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龙;杨敏春;严静;陈进;许强宏;颜默磊;余海燕;吕晓春;胡才宝
目的:评价祛湿化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互结证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祛湿化瘀方组(试验组)82例,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对照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后中医证候、肝功能、血脂变化、B超改善情况评价有效性.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5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96,P<0.01).两组治疗后脘腹胀满、胁肋胀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活性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血清TG、TC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B超总改善率为87.50%,对照组B超总改善率为6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62,P<0.01).随访12周时,试验组B超总改善率为81.94%,优于对照组的64.38%(x2=5.685,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x2=0.858,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作者:李红山;冯琴;朱德东;应豪;李德周;傅琪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低度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持续低度的炎症病理状态,常出现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冠心痛、脑梗死、恶性肿瘤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之中,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损伤特征及诊断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气滞、痰瘀、热毒为主,气虚、气滞是低度炎症发生的重要条件,痰饮、瘀血是低度炎症缠绵难愈的致病原因,热毒是低度炎症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桂贞;曾谷兰;吕崇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康对Apo 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壁保护及斑块的稳定作用及心脏时钟基因的调节,探讨中药干预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12h光照/黑暗条件下,54只Apo E-/-小鼠西方膳食饲料饲养至12周龄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冠心康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18只.另18只C57BL/6/J小鼠直接分至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以及冠心康组每日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观察至19周龄取材.设定昼夜时点(Zeitgeber time,ZT),并根据ZT于ZT0、ZT4、ZT8、ZT12、ZT16与ZT20依次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壁损伤情况;运用RT-PCR检测技术,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脏时钟基因Bmal1、Pe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研究结果提示冠心康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Apo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脏时钟基因昼夜表达节律与正常组比较,显著改变,提示Bmal1、Per2存在昼夜表达异常;冠心康可显著调节Bmal1及Per2基因表达昼夜节律.其中与模型组相比,冠心康组小鼠心脏Per2基因在早上8点、下午16点以及午夜0点表达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下午16点表达显著升高,而在上午8点及午夜0点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冠心康组小鼠心脏Bmal1基因在早上8点及午夜0点表达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其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组较为相似.结论:冠心康对Apo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存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冠心康对Apo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脏时钟基因Bmal1、Per2基因表达节律存在干预作用,可能是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章怡祎;刘萍;励冬斐;胡俊萍;毛美娇;蔡珏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补气化瘀通络方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用补气化瘀通络方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健康组和两组SS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治疗的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SS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较健康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P<0.01).结论:补气化瘀通络方治疗SS安全有效,可以减轻病症,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且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孙剑虹;徐串联;严宇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现代半夏治疗失眠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使用半夏治疗失眠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查阅近30年有关半夏治疗失眠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把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102篇录入到Excel,使用SPSS 12.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半夏不同炮制品出现的频次、频率,剂量大小以及适用证型.结果:临床治疗失眠经常用到6种半夏炮制品,分别是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和半夏曲,分别占了1.94%、21.36%、16.50%、57.28%、0.97%、1.94%.临床治疗失眠生半夏多用1~19g;清半夏多用1~19 g,大可用到60 g;姜半夏多用1~19 g;法半夏多用10~ 19 g,大可用到60 g;竹沥半夏多用10~19 g;半夏曲多用10~19 g.半夏治疗失眠主要集中在肝火扰心(33次)、痰热扰心(62次)、心脾两虚(27次)、心肾不交(27次)、心胆气虚(26次)、痰湿内阻(8次)和其它(9次)这七大证型上,治疗多用法半夏.结论:辨证后选用安全有效剂量的不同半夏炮制品治疗失眠.
作者:葛乐品;袁拯忠;徐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雄黄是常用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同时也是国务院在《医疗用药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特别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之一,因其含有砷,使著名/常用中成药(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质疑,影响了含雄黄中成药的国际声誉.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对雄黄及其复方的毒性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综述.
作者:马斌;李彤;姜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佛手叶中挥发油的含量及组成,并与佛手鲜果挥发油含量及组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组成.结果:金华、杭州两地佛手叶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58%和0.32%,佛手鲜果挥发油含量为1.2%;在金华的佛手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在杭州的佛手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α-柠檬醛,金华的佛手叶中两成分含量较高;从金华佛手叶中鉴定出17种与佛手果具有相同的挥发性成分.结论:在佛手叶中含有相当量的烯烃类、醛类和醇类等挥发性成分,其中柠檬烯和α-柠檬醛含量较高,本结果为佛手叶的深入研究及利用提供了基础.
作者:赵静芳;蒋立勤;钟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针灸结合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对照组采用立普妥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斑块的消退情况以及TC、TG等相应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态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数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斑块形态良性改变以及PSV(峰值流速)、EDV(舒张末期流速)、PI(搏动指数)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RI(阻力指数)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扁平斑和软斑有消退作用,能够明显减小此类斑块的厚度和面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便捷且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方法.
作者:蔡劲;施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焦虑症患者应用中药芪参复康胶囊和丁螺环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记忆功能的变化,探讨芪参复康胶囊改善焦虑症患者记忆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2例首发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芪参复康胶囊治疗组和丁螺环酮治疗组,进行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疗效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进行韦氏记忆评定患者记忆功能.结果:(1)与治疗前HAMA总分相比,治疗后中药组[(28.3±5.1)分vs (6.0±2.6)分]和西药组[(28.1±7.2)分vs (7.6±3.1)分]显著下降(P<0.01),中药组减分率[(78.8±2.6)%]显著高于西药组[(73.0±3.1)%,P <0.05].(2)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记忆商评分均显著升高[(83.5±14.2)分vs (107.7±22.4)分;(83.0±14.5)分vs (97.4±23.4)分,P<0.05];与对照组记忆商(111.8±21.2)分相比,治疗前两组记忆商评分均减少(P<0.05),治疗后中药组记忆商差异不显著(P>0.05),西药组仍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参复康胶囊与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疗效显著,均能缓解抑郁伴发的记忆功能障碍.短期治疗内,芪参复康胶囊改善记忆疗效优于丁螺环酮.
