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仕荣;姚纯发
功能性尿潴留原因诸多,但多见于由中风等神经性疾病引起的后遗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天安;刘群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肾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笔者采用自拟黄龙汤与苯那普利合用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杨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中药、西药新药研究的异同点中药新药研究的重点在于由传统剂型改为现代剂型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传统剂型的有效性、即药效是千百年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是已得到证实的医药学成果.
作者:裘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制定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病例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自行设计的BPH证候调查表临床小范围试用对证候分型及证候指标分布规律有较好的概括性.结论: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试验可构建临床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并可为疾病证候学的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
作者:陈志强;代睿欣;王树声;欧爱华;毛炜;王昭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桑属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桑属植物所含的化合物类型较多,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成分及生物碱.黄酮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等.生物碱为四氢吡咯类生物碱、去甲莨菪烷类生物碱、六氢吡啶生物碱及其甙.桑属植物尚含有甾体、三萜、香豆素类、挥发油及酸性成分.药理活性主要有抗高血压、抗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降血糖、抗癌等作用.
作者:孙胜国;陈若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逐步对中医体质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分析体质分类方法,对中医体质理论中的逻辑思想作一简述.
作者:高京宏;龚海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金匮>腹满腹痛的教学内容应包括辨证论治要领,脾胃虚寒、血虚寒滞肝脉、脾肾阳衰、脾虚寒盛、寒饮内盛上逆、寒盛痹阻中阳、寒实内结胃肠、胃肠气滞热结、蛔虫内扰、饮聚肠间、瘀血内结、肝气上逆等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辨证方法与思路、治疗,并应包括类证鉴别等,通过上述教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作者: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临床运用清毒饮、养正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通过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探讨清毒饮、养正片对AML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分层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把32例AML患者分为清毒饮、养正片配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AML患者治疗前、化疗后10天、化疗4疗程后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提示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参与白血病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后盾;丘和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痛经平抗痛经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镇痛、实验性痛经模型及大鼠在位子宫方法评价痛经平的主要功效.结果: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致痛作用,抑制PGF2α所致的大鼠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GF2α引起的大鼠在位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
作者:张会常;冯勤喜;于春艳;吴宜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Wistar鼠分成正常注制备UC大鼠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各10只.用5%乙酸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经结肠灌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中药组、西药组每天灌服丹参素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1次,每次2mL,3周后处死.按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中、西药物组TNF-α和IL-1β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素可以显著降低UC大鼠TNF-α和IL-1β的水平,有治疗UC的前景.
作者:陈志伟;许惠玉;冯占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论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根据腧穴功能的多因素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优点.对目前正交试验设计在针灸研究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将会有效的促进腧穴功能特异性的研究乃至整个针灸方法的研究.
作者:解秸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广佛手组织培养中的污染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广佛手顶芽、带节茎及叶片为材料,以MT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1mg·L-1的6-BA,对影响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0.1%升汞(HgCl2)消毒6min后再用50mg/L的头孢噻肟(Cefotaxime)浸泡30min,消毒效果好;广佛手外植体在夏季污染率和死亡率均高,冬季广佛手的污染率和死亡率均降至低,成活率高,达67.9%;不同外植体中顶芽的污染率低,成活率高,叶片次之,带节茎的污染率高.结论:升汞与抗生素配合使用,消毒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污染率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冬季取材,外植体带菌率较低,可以提高广佛手组织培养的成功率.
作者:张桂芳;贺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肝脏是人体的器官之一,人之情志、气血、消化、水液代谢,女子冲任的调和全赖于肝.现就其生理特性及病变规律和治疗法则略谈如下.
作者:徐经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马王堆帛书<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主要论述经脉病证治疗及三阴五死证候,书中没有关于诊脉的内容,参阅<灵枢·经脉>篇中的经循路线、脉病主证、经病治疗及五阴死候等内容,初步认定二书不是脉象诊断学书籍,也不是独立成篇的著作,它们应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同一部书,即今之<灵枢·经脉>,只是前者成书较早,文理简略,而后者成书较晚,论述详尽.
作者:金仕荣;姚纯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培养基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组成对菌体生长繁殖、产物的生物合成、产品的分离纯化乃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下面的实验就是以G3-Ⅰ为菌株,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法,确定了灵芝菌的常规发酵配方,佳碳源、氮源组合及佳发酵工艺参数.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动态研究(CFU-GM)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隔日计HCMV AD169体外持续感染后1~19天内黄芪注射液对CFU-GM细胞簇、集落、大集落及细胞总数变化规律.结果:培养后各组CFU-GM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7天达峰后减少.病毒组CFU-GM增殖均较空白组有明显降低(P<0.05);黄芪组、更昔洛韦组和空白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病毒组(P<0.01);更昔洛韦组和黄芪组CFU-GM增殖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促进体外培养HCMV感染CFU-GM的增殖.黄芪注射液;粒--单系祖细胞;人巨细胞病毒;细胞增殖.
作者:赵自明;张迎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黄芩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15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黄芩苷在40.2μg·mL-1~321.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4%;RSD1.9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王铁良教授从事肾病临床与科研已40余载,对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IgA肾病辨证分为4型:风热上犯,结于咽喉;脾失健运,气不统血;气阴两虚,湿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分别遣方用药,并强调治疗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孙瑞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三七复方成分对炎症子宫内膜形态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Rhesus猴子宫内膜炎动物模型,治疗组以复方三七成分灌胃治疗,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另设空白对照组,3个疗程后,在预测下一次月经来潮前一天切取三组猴的子宫内膜,固定后置光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改变,内膜上皮坏死,间质炎性细胞增多明显,出血严重,螺旋动脉扩张较明显,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空白组为正常行经前期图像,治疗组间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有少量出血,螺旋动脉较模型组管径缩小.结论:复方三七成分可以促进螺旋动脉的修复和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
作者:尤昭玲;刘文娥;王若光;付灵梅;马红霞;谭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目前倍受关注的天然活性产物之一.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抗菌、抗过敏、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同时,从实验中获得大量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应尽快写进<中药化学>的教材中,填补空白,提高教材的理论水平.
作者:佟铁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