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涎腺warthin瘤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45例分析

杨秀燕

关键词:Warthin瘤,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涎腺
摘要:[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warthin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warthin瘤FNAC检查的细胞病理学及术后组织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着重探讨其细胞形态学特点、诊断准确率、并发症及鉴别诊断.[结果]Warthin瘤FNAC检查阳性率为91.11%.典型warthin瘤细胞涂片中主要有三种成分:嗜酸性上皮细胞,反应性淋巴细胞和散在于黏液背景中的组织细胞及细胞碎片.[结论]FNAC检查可作为术前定性检查的重要手段,有效弥补了冰冻及常规切片检查的局限性,值得推广.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HLA与中国南方人群鼻咽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又名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迄今已知基因中等位基因多态性高的基因复合体,其多态性与鼻咽癌的遗传易感性有明显关系,同时HLA在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处理作用使其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综述HLA与中国南方人群鼻咽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龚哲;林志雄;胡盛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尿吡啶酚、尿脱氧吡啶酚、尿氨基末端肽在转移性骨肿瘤临床随访价值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尿吡啶酚(uPyd)、尿脱氧吡啶酚(uDpd)、尿氨基末端肽(uNTx)在肿瘤骨转移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46例,分别按肿瘤内科治疗原则选用化疗、双膦酸盐治疗、姑息治疗.治疗开始前测定基线uPyd、uDpd、uNTx水平,以后于第1、3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检测.记录骨相关不良事件(SRE).[结果]在1年随访期间,骨转移患者uPyd、uDpd、uNTx水平在含双膦酸盐治疗后1个月有明显下降(P<0.01).SRE发生时uNTx测定水平与SRE发生前近一次uNTx测定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Lg(uNTx/Cr)从2.24±0.12升至2.3l±0.13.[结论]uPvd、uDpd、uNTx水平能及时反映抗骨转移治疗特别是双膦酸盐治疗的效果:uNTx水平在SRE发生时有升高趋势,能提示骨病变的进展.

    作者:周彤;董春雷;胡岳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CAM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对20例正常涎腺组织和4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ACC组织中NCAM蛋白表达较高,阳性率为73.91%,与正常组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ACC组织中NCAM mRNA表达较强,阳性率为71.74%,与正常组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复发和转移的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阳性率均达90%,与无复发和转移的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阳性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AM与SACC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SACC转移行为关系不大,但可能在SACC的神经浸润中起介导作用.

    作者:林海升;施更生;朱敏;童永青;王沙彬;杨卫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PET/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MRI)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1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全部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前1周内和放射治疗50Gv时行DWI-MRI和PET/CT检查,观察标准摄取大值(SUVmax)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结果]与调强放射治疗前比较,治疗中(50Gy)的SUVmax值明显下降,而ADCmean,值明显上升.放射治疗前的SUVmax值和ADCmean值呈显著性负相关.在DWI序列上勾画的肿瘤靶区在普通序列如T2WI上会发生明显漂移.[结论]在初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DWI-MRI与PET/CT有相似的临床价值,但DWI-MRI不能够通过融合直接参与靶区勾画.

    作者:何侠;朱向帜;黄德健;李裕;吴建伟;沈文荣;魏宝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氟达拉滨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e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良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系统性增生疾病,骨髓或淋巴组织/器官中出现异常增生的组织细胞,吞噬自身血细胞,进而引起多脏器浸润及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高热、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1].病情常发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及治疗,预后很差.我们近期应用氟达拉滨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发HLH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昭;冯翠翠;付丽;王旖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和诊断标准.[方法]鼻咽癌初诊患者197例治疗前行颈部超声检查,并对随机选取的淋巴结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共计368枚,将细胞学结果与相应淋巴结超声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转移性淋巴结283枚(占穿刺淋巴结76.9%),绝大多数位于Ⅱ区、Ⅲ区和Ⅴ区(分别占42.8%、20.1%、21.9%),99.3%的淋巴结小横径大于5mm,80.9%为类圆形(SA/LA>0.5),多不显示高回声门部或呈偏心性,少数有淋巴结内液化坏死(18.0%),40.6%有包膜受侵表现,大多数血流丰富(71.0%),且阻力指数(RI)大于0.6.[结论]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有其特定的超卢特征,建议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标准为SA/LA>0.5或RI>0.6,并且小横径>5mm.