作者:张连强;陈玖;杨来启;邓自和;吴兴曲;李新田;徐樊;付清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慢性肾衰患者不同肾功能分期面色特征信息进行了客观化探讨,探讨慢性肾衰不同分期与面诊信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医面诊检测仪采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理生化指标.结果:与肾功能代偿期相比,肾功能失代偿期、尿毒症期面色指数明显降低;与尿毒症期相比,正常组、肾功能代偿期面色指数明显升高.结论:慢性肾衰不同肾功能分期与面色参数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可通过无创的面色检测对慢性肾衰分期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郭文良;郑晓燕;李福凤;王忆勤;何建成;李果刚;庄燕鸿;钱鹏;赵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脾阳虚状态下模型大鼠体内自由基和体内氧化导致DNA损伤的程度,了解脾阳虚在中医脾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为中医脾阳虚证提供现代科学依据,为中医脾虚衰老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复合方法造模14天后,继而给大鼠以苦寒伤阳药灌胃10天复制脾阳虚大鼠模型,取大鼠后24h尿样测定8-OHdG的含量,取脑皮质和血清测定SOD、GSH-Px、T-AOC、MDA的含量.结果: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SOD活性,GSH-Px活性,T-AOC和MD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尿样中8-OHdG含量也有明显上调趋势(P<0.05).结论:脾阳虚模型大鼠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自由基攻击和氧化损伤,但脾阳虚状态处于脾病全程的何种阶段尚需结合前期脾气虚和脾阳虚实验数据,做进一步探究了解.
作者:尚冰;丛培玮;许南阳;史冰洁;王蕊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儿童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制,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归纳,认为由“脾不足”所引起的功能失调是导致儿童异位性皮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从“脾”论治儿童异位性皮炎具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罗瑞静;柴维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国医大师李振华经多年实践提出了脾胃学术思想: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脾病多湿,健脾要祛湿,利湿即所以健脾;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重视湿热互结,湿热缠绵,病理是阴阳寒热矛盾交错;脾胃病胃阴虚证治,用药宜轻灵甘凉;通过长期脾胃病临床和调查统计,各种慢性胃病脾胃气虚者占90%以上,胃阴不足者不到10%,及脾统四脏等.同时阐述了李老脾胃病治疗用药经验并附有医案.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影响肝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以CCl4皮下注射造模,首次注射100%CCl45 mL/kg体重,之后40% 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注射6周.造模成功后分别以0.8 g/kg(高剂量组)、0.4 g/kg(中剂量组)的参七内金散灌胃模型大鼠共2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生化法测血TBIL、ALT、AST及白蛋白浓度,以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以HE、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试剂盒生化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醇含量(malondialdehyde,MDA).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含量明显升高,白蛋白(Alb)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沉积明显,GST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不同剂量参七内金散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改善血清肝功能(降低ALT、AST,提高血清Alb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性;其中高剂量组疗效更佳.结论:参七内金散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抗肝组织氧化损伤是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谢红东;赵伟;杨亦德;于盈;王凤玲;侯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按照化学结构类型,对石荠芋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该属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木脂素等化合物,具有抗茵、抗病毒、抗氧化、抗炎、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作者:余陈欢;俞文英;钟宇森;戴晓燕;吴晓宁;吴巧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香茶菜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香茶菜挥发油主要成分以烷烃、醇、酸、酯为主,香茶菜茎鉴定出8个化合物,香茶菜叶鉴定出24个化合物,香荼菜花序鉴定出17个化合物,香茶菜根鉴定出8个化合物,香茶菜根茎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香茶菜提供依据.
作者:许可;朱冬青;王贤亲;林崇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检测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4.6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4∶76);漂移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3.0 L/min.结果:知母皂苷BⅡ进样量在0.7850~19.62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3.1% (n =6,RSD=1.0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无干扰,可用于知母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触觉刺激足三里穴在初级听觉皮质引发的激活效应.方法:共15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以组块方式实施穴位刺激,并采用不同的穴位刺激期时长和重复次数.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分析初级听觉皮质及其亚分区内的激活信号.结果:对于不同的穴位刺激重复次数,都可观察到刺激肢体对侧的初级听觉皮质激活.激活信号主要分布在初级听觉皮质的TE1.1亚分区.结论:在足三里穴进行触觉刺激能够激活肢体对侧的初级感觉皮质.这一脑内触觉信息处理系统对听觉通路的影响,可能具有治疗潜力.
作者:魏鹏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解释AD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上也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以及方法来根治阿尔茨海默病,近年发现许多中药在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黄酮、生物碱、皂苷类的中药单体成分.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成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林龙飞;倪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养阴降糖片联合银杏叶片作为干预药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39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基础治疗+养阴降糖片+银杏叶片)104例,对照组(基础治疗)3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BG、PBG)、空腹胰岛素(FIN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MDA、GSH、SOD、FBG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HOMA-I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DA、FBG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SOD、FINS、HOMA-I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养阴降糖片和银杏叶片可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而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作用.
作者:王敬民;徐青;陈菊仙;杨伟;于占文;钟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