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透析用臂托舒适垫的设计与应用

李林林;于艳;李亚娟;孙锐玲;张拉拉

关键词:漏血报警装置, 舒适垫,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带有漏血报警装置的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体舒适垫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降低透析治疗过程中漏血的发生率.方法 该装置包括肢体舒适垫部分和无线呼叫手环,肢体舒适垫上带有漏血监测装置,发生漏血时,无线手环呼叫器会发生蜂鸣警报.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拟行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带有漏血感应装置的内瘘肢体舒适垫;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传统内瘘肢体舒适垫.比较两组患者的脱针率及漏血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改良后带有漏血感应装置的内瘘肢体舒适垫应用方便,患者脱针率低,漏血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透析用舒适垫的设计理念符合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体固定与舒适要求,同时能够感应治疗过程中内瘘肢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漏血,为透析患者的治疗安全增加的保障,减轻透析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基于铜氨法的高精度自动化氧气浓度检测仪的设计

    目的 针对制供氧设备原位、快速、精确的氧气浓度测量需求,设计一种基于铜氨法的高精度、自动化氧气浓度检测仪.方法 综合采用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现有铜氨法测量装置进行优化和改进,其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气液管路、测量光幕传感器、步进电机、双向蠕动泵、旋转叶轮、高浓度氧测量管和控制系统等.结果 系统结构合理,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0~99%范围内氧气浓度测量精度为1%,99%以上范围内氧气浓度测量精度为0.1%.结论 本系统减少了测量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了铜氨法氧气浓度测量的自动化程度、环境适应性和精确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作者:丁攀;戚路宽;郭伟;汤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磁共振三维双反转恢复序列在早期诊断视神经脊髓炎和评价预后的价值

    目的 分析磁共振三维双反转恢复序列(3D-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3D-DIR)在早期诊断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和评价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选择50例疑似NMO患者,联合应用血清NMO-IgG定量检测和3D-DIR检查.结果 共确诊43例(86.0%)NMO,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3.3±0.9)d.脑部呈T1W低信号,T2W和FLAIR高信号,平均累及部位(5.7±1.4)个,分布于侧脑室周围、延髓、大脑白质、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脑桥、间脑;T1W平均信号强度0.88±0.22,T2W平均信号强度2.69±0.46,FLAIR平均信号强度2.47±0.53.视神经和视交叉呈FLAIR高信号,平均信号强度2.45±0.33.脊髓呈肿胀、坏死、空洞病变,累及中央部位的灰质和白质,呈横贯性;病灶长度平均(4.8±1.2)个椎体.治疗后脑部、视神经和视交叉及脊髓的信号强度均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IR在早期诊断NMO和评价预后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千朋;张华文;周欣;康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结合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近红外漫射光血流成像技术

    近红外漫射相关光谱与断层成像(DCS/DCT)是一类实现生物组织血流测量和成像的较新技术,其中图像重建方法与血流成像的质量密切相关.目前常用的解析表达式和有限元方法存在局限性,影响了血流重建图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本文根据一种新型的N-阶线性算法,并结合Tikhonov正则化方法提出了DCT的血流重建技术(称为Tikhonov-DCT技术).在本技术中,通过光子在组织中的蒙特卡罗仿真,被测组织的几何形态和内部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外,Tikhonov正则化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图像重建问题的病态性,提高了成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在真实头部模型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利用Tikhonov-DCT重建的异常组织血流数值和位置准确,边缘保持较好.本技术有潜力用于优化光学传感器位置和数量,以及应用于各种生理及临床中的血流成像中.

    作者:张晓娟;徐金荣;桂志国;白馨;左佳;刘祎;尚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用X线机球管灯丝加热方式的改进

    本文围绕着屡烧X线球管灯丝的4台X线机,通过研究分析引起故障的原因,对设备硬件与软件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和改进,成功地对故障机器进行了修复,有效地延长了球管的使用寿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于乃群;汪文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I产品的模拟对抗测试研究

    由于临床数据集的建设难度大,且数据构成、数据容量、标注标准化程度要求较高,使用测试集评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产品泛化能力的推广难度较大.作为标准测试集的补充,使用对抗性样本有可能提供有意义的扩展.本研究根据数学物理模型对现有数据进行变换,观测AI的变化.结果 发现不同的算法在图像压缩、图像裁剪、图像滤波测试中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本文在模拟对抗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将该方法运用于算法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新的角度反应AI产品的性能,辅助对其泛化能力的评价.

    作者:孟祥峰;王浩;张超;任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球医用电动弯曲内窥镜专利技术分析

    国内在医用电动弯曲内窥镜的研发与制造水平与日本、美国等技术领先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为揭示该技术领域的全球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以全球医用电动弯曲内窥镜相关专利为分析样本,梳理并总结电动弯曲内窥镜各主要部件技术发展演进路线,详细剖析传感器技术与机器人概念在医用电动弯曲内窥镜专利技术中的应用程度与效果.我们希望本研究能为国内内窥镜业内人士提供一份详尽的技术解读,帮助研发人员掌握国外竞争对手的研发方向与路径,有针对性地加快研发步伐,掌握核心技术,打破竞争对手的专利壁垒.