    作者:钱超文;徐栋;刘俊平;陈晓钟;姜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ET显像在原发性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PET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影像学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18氟-脱氧葡萄糖是目前常用的正电子显像剂,但它在肾细胞癌诊断中存在一定缺陷.目前,一些新示踪剂:18氟-氟胸腺嘧啶、11碳-乙酸盐、18氟-硝基咪唑等已逐渐投入临床使用.

    作者:胡裕效;朱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AFP、VEGF及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AFP、VEGF及STAT3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FP、VEGF及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AFP、VEGF、STAT3阳性率分别为16.0%、74.0%、34.7%,癌组织中AFP的表达分别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天性(P>0.05),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相关.VEGF的表达分别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TAT3的表达分别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VEGF阳性率在AFP阳性胃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普通型胃癌.胃癌组织中VEGF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FP阳性胃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更高、浸润性更强、预后更差的特殊胃癌.VEGF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AF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STAT3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支持VEGF基因直接由STAT3蛋白涮节的论点.

    作者:宋玉环;宁爱兵;汪运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影像支持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合理准确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6月51处(47例)触诊阴性需要活检病灶的处理.[结果]51处(47例)全部准确活检,其中手术完整活检13处(11例),麦默通旋切活检38处(36例).病理检查报告恶性7例.[结论]影像支持下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陆澄;殷虹;沈慧;陈飞;马晶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乙酰肝素酶在恶性肿瘤的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1)是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切糖苷酶,在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促进肿瘤进展的重要分子,HPSE-1表达调控机制的明确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旨在从正向和反向调控两个角度,就HPSE-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栾琪;孙静;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的变化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42例NPC患者作为放疗组予以放射治疗,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放疗前后NPC患者外周血清VEGF和bFGF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放疗前NPC患者血清VEGF和bFG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3个月NPC患者血清VEGF和bFGF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放疗后1年复发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持续异常(P<0.01),未复发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恢复正常(P>0.05).放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和bFGF的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011,r=0.7981).[结论]NPC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高表达,测定NPC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的变化对临床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军合;范学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直肠冲洗64例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直肠癌细胞脱落的情况和直肠冲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4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中应用生理盐水经肛门反复多次冲洗直肠,冲洗总量为1500ml.按照次序将冲洗液分装3瓶,对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并分析细胞学结果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中52例第一瓶冲洗液中有癌细胞,占81.3%;14例第二瓶仍有癌细胞,占21.9%;第三瓶没有找到癌细胞.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检出与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较高,应常规行直肠冲洗,冲洗液的总量应大于1000ml.

    作者:毕建军;周志祥;李中林;赵宏;白晓枫;周健国;赵东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ATM基因辐射防护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ATM基因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纠正情况,以评价ATM基因的辐射防护功能.[方法]利用电穿孔技术,将含有ATM基因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EBS7-YZ5转染到AT细胞,用潮霉素筛选以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检测ATM cDNA的转录以进一步验证;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在PEBS7-YZ5-AT细胞、PEBS7-AT细胞和未转染AT细胞经60Coγ射线0、1、2、3、4Gy照射后,观察比较三者间染色体畸变率(CAF)的差异.[结果]PEBS7-YZ5成功转进AT细胞,RT-PCR检测到ATM cDNA片段,在0、1、2、3、4Gv剂量下,PEBS7-YZ5-AT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AT细胞,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而PEBS7-AT细胞和AT细胞间无明显差别(P>0.05),三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升高.[结论]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被ATM基因纠正,ATM基因具有辐射防护功能,有望成为辐射防护剂.

    作者:罗加林;曹建平;邓清华;朱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多西他赛周给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周给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仞治患者予以多西他赛35mg/m2,于第1、8d给药,每21d为1个周期.[结果]30例可评价病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为26.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5个月,中位生存期7.8个月,1年生存率33.3%.毒副反应以粒细胞减少、乏力、脱发为主.[结论]多西他赛单药周给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崔文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涎腺warthin瘤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45例分析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warthin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warthin瘤FNAC检查的细胞病理学及术后组织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着重探讨其细胞形态学特点、诊断准确率、并发症及鉴别诊断.[结果]Warthin瘤FNAC检查阳性率为91.11%.典型warthin瘤细胞涂片中主要有三种成分:嗜酸性上皮细胞,反应性淋巴细胞和散在于黏液背景中的组织细胞及细胞碎片.[结论]FNAC检查可作为术前定性检查的重要手段,有效弥补了冰冻及常规切片检查的局限性,值得推广.

