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单侧与双侧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金以军;陈雪荣;吕佐;何磊;樊良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后凸成形术, 单侧, 双侧
摘要:目的 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双侧椎体成形术15例,单侧椎体成形术18例.结果 对于行单侧椎体成形术与双侧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随访12~48月,行单双侧 PKP 术后的指标与术前对比,V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部分恢复病椎的高度,可改善脊柱的功能.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28例多发伤脾破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多发伤脾破裂的处理经验及方式.方法 回顾 2004年3月至 2009年12月 5年间 28例多发伤脾破裂的诊治情况.结果 保守治疗 8例,手术治疗 20例,治愈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发伤脾破裂伤情复杂,重在诊断明确,治疗方式和方法依临床情况行保守和手术治疗.

    作者: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兔桡骨骨折延迟愈合

    目的 探讨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A、B、C 和 D 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 5天和10天于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血液 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红骨髓 2ml 加生理盐水1ml;自体血液 2ml 加 TGF-β11ml(100μg);自体红骨髓 2ml 加 TGF-β11ml治疗.术后 4周行组织学观察和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术后 8周行骨几何参数和骨密度(骨痂处)测定,骨生物力学测试和单位质量骨痂中钙含量测定.结果 D 组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骨痂厚度改变、钙含量、骨折愈合处的大抗弯强度、极限应力、极限刚度和极限负荷时的能量吸收,均非常显著性高于 A组(P<0.01),显著性高于 B 组和 C 组(P<0.05).结论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颜贻站;朱坚;曾云记;谢作完;黄有翰;周明客;庄载世;林天旭;陈圣敏;林德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2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5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临床特点及CT、MRI 表现.结果 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在72小时内均自行消散,8例出现了脑内血肿或有多发性脑内血肿,其中 2例脑内血肿手术治疗.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 CT 的严密监测下可以保守治疗,病因与 CSF 向蛛网膜下腔移行,冲洗及颅内压增高致血肿重新分布有关.

    作者:杨渭林;沈佳;黄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骨修补术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原因,并对预防及治疗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2002年至 2010年对 278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发作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易致癫痫发作原因及手术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17例,占 6.1%,药物治疗满意.结论 对颅骨修补手术中的正确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等可以降低术后癫痫的发病率、减轻癫痫发作程度.

    作者:罗晨;陈彦飞;李常伟;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对比单侧与双侧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 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双侧椎体成形术15例,单侧椎体成形术18例.结果 对于行单侧椎体成形术与双侧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随访12~48月,行单双侧 PKP 术后的指标与术前对比,V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部分恢复病椎的高度,可改善脊柱的功能.

    作者:金以军;陈雪荣;吕佐;何磊;樊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开放性颈段气管破裂外科诊治分析1例

    目的 探讨气管创伤破裂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例气管创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时外科诊治方法.结果 1 例气管破裂手术治疗修补治疗痊愈.结论 气管创伤破裂的及时诊治和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烈;李武军;陈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 将 2010年3月至 2011 年 8月期间入院的75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 40例,肌间隙入路显露,B 组35例,传统后入路显露.搜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肌酸激酶值;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 角及 CT 横截面上椎旁肌面积;VAS 疼痛、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 4天及末次随访 VAS疼痛评分、术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3天血肌酸激酶值、术后及末次随访椎旁肌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 B 组.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肌影响小,从而减少术后腰背痛残留,减轻患者痛苦,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后入路显露方式的佳选择.

    作者:邓红平;林格生;胡灏;方基石;王鹤年;董春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颈脊髓伤病

    目的 探讨颈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老年性颈脊髓伤病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患者采用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 28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前3~8分,平均 5.34分,术后11~15分,平均13.33分,改善率 68.5%,颈椎生理曲度亦明显改善.结论 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手术疗效好,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的较好术式.