    作者:朱文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的可穿戴式设备的设计

    血液动力学一直是研究大脑的一个重要方法.近几年,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fNIRS)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大脑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近红外光谱成像通过测量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来反应大脑的活动状态.近红外光谱成像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测技术,同时有许多的优点,比如测量速度快、操作简单、在空间和时间方面都有较好的分辨率,所以近红外光谱成像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研究.但是现阶段的近红外光谱成像大部分依然是不可以穿戴式、不可便携的,同时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可以自由移动的.本文设计了一个低成本、低功耗、可穿戴和支持无线传输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发射两种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760 nm和850 nm),测量大脑中血液的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计算出大脑的活动变化.我们使用3D打印技术为系统设计了合适的外壳.同时该系统在锂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工作数个小时.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检测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并能反应大脑的活动状态.

    作者:陈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影响DR双下肢全长拼接技术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

    目的 探讨对影响数字化X线摄影双下肢拼接技术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拼接技术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PACS系统中进行双下肢全长摄影进行质量控制前后各100例图像,通过对拼接图像的质量和下肢力线等进行分析,比较质量控制前后图像优质率和重摄率的差异.结果 双下肢全长摄影质量控制前100幅:甲级片55幅、乙级片38幅、丙级片7幅,甲级片率为55%,下肢力线测量准确率81%,重复摄影率33%;质量控制后图像100幅:甲级片75幅、乙级片25幅、丙级片0幅,甲级片率为75%,下肢力线测量准确率98%,重复摄影率5%.质控后拼接图像质量得到很大提升,甲级片率提升20%,重复摄影率下降28%,下肢力线测量准确率提升17%.结论 DR全长拼接摄影有必要对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质控后图像质量明显提升,对骨科开展下肢各种矫形手术的术前、术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陈进良;袁华;冯剑楠;宫林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肺癌组织间插植放疗中两种驻留点优化方案的剂量分布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肺癌组织间插植放疗计划中驻留点以线状排列方案与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的剂量分布的差别.方法 针对14例铱源(192Ir)后装近距离组织间插植照射患者,分别设计驻留点以线状排列的插植计划和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的插植计划;并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参数包括:95%的CTV靶区受到的照射剂量D95、D90和D50;100%处方剂量所包绕的CTV体积V100、V150和V200;患侧肺和全肺1 cc所受照的剂量D1cc、D5cc和平均肺剂量;患侧肺和全肺体积V10、V20和V30;心脏平均剂量(MD)和D50;脊髓D1cc、D5cc和MD;肋骨D1cc、D5cc和MD.在SPSS 19.0统计软件中,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种优化方案的各参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剂量参数比较上看,驻留点线状排列方案的插植计划相对于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插植计划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是一种合理可行的计划优化选择方案.

    作者:杨波;孙小杨;庞皓文;吴敬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一种透析用臂托舒适垫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设计一种带有漏血报警装置的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体舒适垫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降低透析治疗过程中漏血的发生率.方法 该装置包括肢体舒适垫部分和无线呼叫手环,肢体舒适垫上带有漏血监测装置,发生漏血时,无线手环呼叫器会发生蜂鸣警报.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拟行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带有漏血感应装置的内瘘肢体舒适垫;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传统内瘘肢体舒适垫.比较两组患者的脱针率及漏血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改良后带有漏血感应装置的内瘘肢体舒适垫应用方便,患者脱针率低,漏血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透析用舒适垫的设计理念符合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体固定与舒适要求,同时能够感应治疗过程中内瘘肢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漏血,为透析患者的治疗安全增加的保障,减轻透析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李林林;于艳;李亚娟;孙锐玲;张拉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数据集管理与评价方法研究

    数据集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器械研发、训练、验证、优化的重要资源,是产业链上游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的关键时期,如何规范和引导企业、医院、第三方机构等社会力量建设与管理数据集,关系到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与持久繁荣,关系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风险性,也关系到我国海量医学数据红利能否释放.国内外对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数据集的管理与评价尚未建立专业标准,缺乏专用的可操作的方法体系.本文结合数据集建设实践经验,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数据集管理与评价策略提出具体的建议,从医疗器械质量评价与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视角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与方法要求,旨在帮助行业加强对数据集质量管理的重视,通过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管理,确保和提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作者:王浩;孟祥峰;王权;任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影像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评价方法研究

    影像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其性能的量化评价往往需要在测试集上进行,而指标的定义和检测方法是产品质量评价的关键依据.当前进入临床转化与上市注册阶段的影像类人工智能产品的预期用途包含检出、分类、病灶分割和几何测量等多种功能.本文根据常见产品特性,研究了针对以上各种预期用途的评价方法,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统一评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孟祥峰;王浩;王权;张超;任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员管理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数据集质量的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新发展方向,其研发与质控需要高质量的数据集.人员是数据集的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数据集的建设过程和经验,分析了人员在各个环节对医疗影像AI数据集质量的影响,阐述了数据集建设与质控的过程中对人员管理(尤其是标注人员)的要求,例如选拔、评价和考核方面应当注意的因素,加强人员数据集的质控提出了建议.

