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林绳墨》周京重订本与初刊本的差异

林士毅;周坚;刘时觉

关键词:医林绳墨, 版本比较研究, 明万历初刻本, 清康熙向山堂刻本
摘要:《医林绳墨》为明代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清周京重刊《医林绳墨》,调整篇目,增删内容,修饰字句,使文理更加通顺,编排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阐发、完善了病症证治,较初刊本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对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复习,从中枢作用机制和外周作用机制两方面综述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以“艾灸温热刺激-HSP70表达与调控-抗炎效应”为主线,深入研究不同灸法治疗RA的抗炎效应及其HSP70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王兴丽;左帮平;刘旭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糖血压控制前提下,加用不同剂量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和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原方案治疗,低剂量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服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2.97 g/d,高剂量组加服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5.94 g/d,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后患者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4项、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共有52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3月后,低剂量组和2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舒张压均明显降低(85.08±4.38)与(80.86±4.87)P <0.05,(85.08±4.38)与(79.40±3.91)P<0.05,24 h尿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层分析后发现,尿蛋白<1g/24h时,高剂量组尿蛋白的降低率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6.0±26.9)与(38.8±22.9)P <0.05,低剂量组患者的尿蛋白下降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g/24h≥尿蛋白≥1g/24h时,3组间尿蛋白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舒张压和蛋白尿排出,但仍需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来确认.

    作者:倪洁珊;胡臻;吴笑英;林士毅;潘晓琼;刘云霄;郑金珏;郑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BV感染者血清载脂蛋白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健康献血员以及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55例乙肝肝硬化(LC)及50例原发性肝癌(HCC,HBSAg阳性)患者血清,检测载脂蛋白E(ApoE)、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包括CHB、LC、HCC)血清Apo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随着疾病的进展ApoE含量逐渐升高,但组间差异不大(均P >0.05);而疾病组的其它血脂指标(TCHO、HDL-C、LDL-C、ApoA1、Apo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APOE与多个指标相关,特别是与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亮氨酰氨基肽酶(LAP)的相关性较高(均r>0.30,均P<0.01).高GGT值(大于100U/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GGT值(、于100U/L)组(t=-4.926,P=0.000).高HBV载量(大于103 IU/m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HBV载量(小于103IU/mL)组(t=-2.239,P=0.026).结论:血清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水平普遍升高,其表达可能受肝脏合成功能、淤胆因素以及HBV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高国生;徐晓珍;祝成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癜风证治若干思考

    从文献研究入手论述“白癜风”是中医病名,批评中医界喜用生僻病名的陋习;结合临床研究体会,指出当临床面临“少症难辨”时,需要在对疾病临床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对疾病发病规律的整体性思考与病变不同时期特点的把握,并据此而建立起切合实际的临床思维;认为白癜风进展期主要表现特点与病机为“风”,治则方药要有“祛风”的思考.稳定期白癜风,“久病多虚、多瘀”,主要表现为肝肾不足的“虚”与瘀阻脉络的“瘀”,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与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再辅以祛风和血.基于“中药色象理论”,指出白癜风临床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考虑优先选用深颜色的药物.白癜风优化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分期论治、中西医结合、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适当忌口、酌情配合光疗、坚持3个月以上治疗.

    作者:杨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肺癌患者生存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肺癌是一种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生存质量的评估在临床癌症患者研究中己逐渐地被视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份,提高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作者:曹胜;陆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柴胡注射液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柴胡注射液诱导体外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机制.方法:空白对照组(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血峰浓度10 μg/mL),柴胡注射液6.25 mg/mL、12.5 mg/mL、25 mg/mL、50 mg/mL不同浓度实验组、柴胡注射液与氟尿嘧啶两药联合对照组比较.应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一步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加入柴胡注射液1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体积缩小、变圆,胞浆量减少,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贴壁细胞逐渐减少,悬浮细胞增多,柴胡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组明显优于单药组;经柴胡注射液作用后的HepG2细胞,流式细胞直方图上均可见亚二倍体峰,且凋亡率随用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一步法TUNEL检测时,柴胡注射液作用12h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柴胡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可明显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柴胡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是治疗肝癌的潜在药物.

    作者:唐婷婷;施贝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浙江道地药材杭白菊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杭白菊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静态吸附量、解析率为指标,考察5种大孔树脂对杭白菊总黄酮的纯化能力;以总黄酮的转移率和纯度为指标,对AB-8大孔树脂的上样量、水洗脱量、洗脱溶剂、洗脱体积进行考察.结果:AB-8树脂具有佳的吸附性能,佳工艺为2BV杭白菊总黄酮提取液上样,0.5BV/h的流速进行动态吸附,4BV蒸馏水洗脱,3BV 60%乙醇洗脱.结论:AB-8大孔树脂性能好,可用于纯化杭白菊中的总黄酮.

    作者:俞栩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周克振从风痰瘀证论治老年眩晕的经验

    根据周克振治疗老年眩晕的临床病例以及对该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观点,归纳出周老对其病因病机的看法,认为老年眩晕,便是以痰瘀为因,肝风为果,痰瘀阻滞于内,而痰瘀肝风并见的病证.从病因病机出发,阐释其临床辨证论治的精要,提出以补益肝脾肾,化痰活血,熄风通络为治疗大法.同时周老重视身心调养在该病的治疗中亦非常重要,并总结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尤其是临床治疗老年眩晕用方用药的特色,以期为临床老年眩晕的辨治提供参考.

    作者:李乐军;周克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证候与二次中风的关系

    中医证候对二次中风有预警作用,历代中医文献多有论述,但多为医者个人的理论阐述和临床经验总结,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不能客观揭示两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得不到医学界的公认.而基于智能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却能很好从无明显逻辑关系的大量数据中全面、客观的发掘出两个事物之间的潜藏关系,为中医证候与二次中风之间的关系提供先进的研究方法.

