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景Ⅰ号方对低氧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黄晓军;吕伯东;陈刚;杨克冰;张士更;马寅锋;张杰

关键词:红景Ⅰ号方, 低氧, 平滑肌表型转化
摘要:目的:观察红景Ⅰ方对低氧状态下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模型组、前列腺E1组、红景Ⅰ号方低剂量组、红景Ⅰ号方中剂量组、红景Ⅰ号方高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勃起情况、RT - PCR测定α- actin、OP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6周后,与常氧组比较,模型组勃起次数明显降低(P<0.01),低氧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与常氧组比较,低氧模型组的α - actin含量显著降低(P<0.01),OPN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低氧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的红景Ⅰ号组α - actin含量上升(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合量上升明显(P<0.01);OPN含量降低(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合量下降明显(P<0.01).结论:红景Ⅰ号方有抑制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阴虚体质与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与HLA - 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通过调节病理体质,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5例,进行中医体质分型:47例阴虚质和58例非阴虚质,105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术,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留取血标本,检测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 SSP)技术测定HLA-DRB1、HLA-DQA1等位基因型.结果: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间,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经病理诊断肝组织无炎症和(或)纤维化改变者仅11例(10.5%),轻度慢性肝炎80例(76.2%),中度慢性肝炎8例(7.6%),重度慢性肝炎6例(5.7%).阴虚质组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为34.0%,显著高于非阴虚质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HLA-DQA1在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间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为轻度慢性肝炎,少数为中度和重度;阴虚体质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阴虚体质,提示阴虚体质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感染HBV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可能易发展为肝硬化.

    作者:肖丽娜;过建春;荀运浩;王宇芳;王薇薇;石伟珍;李春青;施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认为,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痰阻气道、气机失调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现代医学认为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遗传学因素、神经调节等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能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学良;许朝霞;王忆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克痛药膜中元胡大黄姜黄血竭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研究克痛药膜中的元胡、血竭、姜黄、大黄4味中药的薄层色谱.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8∶2)为展开剂,鉴别元胡;以石油醚( 60 ~ 90℃) -乙醚(3∶2)为展开剂,鉴别大黄;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为展开剂,鉴别姜黄;以三氯甲烷-甲醇(19∶1)为展开剂,鉴别血竭.结果:依据正文所述方法,薄层展开后,色谱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与对照药材显色一致.结论:依据正文所述方法,针对元胡、血竭、姜黄、大黄4味中药,其薄层色谱图的检出成分消除了其它成分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可以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检测标准.

    作者:谢浩洋;丁关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PDS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60天、第9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

    作者:朱志红;贾春霞;张宇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体表络脉是观察人体健康和疾病状况的窗口

    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入通道和病变部位.部分络脉在体表可见,其变化可反映人体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状态,也是观察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窗口.中医师通过观察皮肤、舌下、视网膜、虹膜、巩膜、结膜等部位络脉了解病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患者在这些部位的络脉则发生明显变化.与肉眼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显微镜等手段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能清晰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内容,更早、更准确地为我们提供疾病信息,其可作为体检、诊断的依据.

    作者:向丽华;陈彦静;王筠;张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临床

    系统阐述了目疹疗法的生理与病理学理论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眼针疗法,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逐渐的完善与发展,总结出了现代眼针疗法的取穴原则与诊病特点,证实了眼针疗法在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疗法,属于中医学中经络学说新的组成部分.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手法组、针剂组、模型组、假模组和正常组各10只.前3组通过手术造成骨内高压型动物模型.造模1周后手法组采用揉髌手法施术5周共17次;针剂组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液共5次.造模后16周末分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采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或电镜观察软骨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模型组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软骨组织退变严重,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揉髌手法可明显延缓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

    作者:戴七一;文宗振;阮萍;覃学流;吴兆沛;郝巍琳;黎强;刘靖;滕居赞;容向宾;韩杰;覃杰;王雄;郑铁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五神之“神”要素概述及文献论疏

    “神”要素在五神整体系统中具有首要的地位,通过诠释和分析其内涵和特点,梳理文献总结其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神”要素在五神调控系统中的作用和变化,对于判断机体生命活力的盛衰,正确指导治疗和推断预后皆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滕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晚期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收集2007 -2011年各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相关文献,相应列出生存期作参考,如化疗、放疗、中医药联合化疗、手术结合放化疗、介入治疗等,并对新近治疗手段加以归纳.

    作者:芦柏震;毛伟敏;侯桂兰;王春雷;周俐斐;周佳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ICP-OES法测定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的含量

    目的:通过对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元素铅、砷和汞进行含量测定,探究其是否符合限量规定,为该药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HNO3- HClO4混酸对样品进行湿法消化,运用ICP - OES法测定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重金属元素检测分析方法考察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元素As、Hg和Pb的含量分别为:3.46×4μg/g、2.19×4μg/g、1.66×2μg/g.结论:该药品因含有以治疗为目的的矿物类药物朱砂(HgS)和雄黄(As2S3),故砷、汞、铅的含量均超出国家限量标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含重金属中药的用药安全性,中药中重金属含量应采取更进一步的控制.

