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牙科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硬度

付强;赵云凤;黄挽力;覃峰;李彦

关键词:牙科切削陶瓷, 硬度, 磨耗
摘要:目的评估所研制的新型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硬度.方法采用压痕法测定4组新型陶瓷的维氏硬度.结果4组陶瓷材料的维氏硬度为(645.6~658.4)kgf.mm-2.结论新型陶瓷的硬度与传统的牙科玻璃陶瓷相近.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碘酚预防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碘酚在预防拔牙术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将碘酚用于拔牙术后上药,预防术后出血和感染,共治疗1045例,1486个牙,同时设立52例自身对照.结果1486个牙中,显效1324个,有效146个;无效16个,无1例出现副作用.52例自身对照者术后用碘酚处理52个牙,显效50个,有效2个;而对照组术后有3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碘酚在拔牙术后控制出血和感染方面效果很好,其中以控制出血更为显著.

    作者:魏望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9例报告

    下颌后缩是安氏Ⅱ类错中较常见的畸形类型,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深覆盖,作者在临床上应用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初期的下颌后缩,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睿;罗志晓;梁学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以阵发性牙痛为主要症状的脑肿瘤1例报告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出现左下磨牙阵发性疼痛1月余,于 1999.9.20日首诊.述左下牙疼痛,以 678明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仅面轻度磨耗,对冷刺激敏感,考虑为牙齿敏感症,给予脱敏治疗,此后10~12月间,阵发性牙痛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均与患者休息不好,精神状态不佳或情绪激动有关,摄 678牙片,牙体、牙周均未见异常.

    作者:刘小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口腔舌癌与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后,通过一系列分子信号的传导,引发特异性基因表达,终导致细胞主动性死亡.因此,细胞凋亡对多细胞动物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自身稳定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掌握细胞凋亡的进程,有望形成一种新的对舌癌细胞凋亡失衡进行干预的,诱导舌癌细胞凋亡的疗法.

    作者:张莉;张茹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IL一1及L-NMMA对兔髁状突软骨细胞NO生成和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和L-单甲基精氨酸(L-NMMA)对兔髁状突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和RT PCR反应分别检测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和细胞内i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单独使用IL 1,软骨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和iNO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配伍加入L-NMMA能有效降低由于IL-1刺激引起的NO水平升高,但不能降低iNOS表达的升高幅度.结论IL-1能显著增加体外培养的兔髁状突软骨细胞iNOS的表达而促进NO的生成,而L-NMMA对这种效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邹淑娟;胡静;高占巍;王志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68例报告

    目的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68例面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颌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68例坚固内固定,有63例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占95.5%.结论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作者:胡强;王秀荣;张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型牙科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硬度

    目的评估所研制的新型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硬度.方法采用压痕法测定4组新型陶瓷的维氏硬度.结果4组陶瓷材料的维氏硬度为(645.6~658.4)kgf.mm-2.结论新型陶瓷的硬度与传统的牙科玻璃陶瓷相近.

    作者:付强;赵云凤;黄挽力;覃峰;李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关节上腔留注透明质酸钠治疗TMJID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颞颌关节内紊乱(TMJID)病例行关节上腔灌洗后留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并与强的松龙作对照.方法80例颢颌关节内紊乱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关节上腔灌洗后吸干,分别注入1ml透明质酸钠和强的松龙,术前,术后1周和4周各记录大开口度,疼痛指数,弹响及饮食习惯.结果基于上述四项指标的总有效率,术后1周透明质酸钠组为97.5%(39/40),强的松龙组为82 5%(33/40),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透明质酸钠组为97.5%(39/40),强的松龙组为77 5%(31/40),统计学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透明质酸钠组无1例术后疼痛加剧,强的松龙组有70%(24/40)术后1~3天内出现疼痛加重.结论透明质酸钠是一种可替代类固醇,安全而副作用少的关节功能改善剂.

    作者:彭国光;李嘉朋;吴俊伟;林铭;陈巨峰;李捷;冼淡;何国燕;傅忠;王维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四种脱敏药物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75%氟化钠甘油(A)、30%草酸钾溶液(B)、GLUMA脱敏剂(C)、安替生凝胶(D)四种脱敏药物对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4例牙本质敏感症的208个牙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用上述四种脱敏药物脱敏治疗一个疗程,并比较其疗效.结果A、B、C、D四组脱敏总有效率分别为68.17%、7115%、94.23%、96.14%,A、B两组分别与C、D两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LUMA脱敏剂剂和安替生凝胶是两种较为理想的脱敏药物.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PV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对PV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16例口腔鳞癌,均采用PVP方案化疗即CDDP 100mg/m2)+VCR 2mg+PYM 80 mg,化疗结束后第10天,手术前,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进行近期疗效的评定,对药物毒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口腔鳞癌16例,近期有效率(缓解率)为93.75%.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为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结论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PV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的近期疗效显著,在晚期口腔鳞癌的综合治疗中可推广应用,化疗中严格执行水化和利尿的原则,可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作者:杨建平;刘美绸;刘贻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X线头影测量中标志点的自动识别

    目的对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标志点实现自动识别.方法在自动定点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标志点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模板匹配方法应用于头影图像,可以确定孤立标志点.对于依附于边缘的标志点采用边缘检测的方法.首先对标准图像的特征边缘利用仿射变换确定被测图像特征边缘的初始位置.然后采用基于仿射变换的模板匹配方法,将模板匹配和仿射变换结合起来,调整图像的初始边缘.后采用跟踪虫技术对边缘作进一步的修正.根据提取的边缘曲线的特征和标志点的几何特性能够确定依附于边缘的标志点.结果避免了由于头影图像中有些目标在不同图像中的位置存在差异或形变而不能识别目标的缺陷,能更准确地判断目标.结论该技术能较好的确定X线头影图像中常用的测量标志点.

