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应用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陈雷;黄日胜;肖竣;徐迈宇;陈海川;陈峰;宋洪亮;金肖丹;贺亚东

关键词:腹腔镜, 急腹症, 经济学分析
摘要:目的 对急腹症的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本院 2010年 4月至 2011 年 4月间有手术探查 指征的急腹症患者分为腹腔镜组(132例)和开腹组(109例).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误工时间、住院费用及总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的住院 时间及误工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而住院费用除急性阑尾炎外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费用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组仍高于 开腹组(P<0.05),但溃疡病穿孔患者腹腔镜组反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急腹症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 的提高,在总的经济负担上逐渐体现优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兔桡骨骨折延迟愈合

    目的 探讨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A、B、C 和 D 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 5天和10天于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血液 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红骨髓 2ml 加生理盐水1ml;自体血液 2ml 加 TGF-β11ml(100μg);自体红骨髓 2ml 加 TGF-β11ml治疗.术后 4周行组织学观察和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术后 8周行骨几何参数和骨密度(骨痂处)测定,骨生物力学测试和单位质量骨痂中钙含量测定.结果 D 组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骨痂厚度改变、钙含量、骨折愈合处的大抗弯强度、极限应力、极限刚度和极限负荷时的能量吸收,均非常显著性高于 A组(P<0.01),显著性高于 B 组和 C 组(P<0.05).结论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颜贻站;朱坚;曾云记;谢作完;黄有翰;周明客;庄载世;林天旭;陈圣敏;林德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 2007年11月至 2011 年 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 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流产儿的发生.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2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5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临床特点及CT、MRI 表现.结果 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在72小时内均自行消散,8例出现了脑内血肿或有多发性脑内血肿,其中 2例脑内血肿手术治疗.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 CT 的严密监测下可以保守治疗,病因与 CSF 向蛛网膜下腔移行,冲洗及颅内压增高致血肿重新分布有关.

    作者:杨渭林;沈佳;黄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发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7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多发伤真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 2007年3月至2011 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 ICU 多发伤患者确诊的78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均存在基础疾病及感染诱因,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39.7%)、泌尿道(28.2%)、消化道(7.69%)、眼部(6.41%)、血液(6.41%)和颅内(5.13%),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8.7%),但非白色念珠菌有上升趋势;患者病死率高(46.1%),病程中具有某些有意义的临床表现征象.结论 多发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患因素较多,且具有其独特性,发病呈上升趋势,且病死率高,充分了解其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荣伟;洪玉才;王沈华;徐善祥;吴定钱;赵光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 50例(54只眼)晶状体半脱位随机分两组.一组30例(34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 4只眼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一组 20例(20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小切口晶体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 6只眼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结果 5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6只眼因术前视网膜挫伤,视力无改善,两组在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对减少了其他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李辉军;林咸平;崔刚锋;张旖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钢板改良切口治疗开放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研究双钢板改良切口治疗开放性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2002年 5月至2009年 4月本院共收治收治开放性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21 例,根据 Schatzker 分型:Ⅴ型9例,Ⅵ型12例,均采用双钢板改良切口技术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第1 天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7~15月,平均10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所有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3.5周,X 线检查胫骨平台均为发生二期塌陷,无膝关节机械轴对位不良,膝关节屈曲达110°~130°(平均121.5°).根据 Rasmussen 评分标准[1]:优11 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 85.7%.结论 对于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改良切口技术进行内固定,既能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过分破坏,又能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是恢复患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叶锋;张龙君;王晓;陈建良;李英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ilon 骨折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 Pilon 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肢体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或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微创治疗.结果 35例随访3~18个月,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1],优19例,良14例,可 2例.结论 Pilon 骨折应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采用微创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周建明;方伟松;俞佳烽;罗聪;邵汝谊;石高才;袁烁慧;章银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颅内血肿临床分析和预防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治的12例出现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对该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再次开颅手术清除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术.术前 CT 提示对侧合并颅骨骨折 6例,术中出现术侧急性脑膨出并证实对侧迟发性血肿 8例.术后3月随访,患者预后良好1 例,中残3例,重残 5例,死亡 4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多发生在首次术后 24小时内,对于术前 CT 提示存在对侧颅骨骨折、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等情况的患者,应当高度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的发现并手术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姚军;吴崇光;王雷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eek 植皮技术在烧伤肉芽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因自体皮源缺乏,错过早期植皮机会时,形成肉芽创面,故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16例病人,平均烧伤面积为 65%TBSA,Ⅲ度烧伤面积 45% TBSA,伤后 20~35天在及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结果 30个部位中 26个部位效果良好,只有 4个部位失败,有效率为 86.7%.结论 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错过早期切痂机会时,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是可行的.

