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飞蓟素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血小板生成素及受体mRNA的影响

丁汀;潘达亮;陈兆军;蒋挺英;陈峪;王云贵

关键词:水飞蓟素, 骨髓瘤, 多发性, 肾损害, 血小板生成素, 血管生成
摘要:[目的]观察水飞蓟素(silymarin,SM)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ntin,TPO)及受体mRNA(C-mpl mRNA)的影响.[方法]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31例为治疗组,对症支持保肾治疗及益肝灵(水飞蓟素)片口服,77mg/d,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TPO及受体mRNA.[结果]治疗组TPO及受体mRN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水飞蓟素可能通过抑制TPO及受体mRNA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我国鼻咽癌分期亟须解决的问题

    文章在对肿瘤分期的目标、分期系统建立的背景和依据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了对鼻咽癌福州92分期和UICC现分期的支持情况,并具体阐明两种分期间在T分期和N分期上的分歧,提示随着CT和MRI等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需要根据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对分期系统加以完善.

    作者:魏宝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吻合器技术在41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41例直肠癌患者中除1例因吻合口出血而改行Miles术,其余均一期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2例(4%),术后排便次数增多34例(85%),吻合口狭窄3例(7%),局部复发2例(5%),盆腔内复发2例(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较有效方法.

    作者:袁旦平;王成忠;毛大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的CT与MRI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0月到2005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07例鼻咽癌患者,均行MRI和CT扫描,并根据临床资料和CT或MRI进行'92分期.[结果]MRI对于腔内病变的诊断以及翼腭窝、颞下窝、颈长肌、海绵窦、颅底、颈椎、咽后淋巴结、颈淋巴结等侵犯的检出要高于CT,而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等检出与CT差别不大.根据'92分期原则,MRI相对于CT使33.6%(36/107)的病例发生了T分期改变.[结论]MRI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相对CT有优势.联合应用更有益.

    作者:韩晶;沈文荣;何侠;王德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塞来昔布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塞来昔布(西乐葆,celecoxib)治疗癌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西乐葆治疗不同程度和部位癌痛的效果和副反应,164例按癌痛程度分为1组(轻度组)31例、2组(中度组)99例和3组(重度组)34例;按癌痛部位分为:A组(骨和转移性骨癌组)58例,B组(内脏、软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51例和C组(复发和术后组)55例.西乐葆起始剂量200mg po q12h,疼痛不缓解,增加至400mg po q12h,1~3d内调到理想剂量,用药5d疼痛仍不能缓解,改用二、三阶梯止痛药物.[结果]止痛有效率为75.6%,其中1、2、3组为100%、79.8%、41.2%(P<0.01);A、B、C组为77.6%、76.5%、72.7%(P>0.05).中位止痛有效时间21d(8~491d).活动障碍、KPS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6.7%、55.4%和37.2%.副反应中上腹不适1.8%(3/163),1例停药;上消化道出血1例(0.6%)停药;皮疹0.6%.[结论]西乐葆治疗轻、中度癌痛安全、有效;疗效与癌痛程度有关,和部位无关.并可改善2/3患者的活动障碍,1/2患者的体能状况和1/3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岳棣;吴昌平;陶敏;郭晓葵;王彬;茅卫东;吴福林;华东;葛兴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近距离放疗剂量保障及验证技术

    由于后装放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作为外照射的补充,后装放疗仍为鼻咽癌放疗中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诸多因素会影响后装剂量的准确性,剂量实施过程中距离因素、剂量重复性、后装机给定剂量与实际剂量的误差等都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项目.该文主要对此进行介绍.

    作者:曹新平;祁振宇;叶伟军;何智纯;闵华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子靶向治疗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是多数实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如何提高实体瘤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放射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兴起的分子靶向治疗不仅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而且与传统的放化疗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该文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环氧化酶抑制剂和抗血管药物及血管生成抑制剂等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孙晓江;邓清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81例乳腺癌PTEN表达及与预后关系

    [目的]探索PTEN在乳腺癌组织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989全年81例乳腺癌病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对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的表达及对术后5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PTEN表达的阴性率为33.33%(27/81),阳性率为66.67%(54/81).Her-2/neu阳性表达标本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47.23%,Her-2/neu阴性表达标本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82.22%,Her-2/neu阴阳性之间的PTEN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它如绝经状态、肿块大小、病理类型、腋淋巴结和ER状态之间的PTEN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TEN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10年的生存率显著低于PTEN阳性表达的患者.[结论]PTEN失表达提示乳腺癌术后生存时间较短.PTEN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物辅助临床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作者:吴雪花;丁克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顽固性呃逆的回顾与分析