    作者:王文跃;朱海涛;胡祖愉;胡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8例刃器膈肌伤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108例刃器膈肌伤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刃器膈肌伤病例,平均年龄 28.1岁.尖锐刀刺伤 96例,刀砍伤12例;96例位于胸肋部,12例位于上腹部.均急诊行剖胸术,修补膈肌裂口,同时处理合并损伤脏器.结果 术中、术后共死亡 4例:3例心脏、多脏器破裂,大出血死亡;1 例食管破裂感染死亡,其余均救活.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妥善处理合并之多脏器损伤是刃器膈肌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进;邬松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RI 在髌骨软化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总结髌骨软化症(CP)的 MRI 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髌骨软化症 MR影像资料.结果 MRI 表现髌骨软化症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 22例,Ⅳ期 28例.MRI梯度回波像对发现早期 CP 较 T2WI敏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 是髌骨软化症重要检查方法,尤其是矢状位梯度回波像+横断位梯度回波像对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准确性高,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胡利荣;张宏霞;杨光钊;侯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肾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肾脏肿瘤患者术前常规二维彩超检查后,即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在肾脏病灶内的时相变化规律及在肿瘤内的分布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3例患者中 23例为恶性病变,10例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是75.8%(25/33),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准确率提高 97.0%(32/33).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信息,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对肾脏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进晓;臧国礼;陈日曙;吴乐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颅内血肿临床分析和预防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治的12例出现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对该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再次开颅手术清除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术.术前 CT 提示对侧合并颅骨骨折 6例,术中出现术侧急性脑膨出并证实对侧迟发性血肿 8例.术后3月随访,患者预后良好1 例,中残3例,重残 5例,死亡 4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多发生在首次术后 24小时内,对于术前 CT 提示存在对侧颅骨骨折、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等情况的患者,应当高度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的发现并手术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姚军;吴崇光;王雷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007年1 月至 2009年12月因妇科疾病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36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原因.结果 与附件手术比较,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手术发生率明显升高(均 P<0.01);肌瘤剔除术(LM)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转开腹率明显升高(P<0.05).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亦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严重并发症以出血发生率高,占 53.33%,主要发生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手术中.结论 手术并发症与手术种类、难易、腹部手术史、医生的手术经验明显相关.

    作者:张锋;张静;刘继荣;华凯;熊霞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1例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按照 GOS 评分,恢复良好 5例,中度伤残3例,重度伤残 2例,死亡1 例.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效的手段.

    作者:冯路;徐菱霜;徐正保;孔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VEGF、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及 D-二聚体(D-dimer)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病机制及复 发的关系.方法 测定74例 CSDH 患者(包括7例术后复发病人)静脉血及血肿液中 VEGF、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三种因子的含量,测定9例健康人静脉血中3种因子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① CSDH 患者血肿液中 VEGF、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中的含量(P<0.05),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低于静脉血中的含量 (P<0.05); ②CSDH术后复发患者血肿液中 VEGF、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 (P< 0.05),而复发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③CSDH患者静脉血中3种因子含量与健康人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VEGF、Fibrinogen 及 D-dimer 在 CSDH 的发病机制及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华杰;傅小君;许信龙;谢青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内固定法与一般切复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 Sanders 分型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使用改良内固定方法(A组)和一般内固定方法(B 组)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 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对36例 Sanders 分型Ⅱ型以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按就诊时间及自主选择固定方法分为 A组 (19例) 及 B组(17例).A组于 X 线下行撬拨复位,显露跟骨后不做任何复位动作,给予解剖型钢板内固定;B组为传统切复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失 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及手术前后的 Maryland 足部评分和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植骨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l天 VAS 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切口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Maryland 足部评分中功能和疼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 影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固定与一般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总体疗效相当,但改良内固定有 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低的优点.

    作者:赵伟儿;季程;王森龙;方煜丽;惠明大;黄洪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诊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全部为骑跨伤,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结果 25例全部1 次手术治疗成功,6~12个月后尿流动力学检查,大尿流率皆大于15ml / s,无尿瘘、尿失禁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建松;叶利洪;陈永良;陶水祥;钱伟良;蒋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中央脑疝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脑疝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003年7月至2011 年 6月收治的 45例双额叶脑挫伤致中央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有 44例手术治疗,1 例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伤后3个月行 GOS 评分,25例Ⅰ期(间脑期)患者有 20例 4~5分,5例3分,无1 例死亡;10例Ⅱ期(中脑桥脑上部期)患者有 6例 4~5分,3例3分,1例 2分,无1 例死亡;6例Ⅲ期(桥脑下部-延髓上部期)患者有 2例 4分,2例3分,1 例 2分,1 例死亡;4例Ⅳ期(延髓期)患者有1例 2分,3例死亡.结论 重视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央脑疝间脑期临床表现,及早双侧或单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降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愈率.

    作者:江辉;赵京涛;肖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石骨症并右股骨骨折1例的临床治疗与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分型及其基因学特征.方法 对1例女性石骨症患者的股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加以总结.结果 本例石骨症骨折行内固定术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石骨症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以预防和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班吉鹤;徐阿炳;马玉海;裴仁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006年12月至 2010年9月,采用 C1-C2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13例.男9例,女 4例;年龄 21~52岁,平均 43岁.其中寰椎侧块粉碎性骨折1例;齿状突 Anderson Ⅱ型骨折7例,其中3例为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2例;联合损伤3例.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27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脊髓功能 Frankel 分级评价,好转 8例,无改变 5例,加重 0例;9例骨性融合,4例齿状突骨不连,2例术后1 年拆除内固定,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退钉.结论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安全、牢靠,是治疗创伤性环枢椎不稳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朱科军;何登伟;刘飞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