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主动检测在创伤性病人的必要性分析

单平囡;卢志勇

关键词:主动检测, 创伤性, 病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巴斯德研究所, 世界各地, 传染病, 病原体, 感染, 法国
摘要:自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分离出引起AIDS(Acquired im 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病原体HIV(Human im munodeficiency virus)以来[1],这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传染病,其感染已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因子对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缺血性脑保护的影响机制

    目的 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了解脑缺血后选择性超深低温复苏对缺血性脑保护的炎性机制.方法 健康恒河猴4只,先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分钟,然后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行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60分钟后恢复脑血流,自然复苏.应用ELISA法统一测定实验前后猴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浓度.结果 4只恒河猴术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MRI检查正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4种细胞因子在灌注结束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24小时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2小时测得值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系数统计显示不同时间点促炎因子IL-2、TNFα、IFN-γ与抑炎因子IL-10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可引起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一过性增高,其中抑炎因子IL-10的明显表达和促炎因子之间互相抑制,互相作用,促使细胞因子网络维持动态平衡,从而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同时抑制了脑缺血后机体炎性反应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姜涛;周杰;蒲军;高永军;徐蔚;江基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17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外科急腹症常见的发病原因,母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院自1998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确诊1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毛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斜T形钢板治疗中青年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为常见的骨折之一,既往常见于老年患者.随着近年不断增加的工伤事故及交通意外,中青年患者也占较大的比例,且暴力严重往往为粉碎性骨折.

    作者:沈卫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中B超监测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应用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可以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短期内,表现为术中或术后脑膨出,容易被误认为外伤性脑肿胀,如得不到及时诊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作者:寿炎明;陈锷峰;屠传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4例经皮内镜胃-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自1980应用于临床,主要替代手术胃、空肠造口,为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

    作者:黄三雄;徐菊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17例体会

    胫骨Pilon骨折是指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和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其典型特征是干骺端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干骺端的压缩粉碎性骨折、不稳定、原发性关节软骨损伤以及永久性关节面不平整,导致预后不良.

    作者:俞哲平;何其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治疗以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得深部真菌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

    作者:齐燕;邓克勤;黄兰芳;叶军健;秦建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腔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5例

    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笔者采用胸腔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吕定量;倪旭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底节脑出血微创开颅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研究

    基底节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为目前人类三大死亡病因之一,并且是主要的致残因素[1-3].在过去的几十年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大约85%的患者能继续存活,而其中约有50%~70%遗留有偏瘫、失语等严重功能残疾[4],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作者:屠传建;柳建生;章月江;宋大刚;陈华炜;李金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体会

    双额叶脑挫裂伤在临床并不少见,因早期血肿小,意识障碍轻,多予以保守治疗.但部分病人在较短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因此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

    作者:吕中华;杨炳森;刘新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硬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远隔大面积脑梗塞

    自CT、MRI扫描应用于颅脑损伤诊断来,外伤性脑梗塞报道并不少见,但硬膜外血肿并发远隔部位大面积脑梗塞报道尚少.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急性硬膜外血肿173例,其中术后并发远隔部位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正丰;谢国忠;陈胜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急性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体会

    急性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较为少见,大约占胫骨近段骨折的3%[1],多见于14~17岁的青少年剧烈运动时.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以往用拉力螺钉及钢丝作内固定物,需要二次再手术.

    作者:周富根;费自威;蒋国华;孙广臣;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急症之一,患者常疼痛明显,难以忍受,极为痛苦,且一般解痉止痛药物起效慢,有时常常难以奏效,而强止痛药物由于易成瘾使用受到限制.

    作者:陶水祥;叶利洪;何建松;李王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手术并存病的处理思路

    老年病人来院急诊或择期手术常有基础并存病,有些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常影响能否手术及手术后的预后.及时正确的处理并存病,对手术的疗效影响至关重要.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C反应蛋白作为人体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一直被临床看作感染和急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长期以来被临床广泛应用.但CRP与颅脑损伤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16年12月观察了329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浆hs-CRP浓度,研究了颅脑损伤病人的脑损伤程度和预后与hs-CRP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作者:华金宝;邱来春;张志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成批光气中毒伤员的早期抢救

    光气(phosgene,COCL)属高毒类刺激性气体,毒性比氯气大10倍,有一种霉变干草和烂苹果味,遇水缓慢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染料、塑料、制药等生产领域,常因防护不当或意外泄漏而发生人员中毒.

    作者:蔡元晖;杨敏;洪溪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临床应用

    在传统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期间尽管按压十分到位.总的血流只有正常心跳时的20%-35%,冠脉灌注压常常低于15~30mmHg的压力梯度,而这个压力梯度是自主循环恢复必须的低限.

    作者:张安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Subdural 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约占颅内血肿的10%.目前治疗方法较多,这里介绍一种应用Subdural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与体会.

    作者:江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

    本院2001年至今收治17例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在其治疗随访中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本文就其转变过程的机理进行探讨.

    作者:李慧;张伟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较为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近年来交通、建筑业的发展,青壮年患者呈增多趋势.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本院采用肱骨近端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疗效满意.

    作者:顾连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