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正祥;曹克刚;范吉平
自亚健康概念出现以来,学术界对于亚健康的概念、内涵与外延、诊断标准、测定方法、预防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目前国内有关亚健康状态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症状标准诊断法、量表评估法和生理生化指标诊断法.这三类方法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某方面的优势,但同样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本文对目前国内有关亚健康的主要评估方法进行整理,以期寻找有效的测定方法和检测技术,将其应用到下一步课题研究中,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制或生理、病理变化.
作者:赵歆;陈家旭;王利敏;崔华廷;崔海珍;康纯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在人体穴位的温度特性及初步调查受试者对其的响应.方法:纳入10名健康受试者,通过数字测温仪观察不锈钢针、金针、银针温针灸过程中针体与皮肤接触处针体的温度时间曲线,记录人体对温针灸的热痛阈和耐热痛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健康受试者在不同温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感、热感、不良反应以及对其的接受度.结果:大灸量(1.5g艾)的银针温针灸温热刺激强、持续时间长,其次依次为小灸量(1.2g艾)的银针、大灸量(1.5g艾)金针、大灸量(1.5g艾)不锈钢针.受试者对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都可忍受,30%的受试者觉得两种银针温针灸太烫而不能忍受;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后未见不良反应,而两种银针温针灸后分别有40%和90%的受试者出现表面轻度灼伤;受试者对温热刺激相对较小的不锈钢针、金针和小灸量银针灸表示都能接受,而对于大灸量银针灸,接受率为70%;所有受试者都表示愿意接受温针灸治疗后的表面轻度灼伤或起泡反应.结论:小灸量银针灸可产生足量的温热刺激而不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适感.但在临床施治前,仍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征求患者同意后再行施灸.
作者:程珂;魏建子;沈雪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黄帝内经>血脉的命名取象于自然界水道派系的水脉,并有血管、血络和异常的瘀血等不同含义.生理上血脉和利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血脉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心一血-脉的整体系统.病理上由于外感寒邪、内伤七情和五味偏嗜的影响,引起血脉不行、血脉凝结、血脉闭塞等血脉失和状态,可以导致脉痹、脉痿、脉风、脉胀、脉偏痛、脉癫痰等多种病变,为临床心血管痍病的诊疗实践提供指导.
作者:于世杰;于文达;杜韬;张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老年代谢综合征以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肝郁脾虚为关键病理环节,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运用治未病的思想,在防治本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作者:王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判别分析研究MELD评分与惠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辨证为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包括四证以上)患者间的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2,P=0.000);MELD评分按照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的顺序逐渐递增.MELD评分<6分、6~10分和>10分判别患者的中医证候是单证、两证、三证或四证相兼的符合率分别为48.3%、65.1%和94.3%.结论:MELD评分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的MELD评分越高,患者的中医证候越复杂;当MELD评分>10分时,患者多为复合证.
作者:文洁;朱德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液和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温针组(8只).模型组和温针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含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治疗;温针组取穴内、外膝眼,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2周为1个疗程,中间体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收集血清和关节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治疗后,温针组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广文;褚剑锋;蔡巧燕;黄云梅;陈采益;李照辉;吴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组黄芩提取物(河北黄芩水提组与黄芩成分配比物组)对流感病毒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以及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方法:以FM1感染小鼠为动物模型,感染1h后给药,以死亡率、肺指数、血凝滴度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黄芩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两组黄芩提取物均能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0.05),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降低肺指数(P<0.05),降低血凝滴度(P<0.05).结论:两组黄芩提取物对FM1感染小鼠均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两组疗效相当,说明黄芩苷、汉黄芩素及黄芩素的合理配比可体现黄芩的药效质量.
作者:王雯;宋琳莉;宋旦哥;李强;孟庆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社区综合干预,探讨社区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组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通过定期宣教,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戎烟、适量运动等);对照组但作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的控制情况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社区综合干预2年后干预组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遵从医嘱、戒烟等行为形成率显著优于对照组,除体重指数外,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为16.67%,优于时照组的25.40%.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海丽;马晓梅;王石;孟莉;王珏;魏红;段九红;代兆东;田时来;郭艳玲;张丽君;刘继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干预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Mc313-E1)增殖、Ⅰ型骨胶原的表达、TGF-βⅠ、Ⅱ型受体的影响以及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组.各组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Mc313-E1细胞增殖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法测定Ⅰ型骨胶原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GF-β1通路活性以及Westem-Blot法检测TcF-βⅠ、Ⅱ型受体的表达.结果: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刺激,可明显促进Mc313-E1细胞增殖(P<0.05);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TGF-β1通路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Blot结果显示TGF-βⅠ、Ⅱ型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异补骨脂素可促进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Ⅰ型骨胶原表达,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塔娜;谭明生;移平;蒋欣;杨峰;唐向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从中医符号的概括性与抽象性,物象问的相互关联性,对物象解释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人为的语言模糊化这四个模糊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出发,结合实例,论证了中医术语里存在大量模糊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文章提出通过西化法,补删法,阐析法,直译法,音译法和音译加附注法等,可使种种模糊术语浮出水面,从而推动中医英译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赵丽梅;杨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基于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的病机湿、热、瘀、毒致病观,提出清化湿热、凉血化瘀解毒法作为黄疸的基本治法,并例举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以此法治疗重症肝炎合并癫痫之黄疸验案以佐证.
