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中药对超促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张建伟

关键词:二至天癸颗粒, 超促排卵, 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
摘要:目的:观察二至天癸颗粒对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厚度及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性成熟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配合HMG组)、模型组(HMG组)和正常组(生理盐水组),于检栓第4天(D4)上午脱颈处死小鼠,宫角作石蜡包埋切片,行子宫内膜厚度及组织形态学指标测量.结果:模型组小鼠D4子宫内膜发育明显延迟,子宫内膜发育成熟率为30%,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内膜与间质发育可见不同步;治疗组内膜成熟率可达90%,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及腺腔面积与正常组接近,较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二至天癸颗粒可明显改善HMG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指标,提高子宫内膜成熟度,这可能是该方补肾益天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机制的一个方面.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化病人及其在我国中医教育中的应用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及考核模式.近年来,其在中医教育中也有一些实际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收获.就这一模式在我国中医教育中开展的基本情况,SP的来源与培训,其在中医学科临床教学与考核及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中的应用及其利弊做一综述.

    作者:寇敏;孙志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舌下脉络血瘀状态与饮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酒量与血瘀状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饮酒量分为:大量饮酒组(57例)、少量饮酒组(33例)、未饮酒组(60例),并设空白对照组(30例),观察舌下脉络,进行规范化评分,同时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结果:少量饮酒组舌下脉络瘀血程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未饮酒组、大量饮酒组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适量饮酒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血瘀状态.

    作者:周建扬;赵文娟;龚文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健脾化痰法改善脾虚痰湿型乳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改善脾虚痰湿型乳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虚痰湿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同时服用健脾化痰汤,对照组单纯化疗,进行对照观察.共观察3个化疗周期.结果:治疗组的同时服用健脾化痰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症状评分逐渐减少,治疗前后相比P<0.05;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可见到症状评分改善的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卡氏评分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卡氏评分下降,P<0.05;治疗组出现Ⅱ级以上白细胞及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健脾化痰法能显著改善脾虚痰湿型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白细胞下降与胃肠道反应.

    作者:阮华;刘平;卫骆云;孙晓珍;沈林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水蛭抗肿瘤作用探讨

    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综述中药水蛭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展状况.结论:中药水蛭具有多方面的抗肿瘤作用,药物开发的前景较为广阔.

    作者:张广美;姜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科痰瘀病证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检测的理论探讨

    开展痰瘀相关理论在外科病证中的应用,探讨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检测反映中医特色的可行性,藉以揭示中医外科痰瘀理论的实质,规范临床辨证论治和疗效评价体系,建立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的检测指标,为难治性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思路.

    作者:宋爱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癜风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而又难治的顽固病症,因其病因尚未明确,因而形成临床中医证型错综复杂的状况.为了规范中医辨证规律,以中医证候及病因为切入点,探讨白癜风临床证候分布与分期规律,并进一步论证了此辩证的有效性,为白癜风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并提出了规范辨证规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佳;许爱娥;朱光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附子镇痛作用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附子剂量与其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探索附子用于镇痛时的佳用量.方法:急性毒性实验测定附子水煎醇沉液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扭体法、热板法观察不同剂量附子的镇痛作用,绘制量效关系曲线.结果:水煎醇沉液LD50为31.24g/kg.附子对热板致痛的镇痛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附予对冰醋酸致痛的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且在0.75~6g/kg剂量范围内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剂量与扭体抑制率之间线性方程为:Y=0.0696X+0.2222,r=0.8301.结论:附子仅在0.75~6g/kg剂量范围内与其镇痛作用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邓家刚;范丽丽;杨柯;杜正彩;兰太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从功能医学角度探中医学的科学内涵

    功能医学是一门融合分子医学和现代营养学的临床医学.在理念和内容上中医学和它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治疗应以全方位的治疗等.

    作者:王霞;魏睦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组织MIP-1αRANTES和VEGF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变关节组织MIP-1α、RANTES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基础上,给予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后,观察病变关节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和MIP-1α、RANTES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组关节肿胀度和病变关节组织MIP-1α、RANTES和VEGF表达明显减少,病变关节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变关节组织MIP-1α、RANTES和VEGF表达.

