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土荆皮涂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董慧贤;郭美华;刘世萍

关键词:复方土荆皮涂膜剂,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制备复方土荆皮涂膜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考察其稳定性,评价其质量,初步考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制备本品;对本品的性状、鉴别、微生物限度、含量等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建立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稳定性、皮肤刺激性及成膜性等研究.结果:建立了本品的质量标准;本品稳定性及成膜性良好,对皮肤无刺激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6%.结论:本品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可靠、准确、全面,本品使用方便,疗效肯定.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风湿病辨证用药规律的研究

    风湿病属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中药在风湿的治疗上有独特而显著的疗效.以艾华教授多年治疗风湿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总结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辨证用药规律.

    作者:朱洪海;艾华;曲道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机制概述

    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在基因调控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就近几年细胞凋亡信号传递机制、酶学机制以及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陈津;张如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化瘀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MCAO)后脑组织中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MCAO)后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化瘀通络方治疗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VEGF及HIF-1α的表达.结果:化瘀通络方可显著减少MCAO大鼠VEGF和HIF-1α阳性细胞数量,降低脑组织中VEGF及HIF-1α的表达较(P<0.05,P<0.01).结论:化瘀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降低VEGF和c-fos表达有关.

    作者:朱萱萱;邱召娟;田磊;达庆国;吴旭彤;朱吾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命之养——也谈养生

    沿着中医养生大道、中庸、仁与智的源流,结合时下养生之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复习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养生思想,得出养生乃人类之于生命的质朴思考与实践,活着就活的更好、更健康、更和谐,养生具有医学与社会二重性,东西方传统给出了不尽相同,然相通的解.该理念的提出,对于中西医汇通扬长避短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宏;王菲;李华峰;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刘民叔先生学术思想撷菁

    刘民叔(1897-1960),名复,四川成都华阳县人,近代著名中医,其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俱裁<中医人物词典>、<中医辞海>.刘师幼承庭训,19岁参加四川全省第一届中医考试,名魁榜首.后从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学术大进.其治学一生先后三变,先在明清,再宗岐黄,迨五十岁后始跳出<内经>圈子,直溯汉魏以上古医,一以古医经为正宗.其所以变者,盖追求真理,日臻完善,是为变也.1926年移居上海,深感西学东渐,中医学术日趋沉沦,乃于1937年创立中国古医学会,旨在发扬古医汤液.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用药既简而赅,亦奇亦正,疑难大病多投峻利毒药,且剂量逾恒.治杂病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常施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温阳,每用附桂、鸟头、硫磺、砒石等.著有<古医汤液丛书>、<蜀医丛书>、<鲁楼医学丛书>、<神农古本草经三品逸文考>、<考次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鲁楼医案>、<华阳医说>及<肿胀编>等.

    作者:杨强;黄进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评价研究

    在荟萃分析近10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基础上,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失代偿期、衰竭前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临床观察53例3个月,结果认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在降低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临床优势,但目前还没有具有代表意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下一步研究重点是:①完善有指导意义的中西医结合理论;②结合目前慢性肾衰分期标准,明确不同分期慢性肾衰的主要治疗指标是制定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关键;③有效中药的筛选和研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姚源璋;谢圣芳;丁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血脉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血脉的命名取象于自然界水道派系的水脉,并有血管、血络和异常的瘀血等不同含义.生理上血脉和利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血脉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心一血-脉的整体系统.病理上由于外感寒邪、内伤七情和五味偏嗜的影响,引起血脉不行、血脉凝结、血脉闭塞等血脉失和状态,可以导致脉痹、脉痿、脉风、脉胀、脉偏痛、脉癫痰等多种病变,为临床心血管痍病的诊疗实践提供指导.

    作者:于世杰;于文达;杜韬;张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荷叶水提物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1)分别用25mg/L、50mg/L、100mg/L的Ox-LDL刺激培养的HUVECs 24h,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CP-1和VCAM-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MCP-1和VCAM-1的含量;(2)预先分别用10mg/L、20mg/L、40mg/L的荷叶水提物干预HUVECs,再用50mg/L的Ox-LDL刺激,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MCP-1和VCAM-1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MCP-1和VCAM-1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Ox-LDL刺激HUVECs后,MCP-1和VCAM-1 mRNA的表达及细胞上清中的含量呈浓度依赖性上调(P<0.01),且不同浓度的Ox-LDL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荷叶水提物干预后,HUVECs的MCP-1 mRNA和VCAM-1 mRNA的表达及细胞上清MCP-1和VCAM-1含量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荷叶水提物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表达MCP-1和VCAM-1,可能通过这一机制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

    作者:张社兵;徐新;马绍椿;唐良秋;江志平;范文茂;陈锦峰;常冠楠;杨莉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4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UC大鼠IL-4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的IL-4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灌服四逆散和柴芍后,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IL-4明显增加,以四逆散组增加为显著.灌服柴芍枳后,实验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虽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四逆散组:而实验大鼠血清IL-4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促进实验性UC大鼠IL-4的分泌上调IL-4水平来干预实验性UC,以全方作用为显著;方中君、臣药物的配伍作用与全方作用一致,发挥了主要作用,但配伍枳实后,作用反而降低.

