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间质肿瘤8例报告

王仆;邱志强

关键词:胃肠间质肿瘤, 病例报告
摘要:总结天津市肿瘤医院2000年~2002年收治的8例胃肠间质肿瘤(GIST)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GIST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多样性,免疫组化可以有效帮助其诊断和鉴别诊断.GIS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导致就医时病期较晚.完整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仍然是肿瘤治愈的惟一机会.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单纯动脉内灌注抗癌药效果差,各种肝动脉栓塞术尤其是使用同轴导管作超选节段性治疗是介入治疗的主流;一些非血管介入方法如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等以及合理的综合治疗也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武器.

    作者:吕朋华;王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提高肿瘤标记物对卵巢癌早期的诊断性能而筛选较敏感的肿瘤标记物及联合检测方案.[方法]2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与20例良性肿瘤患者及20例正常妇女进行对比,采集血清、尿二种标本进行CA125,铁蛋白(SF),脂链唾液酸(LS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四种肿瘤标记物的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二种标本四种肿瘤标记物共8种检测指标中的6项,有较好的诊断性能,血清CA125+TSGF诊断准确率高,临床Ⅰ~Ⅱ期患者血清CA125+TSGF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血清CA125单项检测明显提高.[结论]血清CA125和TSGF的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的有效监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5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副作用.[方法]5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在皮肤贴敷,滴定初始剂量,根据疼痛变化情况每60~72小时调整剂量,直至疼痛级别转为轻度疼痛,维持剂量为25μg/h~250μg/h,出现暴发痛者给予即释吗啡肌注.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变化,以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活动、与人交往5项指标评价生活质量,对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VAS评分法,疼痛完全缓解率为22.2%(12/54),止痛有效率为96.3%(52/54).胃肠道反应、头晕、便秘、局部皮肤红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9.6%、13.0%、5.6%、5.6%,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有效地治疗中重度癌痛,使用方便,副作用轻,能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光胜;孙剑笠;邢建军;尹文广;徐文玲;郑潮元;刘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肠间质肿瘤8例报告

    总结天津市肿瘤医院2000年~2002年收治的8例胃肠间质肿瘤(GIST)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GIST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多样性,免疫组化可以有效帮助其诊断和鉴别诊断.GIS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导致就医时病期较晚.完整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仍然是肿瘤治愈的惟一机会.

    作者:王仆;邱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年妇女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对52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78.8%.在单因素分析中,妊娠次数、分期、病理类型及分级、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卵巢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和p53过度表达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结论]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是青年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慎行保留卵巢的手术.Ⅳ期青年患者应争取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郑爱文;陈雅卿;俞华;楼洪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肿瘤介入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肿瘤介入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根据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利弊合理使用;其次应结合应用血管内灌注化疗栓塞与经皮穿刺瘤内注射酒精;再是各种管腔内支架植入后应配以动脉内灌注化疗;并应注意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强调以肿瘤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程永德;王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嗜酸细胞类癌1例报告

    本资料为2002年笔者在浙大医学院附属一院进修期间所遇病例,病理切片经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专家会诊确诊.患者男性,48岁,平素体健,常规体检行X线胸片摄影发现右肺不规则肿物,考虑为良性肿瘤而入院,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右上肺近肺门处有一2.0cm×2.0cm×1.5cm肿块,切面呈鱼肉样.

    作者:郑景璋;甘梅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温热介入与常规介入治疗肝癌毒副反应比较

    [目的]探讨动脉温热灌注对肝癌化疗栓塞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肝癌86例,分别采用温热介入治疗(治疗组,35例)和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51例).治疗组中化疗药和碘油均加温至62℃行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分别为60%和54.9%)、发热(均为100%)、乏力(均为100%)和恶心呕吐(分别为25.7%和19.6%);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毒性和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脏毒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与化疗栓塞适当结合,既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对其毒副反应又无显著影响.

    作者:樊树峰;顾伟中;汝复明;童乾纲;奚顺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动脉灌注与栓塞联合腹腔温热化疗治疗43例晚期胃癌

    [目的]观察双重介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经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联合腹腔温热化疗治疗晚期胃癌43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CR+PR)61.2%,1年生存率58%.[结论]双重介入治疗晚期胃癌毒副作用小,近期疗效高.