作者:肖莉;叶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服菌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菌栀黄口服波联合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58.14%)显著高于对照组(37.21%)(P<0.01),总有效率(93.02%)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栀黄联合蓝光照射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霞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1)分别用25mg/L、50mg/L、100mg/L的Ox-LDL刺激培养的HUVECs 24h,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CP-1和VCAM-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MCP-1和VCAM-1的含量;(2)预先分别用10mg/L、20mg/L、40mg/L的荷叶水提物干预HUVECs,再用50mg/L的Ox-LDL刺激,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MCP-1和VCAM-1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MCP-1和VCAM-1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Ox-LDL刺激HUVECs后,MCP-1和VCAM-1 mRNA的表达及细胞上清中的含量呈浓度依赖性上调(P<0.01),且不同浓度的Ox-LDL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荷叶水提物干预后,HUVECs的MCP-1 mRNA和VCAM-1 mRNA的表达及细胞上清MCP-1和VCAM-1含量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荷叶水提物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表达MCP-1和VCAM-1,可能通过这一机制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
作者:张社兵;徐新;马绍椿;唐良秋;江志平;范文茂;陈锦峰;常冠楠;杨莉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是人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它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其它一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模式使得医者在诊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医者在后天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些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趋向性、常规性和程序性的特性;普遍存在于诊疗中.它一方面对诊疗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医者的思维产生了盲区.从金元医学的两则事例来看,思维定势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医者应抓住思维定势的特性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还应借助群体智慧,运用综合研讨的方式和系统思维的方法来覆盖诊疗思维中的盲区;提升辨证论治水平.
作者:李瑞祥;孟庆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肾缺血1h再灌注1h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分别按剂量0.9、1.8,3.6mL/kg预处理7天.通过检测肾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含量.电镜下观察各组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法观察p38 MAPK蛋白的活化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肾组织P-p38MAPK蛋白水平显著上升.银杏达莫注射液预处理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下调P-p38MAPK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也明显好转.银杏达莫注射液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下调p38MAPK蛋白的表达以减轻再灌注损伤程度,进而大鼠肾功能.
作者:李丹;王万铁;张艳华;陈少杰;虞旭光;林向东;唐兰兰;王淑君;王园园;黎关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各个维度的生存质量及其与病程、年龄、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记录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本属性、实验室指标及生存质量各维度分值(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四个维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病程密切相关(P<0.05),与实验室指标无显著关系(P>0.05);对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各维度的研究发现,生理维度与病程显著相关(P<0.05),而社会关系维度、心理/精神维度和治疗维度与病程无显著关系(P>0.05),年龄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心理/精神维度得分高,与其他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2DM生存质量和病程密切相关;生理和心理/精神维度是影响T2DM生存质量重要的两个维度.
作者:钱拉拉;刘喜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对兔颈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损伤后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损伤建立PTC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从术前3天开始各治疗组予相应剂量冠心合剂灌胃给药,分别于2,4、6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各中药治疗组内膜胶原密度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合剂大剂量组6周的内膜胶原密度表达少.结论:冠心合剂可保护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管壁胶原含量有关.
作者:祝光礼;周凡;方伟;魏丽萍;刘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探讨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胁痛、臌胀、黄疸等病症的医论方药文献,认为仲景辨治胁痛主要责之于实邪阻滞肝胆经脉以及精气虚损二端,治疗上强调固本培源,补益精气;辨治黄疸多责之于湿热、寒湿、瘀血、气血虚损、气机不利等,治疗上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治臌胀多责之于瘀血气滞两端,瘀血有寒凝血瘀、湿热血瘀、精枯血瘀等之别,气滞有寒凝气滞、痰浊气滞之分,治疗上强调攻补相宜.总结看,仲景辨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病住上多责之于肝胆脾胃,治法上强调健运肝胆脾胃,虚则补之,滞则通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总以相应脏腑真元之气充盈丰沛,通畅调达为务.
作者:谭春雨;梁慧风;朱音;黄瑛;张宁;方力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7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理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24h内)加用中医手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a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理疗组患者的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NIHSS评分,早期中医理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理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方之勇;朱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中医药对重度顽固性牙周炎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将40例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及激光辅助治疗后口腔内仍存在4个以上≥5mm牙周袋的中重度顽固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由专业中医师对全身情况作出诊断分型,胃火上炎型8例,肾气虚损型12例,中药配方调理.期间每两个月复诊进行牙周基础维护治疗;对照组仅两个月一次维护治疗.对照基础检查和半年后的牙周袋(PD)恢复情况(以PD≤3 mm为标准)以及探诊出血(BOP)情况(转阴性为标准).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包秩和检验.结果:中西医治疗组PD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分型,两组P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BOP恢复率为32.2%,对照组为19.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火上炎组BOP恢复率优于肾气亏损组(P<0.05).结论:中医药对中重度牙周炎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胃火上炎患者经中医药调理对牙龈出血效果佳.
作者:王莹;张雪飞;陈威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