    作者:卢健;于彩娜;马骥;林蔗茹;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补骨脂素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TGF-β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干预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Mc313-E1)增殖、Ⅰ型骨胶原的表达、TGF-βⅠ、Ⅱ型受体的影响以及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组.各组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Mc313-E1细胞增殖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法测定Ⅰ型骨胶原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GF-β1通路活性以及Westem-Blot法检测TcF-βⅠ、Ⅱ型受体的表达.结果: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刺激,可明显促进Mc313-E1细胞增殖(P<0.05);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TGF-β1通路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Blot结果显示TGF-βⅠ、Ⅱ型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异补骨脂素可促进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Ⅰ型骨胶原表达,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塔娜;谭明生;移平;蒋欣;杨峰;唐向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温针灸对大鼠早期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和关节液NO PGE2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液和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温针组(8只).模型组和温针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含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治疗;温针组取穴内、外膝眼,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2周为1个疗程,中间体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收集血清和关节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治疗后,温针组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广文;褚剑锋;蔡巧燕;黄云梅;陈采益;李照辉;吴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偏头痛的中医诊治规律初探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发作期多以祛邪为主,重在祛风、清热、化痰、活血、平肝;缓解期多以补虚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偏头痛在上述治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头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和虫类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章正祥;曹克刚;范吉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牡丹皮饮片水提取浸膏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牡丹皮饮片水提取浸膏(CMPAE)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药效学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同时采用灌胃给药,观察CMPAE对其血清脂质、肝功能、肝脏脂质以及氧化、抗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含生药量0.25g·mL<'-1>、0.5g·mL<'-1>和1g·mL<'-1>的CMPAE可明显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同时观察到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中TC、TG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高;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轻.结论:CMPAE可明显抑制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李向阳;龚其海;吴芹;张环英;李志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部穴位针刺对CIA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部穴位针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取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进行针刺治疗,1次/天,周期21天.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7、第14、第21天测定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治疗结束后取外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腹部穴位针刺组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血液黏度与足趾容积呈正相关.结论:腹部穴位针刺对CIA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可减轻关节肿胀度,改善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红细胞的聚集、改善血液高粘状态来控制大鼠关节炎病情.

    作者:李方;柳国英;谢文霞;张驰;张旭;叶天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99例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9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中药结肠透析,采取系统的针对性护理,自身前后对照统计疗效,记录护理要点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1.7%;自发性腹膜炎有效率80.8%,肝性脑病有效率93.3%,肝肾综合征有效率22.2%;除短暂腹胀、腹泻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围绕结肠透析进行护理的要点主要有针对性术前宣教、严格执行术中护理流程并注意个体化细节处理、操作后不放松病情观察.结论: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肯定,围结肠透析针对性护理操作性良好.

    作者:郑虹英;过建春;荀运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FIB、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将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型6组,选对照组30例,测定FIB、HS-CRP水平.结果:①各组中FIB测值高于正常的比例阳以气虚衰型高,具体测值为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证型中HS-CRP测值为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对照组>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②组的FIB及HS-CRP水平的两两比较的21对中,均为6对有统计学差异,15对元统计学差异;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的6证型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FIB、HS-CRP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FIB在阳气虚衰型,HS-CRP在心血瘀阻型中的作用更大.

    作者:邢之华;徐采云;刘卫平;杨天伦;肖艳平;崔寒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早期介入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7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理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24h内)加用中医手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a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理疗组患者的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NIHSS评分,早期中医理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理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方之勇;朱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清安眠汤剂的镇静催眠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考察三清安眠汤剂是否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及其可能的五羟色胺能机制.方法: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测定对正常小鼠和给与咖啡因导致中枢兴奋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测定对正常小鼠与阅上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协同作用;连续灌胃给药21天后测定对正常小鼠与阈下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协同作用;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用HPLC-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对正常大鼠海马5-HT含量的影响.结果:三清安眠汤剂显著减少正常小鼠和咖啡因导致中枢兴奋小鼠的自主活动;与阈上和闲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显著性的协同作用;显著升高正常大鼠海马5-HT的含量.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三清安眠汤剂对实验动物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海马5-HT的含量有关.

    作者:徐锦平;马英;梁凯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特点

    老年代谢综合征以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肝郁脾虚为关键病理环节,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运用治未病的思想,在防治本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作者:王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模式信息化研究

    在信息化时代,尽管编辑的基本功能并没有改变,但编辑的工作模式和手段会发生变化,医学期刊工作模式面临着如何提高效率、提高编辑质量问题,文章研究如何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运用统筹学、系统论等原理优化工作流程,以实现医学编辑工作模式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和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任忠钦;凌娜;李立;覃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