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化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张丽;李东书;盛丽;蒋中越

关键词:肥胖症, 针灸疗法, 高脂血症, 磁针器
摘要:目的:观察磁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肥胖指标及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具有减肥效应的同时,在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胆固醇(T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的一种.发病原因不明,许多专家认为:与EB病毒、逆转录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密切相关.研究认为B19引起慢性关节炎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其主要为T细胞、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HSPS)介导的免疫损伤.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效,深入研究其病因病机,必将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开启希望之门.

    作者:金明秀;于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黄角汤对大鼠脑梗塞模型ET、CGRP、SOD、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ET、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CGRP、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黄角汤组ET、CGRP、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与纠正血浆ET/CGRP、SOD/MDA平衡失调有关.

    作者:常学辉;张介眉;陈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疑难杂证四则例析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也是针灸治疗的根本法则.特别是在疑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辨证准确,才能使其治法合理,取穴精当,手法适宜,也才能作到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

    作者:李荷英;刘世琼;骆文郁;姜文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通络活血热敷灵治疗骨伤骨病360例临床研究

    报告了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散寒、除湿止痛,接骨续筋之法,突出了把散剂通过自热技术发热,使敷药的药力渗透到伤痛内部,达到治疗骨伤疾病的目的,使其提高疗效的原理,研制出通络活血热敷灵治疗骨伤疾病360例,对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后疼痛及风寒湿痹所致肢体疼痛等症均取得明显疗效.笔者近3年来通过用此热敷灵外敷贴疼痛部位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增生及肿痛、风寒湿痹所致的疼痛,并进行疗效观察,除7例效果欠佳外,治愈好转率达98.06%,经6个月至一年的随访,效果确切、稳定.对照组比较观察治疗,P<0.05,有显著差异.

    作者:喻永光;唐大军;喻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磁化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磁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肥胖指标及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具有减肥效应的同时,在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胆固醇(T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张丽;李东书;盛丽;蒋中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症疫毒例案剖析

    [病案]党某某,女,27岁.1974年6月28日初诊.患者初病发热下痢,3日后因休克即夜送至县医院抢救,翌日上午8时休克得到纠正.下午4时起,突又高热,神识昏迷,经省与地区传染病院多次会诊,采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已历21天,经病房患者推荐,始邀余诊治.

    作者:王绵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生精Ⅰ号对不育症精子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对生精Ⅰ号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与五子衍宗丸对照.方法:治疗组口服生精Ⅰ号,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五子衍宗丸,6g,2次/天,2个月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2.94%,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显效率为20.31%,总有效率为53.12%.结论:生精1号能明显增加精子密度,提高精子活力,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疗效显著.

    作者:邹如政;冯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证应用集粹

    龙胆泻肝汤是临床中常用方剂,由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生地黄、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近十余年来,诸多医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兹就有关应用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温通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

    温通汤由活血化瘀药配伍温里散寒药组成.经初步应用于临床,并与对照组桂枝茯苓丸进行比较,共观察60例,其中治疗3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3.3%,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真气意念调息对人体血液学与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应用意念调息功法对56例阴虚、阳虚患者进行气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证候,以及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c(血小板)、IgG、IgA、IgM(免疫球蛋白G、A、M)、C3与CD3(T细胞总数)、CD4、CD8(T细胞亚群)等血液学、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全部5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摒弃杂念,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2次,每次1h.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每次1h,每天2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观察了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不同阴虚证、阴虚证治疗前后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对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意念调息功法对于阴虚、阳虚患者的相关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真气意念调息是一种良好的强身健体和促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体育疗法.

    作者:刘家骏;明海霞;李生财;刘健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顾护胃气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探析

    心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胃部痞塞、胃痛、反酸、呃气、泄泻,往往加重病情或成为发作的诱因,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因此顾护胃气应贯穿于心血管治疗的始终.指出:在治疗心血管时,要时时注意顾护脾胃.其一,掌握适应症;其二,中病即止;其三,使用反结法.认为病人注意饮食宜忌亦相当重要.

    作者:王振涛;史小青;朱明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肿瘤放疗毒副反应23例分析

    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是诸多恶性肿瘤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失去手术时机的恶性肿瘤及转移性恶性肿瘤姑息治疗,而对于某些类别的恶性肿瘤,放疗已成为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贺西征;卢乐萍;尹富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参与黄芪配伍免疫作用的药理研究

    综述了近几年关于含有人参和黄芪复方的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从免疫生物学效应和免疫调节效应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人参与黄芪的配伍不仅在抗肿瘤及治疗免疫缺陷病方面具有独特疗效,还有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认为人参和黄芪这一药对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疾病的预防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方永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进行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

    作者:邓铁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IL-5诱导的嗜酸粒细胞的存活研究

    目的;研究白介素-5(IL-5)对嗜酸粒细胞(EOS)的诱导作用及雷公藤对其的抑制,从而探讨雷公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制备的EOS加入IL-5及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同培养,以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IL-5诱导EOS存活的作用.结果:大于5pg/ml水平的IL-5明显提高EOS的存活,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雷公藤内酯醇抑制EOS的存活从50nmol/L开始,1000nmolL抑制作用强,而当IL-5浓度为1000pg/ml或更高时,其诱导的EOS存活不能被任何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所抑制.结论:IL-5能够诱导EOS的存活,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IL-5对EOS的诱导作用,可能在哮喘抗炎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焦红军;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金匮要略》中纳药法的运用考释

    纳药法,亦称塞法,是指将药物研末或捣烂,以纱布、丝帛等包裹之,或将药粉制成各种剂型,塞入耳、鼻、阴道、肛门等体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纳法用于妇人带下、阴吹、上焦寒湿等多种病变,这种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给药方法,药专力宏,在临床上久用不衰.

    作者:张苏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root dropping Pill)是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现代药学新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高效、速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通过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洁;林杰;李征;黄晓敏;曹永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伤寒论》研究札记

    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进行研究.指出,炙甘草汤能治之脉结代、心动悸是外感热病所引起,非能医治一切心脏病引起之脉结代、心动悸.同时对关于脉结代与心动悸、关于脉结代、关于炙甘草汤的配伍、关于炙甘草汤中的药物作了阐述.认为,炙甘草汤用之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之心律不齐疗效佳,对风湿性心脏病之心律不齐有小效,对冠心病及高血压之心律不齐几乎无效.

    作者:柯雪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经》治病以人为本

    <黄帝内经>一书,重自然,重社会,重人身,勾画了天地人广泛联系的宇宙间生命活动图式,系中国古代生命科学集大成之作.现仅就以人为本的医疗思想,作一粗略陈述.

    作者:赵明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肠传导与脏腑气机的内在联系辨析

    脏腑之浊自魄门出,大肠传导不仅排泄糟粕,更重要的是疏调五脏六腑气机.大肠腑气通畅,则胃可降浊、脾能升清.脾胃升降枢纽正常,又有助于大肠的排浊功能.腑气畅,则肺能主宣降,从而恢复肺主一身之气之功;腑气畅,则肝能主疏泄.提出: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应重视调畅大肠气机,从而恢复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为防治脏腑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思超;王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