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旖湛;丁艺雪;李膺;戚虎昶;张如松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通气,3h后重新恢复双肺通气.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cm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E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且GSH - PX、SOD升高(P<0.05);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出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W/D明显较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作者:任秋生;陈雪琴;王均炉;包峰峰;蒋柳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扬刺百会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疗程为一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方法和加强扬刺百会定治疗抑郁性失眠均有疗效,但加强扬刺百会穴效果更显著.
作者:程为平;权帅;李雪岩;邹清波;宋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作者:吕冠华;王长洪;高文艳;多娜;高全勇;张旭;贾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小鼠透明带多肽,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和佐剂组,共灌胃给药4周.实验末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CD+4、CD8+,计算CD4+/CD8+的比值.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佐剂组(P<0.05).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小鼠卵巢Fa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卵巢Fas、Fas -L蛋白表达和Fas/Fas -L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Fas/Fas -L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具有调节CD4+/CD8+比值和Fas/FasL系统的作用.
作者:朱萱萱;王海丹;王进;施艳秋;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平艾合剂治疗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选取2010年7月-12月在沙区疾控中心,接受中医药关怀治疗的30例HIV感染者,给予中药治疗,疗程5月,并进行单项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细胞计数变化的疗效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乏力、自汗、腹胀症状明显减轻,纳呆、肌肉痛症状有所改善,体重增加.临床症状总积分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卡洛夫斯基积分较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CD4+细胞计数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平艾合剂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颖;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具有温补脾胃、消痞散满、缓急止痛作用的中药温胃颗粒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是否具有抗胃溃疡以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温胃颗粒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以无水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模型小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抗急性炎症的作用;以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温胃颗粒能够明显促进正常小鼠小肠蠕动;显著降低乙醇致胃溃疡小鼠溃疡指数;明显降低二甲苯致耳肿胀小鼠的肿胀度;能够显著减少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次数.结论:温胃颗粒具有促进小肠推进、抑制胃溃疡以及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王健;王清华;贾冬;盛亮亮;张翼;王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规律,完善质控模式.方法:初步构建个案管理者、项目组、医院三级质控模式,采取终末质控与过程质控相结合,强调过程质控.结果:过程质控优于终末质控,多级质控优于单一质控.结论:科学完善的指控模式更加有利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
作者:程兰;王伟荣;陈锦丽;李俊;杨荣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初步阐释了甘草-芫花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方法:对不同配伍方式的甘草-芫花提取液进行HPLC对比分析.结果: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图存在一定差异,31~47min之间混煎液出现1个特征峰,而合并液在此时间段内有10个特征峰,初步推测芫花甘草两种不同的配伍方式,其煎出成分有所差异.结论:芫花-甘草不同的配伍方式,其化学成分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同甘草与芫花作为配伍禁忌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石敏娟;王卫峰;李芳;李凡;崔小娟;樊萍;赵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和舍尼通片.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NIH - CPSI)、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量( Qave)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NIH - CPSI评分、Qmax、Qav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NIH - CPSI评分、提高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量(Qave).
作者:何乐中;李俊纬;黄克勤;钱拉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及其对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认识Caspase-3在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1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甲强龙及川芎嗪组,每组各30只,造模后模型组、甲强龙组和川芎嗪组分别按时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甲强龙及川芎嗪注射液.损伤后各时间采用BBB法行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RT - PCR技术检测Caspase-3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伤后6h出现了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至伤后24h达到高峰,伤后48h比24h略有下降,但仍持续在较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芎嗪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与甲强龙组伤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川芎嗪组和甲强龙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各时间点Caspase-3mRNA表达的趋势相近,都具有“量——时间”的依赖关系,川芎嗪治疗组与甲强龙组伤后各时间点Caspase-3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川芎嗪组和甲强龙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大鼠SCI后神经细胞6h内的即出现早期凋亡,比电子显微镜下判断凋亡出现的时间要明显提早;SCI后,损伤区脊髓组织Caspase - 3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细胞凋亡的比例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使用川芎嗪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机制可能和抑制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有关.
