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祛瘀利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8例

夏智波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证治, 祛瘀利浊
摘要:自拟祛瘀利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观察,设治疗组(祛瘀利浊汤)78例,对照组(前列康片)30例,疗程2个月.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率35.9%,总有效率89.7%;对照组痊愈率20%,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出瘀浊阻滞精室为CP的病机核心,其亦为CP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治疗上以祛瘀利浊为基本治则贯穿于CP的治疗的整个过程,并探讨了祛瘀利浊法治疗CP的机理.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退热合剂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退热合剂对内毒素致热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降低小鼠仙台病毒性肺炎的肺指数及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体外抗病毒实验证明,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比.

    作者:王秋;方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的一种.发病原因不明,许多专家认为:与EB病毒、逆转录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密切相关.研究认为B19引起慢性关节炎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其主要为T细胞、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HSPS)介导的免疫损伤.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效,深入研究其病因病机,必将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开启希望之门.

    作者:金明秀;于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证应用集粹

    龙胆泻肝汤是临床中常用方剂,由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生地黄、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近十余年来,诸多医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兹就有关应用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探

    将慢性心衰早中晚三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分析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规律,进而探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得出心衰初期中医多属气阴两虚,以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心衰中期以气虚血瘀痰阻多见,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异常;心衰晚期以心肾阳虚,阳气虚脱,血瘀痰凝水泛为主,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构的改变.

    作者:张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金匮要略》中纳药法的运用考释

    纳药法,亦称塞法,是指将药物研末或捣烂,以纱布、丝帛等包裹之,或将药粉制成各种剂型,塞入耳、鼻、阴道、肛门等体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纳法用于妇人带下、阴吹、上焦寒湿等多种病变,这种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给药方法,药专力宏,在临床上久用不衰.

    作者:张苏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临床评价

    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因缺乏特征性体征,诊断较为困难,易被忽略.为了提高诊疗效果,根据Bogduk对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研究,通过对130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对其诊断标准以及中医手法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对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临床症候群深入认识,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其二,中医手法治疗,具有有效性、持续性、可补性三大优势;其三,深化对颈椎小关节形态学的三维研究,为手法的针对性和安全性提供必要保证.

    作者:王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的研究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风眩为本虚标实证,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涉及心、脾,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治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属风痰闭阻清窍,阻滞舌本脉络.其中,风痰阻络者,治宜祛风除痰,宣窍活络;肾虚精亏者,治宜滋阴益髓,补肾利窍.

    作者:王永炎;郭蓉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股动脉注射蕲蛇酶治疗Ⅲ期脉管炎120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TAO)是中青年男性常见周围血管疾病,致残率高,且难以治愈.笔者从1998年6月~2001年6月共选择3期TAO患者120例,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子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益脉降压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胶囊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口服益脉降压胶囊和卡托普利,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FBG无显著差异(P>0.05),FPI、TNF--α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与其治疗前比较,FBG无明显变化(P>0.05),FPI、TNF-α显著降低(P<0.01或P<0.05),ISI显著高于(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PI、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I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FPI与TNF-α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两组血压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复查上述指标.

    作者:段学忠;李猷河;蔡新吉;杨丁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黄角汤对大鼠脑梗塞模型ET、CGRP、SOD、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ET、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CGRP、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黄角汤组ET、CGRP、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与纠正血浆ET/CGRP、SOD/MDA平衡失调有关.

    作者:常学辉;张介眉;陈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平前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6例

    平前汤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补肾、温阳益气功效.运用平前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46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患者症状、肛诊及前列腺液(EPS)检查等方面证实有明显治疗作用.提示:平前汤有抗菌消炎、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增生、调节免疫等作用.

    作者:杜位良;胡节惠;王久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瘤Rb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探明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瘤Rb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来测定瘤组织中Rb蛋白含量,通过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树舌多糖GF组、猪苓多糖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即树舌多糖GF、猪苓多糖明显增强HepA瘤组织中Rb基因的表达;树舌多糖组与猪苓多糖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即树舌多糖GF更能显著增强Rb基因表达,优于猪苓多糖.因此可初步认为,作用于抑癌基因Rb并使之表达增强,是树舌多糖GF抗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庆梅;刘丽波;潘洪明;于英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组方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药组方、替加氟生理盐水对各组肿瘤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小鼠的皮下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中药组方治疗组的皮下瘤重,cyclinD1标记指数和PCNA标记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且抑瘤率为43.09%,与替加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组方能有效降低小鼠Lewis肺癌细胞cyclinD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作者:张维彬;梁朝晖;石灵春;谭敏;何青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抗澳转阴汤干扰素并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笔者于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用抗澳转阴汤合α-2b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并随机与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治疗72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星;李力强;宾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针灸与基因表达

    从针灸机理、针灸疗效和基因针治疗疾病等方面,对针灸应用基因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针刺镇痛、抗炎、抗损伤及艾灸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某些基因水平的调控作用.虽然针灸与基因技术相结合的研究中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两者结合将会揭示生命科学中的许多奥秘,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作者:沈梅红;李忠仁;张春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磁化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磁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肥胖指标及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具有减肥效应的同时,在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胆固醇(T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张丽;李东书;盛丽;蒋中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经》治病以人为本

    <黄帝内经>一书,重自然,重社会,重人身,勾画了天地人广泛联系的宇宙间生命活动图式,系中国古代生命科学集大成之作.现仅就以人为本的医疗思想,作一粗略陈述.

    作者:赵明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root dropping Pill)是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现代药学新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高效、速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通过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洁;林杰;李征;黄晓敏;曹永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脾虚证胃肠粘膜屏障保护功能的研究集要

    探讨脾主卫外功能的实质,从五个方面对近十余年脾虚证消化道保护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1.胃肠粘膜屏障功能减低;2.胃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状态较差;3.肠道菌群失调;4.胃肠激素中前列腺素、前列环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下降,生长抑素亢进;5.自由基在胃粘膜异常增高.展望:胃肠道作重要免疫器官,弄清脾虚证胃肠道粘膜内T细胞亚群,尤其是B细胞的改变并结合全身的免疫功能,可进一步全面地揭示脾虚证的本质.

    作者:王文波;谢湘峰;程艳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白灵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对血清sIL-2R,IL-2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探讨慢白灵胶囊对CML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CML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实验组采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对照组用靛玉红治疗,均采用单盲法.结果:(1)CML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使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后,升高的sIL-2R水平有明显回落(P<0.01),而降低的IL-2水平则有明显升高(P<0.01),且疗效优于靛玉红对照组(P<0.01).结论:CML患者存在着免疫抑制,慢白灵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免疫抑制,这也许正是慢白灵取得疗效的机理所在,也是其疗效优于靛玉红的原因.

    作者:庞爱明;崔宇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