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庞立健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变化,探讨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每组15只,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运用酶法测定干预后TC、TG含量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直接灸和西药均能降低兔AS血清中TC、TG的含量(P<0.01或P<0.05);隔药饼灸组和西药组TC、TG含量明显低于直接灸组(P<0.01或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血脂的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隔药饼灸与西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作用基本相似,且二者的作用均优于直接灸.
作者:艾坤;艾潇;刘密;常小荣;张亮;符凌;李江山;谢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43只大鼠复制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久留针组(14只)、短留针组(15只),并设假手术组(14只)进行对照研究,选取大鼠运动区进行针刺治疗,久留针组留针10h,短留针组留针30 min,每天1次,治疗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作针刺治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原位表达,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久留针组脑组织中VEGF mRNA的含量升高,同时VEGF蛋白原位表达增高(P<0.05).结论:运动区久留针能促进梗塞区VEGF mRNA的含量及其蛋白的表达.
作者:包烨华;曾友华;王延武;王翀敏;楚佳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三维动态牵伸回旋法干预下冻结肩盂肱关节运动轨迹特征.方法:选择医院骨伤科门诊冻结肩患者5例,采用三维动态牵伸回旋法操作规范进行手法操作,在操作同时运用Optotrak(R) Certus TM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患者肩关节运动数据采集,并观察患者盂肱关节角速度、角加速度,干预下患侧肱骨的旋转角度,以及干预前后患侧上臂位置变化产生的欧拉角分量.结果:外展牵伸法干预下冻结肩盂肱关节的平均角速度、大角速度、大角加速度小于跨躯体内收外旋法、跨躯体外展内旋法;患侧肱骨旋转角度均未超过当限制肱骨旋转的韧带处于紧张状态时肱骨旋转可以达到的角度;干预前后患侧上臂位置变化产生的欧拉角分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动态牵伸回旋法对冻结肩疗效肯定.
作者:王平;王晓东;李海;张超;吴纯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马尾松松针经50%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并利用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方法,分别测定了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马尾松松针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呈现显著的量效关系.其中马尾松松针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大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马尾松松针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清除O2-·自由基的能力强于氧化型谷胱甘肽,而弱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论:马尾松松针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可以进一步分离纯化.
作者:张超;刘卉;徐媛媛;陆婉意;张培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临床对胃肠病变研究的深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西医传统三(四)联疗法的弊端的显现,推动学者们开始探索中医药疗法.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从中医分型和中草药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广大学者探索中医药疗法的新思路提供参考.
作者:谢晶日;尤俊方;李贺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从文献研究入手论述“白癜风”是中医病名,批评中医界喜用生僻病名的陋习;结合临床研究体会,指出当临床面临“少症难辨”时,需要在对疾病临床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对疾病发病规律的整体性思考与病变不同时期特点的把握,并据此而建立起切合实际的临床思维;认为白癜风进展期主要表现特点与病机为“风”,治则方药要有“祛风”的思考.稳定期白癜风,“久病多虚、多瘀”,主要表现为肝肾不足的“虚”与瘀阻脉络的“瘀”,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与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再辅以祛风和血.基于“中药色象理论”,指出白癜风临床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考虑优先选用深颜色的药物.白癜风优化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分期论治、中西医结合、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适当忌口、酌情配合光疗、坚持3个月以上治疗.
作者:杨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和丹参通过上调β-arrestin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重症化进程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SD大鼠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分为正常组(SO)、实验对照组(SAP)、大黄丹参干预组(DD),检测脾脏组织中β-arrestin mRNA的表达、肝脏组织TRAF6蛋白含量水平、胰腺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SAP组β-arrestin mRNA表达受到显著抑制,DD组出现β-arrestin mRNA表达去阻抑现象;SAP组TRAF6蛋白含量水平呈下降变化,DD组TRAF6蛋白含量水平下降更明显;SAP组NF-KB转录活性增强,DD组NF-KB的活性受到抑制.结论:生大黄和丹参可以阻止急性胰腺炎的重症化进程,其机理与上调β-arrestin基因表达,弱化TLR-IL-1R信号系统的作用相关.
作者:李钢;赵金锋;王凯诚;陈海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医林绳墨》为明代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清周京重刊《医林绳墨》,调整篇目,增删内容,修饰字句,使文理更加通顺,编排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阐发、完善了病症证治,较初刊本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林士毅;周坚;刘时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事实上,就所有男性射精功能障碍而言,大多数疾病症状明显,但病因不明,病理不清,疗效不肯定,甚至有些疾病至今无统一定义,也无一种FDA认可的治疗方法.因此,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仍然是治疗射精功能障碍的重要选择!节选诊治射精功能障碍的5则患者病例,通过分析治疗早泄、射精延迟、不射精、逆行射精和射精痛共5则射精功能障碍的验案,从而系统阐述治疗射精功能障碍的一些经验,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早泄的相关性研究为国内首创,因其无创、价廉、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得广大患者好评.金保方教授临床处理射精功能障碍,不拘泥于古法,更大胆探索新的治法治则,将中西医之长处有机结合,处方灵活化裁,故而能获得良效.金教授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病理生理、病位、病性融入到日常的实际临床病例当中去,故能创造性地分析得出符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建国;魏文娟;金保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益肾活血方联合人工周期预防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妇科经宫腔镜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90例,均行粘连分离术并安置宫内节育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益肾活血方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改善、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及随访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者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者13例,总有效率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随访1年患者妊娠情况,治疗组妊娠率58.3%,对照组妊娠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联合人工周期是防治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利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改变,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成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丹参酮ⅡA组[TanⅡA组,20mg/(kg·d)]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d)].术后4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周.8周后检测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心肌组织CTGF蛋白含量.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②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③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组织CTGF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TanⅡA组能抑制心肌肥厚,减轻心肌纤维化,此作用可能与下调心肌局部CTGF水平有关.
