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剑

关键词: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技术在医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42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71例.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上均优越于开腹组(P<0.05);总并发的发生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是(5.63%vs 15.49%,P>0.05);残石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是(4.23%vs 5.63%,P>0.05);复发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是(1.41%vs 2.82%,P>0.05). 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CBDS采用腹腔镜医治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残石率低,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医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急诊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医治的8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利用格拉斯哥量表(GOS)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用时(63.47±19.26)分钟,术中平均失血量为(47.31±22.53)ml;到出院时GOS预后评分,良好61例,预后差的16例,植物生存的有3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5.95%;Ⅰ级、Ⅱ级、Ⅲ级的良好率分别为98.3%、89.7%和63.4%,远好于Ⅳ级(46.5)和Ⅴ级(0%)患者的良好率(P<0.05). 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医治预后良好、死亡率低,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早期进行显微手术夹闭医治.

    作者:张行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肯氏Ⅱ类牙列缺损应用太极扣附着体修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肯氏Ⅱ类牙列缺损分别用侧壁型太极扣附着体修复和传统活动义齿修复,比较二者的修复效果的差异. 方法 选择太极扣附着体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49例,并与49例传统可摘修复方式作为对照进行对比,,随访12~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义齿稳定、基牙的牙周情况等分析其修复效果. 结果 经过12~24个月随访,患者满意度太极扣修复均明显高于传统修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对基牙损伤较小、适用基牙稳固的单侧游离端患者.

    作者:赵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局限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局限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局限栓塞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的肌瘤体积、激素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变化及临床症状(痛经、月经及血红蛋白)改善情况.结果 肌瘤体积在治疗后明显缩小,1~3月缩小速度快,2年时缩小74.22%.激素水平随访1年无明显变化.痛经缓解率89.28%,月经异常及贫血均明显改善. 结论 局限性子宫动脉栓塞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改善痛经、月经异常及贫血情况,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龚旭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和开腹手术修补的疗效对比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下修补术和开腹手术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110例,其中包含55例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病例,55例开腹修补术病例.比较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者手术出血量(15.4±4.1)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5±10.2)小时均低于开腹修补术者(31.5±4.5)ml、(49.7±13.6)小时(P<0.05),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开腹手术7.2%(P<0.05),复发率分别为3.6%和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少的优点,是治疗良性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琼;虞武斌;高明;臧杰;汪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情况.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治疗的134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为观察组,同期行剖宫产术的194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它们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均为社会因素,实验组产妇子宫破裂,胎盘植入,前置胎盘,盆腹腔粘连以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初次剖宫产横切口术式再次剖宫产总手术时间、分娩时间长于后者,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纵切口术式产妇(P<0.05). 结论 瘢痕子宫比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并发症多,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降低瘢痕子宫的剖宫产率.