    作者: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地骨皮提取液对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地骨皮醇提液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的保护作用,为研究糖尿病新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HUVEC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对照组和药物预处理+LPS作用组,作用24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所分泌的ICAM -1量.并通过RT - 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CAM -1的表达.结果:LPS对照组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炎症感染表现,而用药物处理组细胞的状态出现了明显的好转.ELISA结果显示低浓度的地骨皮提取液相对单独LPS作用组并不能降低上清ICAM -1的分泌量,但中高浓度的地骨皮提取液可以降低ICAM -1的分泌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T - PCR表明LPS能显著激活ICAM -1mRNA的表达,而当给予了地骨皮提取液后,除低剂量组外,中高剂量组能较明显降低ICAM -1mRNA的表达.结论:地骨皮醇提液能够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害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成为地骨皮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机制.

    作者:李庆;叶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鬼针草煎液对DM大鼠模型血糖水平及肝HK、血清FFA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鬼针草煎液对DM模型大鼠的血糖及己糖激酶、肝糖元、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研究鬼针草的降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取长期高脂饮食后腹腔注射STZ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设立对照组,通过单味鬼针草煎剂不同剂量灌胃观测空腹血糖、肝己糖激酶、肝糖元、游离脂肪酸水平变化.结果:鬼针草煎剂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血清FFA(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肝脏HK(己糖激酶)活性、肝糖原含量.结论:鬼针草煎液能降低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

    作者:李巧兰;党博;褚代芳;吴恺;侯杰军;薛会芳;张雪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出声思考法”的中医诊疗思维过程探究

    中医诊疗思维过程是对四诊信息处理后做出诊断,并对疾病相关中医药信息处理拟定治疗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典型的信息加工特点;而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因此借鉴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中医诊疗思维过程.在诊疗中,医者的思维几乎都在沉默状态下完成,因此语言分析这一揭示思维过程的手段就失去了作用.出声思考法是思维主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利用外部语言进行思考,使其思维轨迹能被研究者直接捕捉的思考方法.由此可见,出声思考法能够使隐性的诊疗思维显性化.探讨了出声思考法在研究中医诊疗思维中的应用,并通过一则临床病例在准备、实施、分析和获取4个阶段加以说明.

    作者:郭新宇;孟庆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陈德宁教授运用安心神法治疗早泄的临床经验

    通过探讨中医心、肝、肾三脏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释“早泄其本在肾,其制在肝,其源在心”的发病机理,且就安心神法在早泄中的应用,介绍导师陈德宁教授的临床经验.

    作者:尹霖;张喜玲;王全;洪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针刺疗法在常见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针刺疗法目前在治疗乳腺疾病中使用较为广泛,尤其在乳腺增生病和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止痛快、疗程短的优势,且针对乳腺癌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亦有良好的疗效,通过对相关临床报道总结,以丰富乳腺疾病临床治疗手段,提高终疗效.

    作者:张翔;张喜平;欧敬民;程琪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活血化痰为核心综合调理脏腑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验证以化痰散瘀为核心、综合调理脏腑的“开郁散结颗粒”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60例乳腺增生痛患者辨证分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法,按2∶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开郁散结颗粒和安慰剂,8周为1个疗程,观察疾病疗效、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8周、停药8周比治疗前疾病疗效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比治疗4周在病情改善率及反复率上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8周后,开郁散结颗粒对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疗效优于安慰剂,且疗效持久,反复率低,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宋爱莉;李静蔚;关兴;时光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术后患者关元穴体表红外光谱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患者与乳腺增生病患者任脉经穴关元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特性.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观察了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与3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关元穴1.5~ 16μm波段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术后组与乳腺增生病组关元穴红外辐射强度不同,乳腺癌术后组关元穴红外辐射强度低于乳腺增生病组;在59个波长检测点中,21个波长检测点(3.0μm,10.25~14.25μm,14.75μm,15.75μm,1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元穴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异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仅仅是全身进行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虽然病理组织切除了,但体质并未改善有关.

    作者:黄建华;夏齐国;冯鑫鑫;葛林宝;沈雪勇;胡升芳;应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作者:徐福;宣丽华;郑兆俭;毕颖;何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0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两个月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0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却是83.5%.其中治疗组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91.8%、寒湿凝滞型总有效率为94.4%、脾虚瘀浊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82.9%、寒湿凝滞型总有效率为84.9%、脾虚瘀浊型总有效率为8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陈煜民;贾美君;王秋朝;金君梅;翟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二仙汤对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小鼠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仙汤对免疫性POF模型小鼠FoxP3基因的影响.方法:用小鼠透明带ZP3第330 ~342个氨基酸序列(NSSSSQFQIHGPR)为免疫原建立免疫性POF小鼠动物模型,并用二仙汤干预,用RT - PCR观察小鼠卵巢上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卵巢中FoxP3的基因水平下降;各用药组FoxP3的基因表达均增强,中西药无明显差异.结论:二仙汤能使FoxP3基因蛋白表达增强.

    作者:伍娟娟;林忠;刘锐;尤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