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谢奇鹏
灸法能防病保健,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经络腧穴与艾灸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对上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并提出对灸法研究的一些见解.
作者:兰蕾;常小荣;石佳;张国山;谭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规律,完善质控模式.方法:初步构建个案管理者、项目组、医院三级质控模式,采取终末质控与过程质控相结合,强调过程质控.结果:过程质控优于终末质控,多级质控优于单一质控.结论:科学完善的指控模式更加有利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
作者:程兰;王伟荣;陈锦丽;李俊;杨荣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作者:吕冠华;王长洪;高文艳;多娜;高全勇;张旭;贾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和控制党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成分,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结果:党参炔苷在0.0085 ~0.425mg.mL-1(r =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总多糖、总皂苷测定精密度及回收率亦符合要求.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9种规格的党参药材样品.结论:党参样品中党参炔苷与总皂苷含量相关,与总多糖不成正比,这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时军;马方励;王晓燕;黄嗣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为酸枣仁与其非正品及伪制品的专属性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对酸枣仁与其非正品、伪制品进行鉴别.结果:性状鉴别中,枳椇子略小且种皮坚硬,不易破碎;理枣仁及酸枣仁伪制品平坦的一面无纵线纹;剥去外皮后,酸枣仁为黄白色,而其伪制品为桃红色;三者在颜色方面有明显差异.显微鉴别中,酸枣仁子叶表皮细胞含草酸钙结晶,且油滴较少;理枣仁与酸枣仁伪制品的胚乳及子叶细胞均无草酸钙结晶,且油滴众多;枳椇子的种皮栅状细胞比前三者明显较大,其外胚乳细胞含簇晶、方晶,子叶细胞含簇晶.结论:为酸枣仁与其非正品及伪制品的的专属性鉴别提供依据.
作者:韩军营;李俊松;张彤;吴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酒精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少量饮酒组和大量饮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一般状态,30天后拍摄舌象,分析比较舌质色泽的深浅及舌下脉络的长短迂曲程度,并对4组大鼠采血测血流变、血糖并进行分析.结果:①糖尿病3组血瘀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少量饮酒组舌下脉络血瘀比例显著低于大量饮酒组及糖尿病对照组(P<0.01).②糖尿病3组血流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少量饮酒组的全血高切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及大量饮酒组(P<0.01);大量饮酒组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及少量饮酒组(P<0.05).结论:少量饮酒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从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瘀状态.
作者:赵文娟;周建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学的改变以及BPH对其影响,探讨BPH对老年大鼠膀胱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材料:青年(3月龄)及老年(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除空白青年组及空白老年组外,其它大鼠手术去势加皮下注射睾酮法复制BPH模型.将模型大鼠按月龄随机分为模型青年组、模型老年组、模型老年组+非那雄胺组、模型老年组+多沙唑嗪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30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膀胱组织bFGF及MMP -2含量.结果:模型老年组bFGF阳性细胞率(38.67±6.09)明显高于空白老年组(13.43±3.62,P<0.01),但低于多沙唑嗪(20.71+4.60,P <0.01)、非那雄胺组(17.89±3.87,P<0.01).模型老年组MMP -2阳性面积(33.24±4.60)比空白老年组率明显升高(22.69±4.27,P<0.01),而多沙唑嗪(24.33±4.83,P<0.01)、非那雄胺组(25.22±4.33,P<0.01)MMP-2阳性面积明显较模型老年组降低,但与空白老年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组织bFGF、MMP -2增加,这可能是老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改变的机制之一.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自身的衰老改变,及早保护膀胱功能以延缓其衰老改变的过程.
作者:孙洁;刘树硕;吴镇印;王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的优工艺,并对有效成分稳花杉双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浓度,以黄酮收率、纯度等为指标,上样质量浓度、吸附流速和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确定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中穗花杉双黄酮.结果:大孔树脂对岩柏草总黄酮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其优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8.5mg/mL,吸附流速为2mL/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0%,总黄酮得率为0.89%.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8nm;流速:1mL/min,用HPLC法测得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56%.结论:用D- 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岩柏草总黄酮简单可行,精制效果好.用上述色谱务件可用于穗花杉双黄酮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红英;庄让笑;王福根;席建军;张稀奇;缪樑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20年来蒙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论文和病案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验证,提出过敏性紫癜蒙医辨证治疗及调护方案,并分析了治疗中存在的难点和需解决的问题,为现阶段蒙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了可行的诊疗方案.
作者:布仁巴图;龚翠琴;白呼和;哈申;阿木尔;黄丽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扬刺百会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疗程为一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方法和加强扬刺百会定治疗抑郁性失眠均有疗效,但加强扬刺百会穴效果更显著.
