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芩提取物体外透皮介质的筛选研究

王月敏;张世良;包玉龙;夏素霞;杨瑞;唐思

关键词:黄芩, 透皮, 黄芩苷, 介质
摘要:目的:筛选黄苓提取物透皮的佳介质.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从溶解性、稳定性、透皮速率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黄芩提取物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好,在生理盐水中差;低浓度时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含40% PEG400的生理盐水溶液稳定;pH6.8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透皮介质,黄芩苷透皮速率大,PEG400加入则使黄芩苷的透皮速率降低.结论:黄芩提取物透皮介质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细胞免疫状态观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不同证候积分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并分析其与多重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分级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另设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年龄、诊断糖尿病时间、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BCI)、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纤维蛋白原(Fbg)、游离脂肪酸(FFA)、CD4、CD4%、CD8、CD8%、CD4/CD8的变化情况并行多元回归分析CD4、CD8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轻、重组间年龄、HOMA - IR、TG、FFA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组间及中、重组间诊断糖尿病时间、HbA1c、LDL -c、Fbg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3组中TG、HDL -c、LDL -c、CD4、CD8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3组间Hs - CRP、CD4、CD8、CD4%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组间CD8%比较及中度组与重度组CD8%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及重、轻组间CD4/CD8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与诊断DM时间、HbAlc、LDL -c、HOMA - IR、Hs - CRP呈负相关(P<0.05),CD8与HbA1c、HOMA - IR、TG、LDL -c、Hs - CRP、Fbg、FFA呈正相关(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存在不同的T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②2型糖尿病史的进展及迁延、高糖毒性、脂毒性、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代谢因素及炎症反应机制的参与可能是该类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紊乱的重要病理生理.

    作者:王文锐;孙平;王彩萍;何慧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头皮针结合无错性学习对脑外伤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无错性学习对脑外伤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8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及无错性学习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皮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中文版(RBMT - CV)、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及改良巴氏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BMT-CV、LOT-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无错性学习能改善脑外伤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

    作者:徐艳;谢文龙;徐晓红;唐娟芬;何凤翔;张善星;费琳;沈月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百口服液配合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双百口服液配合常规化疗治疗初治肺结核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0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60例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双百口服液(百合、南沙参、麦冬、地黄、人参、地骨皮、川贝、百部、白芨、炙黄芪、山药、猫爪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无差异(P>0.05),但在病灶吸收、空洞改变、白细胞降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肝功能损害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百口服液联合西药抗痨有助于促进病灶吸收,空洞改变、减轻西药抗痨的不良反应,具有益气养阴,补肺杀虫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尊敬;刘忠达;杜一琴;马云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及质控模式探讨

    目的:探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规律,完善质控模式.方法:初步构建个案管理者、项目组、医院三级质控模式,采取终末质控与过程质控相结合,强调过程质控.结果:过程质控优于终末质控,多级质控优于单一质控.结论:科学完善的指控模式更加有利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

    作者:程兰;王伟荣;陈锦丽;李俊;杨荣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复方紫草汤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以证实复方紫草汤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疗效与优势,以及复方紫草汤对绒毛细胞凋亡所起的作用,为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临床应用: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药用复方紫草汤加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对照组32例不用复方紫草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化学实验研究:将绒毛细胞置于含有不同浓度复方紫草汤溶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以AnnexinV -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复方紫草汤溶液刺激引起绒毛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临床应用中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87.5%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β- HCG下降50%、转阴性时间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化学实验中低浓度的复方紫草汤溶液培养液就可以观察到绒毛细胞早期凋亡,较高浓度的复方紫草汤溶液培养液则直接可引起绒毛细胞坏死或裂解.结论:复方紫草汤溶液的刺激对绒毛细胞的凋亡有明显作用.复方紫草汤联合化学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能加快血β - HCG下降速度,缩短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并且没有增加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情况,使得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能提早进行输卵管通畅检查,提早了下次拟受孕时间,减少了患者及家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恺;吴国英;李欣;杨晓平;董华山;卢宁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对近年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针灸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其发病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价的标准化.

