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芬;胡臻;郑超;徐晓峰
从桂枝二越婢一汤到大青龙汤的比较分析,可知越婢汤当属太阳温病的代表方.太阳温病是由于表 气郁滞甚,郁而化热而成的表热证,证侯当见发热而渴,无汗或汗出不畅.从石膏配伍的多首方剂,可看出温病的演变过程,而太阳温病见“不恶寒”,实与太阳病提纲并无矛盾,不恶寒是太阳病逐渐传变为阳明的表现.
作者:李宇铭;李致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及其对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认识Caspase-3在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1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甲强龙及川芎嗪组,每组各30只,造模后模型组、甲强龙组和川芎嗪组分别按时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甲强龙及川芎嗪注射液.损伤后各时间采用BBB法行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RT - PCR技术检测Caspase-3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伤后6h出现了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至伤后24h达到高峰,伤后48h比24h略有下降,但仍持续在较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芎嗪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与甲强龙组伤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川芎嗪组和甲强龙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各时间点Caspase-3mRNA表达的趋势相近,都具有“量——时间”的依赖关系,川芎嗪治疗组与甲强龙组伤后各时间点Caspase-3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川芎嗪组和甲强龙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大鼠SCI后神经细胞6h内的即出现早期凋亡,比电子显微镜下判断凋亡出现的时间要明显提早;SCI后,损伤区脊髓组织Caspase - 3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细胞凋亡的比例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使用川芎嗪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机制可能和抑制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有关.
作者:王健;贾玉柱;郑纯威;徐卫星;刘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百口服液配合常规化疗治疗初治肺结核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0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60例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双百口服液(百合、南沙参、麦冬、地黄、人参、地骨皮、川贝、百部、白芨、炙黄芪、山药、猫爪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无差异(P>0.05),但在病灶吸收、空洞改变、白细胞降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肝功能损害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百口服液联合西药抗痨有助于促进病灶吸收,空洞改变、减轻西药抗痨的不良反应,具有益气养阴,补肺杀虫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尊敬;刘忠达;杜一琴;马云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规律,完善质控模式.方法:初步构建个案管理者、项目组、医院三级质控模式,采取终末质控与过程质控相结合,强调过程质控.结果:过程质控优于终末质控,多级质控优于单一质控.结论:科学完善的指控模式更加有利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
作者:程兰;王伟荣;陈锦丽;李俊;杨荣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栀子粉末中的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中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与栀子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测定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聪慧;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筛选黄苓提取物透皮的佳介质.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从溶解性、稳定性、透皮速率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黄芩提取物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好,在生理盐水中差;低浓度时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含40% PEG400的生理盐水溶液稳定;pH6.8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透皮介质,黄芩苷透皮速率大,PEG400加入则使黄芩苷的透皮速率降低.结论:黄芩提取物透皮介质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佳.
作者:王月敏;张世良;包玉龙;夏素霞;杨瑞;唐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血管内皮细胞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个方面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及提取物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旭彤;朱萱萱;李七一;万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固本健脑法对老年健忘模型动物大脑皮层Na+ -K+ -ATP酶、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NaNO2,制造老年健忘大鼠模型,分别灌胃固本健脑方、补脾健脑方、补肾健脑方水煎液,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生理盐水,连续20d.灌胃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大脑皮层组织Na+ -K+- ATP酶活性、血清SOD活性、血清MDA含量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动物大脑皮层Na+ -K+ -ATP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补脾组和固本组;模型组动物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补脾组和补肾组;模型组动物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给药组.结论:固本法改善老年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大脑皮层Na+ -K+ -ATP酶活性,提高血清SOD活性,减低MDA含量.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张六通;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作者:吕冠华;王长洪;高文艳;多娜;高全勇;张旭;贾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aD)患者服用通脉益智汤20个周的疗效及转归.方法:根据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将符合VaD诊断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两组,A组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痴呆症状;B组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通脉益智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0个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脉益智汤能改善VaD患者的记忆功能,其联合西药治疗VaD患者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代建峰;张丽萍;章正祥;侯群;张宾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磨盘草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50%乙醇回流提取1h,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本法在60min内测定稳定,芦丁的线性方程:Y=11.323X -0.0139,相关系数r=0.9997(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 (n =6),RSD=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磨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勇;杨晨;魏后超;韦韬;黄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火把化根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L-选择素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火把化根(600mg·kg-1·d-1)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和脊髓的L-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未出现临床症状,L-选择素为1.88±0.64,与模型组比较P<0.05;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火把化根片对EAE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L-选择素表达有关.
