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子衍宗方对生精障碍模型大鼠附睾精子参数及血清抑制素B的影响

杨欣;丁彩飞;颜志中;胡慧敏;万凌屹

关键词:大鼠, 附睾, 精子, 抑制素B, 醋酸棉酚, 甲基睾酮, 五子衍宗方
摘要:目的:观察五子衍宗方对生精障碍模型大鼠附睾精子参数及血清抑制素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基睾酮组和五子衍宗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按醋酸棉酚50mg/kg体质量灌胃给药,制备生精障碍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蒸馏水,甲基睾酮组大鼠灌服甲基睾酮混悬液,五子衍宗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低、高浓度(含1.75g、3.5g生药/mL)五子衍宗方混悬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睾丸湿重、睾丸指数及间质细胞数,按WHO标准,采用WLJY - 9000荧光染色精子动(静)态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附睾精子参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抑制素B水平.结果:棉酚可造成大鼠睾丸减轻、睾丸指数减小、间质细胞数减少(P<o.01);附睾精子密度降低,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率(a+b%)下降(P <0.05,P<0.01),血清抑制素B水平降低(P<0.01);五子衍宗方能显著改善大鼠睾丸重量及睾丸指数,增加间质细胞数,改善附睾精子参数(P<0.05,P<0.01),上调血清抑制素B水平(P<0.01),拮抗棉酚造成的大鼠睾丸生精功能损伤.结论:通过上调抑制素B水平,改善睾丸生精功能,可能五子衍宗方治疗不育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国学生看《伤寒论》及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境外班学生学习《伤寒论》心得分析,了解到外国学生对于仲景、《伤寒论》书名、成书时代背景、六经辨证、现代运用、方证剂量诸问题,有别于中国学生一般看法.其体现的批判、创新与实践精神值得经典教学借鉴.

    作者:李赛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伤寒论》第28条证治探微

    历代注家对《伤寒论》第28条的因机证治分歧较多,主要围绕该证有无表证和方中究竟是去桂还是去芍两个问题进行争论.认为该证无表证;且应当是去桂.而去桂的原因正是因为原文开首“服桂枝汤,或下之”七字所提示的误治过程损耗了人体阴液,体现了仲景重视顾护人体津液的思想,而与“无表证”无关.

    作者:刘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排便习惯改变进展

    排便习惯改变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之一,包括便秘和腹泻,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中医方法防治该症更加贴近生理,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张翔;张喜平;程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中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地黄饮子+桃仁+红花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在神经外科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病患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疗法,受试组57例术后除进行常规西药疗法,联用加减地黄饮子+桃仁+红花中西医结合疗法,考察并对比两组对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个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受试组的血流变指标显著改善较为明显,血肿量较低,总有效病例数较高,并发症较少.结论:地黄饮子加减配合桃仁和红花可改善血流变和脑抗氧化能力,弥补了西医西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之不足.

    作者:金许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 -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 -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o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 -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 - 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 - 1β和TNF -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维增;吕红梅;陈晓峰;谢峥伟;贺敬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肝郁脾虚型出现多,用药以健脾类药物为主,具体药物以白术、陈皮和茯苓为多.疏肝理气药次之,以白芍出现多.宣肺药以防风、桔梗为多用.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以健脾为第一大法,兼及疏肝理气.此外,不要忘记恢复肺气的宣降.

    作者:窦志芳;张俊龙;阎川慧;陈燕清;范凯芳;何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胃癌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西医主要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治疗方法,在西医治疗不同阶段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肿瘤复发率与转移率等方面具一定优势.通过对近5年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胃癌现状加以总结概括.

    作者:何萍;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含量测定

    目的:对80个来源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的含量进行比较,为今后锦灯笼药材质量的系统评价及适宜生长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锦灯笼木樨草苷含量测定,Agilent TC - 18 (4.6×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木樨草苷在(0.148μg ~0.74μg)成良好的线性关系,Y=32.778X+ 5.11,r=0.9998,加样回收率为100%,RSD=2.76%(n=5).结论:不同产地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含量存在差异,并与生长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管慧洁;徐保利;李先宽;王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落叶松脂醇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考察落叶松脂醇(laricircsinol,以下称LA)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生长曲线法考察LA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LA作用PC-3细胞后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LA对PC -3、KB、NB4、B16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LA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0.32±0.04)、(3.92±0.09)、(0.59±0.05)、(2.17±0.11)μg·mL-1;生长曲线法结果表明LA对PC -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显的著量-效关系,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时-效关系;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给药组细胞的细胞核改变和凋亡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L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呈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LA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丁艺雪;李膺;陈旖湛;陈津;张如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氧自由基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中、高剂量组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乐胃饮中、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乐胃饮具有改善胃黏膜形态的功能.结论:乐胃饮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改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晋兰;陈展;朱飞叶;杨伟莲;夏露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目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40%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同时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进一步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CAG脾气虚证大鼠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方法:以170μg/mL的MNNG10mL/kg灌胃,150μg/mL的MNNG溶液给大鼠自由饮用,40%乙醇,2mL/只,每周2次,在此基础上第5周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连续10周.每2周随机处死CAG脾气虚证大鼠2只进行光镜观察.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动物胃部病变的进程是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前病变.结论:采用MNNG和40%乙醇灌胃以及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可成功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