    作者:周光泉;曹国刚;王林;鲍旭东;罗立民;倪东;朱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抗过敏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观察抗过敏药物治疗该类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根管预备后封药8次以上症状未消失的80例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在根管内封入抗过敏药物,并行瘘管搔刮术,上碘酚.结果显效56例(占70%),有效20例(占25%),无效4例(占5%),有效率95%.结论对于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经反复换药症状未消失者,根管内封入抗过敏药物疗效显著,抗过敏治疗可作为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牵张技术治疗下颌骨陈旧性骨折

    目的观察骨牵张技术在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二期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内置式骨牵张器治疗2例因外伤造成的下颌骨错位愈合及下颌偏斜的患者,骨牵张器每天延长颌骨约1mm,直至下颌骨体部被延长到理想的位置.结果2例患者受损侧的下颌骨体分别被延长11mm和7mm,无论是咬关系还是面部外形均得列明显的改善.结论骨牵张器为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的继发畸形提供了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洪咏龙;顾晓明;封兴华;刘彦普;程晓兵;魏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31例.结果面肌痉挛完全缓解26例,占83.9%;明显缓解4例,占12 9%,部分缓解1例.所有病例全部有效.药效作用时间为9.0~34.0周,平均14.9周.复发再注射同样有效.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刘荣光;范建本;王颖;任大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牙封失活剂过久造成恒牙胚坏死1例报告

    患儿,男,5岁,曾于2周前在某医院口腔科就诊1次,病例记载,TⅣ龋坏,牙髓炎,治疗行开髓,封失活剂.氧化锌暂封,嘱2天后复诊.由于患儿不愿就诊,一直到2周后才来我科就诊.

    作者:余志刚;丁雪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电阻应变式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的研制与测试

    目的研制电阻应变式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并对正常年轻人的牙龈黏膜疼痛阈进行测试.方法采用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测试了51名受试者的牙龈黏膜疼痛阈.结果同颌左右侧牙龈黏膜测试点的疼痛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颌颊侧牙龈黏膜的疼痛阈均大于腭(舌)侧;上颌牙龈黏膜疼痛阈大于下颌;磨牙区牙龈黏膜疼痛阔大于尖牙区(P<0.05);男性的牙龈黏膜疼痛阈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自行研制的口腔黏膜压力测痛仪能够较精确地对引起疼痛的刺激量进行评估.

    作者:贾骏;姚月玲;张铁;徐明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牙种植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即刻牙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即刻植入BLB、Branemark、Itl及Frialit-2四种种植系统共193个,对其进行定期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193个即刻种植体中124个行GBR技术,经12个月以上观察,失败4个.结论只要种植体取得初期稳定性,对种植体与拔牙窝间存在的间隙,采用膜引导再生技术处理,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即刻植入种植体同时常常需要使用G出R技术.采用即刻植入技术同时使用GBR技术的病例,其临床效果令人满意.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黄建生;宋光保;周磊;张雪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口腔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内皮素Ⅰ表达的定量研究

    目的了解正常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内皮素Ⅰ(ET-Ⅰ)表达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对人正常口腔黏膜(NOR)1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10例、鳞状细胞癌(SCC)15例上皮细胞的ET-I含量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①ET-I在OSF、OLK、SCC组织中的表达增强,阳性物质主要位于上皮棘细胞、基质细胞的胞浆胞膜上,且ET-I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OLK、SCC上皮细胞ET-I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③OSF上皮细胞ET-I含量显著高于OLK(p<0.05),与SO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I含量在口腔癌前病变至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量变关系,OSF中ET-I过量表达可能提示其上皮细胞的癌变潜能.

    作者:许春姣;彭解英;刘蜀凡;姚志刚;王树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Vitapex和甲硝唑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Vitapex充填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个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甲硝唑液冲洗后用Vitapex进行根管充填.结果62个患牙中成功57个,成功率为91.94%.结论本方法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较理想方法.

    作者:何晓松;余雄志;黄方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口腔黏膜自伤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提高口腔黏膜自伤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追踪观察30例口腔自伤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男性儿童和少年,均有咬颊、咬舌、咬唇习惯.溃疡好发于颊脂垫尖和舌缘黏膜.损害数目1~4个,大小2~20mm.外形不规则,周围白色角化.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黏膜炎症.治疗首选纠正自伤性习惯,愈合13例,复发17例,复发与自伤性习惯恢复有关.结论自伤性习惯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纠正自伤性习惯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方法.本病很可能是儿童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症的口腔表现.

    作者:唐国瑶;许国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