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延缓脑老化研究新释

陈士玉;孙松辉

关键词:脑老化, 形态学, 自由基, 细胞凋亡, 神经介质, 中药
摘要:中药延缓脑老化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中药可以通过对体内自由基氧化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神经递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调整而达到延缓脑老化的目的.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生用与炮制熟用的临床意义

    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自的特点,直接入药或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再入药,这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中药生用和熟用提出了很多规律,并就中药的炮制品规范使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作者:朱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杨仁旭教授从痰湿论治临证经验浅识

    导师杨仁旭教授系四川省名中医,从医3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长期致力于呼吸病、老年病、杂病的研究,遣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导师尤其擅长治疗痰湿之证,笔者随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导师治疗痰湿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艳玲;张旗;杨明高;杨仁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提纯三角草;用乙醇渗漉法提纯独行千里及抱树莲,制成注射液,并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血循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该剂型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两组治愈率均达100%,但在控制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及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注射液组方合理,工艺简单,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缪英年;高玉桥;钟希文;梁食;欧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朱丹溪的中医心理学思想探析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反映朱丹溪学术思想的著作,认为朱丹溪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发展和完善中医心理病机;六郁学说开郁证专题研究先河;运用中医心理疗法;注重中医心理卫生.

    作者:郭倩;杨洁;陈刚;黄海健;巴莺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以行气祛瘀清热为主的综合疗法对CPSI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行气祛瘀清热为主的综合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症状指数(CPSI)的影响.方法:将216例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10例,口服以行气祛瘀为主的通列舒胶囊治疗;对照组106例,口服以清热为主的前列通瘀胶囊治疗;两组均应用前列安栓,并进行有关的心理辅导等.主要观察对CPSI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或不适、生活质量影响、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为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排尿异常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行气祛瘀清热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CPS,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玺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

    1 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我国不仅有以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为主的普通专业教育,还开展了师承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各种类型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高等函授、自学考试教育以及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中医药职业教育.

    作者:裘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苁蓉通便口服液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苁蓉通便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0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大黄素在6.92μg·mL-1~311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RSD 0.4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徐玲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泻白散加减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58例分析

    目的:观察泻白散加减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予中药泻白散加减,水煎,日1剂,煎2次,共服3d;对照组41例,利巴韦林针0.5和头孢他啶1.5加入补液中静脉注射,治疗共3d.结果:中药组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中药泻白散加减治疗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疗效显著.

    作者:刘荣东;黄如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消渴病合并风温肺热病证治特点探要

    消渴病合并风温肺热病是由消渴病日久,耗气伤阴,正气不足,邪毒乘虚入侵肺卫,使肺失宣肃而致.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及口腔感染,病情严重者还易患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本文试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分析消渴病合并风温肺热病时的证治特点.

    作者:李春颖;李光善;李春妍;姜良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针灸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例析

    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初步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气滞血瘀、阴虚、阳虚、阴阳俱虚、气郁痰湿等型,并采用针灸治疗,缓解症状近期疗效较好.现举隅如下.

    作者:李永堂;周志华;李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经》札记四则赏析

    作为三坟雄文之一的<内经>,内容宏富,文辞古奥,颇不易读.学习过程中,笔者每有所得,喜笔之于书.虽不敢云是,但也别有一番滋味.今择取四则,公诸同好.

    作者:朱鹏举;孙松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蒲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蒲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蒲郁胶囊3粒,日3次口服;对照组用安定5mg,晚1次睡前口服,两组均治疗20d.结果:治疗组痊愈率1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率6.67%,总有效率83.33%,经Ridit分析,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蒲郁胶囊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和依赖性,是治疗失眠症有效而无副作用的药物,可作为临床治疗失眠常用药.

    作者:关晓清;许红力;于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1].

    作者:杨硕;武维屏;崔红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降糖、降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颗粒剂止消保肾宁系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包括中医症状、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与对照组61.7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血脂水平、肾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进喜;牟新;王世东;宋美铃;黄学民;于秀辰;肖永华;李靖;宋冰;冯兴忠;徐丽梅;杨君;姜淼;吕仁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拟消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自拟消炎汤对其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史松瑶;林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益智汤对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益智汤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根据Portera-sanchey改进记分法确诊并选择5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益智汤治疗组(30例)和脑复康对照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电子布告栏系统量表和<临床记忆量表>对患者智力、生活力和记忆力进行全面的疗效评定.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浆东部时间-1、血清OxLDL进行测定,以探讨益智汤对血管性痴呆疗效的生化机理.结果: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电子布告栏系统量表和<临床记忆量表>中记忆商,无意义图形再认及人像特点联系回忆三指标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浆东部时间-1和血清OxLDL水平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二者水平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智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生活力和记忆力.益智汤对血管性痴呆良好的康复疗效,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浆东部时间-1和血清OxLDL水平、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抗脂质过氧化损伤、阻止或逆转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冯月英;张健新;丁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证治评析

    近年来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笔者从中医学角度探讨了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将亚健康状态分为肝郁气滞、肝脾不调、心脾两虚、脾虚痰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八个证型,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治疗,达到了较好的纠正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作者:袁立霞;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津中医药行业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几点思考

    天津市在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更好地促进科研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必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搭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平台,探索天津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从根本上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作者:汪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随着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今后在慢性乙肝的基础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通过现代医学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补充和丰富传统中医辨证,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作者:赵军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肛肠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学科作为一种学术分类,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龙头和核心,在学校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高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挥,都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一方面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学科的级别层次越来越清晰,表现为新兴学科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科学高度综合,一门科学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表现为各门科学之间的互相结合、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对学科定位,即对内涵与外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作者:田振国;柳越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