    作者:朱萱萱;史淋峰;吴旭彤;王海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 CD+25 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采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 - β1和IL -2存在的环境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 CD+25 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 CD+25 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 CD+25 T细胞和扩增的CD4+ CD25+ T细胞对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士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于健宁;施华萍;马纪林;蔡龙;陶筱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方案A: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剂和热淋清颗粒(规格:4g×8袋,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203).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每日2次,连续7日;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 次,连续7日.方案B: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和热淋清颗粒.其中,阿奇霉素分散片,0.2g,每日1次,口服3天,停1天,再口服3天;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7日.)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由航空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统计共48例急性下尿路感染门诊病例的症状积分,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本研究采用成本/疗效指数(C/EI)比较,不仅能得到与传统的成本/效果(C/E)比较同样的结果排序,而且还可以得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诸方案中,方案A的总成本为403.25元,总有效率为96.0%,成本/效果比为4.38,成本/疗效指数比为440.47±68.11;方案B的总成本为523.81元,总有效率为86.9%,成本/效果比为5.46,成本/疗效指数比为585.80±129.36.因此,方案A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和成本/疗效指数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下尿路感染,给药方案A具有较佳的成本-效果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华;朱文婷;韩蕾;高明;许梦;赵晶;李霞;祁麟;高成哲;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柿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柿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模型降糖、降脂、抗氧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结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柿叶提取物灌胃14天,测定血糖含量并分别测定血清TC、TG、HDLC、LDLC、SOD、MDA含量,并观察对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柿叶提取物组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并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具有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的作用.结论:柿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膺;陈旖湛;丁艺雪;徐锦龙;张如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和灰色文献,并配合手工检索所有文献全文,由两位评价者分别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主要对实体瘤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99,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1.48,95% CI l.01 ~2.08,P<0.0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患者生存质量改善:OR=3.48,95% CI 2.17 ~ 5.58,P<0.01(P<0.00001),有显著差异,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①白细胞减少情况OR =0.31,95% CI 0.20~ 0.49,P<0.01(P<0.0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②神经毒性OR=0.49,95% CI 0.30~ 0.81,P<0.01(P=0.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王益;沈敏鹤;林胜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证候研究在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意义及现代方法学探讨

    肿瘤的治疗分为“四阶段”,证候研究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核心及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内在要求;证候研究现代方法学包括证候数据挖掘技术,证候量化方法及证候统计学方法,在证候的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合理选用.

    作者:洪朝金;郭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乙醇处理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桂枝茯苓胶囊60%乙醇处理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60%乙醇处理桂枝茯苓胶囊,HPLC法测定60%乙醇处理液中苦杏仁苷的浓度.结果:苦杏仁苷在0.3125~3.1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 =0.5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桂枝茯苓胶囊乙醇处理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金乾兴;黄燕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中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E- cadherin,α- SMA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本方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32只雄性SD大鼠以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根据大鼠体重确定具体给药剂量,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剂量组34.6g.kg-1,中剂量组17.3g.kg-1,小剂量组8.6g.kg-1(分别为人服用量的20,10,5倍)ig给药,1次/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正常组灌入相应生理盐水.蒙诺1Omg.kg-1(相当于成人用量的20倍).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A.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清Scr、BUN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E- cadherin,α- 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第1、2、3周E - 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E - cadherin蛋白表达有所减少,但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福辛普利钠组较模型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大剂量组在各个时间点增加E - cadherin蛋白效果好且与西药组相当,中、小剂量组虽然能增加E- cadherin蛋白表达,但效果逊于大剂量组和西药组.而模型组大鼠第1、2、3周肾间质α- SMA蛋白较正常组、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加(P<0.01),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α- SMA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但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西药组较模型组表达也显著减少(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大剂量组在各个时间点降低α- SMA蛋白效果好且与西药组相当,中、小剂量组虽然能降低α- SMA蛋白表达,但和大剂量组及西药组存在差异.结论: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可能通过抑制α- SMA蛋白表达,上调E- cadherin表达,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少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增加其降解,从而减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刘晓倩;赵宗江;闫军堂;杨美娟;宗妍;刘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升清降糖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升清降糖合剂(简称SQ)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SQ低剂量组、SQ中剂量组、SQ高剂量组.每两周测空腹血糖和体重,于干预后第八周末,各组大鼠麻醉后采集血样,ELISA法测定血清C肽水平,取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空腹血糖水平,模型对照组(26.92±3.68)>SQ低剂量组(23.87±2.86)>SQ高剂量组(20.66±2.81)>SQ中剂量组(20.66±2.81)>正常对照组(4.55±0.57),SQ中、高剂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水平,正常对照组(2.27±0.47)>SQ中剂量组(1.76±0.91》 >SQ高剂量组(1.74±0.79》 >SQ低剂量组(1.11±0.36)>模型对照组(0.70±0.62),SQ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病理切片形态学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胰岛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胞质呈空泡状,部分细胞核固缩;SQ各组大鼠胰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结论SQ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清C肽水平,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作者:潘晓琼;胡臻;郑超;倪洁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叶绿素铜钠促进再障小鼠骨髓MSC对T细胞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促进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模型组(M)、环孢菌素组(Cs)、叶绿素铜钠小剂量组(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组(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组(G)6组,每组6只,15日后处死,观察各组的骨髓病理,骨髓进行MSC培养,第3代MSC诱导成骨细胞,观察光镜下第2代MSC (F2MSC)、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SC调节植物血凝素(PHA)对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ELISA检测MSC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果:N、Cs、X、Z、G组的骨髓增生均比M组活跃.各组F2MSC细胞呈长梭形,第3代MSC可被诱导为成骨细胞.N、X、Z、G组的CD+25 FOXP+3明显大于M组(P<0.05).N、Cs、Z组的TGF-β1显著大于M组(P<0.05).结论:叶绿素铜钠能促进AA小鼠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灵聪;蒋慧芳;尹利明;魏克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