    作者:王玉玲;印春涛;严必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长春瑞滨持续滴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

    观察国产长春瑞滨(NVB)35mg/m2~50mg/m2化疗微量泵持续滴注120小时,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可评价疗效病人36例,CR1例、PR15例、SD17例、PD3例、OR率为44.4%.主要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及轻度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外周神经毒性,无1例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作者:孙成荣;姚红莹;宫名莲;袁平;黄美欧;曲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网膜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女,55岁,10年前卵巢囊肿手术切除,5年前因子宫肌瘤做子宫全切除术.3个月前自觉右下腹隐痛不适,感觉有牵拉痛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7℃,血压正常,腹平软,右下腹触及鸭蛋大小包块,质不硬,界清,活动度差,有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三大常规检查正常.临床疑慢性包囊性阑尾炎,收入外科治疗(手术).

    作者:张志学;王宁;代英翔;鞠永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又称为聚焦超声外科,以其微创、精确度高、副作用及并发症少而被逐渐采用.全文介绍了其在肝癌、骨肉瘤、肺癌、前列腺癌等的应用.

    作者:潘春华;罗荣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研究进展

    介绍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大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放射免疫导向手术能有效地检出亚临床病灶,提高胃癌、大肠癌的治愈率.

    作者:王建;纪勃;路逵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丝裂霉素、异环磷酰胺和顺铂联合治疗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观察丝裂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方案(MIP)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结果PR27例(45.0%),SD19例(31.7%),PD14例(23.3%),显示MIP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徐洪祥;成志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进展期胃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前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和病理变化.[方法]对6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采用Seldinger技术,根据癌灶部位选择性动脉插管,方案为:5-Fu750mg/m2,MMC10mg/m2,DDP60mg/m2.化疗后7~10天手术,对术后胃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术后生存率.[结果]65例均获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改变总有效率70%,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92%和89.23%.[结论]术前介入化疗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且并发症较少,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术前常规辅助化疗方法.

    作者:李东;吴萍山;赵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术前介入治疗预防胃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治疗预防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74例可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根治性切除术前行经胃动脉灌注化疗(GAI)或经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GAI+GAE),另组直接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同时间复发率的差异.[结果]22例术前行GAI治疗的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呕吐,14例行GAI+GAE治疗的患者恶心、呕吐较重,有4例出现黑便,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36例术前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6、12、18、24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0、2.8%、11.1%、25.0%,38例直接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分别为5.3%、10.5%、23.7%、39.5%,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胃癌切除前行介入治疗(胃动脉灌注化疗或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安全有效,对减少术后复发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根山;周胜利;曹建民;张旭;颜广林;徐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性新辅助化疗的应用

    [目的]观察介入性(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疗效以及对提高手术切除率的作用.[方法]38例老年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1)BAI化疗组,先给予1~2个疗程的BAI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2)单纯手术组,确诊后直接手术.[结果]BAI化疗组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52.6%(10/19),病理组织学有效率50.0%(9/18).完成2个疗程BAI化疗患者的临床和组织学有效率均高于1个疗程的患者(P<0.05).但以影像学变化为判定标准的临床疗效与组织学疗效并不完全一致.BAI化疗组的手术切除率(94.7%)和完全性切除率(63.2%)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分别为63.2%和31.6%,P<0.05).[结论]老年Ⅲ期NSCLC进行介入性新辅助化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疗效,且以2个疗程BAI化疗的疗效为佳.介入性新辅助化疗可提高老年Ⅲ期NSCLC的手术切除率和完全性切除率.

    作者:李坚;俞力超;王蓉芳;狄镇海;吴建农;张德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冷循环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冷循环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冷循环集束电极射频治疗38例晚期肝癌,术后每月复查CT观察病变区液化坏死和病灶缩小情况以及增强扫描是否强化、患者生存质量及AFP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CT显示全部病灶均出现部分液化坏死及CT扫描不强化,3个月后CT扫描5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其余大部分坏死.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KPS评分均提高10分以上.随访AFP变化与肿瘤毁损情况一致,术后CT复查病灶液化坏死范围大或病灶缩小明显的病例AFP下降显著.[结论]冷循环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晚期肝癌治疗技术.初步结果显示该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

    作者:杨宇;王宏辉;马东营;王立平;叶远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无水酒精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在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肾癌病人用无水酒精经肾动脉栓塞,观察其血管造影表现及随访结果.[结果]肾动脉完全栓塞(100%)12例,栓塞后肾血管减少80%~95%4例,<80%2例.1~3个月内B超或CT复查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无水酒精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能使肿瘤缩小和坏死,可作为肾癌病人的术前栓塞和不能手术者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孙荣跃;殷士蒙;宋恬;杨皓;吴勘华;乔文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短小棒状杆菌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短小棒状杆菌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应用短小棒状杆菌菌苗胸腔内给药治疗4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果]有效率76.1%,其中完全缓解率47.8%;毒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胸痛,预防性用药后可控制.[结论]短小棒状杆菌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控制,充分引流、联合全身化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周陈西;章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