    顽固性呃逆多发于中晚期肿瘤病人,它直接影响着肿瘤病人的心理与治疗.运用传统医学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或针药配合治疗肿瘤顽固性呃逆有着西医西药所不具有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侯桂兰;芦柏震;王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目的]用电子射野图像器件(EPID)拍摄的射野片研究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比较8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和EPID图像,得到各个骨性标志间各个方向的偏差,分别以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大偏差代表该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范围是-5mm到5.5mm,平均值是(-0.87±1.3)mm,(-0.28±1.5)mm和(-0.55±1.6)mm,大于2mm的误差分别占17.3%、14.3%和17.3%,且各次治疗的摆位误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的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各次治疗间也没有显著差异,首次治疗时拍摄射野片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翟振宇;沈君姝;何侠;魏青;王静;汪琪;蒋明华;张宜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30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肝肿瘤(52个病灶)进行48次治疗,采用螺旋CT增强检查及AFP水平综合评价疗效.[结果]1个月后增强CT检查显示45个病灶被完全灭活,有效率达86.5%(45/52),其中有8例(26.7%)行2~3次RFA治疗,1~3个月后CT检查显示20例(66.7%)肿瘤缩小.20例原发性肝癌AFP升高者术后复查,8例AFP明显下降(40%).出现并发症2例(6.3%),1例自限性腹腔出血,1例肝功能指标异常加重,出现黄疸、腹水.[结论]超声引导RFA为不能或不适宜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李志玖;艾淑颖;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癌症患者红细胞调控IL-8的意义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红细胞在血液中调控白细胞分泌IL-8的规律.[方法]将新鲜血浆0.3ml加入0.2ml全血细胞悬液: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或0.2ml白细胞悬液中,混匀37℃水浴1h.用免疫酶联法测定IL-8含量.[结果]在血液免疫功能变化中,红细胞能调控白细胞分泌IL-8含量,正常人(21例)红细胞IL-8吸附率(0.66±0.16)明显高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高症(1例)(0.31)和肿瘤患者(15例)红细胞IL-8吸附率(-0.04±0.55),P<0.01.[结论]红细胞在血液中调控白细胞分泌IL-8含量水平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肿瘤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调控活性明显低下.

    作者:郭峰;张乐之;查占山;徐玉莲;花美仙;钱宝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对人舌癌移植瘤作用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HAP-sol)对人舌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裸鼠18只,分别接种1×107个舌鳞癌Tca8113细胞,成瘤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2mg、0.4mg、0.6mg、0.8mg及1.0 mg HAP-sol悬液,检测1~5周体重变化.5周后处死,行病理学及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全组裸鼠接种Tca8113细胞1周后均成功长出肿瘤,注射HAP-sol后移植瘤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与注射剂量基本成正相关性,高达95.75%.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注射针道周围呈不同程度阳性着色.[结论]HAP-sol瘤体内直接注射后对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超;王慧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nm23H1和E-Cadherin蛋白在39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目的]探讨nm23H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转移、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9例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和23例正常子宫黏膜nm23H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m23H1和E-cadher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黏膜(P<0.05);nm23H1和E-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降低(P<0.05),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无关.[结论]nm23H1和E-cadherin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转移有关.

    作者:吴伟平;许红霞;邓再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该文就近年来在细胞周期、信号传导、凋亡等过程中的有关基因及新发现的肿瘤相关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田林;国宏莉;杜兴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保乳术后联合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联合三苯氧胺可降低复发率和对侧癌发生率.无论序贯还是合并使用放疗和三苯氧胺,预后均无差异.文章就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科达;邵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50例子宫内膜癌Survivin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survivin表达异常在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与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内膜组织进行surviv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检测.[结果] Survivin 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在手术分期为Ⅲ期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并随着期别的升高,表达水平升高.在浅肌层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它病理分期组(P<0.05),宫颈浸润组与宫颈未浸润组无明显差别(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G3组明显高于G1、G2组(P<0.05).Survivin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基本同Survivin mRNA.[结论]Survivin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陈凯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水飞蓟素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血小板生成素及受体mRNA的影响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silymarin,SM)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ntin,TPO)及受体mRNA(C-mpl mRNA)的影响.[方法]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31例为治疗组,对症支持保肾治疗及益肝灵(水飞蓟素)片口服,77mg/d,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TPO及受体mRNA.[结果]治疗组TPO及受体mRN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水飞蓟素可能通过抑制TPO及受体mRNA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作者:丁汀;潘达亮;陈兆军;蒋挺英;陈峪;王云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以阑尾炎为首发症状青年人大肠癌14例诊治分析

    回顾性分析14例以阑尾炎征候为首发症状的青年人大肠癌病例,以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

    作者:邹璎;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 E期9例,ⅡE期7例;B细胞来源12例,T细胞来源2例,未能明确来源2例.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9例行局部切除手术;5例患者术后辅助放疗;15例联合全身化疗,大部分采用CHOP方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0~132个月),总5年生存率为52%,其中Ⅰ E期为75%,ⅡE期为30%.[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采用局部手术切除加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季永领;朱惠能;邓清华;朱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靶体积划分的前瞻性临床验证

    [目的]验证鼻咽癌靶体积划分的合理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69例单纯放疗,81例放化综合治疗.根据靶体积划分方法勾画靶体积,并分别设置相应的计划靶体积;针对靶体积逐步缩野照射.分析治疗后局部区域控制情况以及影像学显示的残留和复发部位与靶体积的关系.[结果]治疗后单纯鼻咽残留2例,单纯颈部残留3例,两部位同时残留2例,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灶消退率分别为97.3%和96.7%.中位随访时间35.5个月,鼻咽复发6例,颈部复发3例,3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5.1%和97.2%.影像学分析显示,鼻咽残留灶和复发灶均位于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内;颈部残留病灶均位于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内;颈部复发灶1例位于GTVnd内,2例位于CTV2内.[结论]依据该靶体积划分进行放疗,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未观察到靶体积外和边缘复发,进一步显示了该靶体积划分较为合理,针对不同靶体积逐步缩野的照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赵充;卢丽霞;韩非;吴少雄;邓小武;卢泰祥;崔念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