作者:程为平;权帅;李雪岩;邹清波;宋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初步阐释了甘草-芫花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方法:对不同配伍方式的甘草-芫花提取液进行HPLC对比分析.结果: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图存在一定差异,31~47min之间混煎液出现1个特征峰,而合并液在此时间段内有10个特征峰,初步推测芫花甘草两种不同的配伍方式,其煎出成分有所差异.结论:芫花-甘草不同的配伍方式,其化学成分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同甘草与芫花作为配伍禁忌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石敏娟;王卫峰;李芳;李凡;崔小娟;樊萍;赵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和舍尼通片.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NIH - CPSI)、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量( Qave)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NIH - CPSI评分、Qmax、Qav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NIH - CPSI评分、提高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量(Qave).
作者:何乐中;李俊纬;黄克勤;钱拉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证候数据多维界面细分提出两个方面,即数据界面的新解与证候数学建模需要建立新的数据界面观.其中着重强调了对同一界面信息进行五行或者三阴三阳属性划分的重要性,这对于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生物学资料等尤为关键.另外,还提出证候数据界面分类及五行定性,从而为科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避开了上述错误,为在证侯研究的道路上实施研究领域的细化与概念的细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黎明全;张文风;林宇春;赵宏杰;吴松梅;王晓明;孔力;雷钧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研究以证实复方紫草汤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疗效与优势,以及复方紫草汤对绒毛细胞凋亡所起的作用,为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临床应用: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药用复方紫草汤加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对照组32例不用复方紫草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化学实验研究:将绒毛细胞置于含有不同浓度复方紫草汤溶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以AnnexinV -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复方紫草汤溶液刺激引起绒毛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临床应用中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87.5%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β- HCG下降50%、转阴性时间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化学实验中低浓度的复方紫草汤溶液培养液就可以观察到绒毛细胞早期凋亡,较高浓度的复方紫草汤溶液培养液则直接可引起绒毛细胞坏死或裂解.结论:复方紫草汤溶液的刺激对绒毛细胞的凋亡有明显作用.复方紫草汤联合化学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能加快血β - HCG下降速度,缩短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并且没有增加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情况,使得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能提早进行输卵管通畅检查,提早了下次拟受孕时间,减少了患者及家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恺;吴国英;李欣;杨晓平;董华山;卢宁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血清NO和SOD含量等相关内环境指标影响与个体反应差异的关联性,评价参黄冲剂在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共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衰老患者纳入研究及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参黄冲剂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每组30人.参黄冲剂组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黄冲剂治疗(江苏省中医院协定处方),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进行常规系统治疗,并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每次1mg,每日3次.各组均连续服药8周为1个疗程,每7天复诊一次.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衰老临床症状及血清NO和SOD含量的变化和个体反应差异的关联性.结果:衰老患者血清NO含量,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黄冲剂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老患者血清SOD含量,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显示,参黄冲剂组治疗后SO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参黄冲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后衰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参黄冲剂组30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30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两种证型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冲剂治疗老年肾虚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衰老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两种证型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参黄冲剂对不同证型衰老患者均有疗效;而且参黄冲剂还可以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血清SOD含量,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发挥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对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诠释中医辨证施治衰老的机理提供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作者:韩旭;李七一;郭宏敏;赖仁胜;艾炳蔚;苑志军;孙云霞;张彪;尤峰;屠浩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aD)患者服用通脉益智汤20个周的疗效及转归.方法:根据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将符合VaD诊断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两组,A组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痴呆症状;B组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通脉益智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0个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脉益智汤能改善VaD患者的记忆功能,其联合西药治疗VaD患者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代建峰;张丽萍;章正祥;侯群;张宾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TNF-α与IL -1水平的影响.探讨冠心平治疗冠心痛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冠心平大、中、小剂量组,用100μmol/LH2O2损伤细胞,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细胞上清中TNF -α与IL -1水平.结果:100μmol/L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冠心平能显著降低TNF -α的水平;减少H2O2诱导ECV304 IL -1的产生.结论:冠心平可降低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TNF -α和IL -1水平,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万盟;朱萱萱;李七一;朱吾元;符蕊;严士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通气,3h后重新恢复双肺通气.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cm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E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且GSH - PX、SOD升高(P<0.05);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出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W/D明显较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作者:任秋生;陈雪琴;王均炉;包峰峰;蒋柳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升清降糖合剂(SQ)对氧化损伤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凋亡蛋白Bcl -2和Bax、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H2O2诱导胰岛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率,以荧光免疫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免疫印迹测定细胞Akt磷酸化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高,达(35.18±2.41)%,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1),与SQ保护组比较有差异(P<0.01).模型组细胞内Bax荧光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SQ保护组Bcl -2荧光表达上升,Bax荧光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胰岛细胞瘤株RINm5F,模型组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保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于原代胰岛,模型组磷酸化Akt蛋白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保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升清降糖合剂可降低氧化损伤胰岛β细胞凋亡率,上调Bcl -2,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Akt磷酸化.升降糖合剂抗氧化和抗凋亡机制与调节凋亡蛋白Bcl -2和Bax及PBK - Akt通路有关.
作者:倪小芬;胡臻;郑超;徐晓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要结合多年来采用的硕士生独立选题实践情况,探讨独立选题对硕士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黄岑汉;刘燕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