作者:郑和忠;许科闻;董伟;王瑜兰;倪琪;翁静;易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方剂现代剂型中脂溶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GC- MS)对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同一厂家不同批号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藿香正气液中有22个成分、藿香正气水中有18个成分、藿香正气丸中有16个成分;结论:藿香正气方剂现代剂型中脂溶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因剂型不同而有差异.
作者:罗黎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常用药物性味与归经.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对其中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再次统计处理.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用药以健脾类药物为主,疏肝理气药次之,药物归经以入脾经和肺经的药物为多,药性以温性药和平性药为多,五味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结论:甘平与甘温之入脾经药物为治疗IBS的首选药物;入肝经的酸味药白芍是IBS的常用药;选用入肺经且具有宣肺理气功能的药物是IBS治疗的重要补充.
作者:窦志芳;张俊龙;阎川慧;陈燕清;范凯芳;何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TNF-α与IL -1水平的影响.探讨冠心平治疗冠心痛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冠心平大、中、小剂量组,用100μmol/LH2O2损伤细胞,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细胞上清中TNF -α与IL -1水平.结果:100μmol/L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冠心平能显著降低TNF -α的水平;减少H2O2诱导ECV304 IL -1的产生.结论:冠心平可降低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TNF -α和IL -1水平,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万盟;朱萱萱;李七一;朱吾元;符蕊;严士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要结合多年来采用的硕士生独立选题实践情况,探讨独立选题对硕士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黄岑汉;刘燕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具有温补脾胃、消痞散满、缓急止痛作用的中药温胃颗粒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是否具有抗胃溃疡以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温胃颗粒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以无水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模型小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抗急性炎症的作用;以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温胃颗粒能够明显促进正常小鼠小肠蠕动;显著降低乙醇致胃溃疡小鼠溃疡指数;明显降低二甲苯致耳肿胀小鼠的肿胀度;能够显著减少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次数.结论:温胃颗粒具有促进小肠推进、抑制胃溃疡以及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王健;王清华;贾冬;盛亮亮;张翼;王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的优工艺,并对有效成分稳花杉双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浓度,以黄酮收率、纯度等为指标,上样质量浓度、吸附流速和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确定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中穗花杉双黄酮.结果:大孔树脂对岩柏草总黄酮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其优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8.5mg/mL,吸附流速为2mL/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0%,总黄酮得率为0.89%.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8nm;流速:1mL/min,用HPLC法测得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56%.结论:用D- 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简单可行,精制效果好.用上述色谱务件可用于穗花杉双黄酮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红英;庄让笑;王福根;席建军;张稀奇;缪樑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证候数据多维界面细分提出两个方面,即数据界面的新解与证候数学建模需要建立新的数据界面观.其中着重强调了对同一界面信息进行五行或者三阴三阳属性划分的重要性,这对于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生物学资料等尤为关键.另外,还提出证候数据界面分类及五行定性,从而为科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避开了上述错误,为在证侯研究的道路上实施研究领域的细化与概念的细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黎明全;张文风;林宇春;赵宏杰;吴松梅;王晓明;孔力;雷钧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白血病细胞HL -6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和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Western - Blot)检测Bcl -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5~20mg/L浓度范围内,大黄素对HL -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mg/L作用72h后,抑制率分别达到(19.8±2.7)%,(58.8±4.4)%和(73.8±5.7)%;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大黄素5、10和20mg/L作用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5士3.4)%、(56.0±3.4)%和(71.1±5.0)%,与对照组(1.01±0.06)%有显著性差异(P<0.05);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典型的梯形条带.大黄素作用24h后,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随药物波度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大黄素能够抑制HL -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Bcl -2基因可能参与了大黄素抑制HL -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过程.
作者:王潇;钱煦岱;陈小红;尹利明;林筱洁;高瑞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