作者:常文静;赵凌杰;赵智明;沈思钰;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运用络病理论,结合络脉结构功能理论诠释肾络的内涵及肾络病证的核心病机演变,从结构、功能、病机病程、临床表现探讨肾络病证与肾小球硬化的相关性,认为肾小球硬化的病因病机为肾络虚滞及肾络瘀阻,辨证治则为络虚则补之、络阻则通之.
作者:吕静;庞立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考察五倍子配伍厚朴、黄芪、黄芩、黄连、大黄五种中药后,其中无机元素含量和无机元素变化情况,为合理利用五倍子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无机元素.结果:五倍子配伍中药,选取B、Mg、K、Ca、Mn、Ni、Fe、Cu、Zn、Ga、Rb、Sr、Cs、Ba、Br为指标元素.五倍子按一定比例配伍5种中药后,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如Mg、K、Ca、Mn、Ni、Fe、Zn含量增加较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Cu含量减少较多.结论:五倍子:厚朴(1∶2),五倍子:黄芪(1∶0.5),五倍子:黄芩(1∶2),五倍子:大黄(1∶2),五倍子:黄连(1∶0.5)的比例来配伍中药后,有益元素会增加,有害元素可能会减少,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等.其病程缠绵,症状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黯,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状.是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通过学习四大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肺胀临床表现每多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主脏在肺,并与脾、肾、心密切相关,脾虚贯穿肺胀整个病程.临床常见外寒内饮、外寒内热、肺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肺心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7个证型.治疗主张祛邪顾脾胃、固本健脾胃、健脾以安肺、脾、肾、心.即从脾胃论治肺胀.
作者:马丽佳;徐洪洁;曲妮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复习,从中枢作用机制和外周作用机制两方面综述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以“艾灸温热刺激-HSP70表达与调控-抗炎效应”为主线,深入研究不同灸法治疗RA的抗炎效应及其HSP70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王兴丽;左帮平;刘旭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在总结前人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名著《外科正宗》,其学术思想多有创新,自成一派.试将其对外科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学术特点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邓卫芳;裴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HPA轴变化及助阳舒心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助阳舒心方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四诊计量化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各组大鼠的中医证候特征;给药21 d后采血,测定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绝大多数表现为阳虚证和气虚证,助阳舒心方各剂量组和盐酸氟西汀组阳虚证和气虚证大鼠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ACTH及CORT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助阳舒心方各剂量组血CORT含量明显降低,高剂量组血ACTH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的证候特征属中医“阳虚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可能是抑郁症“阳虚证”的微观表现,助阳舒心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阳虚证”和亢进的HPA轴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包祖晓;何贵平;陈世勇;周威;孙伟;张丽;陈宝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五味子提取物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单用组(单用氯吡格雷)、联用1次组(五味子灌胃1次和氯吡格雷联用)和联用6d组(五味子灌胃6d和氯吡格雷联用).单用组禁食12 h;联用1次组大鼠禁食12 h后,灌胃五味子提取物2.4 mg·kg-11次;联用6d组大鼠禁食12h后,每日灌胃五味子提取物2.4 mg·kg-1,持续6d.3组大鼠均予灌胃氯吡格雷30mg·kg-1.给药后尾静脉采血,用HPLC法测定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SR26334的血药浓度,DAS(数据采集系统)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统计分析.结果:联用1次组SR26334的AUC(0-t)、AUC(0-∞)、Cmax、Clz/F、Tm、t1/2z与单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联用6d组SR26334的AUC(0-t)、AUC(0-∞)、Cmax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C1z/F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两组SR26334的Tmax、t1/2z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提取物和氯吡格雷联合用于大鼠时,五味子提取物一次给药,不影响氯吡格雷的体内代谢;五味子提取物长期给药,会使氯吡格雷羧酸代谢产物SR26334的AUC和Cmax减少.临床上两药联合使用时,要注意氯吡格雷的用量,并且加强其药学监护.
作者:戴歌心;罗顺斌;吴伟明;黄爱芳;张秀华;胡国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增血汤联合生血散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IgG的影响,评价其在ITP机制研究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ITP患者26例作为治疗组,同时取35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IgG表达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及接受增血汤联合生血散治疗后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Ig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未治疗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血汤联合生血散可显著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IgG的表达率,为治疗ITP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曲志刚;方炳木;刘永华;江锦红;马光丽;汪笑秋;章俏雷;王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是尿酸盐转运蛋白异常致尿酸排泄减少.近年来,尿酸转运蛋白成为进行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新靶点,是目前防治痛风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简要概述尿酸盐转运蛋白在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研究现状,以供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进一步临床诊治研究及特异性靶点药物研发参考.
作者:杨会军;李兆福;万春平;彭江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