其中Lp-PLA2对气虚血瘀影响强度大,TC对痰浊血瘀影响强度大,糖尿病病史对血虚血瘀影响强度大.结论:气虚血瘀与Lp-PLA2相关性较强,痰浊血瘀与TC相关性较强,血虚血瘀与糖尿病病史相关性较强.

    作者:纪文岩;周景想;王珊珊;吉中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论肿瘤治疗中的“辨靶论治”与“辨证论治”

    分子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新型手段,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两者是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探索的肿瘤个体化治疗方式,两者的互通性对于研究中医证候本质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也非常的重要.

    作者:刘莲芳;潘迎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的缓解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比较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角孙、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即时效应,探讨该效应缓解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和对照组(非经非穴1组和非经非穴2组),每组各30例,均针刺治疗30 min.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1、2、4、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缓解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变化,以判定即时疗效.结果:缓解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起效时间少阳经特定穴组明显快于非经非穴2组(P<0.01),持续时间少阳经特定穴组和非经非穴1组均长于非经非穴2组(P<0.05).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与非经非穴均有疗效,起效时间阳明经特定穴位组明显快于非经非穴2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非经非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密;张佳丽;常小荣;陈选;刘昭;李金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滋肾通关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滋肾通关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探讨古方今用的新思路.方法:以滋肾化气,活血软坚为治法,采用李东垣滋肾丸加减自制“滋肾通关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0例,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尿流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治疗1个月,显效31例(占41.3%),有效26例(占34.7%),无效18例(占24%),总有效率76%.结论:短期服用滋肾通关片可以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但未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对轻度、中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代睿欣;白遵光;胡萍;王昭辉;吕立国;朱首伦;潘俊;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单双侧电针治疗对CCI模型大鼠脊髓SP基因表达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单双侧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脊髓中P物质(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假模组(J组)、对照组(A组)、患侧电针组(B组)、健侧电针组(C组)、双侧电针组(D组).各电针组治疗9d后,观察电针前后痛阈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法检测脊髓背角中SP基因的表达.结果:B、C、D各电针治疗组之间比较显示:SP基因和β-actin光密度比值D组<B组<C组,彼此间均具有差异(P<0.05).大鼠脊髓背角中SP基因表达与针刺前后的痛阈差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电针疗法分别应用于大鼠患侧、健侧、双侧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均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背角中SP基因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作者:王金金;屠文展;蒋松鹤;余清;楼新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胃炎不同证型患者唾液EGF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病证结合患者唾液EGF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胃炎患者按辨证分为脾气虚组、胃阴虚组、脾胃湿热组、胃络瘀阻组;体检胃黏膜正常者为对照组,放免检测各组唾液EGF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黏膜细胞EGFR,c-Jun、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阻证组患者唾液EG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患者,EGFR,c-Jun、PC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EGF含量水平与胃黏膜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胞增殖中医实证较虚证明显.

    作者:张永锋;谭永港;张子理;杨敏;陈嫚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二妙散不同配伍比例干预Wistar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二妙散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血清IL-1、IL-4、IL-8、TNF-α的影响,探讨二妙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苍术∶黄柏1∶1组(简称苍黄1∶1)、苍术∶黄柏1∶2组(苍黄1∶2)、苍术∶黄柏2∶1组(苍黄2∶1)、苍术组、黄柏组、苍术黄柏单提混合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以完全弗氏佐剂造模后,观察不同配伍二妙散对AA足关节病理形态改变和血清中IL-1、IL-4、IL-8、INF-a的影响.结果:不同配伍二妙散对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均有抑制作用,苍黄1∶1组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同时各配伍比例二妙散均对炎性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苍黄1∶1组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结论:苍术黄柏1∶1配伍比例能有效抑制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对IL-1、IL-8、TNF-α有抑制作用,对IL-4有升高作用,其效果优于其他配伍比例.

    作者:刘喆;考希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滋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血清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探讨滋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血清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SD大鼠尾静脉注射4.5%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多贝斯治疗组、滋阴活血组,灌胃治疗6周.于治疗后采取各组大鼠采取尾静脉血,离心后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型(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喂养6周后,模型组、多贝斯组大鼠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滋阴活血方灌胃组大鼠TNF-α、IL-6、CRP水平可见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滋阴活血方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全身的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作者:徐缨;倪海祥;徐英英;史奎钧;吴巧敏;方芳;寿旗扬;袁晓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疑难病,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临床疗效不佳,复发和生育问题成为目前治疗难点.手术治疗有效,但其5年的复发率高达40%,而手术后及时予以药物治疗,可降低其复发率和促进生育.因此,非手术治疗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周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肤纹与疾病的相关性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展望

    肤纹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已有逾半个世纪历史,遗传与医学研究者都对其热情不减,可见大量报道不断涌现.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报道,综而述之,并对肤纹与疾病相关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设想及展望.

