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神经信息学研究趋势

王玉来

关键词:中医, 神经信息学, 方法, 对象
摘要:中医神经信息学是中医和现代脑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互相交叉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利用脑功能成像、神经电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和行为医学等技术,从整体功能水平、分子细胞水平、行为水平3个方面,对人体和实验动物进行研究,寻找与中医脑病相关的的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针灸、中药方剂等的实质,并且获得和建立中医脑病数据库,构建中医神经信息学研究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肾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益肾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益肾颗粒中脂溶性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为考察指标确定佳工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结果为药料粉成粗粉,加75%乙醇5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2.5h为佳工艺.

    作者:马丽颖;张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通腑宁颗粒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通腑宁颗粒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通腑宁颗粒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活动的影响,来观察其解除肠管痉挛的作用.结果:通腑宁颗粒有显著的解除肠管痉挛的作用.结论:通腑宁颗粒可通过解痉实现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振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论中医脏腑命名原则

    脏腑是中医概念中特有的有差别的器官称谓.它们在结构性、功能性、方向性、运动性、序位性、奇偶性6个方面,均有重大差别,构成脏腑的六大命名原则:结构性命名原则、功能性命名原则、方向性命名原则、运动性命名原则、序位性命名原则、奇偶性命名原则,脏腑命名原则,透视着生命演化本质的秘密.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孙广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神经信息学研究趋势

    中医神经信息学是中医和现代脑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互相交叉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利用脑功能成像、神经电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和行为医学等技术,从整体功能水平、分子细胞水平、行为水平3个方面,对人体和实验动物进行研究,寻找与中医脑病相关的的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针灸、中药方剂等的实质,并且获得和建立中医脑病数据库,构建中医神经信息学研究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等.

    作者:王玉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热泻火法治疗面部痤疮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法对面部痤疮的疗效.方法:60例面部痤疮病例,采用清热泻火法,以清痤灵加减,每日1剂,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皮疹消退情况.结果:痊愈38例(63.3%),显效12例(20%),有效6例(10%),无效4例(6.7%),愈显率83.3%,总有效率93.3%.结论:清热泻火法治疗面部痤疮疗效显著.

    作者:王旭;袁艳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黄中主要成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SR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掌叶大黄中主要成分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大黄延缓衰老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分别检测大黄中主要成分对O2的清除作用.结果:大黄中主要成分对O2的清除作用,依次为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结论:大黄所具有的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具有清除O2的能力有关.

    作者:罗志毅;黄新;包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家兔温病高热伤阴的动物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五汁饮组灌服五汁饮,以体温、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等作为相关性指标来观察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结果:五汁饮组发热高峰和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模型组造模3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与造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24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下降明显,与造模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汁饮对家兔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提示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可能与细胞保护有关.

    作者:江凌圳;徐珊;王英;王绪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

    目的:建立丹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茵内毒素检查法.结果:丹参注射液注射液经30倍稀释后,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无干扰因素的影响.结论:丹参注射液可应用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嵇扬;邓英贤;王文俊;沈娟;聂渝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莫成荣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介绍莫成荣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黄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内外合治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洪光;莫成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柴胡汤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PHGPX的影响

    探讨大柴胡汤对高胆固醇饲喂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其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的影响.实验结束后测定血脂、PHG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并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大柴胡汤组血脂水平、PHGPX、Cu-Zn-SOD、LPO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与AS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见大柴胡汤具有抗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王凤荣;杨关林;刘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抗肿瘤中药成分的研究探微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中药配合放化疗和其它疗法共同治疗肿瘤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3个大的方面综述了抗肿瘤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主要作用机理,进一步阐明了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所发挥的多环节、多靶点效应.

    作者:袁庆欣;张艳;宋婷婷;柳士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桂枝茯苓丸治疗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研究述评

    对桂枝茯苓丸组方方理、形成源流,以及近年来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进一步阐明桂枝茯苓丸治疗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作用机理,扩大其治疗范围.

    作者:董德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论保胎之补脾益肾与活血化瘀

    大多医家在保胎时多重脾肾,常用寿胎丸加减补脾肾以益气安胎.有瘀象者应大胆配以理气活血化瘀.此法虽为妊娠禁用,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病理研究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临证医家应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

    作者:林苑琪;林茂彦;林进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排膜汤治疗蜕膜胎盘胎膜残留疗效观察

    对56例确诊为脱膜、胎盘胎膜残留的患者服用排膜汤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48例,无效5例,3例未回访.故采用中药口服治疗,具有经济、简便、无痛苦的特点,是临床医师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代嘉莉;代嘉虹;陈柯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58例——附西药治疗46例对照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对照组46例,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P<0.0l,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高.

    作者:诸伯星;杨大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络实质研究浅析

    从对经络的理解及古代经络的形成来分析经络实质研究,认为经络实质问题可以简化为穴位的实质问题,也就是经穴-脏腑相关问题.从穴位主治作用入手,明确针刺穴位是通过什么途径起治疗作用的,终确定经穴与脏腑的联系途径即真正意义上的经络.

    作者:任婷婷;裴景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超过3亿,而我国将达3800万,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周吉银;周世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消渴病因病机探析及调治

    肾的精气血虚衰,是万病之源.消渴,不论是燥热还是阴火,不论是血虚还是气虚,不论是内损还是瘀血,不论是胰腺分泌失调还是胰岛素抵抗性,不论是浊毒还是酮体阳性等所致的消渴,都是因肾的精气血虚衰所致.认为肾的精气血虚衰不但是万病之源,而且是导致胰腺分泌排放等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家传治疗上消、中消、下消的各秘方和食疗方,都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潘相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饮片的质量与管理

    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从饮片入库前的验收,包括易混品、掺伪品、假冒品的鉴别,药用部位、饮片杂质、湿度、虫蛀、发霉和走油等方面的检查,及包装和数量的清点,到饮片的在库养护如库房的管理和饮片的保存等,都需要在实践中结合理论进行摸索和总结.

    作者:吴洁;秦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牡丹皮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牡丹皮小鼠增强小鼠免疫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采用清洁级ICR级昆明种小鼠,免疫调节试验各设3个剂量组,分别为52、26、13mg/kg体重,即高、中、低剂量组,另设蒸馏水对照组.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免疫调节试验选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调节免疫实验提示,中、高剂量组抗体积数显著增加,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和中、高剂量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吸光度差值显著增加,高剂量组单核一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增加,高剂量组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结论:牡丹皮对小鼠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作者:李彦博;王倩;张炳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