    作者:严传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T环池改变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CT环池形态改变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研究. 方法 选择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颅脑CT扫描图像将环池受压的程度改变进行具体数值分型,依据格拉斯哥-莱吉昏迷计分法(Glasgow Liege Coma Scale, GCS)预后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较佳和预后不佳组,分析研究环池的受压程度、GCS评分与颅脑损伤预后恢复的关系. 结果 环池分级从Ⅰ型死亡率为5.8%到Ⅵ型患者的死亡率0呈下降趋势,表明患者颅脑损伤CT扫描环池受压越重,死亡率就越高,预后恢复亦越差;从Ⅰ型~Ⅵ型预后较佳的趋势逐渐增高的,预后不佳的趋势亦是逐渐下降的,CT扫描环池分级越低患者预后情况越好;环池前后径分型和GCS评分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呈显著相关性(r=0.612,P<0.01),提示,环池分型越高,环池形态改变越明显,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结论 池形态改变和GC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影响,环池形态可单独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王方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中青年男性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患者腹腔镜下行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术前95例排尿及性功能正常的中青年直肠癌男性(DukesC1期、B期)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的50例(研究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相关指标、术后性功能障碍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两组术式中的肿瘤下缘离远切缘距离以及术中切除的淋巴结总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排尿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Z=-0.325、Z=-0.206、Z=-0.185,P均>0.05);排尿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 101、0.042、0.021;P均>0.05). 结论 DukesB期、C1期的中青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具有与开放手术具有相仿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疗效,且该术式具有微创、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武军;朱锡元;郭景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肿瘤病例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LPN治疗组和OPN治疗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 结果 LPN组的术后镇痛药使用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P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vs.28.6%,P<0.05);LPN及OPN组术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洪涛;柯莽;张显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急诊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在超声诊断在急诊科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观察组:腹部创伤定点超声(FAST)检查.从患者的诊断时间以及病情检出率两个指标比较超声在诊断急诊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 结果 经过统计,观察组诊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超声应用于本院急诊科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能减少诊断时间,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津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总结评价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60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梳理分析,全部病例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以及后凸角两者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对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评估该术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半年至两年的随访,实施手术前患者的伤椎椎体经测量其前缘高度为(43.6%±5.2%),后凸角为(31.3°±4.4°),接受内固术治疗后,两者均有所改善,差异比较均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分级,患者神经功能也得到明显的恢复改善. 结论 临床上对于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有着不同的手段与方式,但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于多节段伤椎高度的恢复将更加有利,与此同时也可明显促进患者腰椎的生理弯曲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疗效,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钱文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开腹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开腹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应激反应情况. 方法 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3例肾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观察组,43例)和开腹取石术组(对照组,40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测定手术前和手术后3小时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糖水平判断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小时的CRP、IL-6及血糖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3小时的CRP、IL-6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开腹取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应激反应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李自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与传统解剖钢板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解剖钢板螺钉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跟骨恢复情况,采取AOFAS量表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术后,观察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ohler角与Gissane角分别为(69.9±2.1)mm、(47.9±3.2)mm、(29.2±2.7)mm、(38.5°±2.0°)、(138.5°±4.8°),与自身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评分上升至(94.7±1.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与对照组的2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跟骨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技术,可促进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胡通洲;王徐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电针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观察分析电针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电针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和单纯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20、30、40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临床疗效评估. 结果 同一组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平均(13.69±2.47)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0、20、30、40天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其他症状改善快,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姜启芳;丘赛文;鲍建飞;章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创伤性宫腔粘连高危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及探讨创伤性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1338例宫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的宫腔粘连发生率进行统计及分析,并比较其中不同年龄、孕次、宫腔操作次数、手术种类及是否伴有盆腔炎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与宫腔粘连的关系. 结果 1338例宫腔手术患者共发生45例宫腔粘连,发生率为3.36%,其中不同年龄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孕次、宫腔操作次数、手术种类及是否伴有盆腔炎者的发生率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孕次较多、宫腔操作次数较多、人工流产及伴有盆腔炎均与创伤性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结论 创伤性宫腔粘连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干预及防控措施,以达到降低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张立晶;施宝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PH与RPH治疗重度混合痔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本研究对PPH与RPH治疗重度混合痔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本院诊治的肛肠外科重度混合痔患者进行分析.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PH组和R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发热、住院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本研究发现RPH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发热、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PPH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而PPH和RPH组对患者的治愈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 PPH与RPH均能够有效治疗重度混合痔,但RPH组的各项手术及预后指标优于PPH组.

    作者:彭振秋;邢维维;叶中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的效果

    目的 探究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的效果. 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采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情况、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患指皮瓣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皮瓣存活率、皮肤温度、手指外观、出汗、触觉、痛觉、实体感觉及运动功能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两点辨别觉上要优越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具有成活率高、两点辨别感觉好等优点,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及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开腹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近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评价其远期疗效. 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89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9例分为腹腔镜组41例,开腹组48例. 结果 两组8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腹腔镜组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肺部感染;开腹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4例及5例肺部感染.无腹腔出血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所有液化切口均给予相应处理及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肿瘤分期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78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分别是79.2%和8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不仅在手术近期疗效方面具有出血少、损伤轻、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而且其远期无瘤生存率与开腹组无显著差异,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作者:楼珍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曲马多与芬太尼用于成人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临床对照分析成人全身麻醉手术后分别给予曲马多、芬太尼麻醉药物,探讨分析两种麻醉药物在术后苏醒期躁动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性选取本院麻醉科参与的80例行全身麻醉的成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毕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曲马多、芬太尼麻醉药物,对照分析不同时间点HR、MAP、SPO2,评估两组患者的RS、RSS,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SPO2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在T2、T3、T4、T5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MAP指标有显著差异性(P<0.01);曲马多组患者在T2、T3、T4、T5时间点RS、RSS评分明显优于芬太尼组(P<0.01);曲马多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P<0.01). 结论 通过本文临床实践对照分析,在成人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治疗中曲马多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患者苏醒后的躁动程度,增强镇静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占伟;费红;田金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二次骨折患者的骨代谢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二次骨折患者的骨代谢特征,为其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其中11例发生二次骨折.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后定期测定髋部singh指数与骨密度,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胶原N末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singh指数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6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BGP、OPG及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NTX与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分析,BGP、OPG及BALP水平与骨密度呈直线正相关(R2=0.7914、0.7811、0.7198),NTX与TRACP5b水平与骨密度呈直线负相关(R2=0.7704、0.7914). 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实时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为二次骨折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吕志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肌间隙入路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以确定其可行性. 方法 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4年2月间,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实验组,n=32)和传统后正中入路(对照组,n=36)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前术后1,3,7天血清肌酸激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实验组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肌间隙入路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可以推广.

    作者:董永强;何鑫东;潘山;张伟伟;袁波;梁国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