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32例分析

陈小平

关键词:脑梗塞, 急性, 灯盏花注射液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起在3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于灯盏花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对比对照组治愈率(P<0.05),总有效率( 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疗法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作用小,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理想用药.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橄榄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胃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橄榄解酒饮由橄榄、枳木具子等药物组成,目的: 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胃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连续5天.制作胃肠组织病理切片, 光镜下观察,与护肝胶囊对照.结果:光镜下,模型组胃肠粘膜充血,粘膜上皮细胞脱落.橄榄解酒饮大剂量组胃肠粘膜充血不明显,腺上皮出现轻度脱落;中、小剂量组胃肠粘膜各层已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可见轻度脱落.结论:橄榄解酒饮具有良好的保护胃肠道粘膜作用.

    作者:彭勃;苗明三;朱平生;王颖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唐宗海治血理脾胃学术思想特色探微

    唐氏总括了中焦脾胃在气、血、水、火诸血证病机中 ,有间运上下的作用.据此提出(1)治血凉血,独取阳明.应以泻胃夺实,清泻阳明为法;( 2)治血摄血,首理脾土.因血运上下,全赖脾气统摄;(3)治血复正,重视中焦.因血生于脾胃,复正必壮化源,精微才能上输心肺而化血.观其施方用药,皆以调理脾胃为基础,可谓治血独具匠心.

    作者:赵文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电针百会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3种亚型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NO含量及3种亚型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灰质3种亚型NOS(nNOS、iNOS、eNOS)的表达 ,观察脊髓损伤后3种亚型NOS表达.结果:电针百会能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O含量,与损伤组比较P<0.01;电针百会组脊髓灰质nNOS、iNOS表达显著低于损伤组( P<0.01),电针百会组脊髓灰质eNOS表达显著高于损伤组(P<0.01).结论: 电针百会能上调脊髓灰质eNOS表达,同时下调脊髓损伤所致nNOS、iNOS的异常表达,从而减少总NO的生成量,降低损伤引起的毒性作用,对脊髓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晓军;李伊为;陈东风;杜少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运用温阳通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分析

    根据AS患者是以禀体阳虚,督脉无以温煦,又风寒湿邪侵袭,脉络瘀阻致痹症的理论,用温阳通痹为主治疗AS患者40例.结果:8项临床观察项目中有7项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1),SCHOBER试验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P >0.05).临床治愈8例(20%),显效15例(37.5%),有效16例(40%),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 %.并且认为临床治愈及显效患者均需长疗程.

    作者:蔡建成;钱国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探要

    目的:提议当前影响中药疗效的各种因素与解决办法.方法:整理名老中药师江照云老师的技术经验,对中药种植采收、运输保管、加工炮制、配方标准、煎药方法等一条线质量下降问题,以实例论证提出上述改进理由.结果与结论: 归纳影响中药疗效二大因素即中药供求紧张与中药受到市场经济冲击之下,国家主管部门需帮助中药各个环节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中医药学.

    作者:柳献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笔者就<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作者:吴启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膳食脂肪对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结了11项膳食脂肪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其中5项研究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负关联或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正相关.

    作者:徐鸣;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SLE中医证候的意义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积淀丰厚,内涵深邃.人类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应该基于对现代生命科学基本原理与新进展的准确理解与全面分析.藉此,笔者将开展的利用芯片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证候的思路分析如下,以与同道共鉴.

    作者:禤国维;吴元胜;范瑞强;吴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白头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含有三萜皂苷、三萜酸、木脂素、白头翁灵、白头翁英、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胡萝卜苷以及糖蛋白等成分.其中对三萜皂苷成分已有深入研究,分离鉴定十九种,分属于羽扇豆烷型和齐墩果烷型.白头翁药理活性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作者:钟长斌;李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毓宫胶囊对肾阳虚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毓宫胶囊对子宫发育不良肾阳虚大鼠ER的影响及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先将健康雌性鼠龄35~40天大鼠分组进行双卵巢切除后加地塞米松磷酸钠肌注诱导肾阳虚子宫发育不良模型,再用不同药物及毓宫胶囊溶液灌胃18天后处死大鼠取出子宫,分别测定子宫重量、湿重百分比及大鼠子宫ER含量.结果:各组比较显示毓宫胶囊能使大鼠子宫重量增加,子宫湿重百分比上升,并能使子宫内膜ER含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毓宫胶囊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去卵巢大鼠子宫湿重,湿重百分比增加,子宫组织E R含量增加,而促进子宫发育.

    作者:杨鉴冰;崔晓萍;王宗柱;许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动灵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92例分析

    观察胃动灵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将92例FD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用胃动灵及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胃动灵可明显改善FD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胃肠排空功能有关.

    作者:刘延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艾与蕲艾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蕲艾是艾叶中著名的品种,道地药材.介绍了艾与蕲艾的植物学特征和药用历史、用途与疗效;综述了各地艾叶品种的挥发油含量、成分及其各成分的相对比例,艾的成分及含量,不同采用期和不同提收方法蕲艾油含量的变化,以及水蒸汽蒸馏母液的成份与含量;探讨了艾与蕲艾的综合开发战略 ;并综述了艾与蕲艾开发的现有技术,产品的相关专利和市场信息.

    作者:洪宗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脑泰方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探讨脑泰方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利用放免法测定脑组织TXB2、6-Keto-PG1a及其血清TNF-2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TXB2、及其血清TNF-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 而6-Keto-PG1a含量则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泰方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脑组织TXB2及其血清TNF-a的含量(P<0.05或P<0.01),并能显著升高脑组织6-Ke to-PG1a含量(P<0.05),且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脑泰方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XA2与PGI2的相对平衡以增加脑血流量和减少TNF-α的生成,减轻TNF-α激活的炎性介质的致炎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脑泰方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与其调节TXA2与PGI2的相对平衡和抑制TNF-a的分泌有关.

    作者:贺运河;张凤娥;胡彬文;葛金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探析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摸索,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宗文;谢华;张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行气活血开闭固脱法治疗休克的机理研究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有学血循环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组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压下降,收缩压10.61KPa(80mmHg)以下 , 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而数、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紫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中医学的厥脱.

    作者: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低水平铅暴露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在生长发育早期受到上述水平的铅中毒影响,虽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学者的研究发现,其空间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到了成年期,即使血铅降至正常组水平,基学习能力仍然低于正常大鼠,说明铅对生长发育期脑的影响,特别是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作者:徐鸣;叶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热瘀相搏是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关键探析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发病机理错综复杂,治疗十分困难,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60%~80%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历时半个多世纪,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若能穷源竟委,既识得全局之常,又晓其中之变,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兹就此作一探析.

    作者:陈卫平;刘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刺安眠穴治疗颈椎病引起失眠32例分析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继发症状,在颈椎病患者中的有较高发生率.对颈椎病所导致失眠,笔者采用针刺安眠穴的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承气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IL-6 、IL-10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IL-6、IL-10 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治疗组在伤前3小时及伤后6小时、12小时给与大承气汤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伤后24小时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取血处死,检测相应指标.结果;大承气汤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具有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作者:蔡光先;王银山;周兵;郑爱华;胡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简析

    介绍了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治学活用、科研创新,用药甘平醇正的孟河医学思想特色.单教授多年来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脾胃病理论的基础上,坚持脾胃病现代实验研究,相继创制了如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仁术健胃颗粒冲剂,治疗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和胃胶囊 ,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舒合剂,治疗急症胃痛的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后虚损的参芪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成药方剂,有的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医药现代化和脾胃病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连恩;杨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