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姚希贤;孙泽明
目的:探索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的优工艺,并对有效成分稳花杉双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浓度,以黄酮收率、纯度等为指标,上样质量浓度、吸附流速和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确定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中穗花杉双黄酮.结果:大孔树脂对岩柏草总黄酮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其优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8.5mg/mL,吸附流速为2mL/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0%,总黄酮得率为0.89%.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8nm;流速:1mL/min,用HPLC法测得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56%.结论:用D- 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简单可行,精制效果好.用上述色谱务件可用于穗花杉双黄酮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红英;庄让笑;王福根;席建军;张稀奇;缪樑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具有温补脾胃、消痞散满、缓急止痛作用的中药温胃颗粒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是否具有抗胃溃疡以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温胃颗粒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以无水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模型小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抗急性炎症的作用;以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温胃颗粒能够明显促进正常小鼠小肠蠕动;显著降低乙醇致胃溃疡小鼠溃疡指数;明显降低二甲苯致耳肿胀小鼠的肿胀度;能够显著减少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次数.结论:温胃颗粒具有促进小肠推进、抑制胃溃疡以及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王健;王清华;贾冬;盛亮亮;张翼;王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升清降糖合剂(SQ)对氧化损伤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凋亡蛋白Bcl -2和Bax、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H2O2诱导胰岛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率,以荧光免疫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免疫印迹测定细胞Akt磷酸化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高,达(35.18±2.41)%,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1),与SQ保护组比较有差异(P<0.01).模型组细胞内Bax荧光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SQ保护组Bcl -2荧光表达上升,Bax荧光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胰岛细胞瘤株RINm5F,模型组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保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于原代胰岛,模型组磷酸化Akt蛋白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保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升清降糖合剂可降低氧化损伤胰岛β细胞凋亡率,上调Bcl -2,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Akt磷酸化.升降糖合剂抗氧化和抗凋亡机制与调节凋亡蛋白Bcl -2和Bax及PBK - Akt通路有关.
作者:倪小芬;胡臻;郑超;徐晓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采用HPLC法研究并建立磐安产小叶型延胡索的化学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方法: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三乙胺乙酸溶液(每1000mL水中加冰乙酸30mL、三乙胺8mL)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μL,柱温35℃.结果:以延胡索乙素峰为参照峰,确定了11个共有峰,建立了小叶型延胡索的HPLC指纹图谱.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叶型延胡索的质量控制及评价.
作者:陈宗良;李冰岚;蒋士鹏;吴立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扬刺百会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疗程为一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方法和加强扬刺百会定治疗抑郁性失眠均有疗效,但加强扬刺百会穴效果更显著.
作者:程为平;权帅;李雪岩;邹清波;宋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血清NO和SOD含量等相关内环境指标影响与个体反应差异的关联性,评价参黄冲剂在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共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衰老患者纳入研究及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参黄冲剂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每组30人.参黄冲剂组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黄冲剂治疗(江苏省中医院协定处方),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进行常规系统治疗,并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每次1mg,每日3次.各组均连续服药8周为1个疗程,每7天复诊一次.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衰老临床症状及血清NO和SOD含量的变化和个体反应差异的关联性.结果:衰老患者血清NO含量,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黄冲剂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老患者血清SOD含量,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显示,参黄冲剂组治疗后SO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参黄冲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后衰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参黄冲剂组30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30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两种证型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冲剂治疗老年肾虚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衰老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两种证型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参黄冲剂对不同证型衰老患者均有疗效;而且参黄冲剂还可以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血清SOD含量,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发挥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对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诠释中医辨证施治衰老的机理提供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作者:韩旭;李七一;郭宏敏;赖仁胜;艾炳蔚;苑志军;孙云霞;张彪;尤峰;屠浩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砒霜(三氧化二砷ATO)对MRL/lpr自发性狼疮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和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 -1)的亚基CD 11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周龄(发病期)MRL/lpr狼疮小鼠24只,设C57BL正常小鼠24只做参照,随机平分两组,即治疗组(ATO组)和对照组(NS组),治疗组ATO 0.4mg·kg-1·d-1隔日腹腔注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疗程为60天,采用RT - PCR检测两组小鼠PBMC的DNMT1及CD11a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MRL/lpr小鼠治疗组中DNMT1 - mRNA的灰度比值对照组增高(P<0.05),MRL/lpr小鼠治疗组中CD11a - mRNA的灰度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砒霜能逆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低甲基化状态.
作者:王红;谢奇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不同证候积分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并分析其与多重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分级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另设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年龄、诊断糖尿病时间、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BCI)、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纤维蛋白原(Fbg)、游离脂肪酸(FFA)、CD4、CD4%、CD8、CD8%、CD4/CD8的变化情况并行多元回归分析CD4、CD8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轻、重组间年龄、HOMA - IR、TG、FFA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组间及中、重组间诊断糖尿病时间、HbA1c、LDL -c、Fbg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3组中TG、HDL -c、LDL -c、CD4、CD8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3组间Hs - CRP、CD4、CD8、CD4%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组间CD8%比较及中度组与重度组CD8%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及重、轻组间CD4/CD8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与诊断DM时间、HbAlc、LDL -c、HOMA - IR、Hs - CRP呈负相关(P<0.05),CD8与HbA1c、HOMA - IR、TG、LDL -c、Hs - CRP、Fbg、FFA呈正相关(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存在不同的T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②2型糖尿病史的进展及迁延、高糖毒性、脂毒性、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代谢因素及炎症反应机制的参与可能是该类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紊乱的重要病理生理.
