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东升
从心的生理病理角度,论述心气虚在心的病理变化以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中的地位.并提出补气活血、温阳利水,标本兼治,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是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方法.
作者:罗智博;刘辛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内瘘是指左或右上肢动脉与临近浅表静脉吻合而成.血液净化疗法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对68例内瘘透析护理观察,无感染失败.介绍如下:
作者:王颖;谢静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或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79例,经产妇21例.年龄为22~42岁.对照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81例,经产妇19例,年龄为22~40岁.
作者:刘晓萍;李爱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紫荆皮是治疗跌打损伤活血通经常用的中药.为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lataFinet et Gagnep的干燥根皮.近年来发现一种紫荆皮的混淆品.经鉴定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树皮.本文对两者进行性状、紫外光谱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仪器与材料
作者:杨德庆;谭亚非;赵庆忠;王丽;许丽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调脂散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降脂作用.方法:采用喂养法建立实验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调脂散胶囊组可明显降低肝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结论:调脂散胶囊有很好的降低肝脂肪的作用,为调脂散胶囊作为防治脂肪肝的临床治疗用药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王建明;陈晓云;高松;姜松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张学文教授是著名中医内科学家,1935年10月生于陕西汉中,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急症脑病协作组组长、陕西省科协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中医内科学会名誉主任、省中医急症学会主任委员.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作者:王景洪;张宏伟;刘冬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所处地区盛产鹿茸,参与实际管理积累的一些经验.对鹿茸的如下成分、组织学结构和微量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1鹿茸的结构成分
作者:林万鹏;林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陈克忠教授是山东省著名老中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逾50余载,德高望重,学术精湛,名驰遐迩,处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巧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崩漏、老年性阴道炎等疑难杂症,屡获良效,现举验案四则如下:
作者:赵玉霞;陈秀杉;孔令均;陈克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肿瘤术后多元气大伤,气血亏耗,而体内的痰浊、瘀血、余毒犹存,虚中挟实.机体抵抗力、自稳功能和抗病能力降至极点.认为辨证治疗肿瘤术后诸证,不仅可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可以治愈.对术后放、化疗后病人的病机特点,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法作了阐述.
作者:吴海良;李洪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笔者采用耳穴割治放血方法治疗银屑病.对23例病人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姜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该药的生药鉴定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药物资源提供鉴定依据.方法:应用了原植物形态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包括各不同部位的组织、粉末特征)及纸层析鉴定方法.结果:可为该药的使用提供鉴定方法并为制定鉴定指标提供依据.
作者:翟延君;冯夏红;丛峰;李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其梗阻和刺激症状严重地影响这一人群的生存质量.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与物理治疗.其中物理治疗多经直肠或尿道.笔者采用超高电压体外取穴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耿引循;孙海花;于娟;庄平;赵音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根据长年医疗实践,总结出采用益气养阴中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治疗75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学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阻肺(COPD)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扶正固本法有抗衰老、抗氧化、改善肺通气功能等作用,是建立在中医病理生理基础上的手段与方法.对COPD临床稳定期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且被大量临床观察与实验证明,它对于阻止症状发展和疾病的反复加重;保持适当的肺功能;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作者:田正鉴;邹新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现代心血管医学已从以生理为基础发展至分子水平,其未来在于是否能谨慎地将基础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引入心血管的主流.新近资料提示: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事实上只是延迟了心血管病对死亡率的影响.在临床上,笔者也观察到: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诊断明确,但内科治疗及术后调治上方法单一,疗效不确定,且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及个体对药物敏感程度低的现象,使现代医学常常束手无策.也正因如此,中医药非但未被现代科技的浪潮淹没,反而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
作者:张浩;朱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皮肤组织坏死为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原因多样,均表现为皮肤组织的坏死、缺损、形成创面,不易愈合.笔者自1994~1999年采用我院传统自制一效膏外敷治疗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潘宇;侯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赵冠英(1926~),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历任副主任、主任等职,现兼任解放军中医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内科学会理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审委员会军事医学专业组评审委员、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等职.
作者:吴整军;张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老年人的衰老是渐进的,是整体水平上的物质匮乏和机能低下,痰浊、瘀血是随五脏衰老逐渐形成的.论述了老年人的体质特.点是虚和瘀,虚即肾虚、脾虚、脏腑气血津液皆虚;瘀即痰浊、瘀血淤滞.老年病用药当以补虚为主,兼补兼消,宜方大量小,选用丸剂,以图缓收之功.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医药专业术语的翻译与普通语词的翻译不尽相同.大的差别是:普通语词在归宿语中往往可以根据上下文做灵活的表达,专业术语则不然.而中医药学中的某些术语的翻译则更具特殊性.由于中医药学是中国所特有的传统医学,那么在翻译它的某些专业术语时,既要考虑到它的专业传统性,又要考虑到它的国际交流性.笔者即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作者:丛立;高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