作者:王健;贾玉柱;郑纯威;徐卫星;刘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香加皮中4种强心苷类成分的强心作用并确定其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待实验心脏稳定后给予受试药,记录并比较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dp/dtmax、dp/dtmin、等心功能指标.结果:香加皮中4种强心苷类成分均能提高大鼠离体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和左心室收缩压,随着各自剂量的逐渐增大,强心作用逐渐增强,到达某一剂量后,强心作用开始降低.与给药前相比,4种强心苷成分在给药后HR、LVSP、dp/dtmax均有显著性的改变(P<0.05).在时效关系研究中达峰顺序依次为xysmalogenin、杠柳毒苷苷元、杠柳毒苷、强心苷G1.在量效关系研究中杠柳毒苷的大作用浓度为0.15mg/只,而杠柳毒苷苷元的大作用浓度为0.30mg/只.结论:4种强心苷类成分都能增强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均兼备正性肌力作用和负性频率作用.
作者:孙达;张静;陈金堂;周昆;邓雁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采用HPLC法研究并建立磐安产小叶型延胡索的化学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方法: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三乙胺乙酸溶液(每1000mL水中加冰乙酸30mL、三乙胺8mL)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μL,柱温35℃.结果:以延胡索乙素峰为参照峰,确定了11个共有峰,建立了小叶型延胡索的HPLC指纹图谱.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叶型延胡索的质量控制及评价.
作者:陈宗良;李冰岚;蒋士鹏;吴立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近年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针灸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其发病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价的标准化.
作者:赵继梦;施茵;吴焕淦;赵海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的优工艺,并对有效成分稳花杉双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浓度,以黄酮收率、纯度等为指标,上样质量浓度、吸附流速和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确定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中穗花杉双黄酮.结果:大孔树脂对岩柏草总黄酮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其优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8.5mg/mL,吸附流速为2mL/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0%,总黄酮得率为0.89%.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8nm;流速:1mL/min,用HPLC法测得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56%.结论:用D- 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简单可行,精制效果好.用上述色谱务件可用于穗花杉双黄酮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红英;庄让笑;王福根;席建军;张稀奇;缪樑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筛选黄苓提取物透皮的佳介质.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从溶解性、稳定性、透皮速率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黄芩提取物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好,在生理盐水中差;低浓度时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含40% PEG400的生理盐水溶液稳定;pH6.8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透皮介质,黄芩苷透皮速率大,PEG400加入则使黄芩苷的透皮速率降低.结论:黄芩提取物透皮介质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佳.
作者:王月敏;张世良;包玉龙;夏素霞;杨瑞;唐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优化双参克癃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指标,考察哈巴俄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转移率,筛选双参克癃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生产.
作者:陈旖湛;丁艺雪;李膺;戚虎昶;张如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磨盘草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50%乙醇回流提取1h,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本法在60min内测定稳定,芦丁的线性方程:Y=11.323X -0.0139,相关系数r=0.9997(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 (n =6),RSD=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磨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勇;杨晨;魏后超;韦韬;黄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栀子粉末中的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中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与栀子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测定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聪慧;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芪经正常、肝纤维化机体代谢后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差别,及其对肝纤维化发生中HSCs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40% CCl4,皮下注射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肝纤维化大鼠分别灌服黄芪,提取正常、肝纤维大鼠药物血清,HPLC检测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CCK -8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增殖影响,3-Pro掺入-胶原酶消化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正常、病理药物血清内均可检出黄芪甲苷.病理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高于正常药物血清(0.1140 vs0.0851,P<0.05).黄芪甲苷可抑制HSCs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结论:机体状态可影响黄芪内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代谢,可能与肝脏不同状态、口服药物首过效应及分解代谢有关.HPLC可用于检测中药体内有效成分含量,评估机体代谢对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临床药效.黄芪甲苷可有效抑制HSCs增殖、活化,为抗肝纤维化有效作用成分之一.
作者:吕涛;姚希贤;孙泽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桂枝二越婢一汤到大青龙汤的比较分析,可知越婢汤当属太阳温病的代表方.太阳温病是由于表 气郁滞甚,郁而化热而成的表热证,证侯当见发热而渴,无汗或汗出不畅.从石膏配伍的多首方剂,可看出温病的演变过程,而太阳温病见“不恶寒”,实与太阳病提纲并无矛盾,不恶寒是太阳病逐渐传变为阳明的表现.
作者:李宇铭;李致重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