作者:王文锐;孙平;王彩萍;何慧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无错性学习对脑外伤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8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及无错性学习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皮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中文版(RBMT - CV)、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及改良巴氏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BMT-CV、LOT-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无错性学习能改善脑外伤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
作者:徐艳;谢文龙;徐晓红;唐娟芬;何凤翔;张善星;费琳;沈月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栀子粉末中的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中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与栀子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测定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聪慧;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通气,3h后重新恢复双肺通气.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cm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E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且GSH - PX、SOD升高(P<0.05);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出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W/D明显较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作者:任秋生;陈雪琴;王均炉;包峰峰;蒋柳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和控制党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成分,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结果:党参炔苷在0.0085 ~0.425mg.mL-1(r =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总多糖、总皂苷测定精密度及回收率亦符合要求.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9种规格的党参药材样品.结论:党参样品中党参炔苷与总皂苷含量相关,与总多糖不成正比,这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时军;马方励;王晓燕;黄嗣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火把化根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L-选择素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火把化根(600mg·kg-1·d-1)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和脊髓的L-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未出现临床症状,L-选择素为1.88±0.64,与模型组比较P<0.05;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火把化根片对EAE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L-选择素表达有关.
作者:郑和忠;许科闻;董伟;王瑜兰;倪琪;翁静;易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作者:吕冠华;王长洪;高文艳;多娜;高全勇;张旭;贾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芪经正常、肝纤维化机体代谢后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差别,及其对肝纤维化发生中HSCs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40% CCl4,皮下注射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肝纤维化大鼠分别灌服黄芪,提取正常、肝纤维大鼠药物血清,HPLC检测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CCK -8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增殖影响,3-Pro掺入-胶原酶消化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正常、病理药物血清内均可检出黄芪甲苷.病理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高于正常药物血清(0.1140 vs0.0851,P<0.05).黄芪甲苷可抑制HSCs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结论:机体状态可影响黄芪内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代谢,可能与肝脏不同状态、口服药物首过效应及分解代谢有关.HPLC可用于检测中药体内有效成分含量,评估机体代谢对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临床药效.黄芪甲苷可有效抑制HSCs增殖、活化,为抗肝纤维化有效作用成分之一.
作者:吕涛;姚希贤;孙泽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学的改变以及BPH对其影响,探讨BPH对老年大鼠膀胱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材料:青年(3月龄)及老年(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除空白青年组及空白老年组外,其它大鼠手术去势加皮下注射睾酮法复制BPH模型.将模型大鼠按月龄随机分为模型青年组、模型老年组、模型老年组+非那雄胺组、模型老年组+多沙唑嗪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30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膀胱组织bFGF及MMP -2含量.结果:模型老年组bFGF阳性细胞率(38.67±6.09)明显高于空白老年组(13.43±3.62,P<0.01),但低于多沙唑嗪(20.71+4.60,P <0.01)、非那雄胺组(17.89±3.87,P<0.01).模型老年组MMP -2阳性面积(33.24±4.60)比空白老年组率明显升高(22.69±4.27,P<0.01),而多沙唑嗪(24.33±4.83,P<0.01)、非那雄胺组(25.22±4.33,P<0.01)MMP-2阳性面积明显较模型老年组降低,但与空白老年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组织bFGF、MMP -2增加,这可能是老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改变的机制之一.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自身的衰老改变,及早保护膀胱功能以延缓其衰老改变的过程.
作者:孙洁;刘树硕;吴镇印;王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优化双参克癃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指标,考察哈巴俄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转移率,筛选双参克癃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生产.
作者:陈旖湛;丁艺雪;李膺;戚虎昶;张如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血管内皮细胞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个方面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及提取物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旭彤;朱萱萱;李七一;万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百口服液配合常规化疗治疗初治肺结核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0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60例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双百口服液(百合、南沙参、麦冬、地黄、人参、地骨皮、川贝、百部、白芨、炙黄芪、山药、猫爪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无差异(P>0.05),但在病灶吸收、空洞改变、白细胞降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肝功能损害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百口服液联合西药抗痨有助于促进病灶吸收,空洞改变、减轻西药抗痨的不良反应,具有益气养阴,补肺杀虫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尊敬;刘忠达;杜一琴;马云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小鼠透明带多肽,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和佐剂组,共灌胃给药4周.实验末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CD+4、CD8+,计算CD4+/CD8+的比值.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佐剂组(P<0.05).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小鼠卵巢Fa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卵巢Fas、Fas -L蛋白表达和Fas/Fas -L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Fas/Fas -L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具有调节CD4+/CD8+比值和Fas/FasL系统的作用.
作者:朱萱萱;王海丹;王进;施艳秋;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