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非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12例

郭宇玲;孙哲;李艳如

关键词:吉非替尼, 癌,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2例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每日口服一片(250 mg).观察近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中CR 1例,PR 7例,SD 3例,PD 1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7个月.毒副反应:12例患者中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腹泻.均能耐受,未发生因毒性停药的现象.[结论]吉非替尼对部分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软骨多糖对H22肝癌小鼠抑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软骨多糖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H22肝癌细胞腹腔造模,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给药.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生存时间并计算生命延长率;测定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免疫荧光检测CD40、CD40L表达.[结果]软骨多糖能显著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表明治疗组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出软骨多糖能够提高荷瘤小鼠脾细胞CD40、CD40L蛋白的表达.[结论]软骨多糖对H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免疫力来实现.

    作者:刘安军;刘坤;张国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管癌单纯放疗与支架后放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与支架后放疗对病人吞咽困难改善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1999~2002年共7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34例采用单纯放疗,36例行支架后放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和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吞咽困难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单纯的放疗组与支架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20.8%和30.6%,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支架后放疗可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程度,但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黄敏霞;陈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MG-63多药耐药性产生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频电磁场协同化疗药物对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则定阿霉素联合磁场组(实验组)及单纯使用阿霉素组(对照组)两组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抑制率以及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P-g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4.5% vs.58.3%),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频电磁场可以加强化疗药物对MG-63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丁然;郭风劲;胡伟华;熊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医源性损伤

    随着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有手术并发症被报道,在这些并发症中包括医源性损伤,主要是血管、肠管及周围脏器的损伤.该文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肝脾损伤、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进行回顾.

    作者:刘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6年5月同期收治的57例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腹腔镜组(21例)和传统开腹组(36例)进行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1例中转开腹(4.8%),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均无局部复发病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0.5±45.8)min和(120.8±32.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6.3±36.7)ml和(186.6±55.6)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9.4±6.5)h和(78.7±13.5)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9±5.8)d和(12.3±7.6)d,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6.7±7.1)枚和(17.2±6.4)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和5.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相比开腹手术有一定优势.

    作者:李其肯;李德川;陈贵平;陈伟平;范永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30例腹腔镜和46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手术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日和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同时观察手术切除肿瘤的大小、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随诊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吗啡用量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56±98)ml,3例,(10.7±3.9)mg,(8.6±2.0)d,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5±4.5)枚和(11.9±6.2)枚,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4±1.5)cm和(3.0±1.0)cm,复发率分别为3.3%和5.0%,转移率分别为6.6%和10.0%,死亡率分别为3.3%和7.5%.上述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曹其彬;张秀云;胡三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9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差异和特点

    [目的]探讨各型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组免疫表型的差异和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209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1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MPO(96.03%)、CD13(86.75%)、CD33(84.77%)、CD34(55.63%),HLA-DR(49.67%),CD117 36.42%.有23.1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常见CD4、CD7.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9例,占18.66%,主要表达cCD79α(100%),CD19(87.18%),CD22(82.05%),CD20(15.38%),HLA-DR(100%).T系ALL12例(5.74%),主要表达cCD3(100%),CD7(91.67%),CD5(75%),HLA-DR(50%).有28.85%的ALL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CD33.[结论]cCD79α、cCD3、MPO为AL的系列特异性标志,对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伟红;吴乐荷;方炳木;李琳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技术分析

    手术切除病变修复脏器的过程实际是与出血作斗争的过程.借助优良的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能实现清晰无血的手术视野.精细的手术操作,准确地把握解剖层次是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无血术野的技术保证.文章主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作者:潘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脏伴盆腔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性,42岁.劳动时气促2年余,加重1周,于2003年11月15日入院.5年前患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查体:体温36.5℃,脉搏82 次/min,呼吸23 次/min,血压13/8 kPa.全身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查见肿大.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胸壁广泛传导.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心电图示不全右束传导阻滞.

    作者:陈家林;陆宁;温晓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的诊治作用.[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腹腔镜手术组56例,开腹手术组57例,分别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进食时间、使用止痛剂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标本切缘及检出淋巴结数目对比研究.[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进食时间、使用止痛剂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标本切缘及检出淋巴结数目均多于开腹手术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的术式,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同,在某些方面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张锡朋;秦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5例晚期胆管癌介入治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对35例晚期胆管癌患者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生存时间平均为12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有效率)为80.0%,支架置入后半年再梗阻率为8.6%;6个月、1年存活例数为29例及19例.[结论]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晚期胆管癌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周胜利;王宗盛;张根山;吴华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治疗的几个问题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较其他领域一直发展较缓慢,其中有许多的制约因素,该文就其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手术的彻底性、术后生存率、穿刺孔肿瘤转移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方面,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没有差异甚至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强调加强腹腔镜外科医生的准入及培训的必要性.

    作者:赖大年;刘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47例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1995~2004年47例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梗阻发生部位以左半结肠区为多;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38例;短路手术5例;单纯造瘘术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朱坤潮;夏爱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醋酸甲羟孕酮在75例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倍恩)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倍恩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化疗毒副反应及体重、KP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体重、KP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倍恩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可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邱冬;李杭;陈南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刷片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支镜细胞刷片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92例作纤支镜检查时同时进行细胞刷片、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以活检为标准分析细胞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细胞刷片、组织活检和联合应用的肺癌检出率分别为34.3%(203/592)、35.8%(212/592)和37.8%(224/592);细胞刷片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病理分型符合率分别为76.6%(108/141)、57.9%(22/38)和78.8%(26/33),总符合率73.6%(156/212).[结论]纤支镜细胞刷片对肺癌的病理分型可靠,而且联合组织活检可提高肺癌检出率.

    作者:徐元成;胡清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无瘤技术

    文章主要评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切口复发问题,探讨了腹腔镜技术特有的CO2气腹和腹内高压状态对肿瘤的影响及与切口复发的关系.针对腹腔镜手术操作的特殊性,介绍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无瘤技术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右半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从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对11例肝曲附近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患者作了外科处理,术式包括十二指肠缺损间断缝合、加行远端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式吻合术、末端回肠带蒂全层补片修补、癌性穿孔缝合、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本组11例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积极的外科处理使部分患者受益,获得治愈的可能.

    作者:封义兵;舒亦斌;钟飞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各种新器械的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文分别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术式、优点、学习曲线、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论述,并对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长期疗效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评价,认为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国乐;邱辉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astleman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患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例Castleman病局限性3例,均位于胸部;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增强CT值为128~157 Hu,平均140 Hu,1例肿块内见条状囊变及分隔.弥漫性3例,均位于腹部多发,其中1例伴双侧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分型均为浆细胞型,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缘光整的低回声区,肿块周边及内部见异常血流信号.CT表现为强化较明显的多发软组织肿块,增强CT值为95~103 Hu,平均98 Hu;1例MRI检查表现为: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T2WI肿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强化较明显,呈边缘环状强化.[结论]局限性Castleman病以透明血管型多见,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肿块中心簇状分布的分支状钙化为特征;弥漫性Castleman病以浆细胞型多见,主要表现为多发强化软组织肿块,强化程度低于透明血管型,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

    作者:赵振华;冯国灿;王伯胤;夏瑞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直肠癌survivin表达及其与p53,bax表达关系

    [目的]探讨survivin在直肠癌的表达以及与p53,bax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survivin,p53和bax表达以及相应癌旁正常直肠黏膜组织survivin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63.33%)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0)(P<0.01),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大体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无显著性相关,p53表达阳性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urvivin过度表达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与p53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甘嘉亮;唐宗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