    作者:雷昭;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德都红花-7味散保肝利胆及调节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D-GaL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利胆、调节免疫功能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以蒙药制剂“德都红花-7味散”为实验药物,设计高剂量组(0.83 g·kg-1)和低剂量组(0.5 g·kg-1).实验各组均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周.分别采用腹腔注射D-GaLN制作小鼠急性肝细胞坏死模型观察肝功能及肝脏形态学的改变,评价德都红花-7味散对化学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评价德都红花-7味散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摘除胆囊直接称重的方法,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小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反应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和联苯双酯组均有显著降低ALT,AST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和联苯双酯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和香菇多糖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香菇多糖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吞噬率明显升高(P<0.05).利胆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测定时间内胆汁分泌量升高(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OD值升高(P<0.01).结论:德都红花-7味散对D-半乳糖胺(D-Gla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

    作者:包玉华;巴图德力根;乌恩宝音;娜日苏;韩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瓜桔止嗽丸薄层鉴别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瓜桔止嗽丸中主要药味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制剂质量.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桔梗、陈皮、甘草、百部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选用Dikma ODS 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3.0L·min-1.结果:TLC法可鉴别出桔梗、陈皮、甘草、百部的特征斑点,且专属性强,分离度好;桔梗皂苷D浓度在0.06928~0.3464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1.0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瓜桔止嗽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姚琳;孙妍;谭思思;高菲;王伟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祛痰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祛痰化瘀法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祛痰化瘀中药辨证加减,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药安慰剂,疗程为8周,以心电图变化、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定治疗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各导联ST段下降值总和,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Q评价方面,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总分面改善效果相对明显.结论:祛痰化瘀中药能改善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且辨证用药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邱倩;张哲;陈苏宁;苑新悦;裴宇鹏;陈智慧;杨关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四圣心源》“中气”学说在肾系疾病中运用探析

    《四圣心源》以“中气”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观,并将其运用到淋沥、溺血、精遗等肾系疾病中去,以诠释“中气”学说的重要性,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范为民;王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源干细胞与中药联合治疗对缺血再灌大鼠脑内BDNF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与口服中药联合应用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NCs和BMSCs,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模型组、④BMNC组、⑤BMNC联合中药组、⑥BMSC组、⑦BMSC联合中药组③④⑤⑥⑦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2h模型(MCAO),24 h后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法移植100微升0.01MPBS溶液(③组)、BMNCs悬液(④组、⑤组,2.0×107个)或BMSCs悬液(⑥组、⑦组,2.0×107个),⑤组、⑦组当日进行中药灌胃.应用定量ELISA法于移植后4d、28 d检测脑组织)内BDNF的含量.结果:BMNC组和BMSC组在移植后4d即可成倍提高脑匀浆内BDNF含量,至28 d时仍较模型组含量高,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中药联合BMNC组和中药联合BMSC组在4d、28 d时均较单纯BMNC或BMSC移植组脑内BDNF含量成倍增高,且中药联合BMNC组在28 d时较中药联合BMSC组水平略高.结论:BMSC和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可明显上调MCAO大鼠脑组织中BDNF水平,中药联合BMNC或BMSC治疗可使BDNF水平成倍提高,比单纯BMNC或BMSC移植更显优势.

    作者:池欣欣;郑洪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六淫与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异常关系研究

    为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揭示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异常与气候环境(六淫)关系,利用全国36年(1975-2010年)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36年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病死)率,与风寒湿三气杂合存在十分显著正相关关系,偏高(低)与连续的寒湿风邪偏重(轻)变化同向,历史上疫情严重年份(1986年)寒湿风达到历史极值,发病(病死)率异常与“寒伤心(伤血)、湿伤肾”和“因风气而生长”一致.发病(病死)率及其绝对变率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增,与寒湿风三气强弱及变幅配置一致程度较高.

    作者:王毅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延迟AS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阿托伐他汀组4组,每组10只,从透射电镜下对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隔药饼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隔药饼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内皮细胞较完整,大多形态正常,内弹力膜连续,厚薄较均匀或不一,平滑肌细胞基本正常,偶可见线粒体水肿、空泡样改变及少量脂滴.模型组内皮及内皮下层病变严重,充满了内含大量脂滴和脂质的泡沫样细胞,有纤维粥样斑块形成,内弹力膜厚薄不一,甚至缺失,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胞浆内充满脂肪空泡.结论:隔药饼灸与阿托伐他汀钙片一样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起到延迟AS斑块形成的作用.

    作者:刘未艾;常小荣;刘密;林海波;岳增辉;符凌;谢辉;李金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心血宁片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和评价心血宁片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治疗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应用心血宁片和心可舒片,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该药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的中医证侯,且有明显的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病程患者与疗效无明显关系.治疗时间长短与疗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结论:心血宁片可有效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

    作者:唐震;张晓宇;张旭;王乐刚;李楠;崔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