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充性 ESWL 术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

杨伟忠;曹志彬;袁铮豪;夏琴琴;殷毅;郑贯忠;王元天

关键词:补充性, ESWL, 术, 钬激光碎石术, 残余结石
摘要:目的 探讨补充性 ESWL 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6年1 月至 2009年10月,本院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发生结石漂移或术后存在≥6mm 残余结石的患者共 86例,进行了补充性的 ESWL 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78例(90.6%)ESWL 后 B 超下观察碎石成功,2月后 B 超和 KUB+IVP 证实无残余结石.8例(9.4%)患者仍存在≤5mm 残余结石.结论 补充性 ESWL 术是治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出现残余结石和结石漂移的主要选择之一,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尽率.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骨修补术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原因,并对预防及治疗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2002年至 2010年对 278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发作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易致癫痫发作原因及手术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17例,占 6.1%,药物治疗满意.结论 对颅骨修补手术中的正确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等可以降低术后癫痫的发病率、减轻癫痫发作程度.

    作者:罗晨;陈彦飞;李常伟;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8例刃器膈肌伤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108例刃器膈肌伤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刃器膈肌伤病例,平均年龄 28.1岁.尖锐刀刺伤 96例,刀砍伤12例;96例位于胸肋部,12例位于上腹部.均急诊行剖胸术,修补膈肌裂口,同时处理合并损伤脏器.结果 术中、术后共死亡 4例:3例心脏、多脏器破裂,大出血死亡;1 例食管破裂感染死亡,其余均救活.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妥善处理合并之多脏器损伤是刃器膈肌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进;邬松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环状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改良外剥内扎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探讨治疗混合痔的新方法.方法 将121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 608例,传统组 608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改良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具有除痔彻底、且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优点,有望成为混合痔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陈福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方法 通过对自 2010年9月至 2011 年12月本院共 8例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初步了解这类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结合本组病例的情况分析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结果 所有病人硬膜下血肿均于72小时内完全或大部分消散,出院时均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较罕见,通过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血肿在颅内的重新分布、脑脊液的灌洗、脑组织的挤压及向颅外流失,是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

    作者:秦冰;徐锦芳;沈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石骨症并右股骨骨折1例的临床治疗与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分型及其基因学特征.方法 对1例女性石骨症患者的股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加以总结.结果 本例石骨症骨折行内固定术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石骨症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以预防和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班吉鹤;徐阿炳;马玉海;裴仁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肾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肾脏肿瘤患者术前常规二维彩超检查后,即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在肾脏病灶内的时相变化规律及在肿瘤内的分布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3例患者中 23例为恶性病变,10例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是75.8%(25/33),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准确率提高 97.0%(32/33).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信息,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对肾脏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进晓;臧国礼;陈日曙;吴乐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根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后的形态改变

    目的 观察带血管单根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后的形态改变规律.方法 1998年1 月至 2008年12月,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长段缺损12例,其中股骨 2例,胫骨 6例,肱骨1 例,尺骨1 例,桡骨 2例.缺损长度 5~12cm,移植长度 6~14cm.观察术后血供情况;术后3、6、9、12、18、24个月测量移植腓骨的增粗情况、髓腔改变情况及与正常骨的匹配程度;骨愈合时间和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全部成活,随访10例,2-8年(平均 4.2年).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5月,平均 4.2月.发生再骨折1例,经石膏固定1.5月后愈合.下肢移植腓骨段在接受应力刺激后开始增粗,1年半后移植骨中段直径能达受区骨直径的75%以上,CT扫描显示以皮质骨增厚为主.而在上肢尺桡骨的重建中,腓骨增粗不明显.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后发生形态适应性改变以下肢骨为著,2年内基本完成形态变化,并能承受受区应力.

    作者:洪建军;裘超;赖红燕;余可和;周一飞;余洋;卢晓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置钉点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 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理想置钉点的进行影像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5月至 2010年12月,对160例胫骨干骨折通过术前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 定治疗.结果 髌韧带宽度为 27~43mm,平均34.38±3.69mm.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3等份,42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95例位于 中间区域,23例位于内侧区域;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成内外侧 2等份,则有 90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60例位于内侧区域.本组患者 均获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39.3个月.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为 96.3%,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疼痛共有 29例 (18.1%).结论 术前通过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是相当重要的准备工作.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有利于髓内 钉置钉点的显露,膝关节内结构损伤小,疗效可靠,并有效降低膝关节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季滢瑶;郑钜晗;黄忠胜;吴纪奎;郑立程;赵政;李科伦;陈志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Ⅱ)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010年 6月至 2011年10月,采用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按照 Evans 分型:Ⅰ型3例,Ⅱ型 4例,Ⅲ型 6例,Ⅳ型 5例.笔者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 60±10分钟(50~70分钟),平均出血量100±20ml(80~120ml).通过3~12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10~14周,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根据 Harris 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1 例,可1 例,差无,优良率达 94.4%.结论 PFNA-Ⅱ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徐春程;郭斌;桂枫;王兴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79例坏疽穿孔阑尾炎术后无切口感染的体会