    作者:韦登明;王一凡;王琳;龙正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中山柰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中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配方颗粒中山柰素的含量.色谱条件:Waters2487C18(5μm,4.6mm×200mm)为色谱柱,0.5%NaH2PO4溶液(pH4.8)-乙腈(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7nm.结果:山柰素浓度在0.216~5.400μg/mL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 89,平均回收率95.91%,RSD=2.8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晓城;金利思;李卫真;柳献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梅尼埃病的中医研究述评

    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梅尼埃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等方面做一概述与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今后的研究趋势.

    作者:苑述刚;樊巧玲;阮时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系统及TF的影响

    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因子(TF)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第4周末开始分别予与益气活血复方、血脂康胶囊和辛伐他汀片,持续给药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检测PAI-1、t-PA、TF.8周末处死动物,取家兔左右颈总动脉,用透射电镜观察颈总动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PAI-1水平持续升高,t-PA略有升高,TF水平明显升高.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AI-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t-P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1),TF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电镜水平证实益气活血中药能够改善颈内动脉的超微结构.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分泌,同时抑制组织因子释放,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张玉珠;张艳;于睿;礼海;王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消可宁颗粒减少ONOO-形成保护高糖条件下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体外高糖培养条件下,消可宁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过氧亚硝酸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常规培养组、高糖对照组和不同浓度消可宁组,检测NOS和NO的吸光度,计算出活力或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NOO-生成的标记物一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的表达.结果与高糖对照组比较,消可宁组eNOS活力明显增加,iNOS活力降低,NO含量下降,NT表达减少.并具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结论:消可宁可以抑制iNOS活性,并降低NO含量,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内ONOO-形成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作者:赵凤辉;巩玉森;魏群利;柳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红甲虫草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红甲虫草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mil-ODS-C19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苷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98%和0.91%.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灵敏,适合于红甲虫草口服液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

    作者:孙晶;高书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暑痧的畲医诊断及疗法规范

    探讨暑痧的畲医诊断及疗法规范.通过深入浙江、福建等畲族村镇,走访近百名畲医后经全面总结对畲医的暑痧诊断及疗法制定出规范,供基层推广参考.

    作者:陶云海;徐向东;雷后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右归丸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与慢性肾衰大鼠水液代谢异常及右归丸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右归丸组.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中AQP2的表达,并测定各组大鼠24h尿量、尿比重、血Scr及BUN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量明显增加,尿比重下降,血Scr及BUN水平显著升高,肾脏AQP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九组大鼠尿量减少,尿比重增加,血Scr及BUN水平显著下降,肾脏AQP2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AQP2表达下调可能参与慢性肾衰水液代谢紊乱的形成,右归丸对AQP2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其可能通过上调AQP2表达,纠正慢性肾衰水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裹的进展.

    作者:于化新;王德山;单德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乳癖康巴布剂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目的:制备乳癣康巴布剂,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方改变剂型制成乳癣康巴布剂;将63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乳癖康巴布剂、对照组乳癣消贴膏分别1帖/天,14天为1疗程,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过敏反应情况.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符合药典要求,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9%与7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毒副作用,观察组有1例皮肤轻微过敏反应,对照组有9例过敏反应,其中3例起泡严重过敏反应.结论:乳癣康巴布剂制备工艺简单,其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鲍建军;陈永财;周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蝉衣药液对兔耳输液性静脉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复方蝉衣药波对兔耳输液性静脉炎的皮温、微循环、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以兔耳缘静脉为研究对象,使用20%甘露醇静脉推注制造实验性静脉炎模型,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红花酊组、复方蝉表药液组.造模成功后分别予以0.9%生理盐水、复方红花酊、复方蝉衣药液外用治疗.每目定时监测局部皮温,观察静脉的微循环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复方蝉衣药液能降低由甘露醇引起的静脉炎局部皮温,同时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修复受损血管内皮、减轻血管周围出血等作用.结论:复方蝉衣药液具有减轻兔耳输液性静脉炎的作用.

    作者:桑丽清;朱曙东;杨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于俊生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肾病的经验

    于俊生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认为痰(湿)、瘀、毒、风是肾脏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注重风药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风药是指具有祛风解表、祛风止痉、平肝熄风、祛风通络、祛风除湿等作用的药物,于师临证中从疏风利水、祛风通络、祛风活血、平抑肝风、鼓舞正气、祛风止痒等方面发掘风药在肾病中的应用,疗效显著.

    作者:王强;王中民;修暖暖;于俊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阐述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的意义,对近10年来的动物模型进行了回顾,探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作者:康洁;高碧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