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黄岑汉;刘燕平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自主选题, 创新能力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要结合多年来采用的硕士生独立选题实践情况,探讨独立选题对硕士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双百口服液配合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双百口服液配合常规化疗治疗初治肺结核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0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60例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双百口服液(百合、南沙参、麦冬、地黄、人参、地骨皮、川贝、百部、白芨、炙黄芪、山药、猫爪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无差异(P>0.05),但在病灶吸收、空洞改变、白细胞降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肝功能损害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百口服液联合西药抗痨有助于促进病灶吸收,空洞改变、减轻西药抗痨的不良反应,具有益气养阴,补肺杀虫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尊敬;刘忠达;杜一琴;马云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蒙成药德都红花-7味散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口服德都红花-7味散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药依据.方法:取wiste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1.34g·kg-1·d-1)、高剂量组(5.36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观察实验动物外观体征、体重、给药后的反应;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脏器指教,常规对主要脏器做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和停药1个月后,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分析、凝血四项均无明显改变.生化检测中给药六个月后德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ALT、AST、CRE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停药后1个月生化检测CRE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它检测项目均无明显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各脏器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德都红花-7味散在临床剂量的120倍,即5.36g/kg内给予大鼠长期灌胃给药较安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性依据.

    作者:韩志强;巴图德力根;高玉峰;青玉;娜日苏;牧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固本健脑法对老年健忘模型动物大脑皮层Na+-K+-ATP酶、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目的:固本健脑法对老年健忘模型动物大脑皮层Na+ -K+ -ATP酶、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NaNO2,制造老年健忘大鼠模型,分别灌胃固本健脑方、补脾健脑方、补肾健脑方水煎液,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生理盐水,连续20d.灌胃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大脑皮层组织Na+ -K+- ATP酶活性、血清SOD活性、血清MDA含量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动物大脑皮层Na+ -K+ -ATP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补脾组和固本组;模型组动物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补脾组和补肾组;模型组动物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给药组.结论:固本法改善老年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大脑皮层Na+ -K+ -ATP酶活性,提高血清SOD活性,减低MDA含量.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张六通;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个方面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及提取物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旭彤;朱萱萱;李七一;万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黄芩提取物体外透皮介质的筛选研究

    目的:筛选黄苓提取物透皮的佳介质.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从溶解性、稳定性、透皮速率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黄芩提取物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好,在生理盐水中差;低浓度时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含40% PEG400的生理盐水溶液稳定;pH6.8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透皮介质,黄芩苷透皮速率大,PEG400加入则使黄芩苷的透皮速率降低.结论:黄芩提取物透皮介质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佳.

    作者:王月敏;张世良;包玉龙;夏素霞;杨瑞;唐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升清降糖合剂对氧化损伤胰岛β细胞Bcl -2、Bax、Akt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升清降糖合剂(SQ)对氧化损伤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凋亡蛋白Bcl -2和Bax、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H2O2诱导胰岛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率,以荧光免疫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免疫印迹测定细胞Akt磷酸化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高,达(35.18±2.41)%,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1),与SQ保护组比较有差异(P<0.01).模型组细胞内Bax荧光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SQ保护组Bcl -2荧光表达上升,Bax荧光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胰岛细胞瘤株RINm5F,模型组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保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于原代胰岛,模型组磷酸化Akt蛋白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保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升清降糖合剂可降低氧化损伤胰岛β细胞凋亡率,上调Bcl -2,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Akt磷酸化.升降糖合剂抗氧化和抗凋亡机制与调节凋亡蛋白Bcl -2和Bax及PBK - Akt通路有关.

    作者:倪小芬;胡臻;郑超;徐晓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栀子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栀子粉末中的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中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与栀子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测定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聪慧;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过敏性紫癜蒙医辨证论治

    通过对20年来蒙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论文和病案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验证,提出过敏性紫癜蒙医辨证治疗及调护方案,并分析了治疗中存在的难点和需解决的问题,为现阶段蒙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了可行的诊疗方案.

    作者:布仁巴图;龚翠琴;白呼和;哈申;阿木尔;黄丽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 -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作者:吕冠华;王长洪;高文艳;多娜;高全勇;张旭;贾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砒霜对MRL/lpr自发性狼疮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MT1及CD11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砒霜(三氧化二砷ATO)对MRL/lpr自发性狼疮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和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 -1)的亚基CD 11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周龄(发病期)MRL/lpr狼疮小鼠24只,设C57BL正常小鼠24只做参照,随机平分两组,即治疗组(ATO组)和对照组(NS组),治疗组ATO 0.4mg·kg-1·d-1隔日腹腔注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疗程为60天,采用RT - PCR检测两组小鼠PBMC的DNMT1及CD11a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MRL/lpr小鼠治疗组中DNMT1 - mRNA的灰度比值对照组增高(P<0.05),MRL/lpr小鼠治疗组中CD11a - mRNA的灰度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砒霜能逆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低甲基化状态.