    作者:于海波;王玲;刘永锋;李志峰;何玉海;黄杏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五味子提取物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五味子提取物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单用组(单用氯吡格雷)、联用1次组(五味子灌胃1次和氯吡格雷联用)和联用6d组(五味子灌胃6d和氯吡格雷联用).单用组禁食12 h;联用1次组大鼠禁食12 h后,灌胃五味子提取物2.4 mg·kg-11次;联用6d组大鼠禁食12h后,每日灌胃五味子提取物2.4 mg·kg-1,持续6d.3组大鼠均予灌胃氯吡格雷30mg·kg-1.给药后尾静脉采血,用HPLC法测定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SR26334的血药浓度,DAS(数据采集系统)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统计分析.结果:联用1次组SR26334的AUC(0-t)、AUC(0-∞)、Cmax、Clz/F、Tm、t1/2z与单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联用6d组SR26334的AUC(0-t)、AUC(0-∞)、Cmax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C1z/F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两组SR26334的Tmax、t1/2z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提取物和氯吡格雷联合用于大鼠时,五味子提取物一次给药,不影响氯吡格雷的体内代谢;五味子提取物长期给药,会使氯吡格雷羧酸代谢产物SR26334的AUC和Cmax减少.临床上两药联合使用时,要注意氯吡格雷的用量,并且加强其药学监护.

    作者:戴歌心;罗顺斌;吴伟明;黄爱芳;张秀华;胡国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脾虚”和“肝郁”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随着饮食、生活规律的改变和降糖药的使用,临床中出现典型多饮、多食、多尿等“消渴”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针对当前人群饮食不节,压力大,缺乏运动,易出现肥胖、纳差、情志抑郁等症状的特点,并结合古代医籍、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从“脾虚”和“肝郁”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三方面入手,论述其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郦安琪;柴可夫;邱蓉;汪巧燕;陈昱宁;陈嘉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林绳墨》周京重订本与初刊本的差异

    《医林绳墨》为明代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清周京重刊《医林绳墨》,调整篇目,增删内容,修饰字句,使文理更加通顺,编排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阐发、完善了病症证治,较初刊本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林士毅;周坚;刘时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外科正宗》学术思想总结

    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在总结前人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名著《外科正宗》,其学术思想多有创新,自成一派.试将其对外科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学术特点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邓卫芳;裴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含丹参腹膜透析液对微炎症状态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探讨丹参对微炎症的影响.方法: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3月后微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结果:(1)透析患者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2)治疗组患者3月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丹参可有效地短期改善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但对改善腹膜溶质转运功能无意义.

    作者:王永业;李若福;王成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药与免疫的思考

    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免疫学在基本理论、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有相似之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对于研究中医药的免疫作用及机理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角度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符合中医学现代研究思路,必将促进中医学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郭净;王菊勇;刘忠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丹参酮ⅡA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改变,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成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丹参酮ⅡA组[TanⅡA组,20mg/(kg·d)]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d)].术后4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周.8周后检测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心肌组织CTGF蛋白含量.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②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③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组织CTGF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TanⅡA组能抑制心肌肥厚,减轻心肌纤维化,此作用可能与下调心肌局部CTGF水平有关.

    作者:常文静;赵凌杰;赵智明;沈思钰;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五谷虫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离纯化五谷虫的有效抗菌物质,同时研究五谷虫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的杀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将五谷虫与大肠杆菌共培养使五谷虫获得二次免疫.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 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s-200HR凝胶过滤层析柱分离纯化,浊度法检测,获得五谷虫抗菌物质.用荧光探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五谷虫的抗菌机制.结果:五谷虫粗提物浓度> 1.0 m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较强,分子量在10KD左右.荧光探针技术示20 mg/mL的抗生素变化率为35.4%,50 mg/mL的抗生素变化率为40.0%,100 mg/mL的抗生素变化率为42.3%,2 mg/mL的粗提物变化率为1223.1%,80 mg/mL的粗提物变化率为1300.0%.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示含2 mg/mL和80 mg/mL粗提物的泳道无质粒DNA条带.结论: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s-200HR凝胶过滤层析柱可以纯化得到有效的五谷虫抗菌成分,呈单一蛋白条带.其抗菌机制可能是破坏了大肠杆菌的细胞膜以及影响了质粒DNA的复制.

    作者:王寿宇;张振;李旭东;吕德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左金分散片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左金分散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测定小檗碱的含量,Diamonsil C18 (5 μm,250 mm×4.6 mm)柱,流动相:乙腈-0.01 mol/L磷酸(40∶60),检测波长346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理化、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连和吴茱萸,结果:理化鉴别显阳性,薄层色谱中在与标准对照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盐酸小檗碱HPLC峰面积与进样量关系为:y=57601X-54636,R2 =0.9996,在0.121~ 1.452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平均回收率99.07%.结论:所采用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可靠,结果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舌针及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语言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舌针治疗.

    作者:黄春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倍体与八倍体半夏中草酸钙晶体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多倍体(十六倍体)半夏和八倍体半夏原球茎以及块茎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草酸为对照品,测定多倍体半夏和八倍体半夏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结果:多倍体半夏原球茎和块茎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分别为(2.799±0.017)%和(1.375±0.037)%,八倍体半夏原球茎和块茎中草酸钙晶体含量分为为(1.136 ±0.028)%和(1.924±0.05)%.结论:半夏原球茎和块茎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草酸钙晶体,与八倍体半夏相比,多倍体半夏块茎中的草酸钙晶体明显比八倍体半夏低.

    作者:潘平;李伟平;鲁光耀;吕迪;蒋福升;丁志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