    目的 探讨预防坏疽穿孔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 2009年 6月至 2011 年 8月本院外科治疗179例坏疽穿孔阑尾炎,术中采用局部腹腔及切口内冲洗并留置抗菌药物,改变传统单一静脉滴注大量抗菌药物的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切口红肿、化脓及裂开等征象,亦无腹腔脓肿形成.结论 在坏疽穿孔阑尾炎手术中采用局部腹腔及切口内冲洗并留置抗菌药物基本达到了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

    作者:吴玉平;沈卫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中央脑疝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脑疝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003年7月至2011 年 6月收治的 45例双额叶脑挫伤致中央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有 44例手术治疗,1 例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伤后3个月行 GOS 评分,25例Ⅰ期(间脑期)患者有 20例 4~5分,5例3分,无1 例死亡;10例Ⅱ期(中脑桥脑上部期)患者有 6例 4~5分,3例3分,1例 2分,无1 例死亡;6例Ⅲ期(桥脑下部-延髓上部期)患者有 2例 4分,2例3分,1 例 2分,1 例死亡;4例Ⅳ期(延髓期)患者有1例 2分,3例死亡.结论 重视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央脑疝间脑期临床表现,及早双侧或单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降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愈率.

    作者:江辉;赵京涛;肖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短期疗效(附9例报告)

    目的 探讨桡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桡骨远端 LCP 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9例.结果 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无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钢板断裂、骨折移位、锁骨远端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按 JOA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 桡骨远端 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确切.

    作者:谢建新;竺湘江;潘科良;王刚祥;赵勇;宋南炎;竹徐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应用和体会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为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分别于手术开始、手术1 / 2小时、手术1 小时、手术 2小时、手术结束进行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结果 Ⅰ组有15例需加静脉镇痛药,3例改全麻.Ⅱ组均取得良好麻醉效果,手术顺利完成.各时间段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Ⅱ组低于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信云;石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RI 在髌骨软化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总结髌骨软化症(CP)的 MRI 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髌骨软化症 MR影像资料.结果 MRI 表现髌骨软化症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 22例,Ⅳ期 28例.MRI梯度回波像对发现早期 CP 较 T2WI敏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 是髌骨软化症重要检查方法,尤其是矢状位梯度回波像+横断位梯度回波像对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准确性高,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胡利荣;张宏霞;杨光钊;侯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骨折类型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恢复程度.结果 56例经12~36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下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明显后突畸形发生.结论 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可以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和椎管容积,为受伤脊髓修复创造条件.

    作者:王永胜;赵振山;李功武;易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eek 植皮技术在烧伤肉芽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因自体皮源缺乏,错过早期植皮机会时,形成肉芽创面,故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16例病人,平均烧伤面积为 65%TBSA,Ⅲ度烧伤面积 45% TBSA,伤后 20~35天在及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结果 30个部位中 26个部位效果良好,只有 4个部位失败,有效率为 86.7%.结论 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错过早期切痂机会时,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是可行的.

    作者:王振君;仇佩庆;潘孙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颈脊髓伤病

    目的 探讨颈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老年性颈脊髓伤病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患者采用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 28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前3~8分,平均 5.34分,术后11~15分,平均13.33分,改善率 68.5%,颈椎生理曲度亦明显改善.结论 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手术疗效好,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的较好术式.

    作者:王文跃;朱海涛;胡祖愉;胡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后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声带息肉患者 40例,年龄 28~60岁之间,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Ⅰ组和Ⅱ组麻醉诱导前15分钟分别静脉泵入 0.5μg / kg 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泵注时间为15分钟).输注完毕快诱插管.两组均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观察记录患者术毕(T1)、清醒吸痰时(T2)、气管拔管即刻(T3)的 SBP、DBP、HR.记录拔管期的质量评分以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结果 与 T1 时比较,T2、T3时Ⅱ组患者 SBP、DBP 明显升高,HR 显著增快(P<0.05).T2、T3时Ⅰ组 SBP、明显低于Ⅱ组,HR 明显慢于Ⅱ组(P<0.05).Ⅰ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比Ⅱ组有所增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提高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拔管期的苏醒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瑞瑛;张玉光;黄先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发性脑干出血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干出血的治疗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例中存活 29例(82.9%),其中良好7例,中残11 例,重残 6例,植物生存 5例,死亡 6例.结论 有脑积水及时行脑室外引流术,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尼莫地平治疗、维持血压平稳、脱水、抗感染、抑酸、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脑干出血的死残率.

    作者:冯小明;范琴梅;王冠军;朱祖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对比单侧与双侧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 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双侧椎体成形术15例,单侧椎体成形术18例.结果 对于行单侧椎体成形术与双侧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随访12~48月,行单双侧 PKP 术后的指标与术前对比,V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部分恢复病椎的高度,可改善脊柱的功能.

    作者:金以军;陈雪荣;吕佐;何磊;樊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