    作者:王红;谢奇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要结合多年来采用的硕士生独立选题实践情况,探讨独立选题对硕士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黄岑汉;刘燕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HIV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平艾合剂治疗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选取2010年7月-12月在沙区疾控中心,接受中医药关怀治疗的30例HIV感染者,给予中药治疗,疗程5月,并进行单项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细胞计数变化的疗效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乏力、自汗、腹胀症状明显减轻,纳呆、肌肉痛症状有所改善,体重增加.临床症状总积分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卡洛夫斯基积分较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CD4+细胞计数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平艾合剂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颖;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概况

    回顾近10年来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状况,总结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多从“血瘀”论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灵活采用了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益气通络、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活血等治法,拓宽了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丁红生;陈凤娟;沈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及其抑制HSCs活化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经正常、肝纤维化机体代谢后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差别,及其对肝纤维化发生中HSCs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40% CCl4,皮下注射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肝纤维化大鼠分别灌服黄芪,提取正常、肝纤维大鼠药物血清,HPLC检测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CCK -8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增殖影响,3-Pro掺入-胶原酶消化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正常、病理药物血清内均可检出黄芪甲苷.病理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高于正常药物血清(0.1140 vs0.0851,P<0.05).黄芪甲苷可抑制HSCs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结论:机体状态可影响黄芪内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代谢,可能与肝脏不同状态、口服药物首过效应及分解代谢有关.HPLC可用于检测中药体内有效成分含量,评估机体代谢对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临床药效.黄芪甲苷可有效抑制HSCs增殖、活化,为抗肝纤维化有效作用成分之一.

    作者:吕涛;姚希贤;孙泽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小鼠透明带多肽,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和佐剂组,共灌胃给药4周.实验末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CD+4、CD8+,计算CD4+/CD8+的比值.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佐剂组(P<0.05).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小鼠卵巢Fa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卵巢Fas、Fas -L蛋白表达和Fas/Fas -L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Fas -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Fas/Fas -L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具有调节CD4+/CD8+比值和Fas/FasL系统的作用.

    作者:朱萱萱;王海丹;王进;施艳秋;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与总多糖、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和控制党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成分,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结果:党参炔苷在0.0085 ~0.425mg.mL-1(r =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总多糖、总皂苷测定精密度及回收率亦符合要求.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9种规格的党参药材样品.结论:党参样品中党参炔苷与总皂苷含量相关,与总多糖不成正比,这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时军;马方励;王晓燕;黄嗣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酒精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瘀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酒精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少量饮酒组和大量饮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一般状态,30天后拍摄舌象,分析比较舌质色泽的深浅及舌下脉络的长短迂曲程度,并对4组大鼠采血测血流变、血糖并进行分析.结果:①糖尿病3组血瘀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少量饮酒组舌下脉络血瘀比例显著低于大量饮酒组及糖尿病对照组(P<0.01).②糖尿病3组血流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少量饮酒组的全血高切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及大量饮酒组(P<0.01);大量饮酒组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及少量饮酒组(P<0.05).结论:少量饮酒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从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瘀状态.

    作者:赵文娟;周建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火把花根片对EAE大鼠脑和脊髓L-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火把化根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L-选择素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火把化根(600mg·kg-1·d-1)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和脊髓的L-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未出现临床症状,L-选择素为1.88±0.64,与模型组比较P<0.05;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火把化根片对EAE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L-选择素表达有关.

    作者:郑和忠;许科闻;董伟;王瑜兰;倪琪;翁静;易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产地灵芝(赤芝)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

    以灵芝药材为研究对象,应用RP - 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分析柱(4.6 mm×250mm,5μm),乙腈-0.03%磷酸水溶液二元梯度洗脱模式,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2nm,柱温35℃,建立了11批不同产地灵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各产地药材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各产地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灵芝的质量评价.

    作者:郭晓蕾;翟旭峰;王怀豫;宝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酸枣仁与其非正品及伪制品的鉴别

    目的:为酸枣仁与其非正品及伪制品的专属性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对酸枣仁与其非正品、伪制品进行鉴别.结果:性状鉴别中,枳椇子略小且种皮坚硬,不易破碎;理枣仁及酸枣仁伪制品平坦的一面无纵线纹;剥去外皮后,酸枣仁为黄白色,而其伪制品为桃红色;三者在颜色方面有明显差异.显微鉴别中,酸枣仁子叶表皮细胞含草酸钙结晶,且油滴较少;理枣仁与酸枣仁伪制品的胚乳及子叶细胞均无草酸钙结晶,且油滴众多;枳椇子的种皮栅状细胞比前三者明显较大,其外胚乳细胞含簇晶、方晶,子叶细胞含簇晶.结论:为酸枣仁与其非正品及伪制品的的专属性鉴别提供依据.

    作者:韩军营;李俊松;张彤;吴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