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汁返流性胃炎证治琐议

叶云生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 中医证治
摘要: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运用中医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从经验上看,其病机是肝胆之气横逆犯胃,基本方是柴胡疏肝散合保和丸加减,不可使用过多的苦味和性凉的中药,如:黄连、黄芩、山栀子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水气病气分水分血分之涵义与关系

    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关气分、水分、血分之条文,结合临床体验,对气分、水分、血分的涵义进行了归纳,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气分、水分、血分同病分析严重水气病之病机,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作者:刘玉金;孟静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谌宁生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谌宁生教授从医50余年,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独特而疗效确切的经验.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从桂枝汤证治的变化看《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从整体与局部、原病与变证、常治与变的方、以及真假桂枝汤证方面,探讨<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作者:王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作者:刘喜德;张金禄;刘风云;陈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导赤止血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和血尿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赤止血胶囊对肾小球疾病蛋白尿、血尿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多次尾静脉注射方法造成大鼠难治性肾病(膜性肾病)模型,测定经导赤止血胶囊不同剂量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程度.结果:导赤止血胶囊能降低膜性肾病大鼠尿蛋白和改善血尿程度.结论:导赤止血胶囊能减轻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血尿,为治疗肾小球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常克;张玲;佘姝娅;孙香娟;钟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点滴

    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中的感知规律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周晓辉;韩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强心合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强心合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左心功能Ⅱ~Ⅳ级或右心衰竭,辨证属心肾阳虚、血瘀水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合剂口服,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B型利钠肽、心功能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合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效降低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占文;殳长林;杨伟;韩建秋;冯慧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青山健心片抗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抗疟中药青蒿、常山制成的青山健心片对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作用.方法:试验组200例早搏患者服用青山健心片4周,观察早搏疗效、综合疗效、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与心律宁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青山健心片组早搏疗效、综合疗效、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青山健心片对心脏过早搏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丁书文;焦华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论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多重关系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引起疾病,并将这一类病因集中概括为情志病因.剖析了情志失调引发心身疾病的原因,导致心身疾病发展变化的机理,以及调摄情志在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作用,从而得出了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着多重关系的结论.

    作者:吕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由当归拈痛汤管窥张元素遣方用药的思想

    易水开山张元素作为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后世对其学术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他的学说在金元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乃至今天,对其学术思想的探究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归拈痛汤作为张氏所创的千古名方,拟以当归拈痛汤为载体,据方论理,以窥张氏遣方用药的学术思想.

    作者:安莉萍;辛小红;陈利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血塞通注射液加入兔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其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血塞通注射液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嵇扬;沈娟;聂渝琼;王文俊;高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生长抑素(SS)对炎症痛大鼠免疫功能和电针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SS、电针腰夹脊穴对AA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以及SS对电针作用的影响,探讨SS在针刺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AA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法、MTT法、放射免疫法等方法,观察SS和电针对大鼠CD+4、 CD+8、 IL-2、 IL-6、 TNF-α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SS和电针可以显著上调从大鼠CD+4、 CD+8、 IL-2、 LTT水平, 下调IL-6、 TNF-α的水平,电针可以显著上调从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SS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重要介质,SS可能是针刺免疫调节中的一个重要调节点.

    作者:张永臣;吴富东;王健;单秋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历代文献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常用药对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文献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常用药对.方法:在对老年痴呆用药频次、频率以及常用中药归经和功效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别筛取补肾填精、祛痰开窍、活血化瘀类使用频率高的3味药:熟地黄、石菖蒲和丹参.然后以3味药为核心药物,统计与之配伍且具有相同功效的各药对的频率,并运用SAS7.0软件编程方法,计算其卡方分布.结果:熟地黄与何首乌、石菖蒲与远志、丹参与川芎在方内配伍频率高.结论:在补肾益髓、祛痰开窍和活血化瘀治则下治疗老年痴呆的常用药对分别为熟地黄与何首乌、石菖蒲与远志、丹参与川芎.

    作者:闫敬来;陈燕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医发展研究不能拒斥哲学思维

    中医在现代的发展需要哲学思维.因为:哲学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在今天仍具有合理性;哲学理论贯穿于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去掉了中医的哲学特质,中医理论也就解体了;医学的发展必然向具有辩证思维的医学形态回归,而辩证思维正是中医的天然优势;中医发展研究需要哲学的指导,需要中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携起手来,进行合作.

    作者:朱少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骨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固邦10mg/天,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观测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0.01), BMD、 BGP、 E2明显增加(P<0.05), IL-6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骨方能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雌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对PMOP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邱仁斌;沈瑞子;张培钦;陈远林;叶红萍;张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古代医家对瘀血舌的诊断研究

    古代医家对瘀血舌的诊断与治疗有相当研究,尤其在诊断方面,故从瘀血舌的舌色、舌苔及其舌下络脉3个方面论述了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瘀血舌的诊断意义.

    作者:武哲丽;陈群;刘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活血解毒益气法对家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其对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荆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的表迭,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用药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表达的机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调节因PTA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再狭窄.

    作者:彭哲;王春林;祝光礼;行俊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隔药饼灸对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调节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年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RFER和RFIR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RFER与灸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FIR变化不明显.结论:隔药饼灸能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机体正常状态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

    作者:靳聪妮;田岳凤;李雷勇;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五环三萜类单体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分别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的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18、88.36和234.33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熊果酸、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及100μmol/L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20μmol/L熊果酸、75μmol/L齐墩果酸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均具有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

    作者:黄炜;吴其年;黄敏珊;罗惠玲;张东方;杨凤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医证候信息学概论

    对中医证候信息学及其相关基本概念(证候、信息)作了明确定义,并简要论述了中医证候信息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

    作者:李瀚旻;毛树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