    作者:杨秀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50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全程IMRT治疗(IMRT组),同时50例行常规放疗(CRT组).所有的T3-4,N2-3病例均接受(顺铂或奈达铂每天30mg/m2)同步化疗,分别于d1~3,d22~24,d43~45进行.肿瘤疗效参照WHO标准,急性期反应评价参照RTOG标准.[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放疗,近期疗效IMRT组CR率为98.0%,高于CRT组的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IMRT组口干反应较CRT组轻(P=0.000),两组骨髓抑制无显著性差异(P=0.308).[结论]IMRT可以一定程度提高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且降低副反应率.

    作者:李斌;陈晓钟;王方正;姜锋;胡福军;冯星来;包婺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基于MRI的鼻咽癌临床分期探讨

    [目的]探讨鼻咽癌92福州分期与UICC分期的合理性,提出鼻咽癌TNM分期修订新的设想.[方法]7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均接受MRI检查,基本检查序列包括T1WI轴位,T2WI抑脂轴位及T1WI或T2WI冠状位,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2福州分期:Ⅱ期7例,Ⅲ期23例,Ⅳa期42例;T分期:T1 1例,T2 9例,T3 21例,T4 41例;N分期:N0 3例,N1 48例,N2 18例,N3 3例.UICC分期:Ⅱ期2例,Ⅲ期28例,Ⅳa期39例,Ⅳb期3例;T分期:T1 1例,T2 7例,T2b 2例,T3 21例,T4 41例;N分期:N0 3例,N1 8例,N2 58例,N3 3例.92福州分期Ⅲ~Ⅳ期病例占所有病例的90.3%:UICC分期Ⅲ~Ⅳ期病例占所有病例的97.2%.两种分期在临床分期和T分期中有较好的对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N分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MRI对软组织极高的分辨能力,以致现有的分期方法使临床病例过于集中Ⅲ~Ⅳ期,鼻咽癌TNM分期需要修订以适应学科发展.

    作者:胡望远;陈晓钟;王方正;姜锋;李斌;胡福军;冯星来;包婺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85例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8月,85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应用紫杉醇、DDP、5-Fu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采用DDP单药同步放化疗,放疗先采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部切线野,然后鼻咽原发灶改用面前野加耳前野,颈部改用电子线野加量,所有患者都接受根治剂量放疗,观察治疗疗效和耐受性.[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CR 84.7%,PR 15.3%;颈部淋巴结CR 91.2%,PR 8.8%.1、3、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和90.6%、77.4%和70.6%、55.1%和50.2%.早期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炎;晚期主要是口干和颈部肌肉纤维化,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适合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作者:徐正阳;陶庆松;郭建新;沈燕萍;周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2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VEGF及MMP-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9例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低分化胃癌患者血清VEGF阳性率(64.0%)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36.8%,19<0.05);且VEGF、MMP-2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的阳性表达与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322,P<0.01).[结论]VEGF和MMP-2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血清VEGF、MMP-2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了解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任伟;禹立霞;钱晓萍;邹征云;刘宝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原发性肾神经母细胞瘤1例

    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原发于肾脏非常少见.我科于近年诊断1例原发性肾神经母细胞瘤,现报道如下.1 资料患者女性,16个月.因发现腹部肿块20d于2005年8月1日入院.查体:双眼虹膜缺如,左上腹部膨隆,可及巨大肿块,超过腹中线,表面光滑无结节,界限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尿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B超、CT提示:左肾母细胞瘤伴肾门、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初诊为左肾母细胞瘤.于2005年8月4日行左肾母细胞瘤切除,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块主要位于肾内,约8cm×10cmx9cm大小,有坏死,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等,左侧肾上腺外形正常,未见瘤体累及;腹主动脉旁、肠壁、肠系膜可见较多肿大的淋巴结,部分互相融合.

    作者:周伶俐;王宗敏;赵志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