    作者:王振君;仇佩庆;潘孙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对比单侧与双侧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 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双侧椎体成形术15例,单侧椎体成形术18例.结果 对于行单侧椎体成形术与双侧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随访12~48月,行单双侧 PKP 术后的指标与术前对比,V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部分恢复病椎的高度,可改善脊柱的功能.

    作者:金以军;陈雪荣;吕佐;何磊;樊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内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12例体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尿道内会师术治疗闭合性尿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尿道损伤施行输尿管镜尿道内会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均一次性成功,7例术后排尿通畅,4例行尿道扩张数次后排尿通畅,1例尿道狭窄外院再行手术治疗,均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输尿管镜下尿道内会师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闭合性尿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斌;胡安定;胡孟忠;蒋建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分析13例颈段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结果 13例患者术前 MRI 检查明确诊断,CT颈椎重建明确肿瘤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的破坏程度.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的方法.肿瘤全切11 例,部分切除 2例,所有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良好.结论 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及其附件的破坏,单纯切除肿瘤会造成颈椎稳定性受损,患者需要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以防术后颈椎不稳而造成脊髓压迫.

    作者:金星火;王马军;杜国森;赵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置钉点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 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理想置钉点的进行影像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5月至 2010年12月,对160例胫骨干骨折通过术前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 定治疗.结果 髌韧带宽度为 27~43mm,平均34.38±3.69mm.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3等份,42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95例位于 中间区域,23例位于内侧区域;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成内外侧 2等份,则有 90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60例位于内侧区域.本组患者 均获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39.3个月.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为 96.3%,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疼痛共有 29例 (18.1%).结论 术前通过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是相当重要的准备工作.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有利于髓内 钉置钉点的显露,膝关节内结构损伤小,疗效可靠,并有效降低膝关节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季滢瑶;郑钜晗;黄忠胜;吴纪奎;郑立程;赵政;李科伦;陈志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颈脊髓伤病

    目的 探讨颈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老年性颈脊髓伤病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患者采用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 28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前3~8分,平均 5.34分,术后11~15分,平均13.33分,改善率 68.5%,颈椎生理曲度亦明显改善.结论 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手术疗效好,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的较好术式.

    作者:王文跃;朱海涛;胡祖愉;胡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在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切口微创 LCP 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6个月(10~24个月).X 线片显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 Johner-Wruhs 评分的标准,优17例,良12例,中 2例,差1例.优良率 90.6%.结论 应用 LCP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手术切口小,能大限度地保留骨折处血供,并且固定可靠、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尤其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的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陈嘉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7号注射器针头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105例体会

    目的 探讨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11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患者用7号注射器针头由远端骨折处逆行穿出再顺行穿入直达基底行内固定治疗,使之解剖复位,再用尼龙 5∕0肌腱套针缝合甲床.结果 术后随访 2个月~1 年,105例110指末节指骨骨折104指Ⅰ期愈合,6指Ⅱ期愈合,指甲全部不同程度生长,末节指间关节功能良好.结论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非常适合门急诊和基层医疗单位使用.

    作者:管正通;倪玲坚;周景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08年6月至 2011 年10月共收治 23例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胸腔镜下探查并处理胸腔内损伤,然后借助胸腔镜行重点错位肋骨定位,切开皮肤显露骨折断端,选择合适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肋骨.结果 本组 23例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术后疼痛、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缩短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连枷胸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镜辅助下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可靠、安全、易行,具有定位准确、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向东;吴明君;郝福军;葸根;杨洋;叶彦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表面麻醉在扁桃体摘除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行扁桃体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组),Ⅱ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记录诱导前、后,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拔管时 HR、MAP、SpO2、BIS.结果 SpO2、BI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AP变化: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 变化Ⅱ组与诱导前比较,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疼痛、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呛咳、躁动和不适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玉光;张瑞瑛;张凌;陈加伟;陈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补充性 ESWL 术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

    目的 探讨补充性 ESWL 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6年1 月至 2009年10月,本院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发生结石漂移或术后存在≥6mm 残余结石的患者共 86例,进行了补充性的 ESWL 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78例(90.6%)ESWL 后 B 超下观察碎石成功,2月后 B 超和 KUB+IVP 证实无残余结石.8例(9.4%)患者仍存在≤5mm 残余结石.结论 补充性 ESWL 术是治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出现残余结石和结石漂移的主要选择之一,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尽率.

    作者:杨伟忠;曹志彬;袁铮豪;夏琴琴;殷毅;郑贯忠;王元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 月至 2011 年1月,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外固定支架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并适时修复软组织缺损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条件允许后进行皮瓣转移或植皮术.结果 对 24例病例都进行了随访,伤口均完全愈合,骨折延迟愈合 2例,无畸形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移植的皮瓣皮肤成活,外观满意.结论 VSD 为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华;段杨;俞哲平;何其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