    作者:赵继梦;施茵;吴焕淦;赵海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作者:吕冠华;王长洪;高文艳;多娜;高全勇;张旭;贾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早期凋亡和Caspase -3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及其对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认识Caspase-3在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1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甲强龙及川芎嗪组,每组各30只,造模后模型组、甲强龙组和川芎嗪组分别按时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甲强龙及川芎嗪注射液.损伤后各时间采用BBB法行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RT - PCR技术检测Caspase-3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伤后6h出现了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至伤后24h达到高峰,伤后48h比24h略有下降,但仍持续在较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芎嗪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与甲强龙组伤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川芎嗪组和甲强龙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各时间点Caspase-3mRNA表达的趋势相近,都具有“量——时间”的依赖关系,川芎嗪治疗组与甲强龙组伤后各时间点Caspase-3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川芎嗪组和甲强龙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大鼠SCI后神经细胞6h内的即出现早期凋亡,比电子显微镜下判断凋亡出现的时间要明显提早;SCI后,损伤区脊髓组织Caspase - 3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细胞凋亡的比例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使用川芎嗪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机制可能和抑制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有关.

    作者:王健;贾玉柱;郑纯威;徐卫星;刘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小鼠透明带多肽,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和佐剂组,共灌胃给药4周.实验末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CD+4、CD8+,计算CD4+/CD8+的比值.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佐剂组(P<0.05).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小鼠卵巢Fa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卵巢Fas、Fas -L蛋白表达和Fas/Fas -L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Fas/Fas -L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具有调节CD4+/CD8+比值和Fas/FasL系统的作用.

    作者:朱萱萱;王海丹;王进;施艳秋;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概况

    回顾近10年来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状况,总结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多从“血瘀”论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灵活采用了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益气通络、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活血等治法,拓宽了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丁红生;陈凤娟;沈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灸法能防病保健,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经络腧穴与艾灸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对上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并提出对灸法研究的一些见解.

    作者:兰蕾;常小荣;石佳;张国山;谭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栀子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栀子粉末中的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中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与栀子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测定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聪慧;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过敏性紫癜蒙医辨证论治

    通过对20年来蒙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论文和病案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验证,提出过敏性紫癜蒙医辨证治疗及调护方案,并分析了治疗中存在的难点和需解决的问题,为现阶段蒙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了可行的诊疗方案.

    作者:布仁巴图;龚翠琴;白呼和;哈申;阿木尔;黄丽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电针足三里穴对兔单肺通气所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通气,3h后重新恢复双肺通气.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cm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E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且GSH - PX、SOD升高(P<0.05);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出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W/D明显较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作者:任秋生;陈雪琴;王均炉;包峰峰;蒋柳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西产磨盘草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磨盘草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50%乙醇回流提取1h,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本法在60min内测定稳定,芦丁的线性方程:Y=11.323X -0.0139,相关系数r=0.9997(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 (n =6),RSD=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磨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勇;杨晨;魏后超;韦韬;黄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十八反”中药甘草芫花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对比分析

    目的: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初步阐释了甘草-芫花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方法:对不同配伍方式的甘草-芫花提取液进行HPLC对比分析.结果: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图存在一定差异,31~47min之间混煎液出现1个特征峰,而合并液在此时间段内有10个特征峰,初步推测芫花甘草两种不同的配伍方式,其煎出成分有所差异.结论:芫花-甘草不同的配伍方式,其化学成分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同甘草与芫花作为配伍禁忌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石敏娟;王卫峰;李芳;李凡;崔小娟;樊萍;赵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要结合多年来采用的硕士生独立选题实践情况,探讨独立选题对硕士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黄岑汉;刘燕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与总多糖、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和控制党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成分,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结果:党参炔苷在0.0085 ~0.425mg.mL-1(r =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总多糖、总皂苷测定精密度及回收率亦符合要求.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9种规格的党参药材样品.结论:党参样品中党参炔苷与总皂苷含量相关,与总多糖不成正比,这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时军;马方励;王晓燕;黄嗣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伤寒论》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探析

    通过对《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肺的病证的病机分析以及对历代文献关于太阳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的探讨,来认识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和太阳与肺的关系.主要从太阳与肺共主表、太阳与肺均和营卫密切相关、太阳与肺均主“开”、太阳与肺均为外邪侵袭人体的首犯之处以及肺与膀胱的关系5个方面来说明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和太阳与肺的特殊密切关系.

    作者:刘玉良;张文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参克癃方的提取工艺的优选

    目的:优化双参克癃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指标,考察哈巴俄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转移率,筛选双参克癃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生产.

    作者:陈旖湛;丁艺雪;李膺;戚虎昶;张如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