    作者:王权;王浩;孟祥峰;刘艳珍;任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性低压低氧环境下富氧干预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探索在模拟急性低压低氧环境下采用便携式膜法氧气机进行富氧干预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形态学的影响,为氧气机的应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NC组)、低压低氧组(LO组)、低压富氧组(HO组),每组10只.采用小型动物实验用环境模拟舱模拟海拔6000 m高原低压低氧环境,LO组和HO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3 d,HO组每天在昼间富氧12 h,NC组暴露于空气中.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光镜观察海马CA1区HE染色.结果 LO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NC组(P<0.05)和HO组(P<0.05),HO组和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组变性锥体细胞数明显多于NC组(P<0.05)和HO组(P<0.05),HO组海马锥体细胞结构损伤显著减轻,变性锥体细胞数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模拟海拔6000 m急性低压低氧环境下采用便携式膜法氧气机进行富氧干预能有效减轻海马损伤,显著提高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阮俊勇;雷涛;董旭;翟明明;罗二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瑞典GETINGE 46-5型清洗消毒机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

    本文通过分析检修GETINGE 46-5型清洗消毒机常见故障,为同类型的清洗消毒机维修提供借鉴经验.本文对设备开机空气开关过载保护、循环泵压力过低、主洗时腔体温度错误、喷臂出水孔冲击力小、干燥阶段报错等故障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多年维修经验,在原有设备提供的故障代码的基础上,对一些程序没有报错但设备出现故障时,总结出一些维修解决方案,丰富了该设备的维修知识.

    作者:文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岛津大平板多功能X线机Safire 17故障维修

    目的 本文通过对岛津大平板多功能X线机Sonialvision Safire 17图像重建颗粒感明显及高千伏摄影报错相关故障维修2例进行分析,为同类设备的维修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分析在应用了画质提升软件包的Safire 2后,进行断层融合重建图像时,发现中心层面的图像仍然颗粒感明显,通过进入手动模式分别查找2例故障的原因.结果 故障为滤线栅开关位置不良,调整后经初始化恢复正常;高千伏摄影出现的错误代码,通过运用示波器查找分析故障原因,更换相关配件,故障解除.结论 对于该类故障,维修人员需要结合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原因,并根据错误代码提示进行维修,可以提高维修效率.

    作者:杨凯华;陈志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异常切应力对Glenn术后恢复情况的定量分析研究

    目的 评估双向Glenn手术(Bidirectional Glenn Shunt,BGS)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血管切应力特性,分析不同振荡切应力数据对评价Glenn术后恢复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磁共振扫描成像,采集8例BGS术后的肺动脉影像,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法获得重建三维BGS模型切应力和振荡切应力.结果 本次研究的8例先心患儿计算获得平均振荡切应力为(0.233±0.067)Pa.病例7中,上腔静脉和左肺动脉存在低切应力的情况,计算振荡切应力低值为0.14 Pa.结论 BGS术后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评价患者肺动脉个体化切应力模型和平均振荡切应力有助于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张弘;胡立伟;钟玉敏;洪海筏;孙琦;刘金龙;杜隽;王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床边移动DR图像归档管理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目的 提出并完成一种床边DR图像归档管理软件,以期为业内床边DR专职放射技师提供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管理手段.方法 分析了重症医学科专职放射技师的常规工作内容,介绍了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临床应用,叙述了图像自主获取方法及图像唯一性编码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成了床边移动DR图像归档管理软件.结果 该软件可以对人工检索刻录及系统自主抓取的图像进行唯一性编码标注,可实现图像组合查询,以及完成各项统计报表的生成工作.结论 该软件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重症监护室专职放射技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专职技师的工作效率.

    作者:朱俊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Pubmed科技论文的我国脑深部刺激领域基础研究态势分析

    目的 评价我国在脑深部刺激领域的基础研究态势.方法 采用自由词联合主题词的检索方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脑深部刺激领域的所有研究性论文,以此为基础,根据文献总数、影响因子>10的文献数、近十年发文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以及各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分析我国在脑深部刺激领域的基础研究规模、基础研究质量、基础研究增长情况以及主要科研机构.结果 我国在脑深部刺激领域的文献总数、高质量文献数、以及近十年发文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9篇、5篇和30.5%,上述三个指标的全球排名分别为第7、第13和第1.我国仅有1家机构在该领域的发文量进入全球前20.结论 我国在脑深部刺激领域的基础研究规模处于全球中上游水平,增速很快但质量偏低,仅一家机构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多数机构的国际影响力还很弱.因此,我国需发展更多实力较强的机构,着力提升基础研究质量,从而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及影响力.

    作者:陈娟;欧阳昭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低剂量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动脉CTA检查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上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其带来的电离辐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降低CTA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包括降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增大螺距及迭代技术等,旨在推进低剂量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作者:刘彬;郑加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

主管:医疗设备信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