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在X线头影测量中的应用

曹国刚;鲍旭东;胡遒生;王林

关键词:头影测量, 数字图像, 图像增强
摘要:目的对数字X线头影图像进行预处理,为头影测量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方法采用中值滤波、直方图均衡、灰度线性变换和锐化技术对数字X线头影图像进行处理,改善数字X线头影图像的质量.结果经处理后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图像噪声得以降低,对比度提高,图像边缘及细微结构显示清晰.结论图像增强技术可有效改善X线头影图像质量,为头影测量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种类的熔模材料对玻璃陶瓷全冠精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的熔模材料对玻璃陶瓷全冠精度的影响,以及适合性方面为玻璃陶瓷全冠临床用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蜡制做三组全冠熔模,共18个,每组6个.制作玻璃陶瓷全冠,测试并比较全冠各部位、各组全冠的适合性.结果三组全冠的适合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组冠的适合性略优于其它两组,第三组即普通技工用蜡所铸冠的适合性较差,但也在临床接受范围内(<120μm).结论底层为舒张蜡,外层为嵌体蜡更适用于玻璃陶瓷全冠熔模的制做.

    作者:常中炎;王忠义;毛勇;艾绳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整体铸造和分瓣铸造桩核冠修复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整体铸造和分瓣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严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1颗经过完善根管充填后的严重缺损的后牙,35颗进行整体铸造桩核冠修复,16颗进行分瓣铸造桩核冠修复,并随访观察2~3年.结果两组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体铸造和分瓣铸造桩核冠用于修复后牙严重缺损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洪波;夏海斌;郭进新;张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苔藓片玉叶解毒冲剂联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我院牙周黏膜科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0例,男28例(23.3%),女92例(76.7%),年龄18~67岁,其中35~55岁90例(75%).病程长者27年,短者1个月,病程在1年以上者78例(65%).其中糜烂型62例(51 7%),非糜烂型58例(48.3%).

    作者:张苹;徐树森;张琼;张永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00颗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形态

    目的研究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颗恒磨牙沿牙颈缘截去牙冠,采用XTL-2型立体显微镜,目镜测微尺对髓室底的截面形态、髓室底发育沟、根管口数目及其间距进行观测.结果 6髓室底全为四边形;7髓室底三角形占60%,四边形占40%;6髓室底四边形占74%,五边形占26%;7髓室底四边形占90%,三角形占10%.上颌磨牙髓室底多为“7”和“Y”形沟;下颌磨牙多为中央形沟和颊侧沟;7髓室底“C”形沟占16%.同时还获得恒磨牙根管口数目及根管口间距的有关数据.结论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特点是牙髓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顾永春;皮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提取并部分纯化bBMP促进节段性骨缺损愈合的定量组织学研究

    目的从小牛骨基质中提取并部分纯化bBMP,以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愈合.方法通过SDS-PAGE电泳及生物活性鉴定实验,证实bBMP保留了其活性蛋白成分,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在此基础上,合成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即HA-bBMP-Co,用以整复家兔尺骨中段1.5 cm节段性骨缺损,并对缺损区新骨生长量进行定量组织学测定.结果 HA-bBMP-Co复合人工骨植入整复节段性骨缺损,其新骨生长量明显高于同期HA-Co复合人工骨组(P<0.01).结论 HA-bBMP-Co复合人工骨能有效地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替代材料.

    作者:费伟;李铮;尹明平;王大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伤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伤性溃疡(FU)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FU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28例FU中,青少年多见,占85.7%,平均年龄8岁,成人4例,占14.3%,男:女=3:1;发病部位以唇、颊、舌多见;溃疡类型为地图型、直沟型和弹坑型;通过纠正不良习惯,采用皮质激素药膏治疗,总有效率96.43%,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FU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且对皮质激素药膏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殷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牵张成骨过程中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引区内组织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用自制的牙支抗下颌骨牵引装置,对山羊下颌骨进行牵引,0.25 mm/12 h,共牵引16 d,分别于开始牵引的8、16、32、48 d取材,标本固定之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间充质细胞在牵引早期大量增生,并不断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和成骨细胞,后两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出具有活跃的合成和分泌功能,清晰可见新形成的胶原纤维、哈氏管、以及骨基质矿化的过程.结论牵引区内组织和细胞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处于活跃的改建过程中,这正是新组织再生的基础.

    作者:冯雪;陈富林;林珠;段银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组质粒pCIA-P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证实重组质粒pCIA-P可编码表达具有变形链球菌S.mutans表面蛋白PAc抗原性的表达产物.方法在选择合适的原核表达系统后,诱导外源基因表达出目的蛋白,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蛋白,以观察pac基因重要抗原决定簇编码区DNA片段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片段在原核系统下可完成表达,表达产物保存了S.mutans表面抗原的免疫原性.结论该实验为探索出一种简便快捷地检测与分析重组DNA疫苗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及抗原性的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彭志翔;樊明文;边专;陈智;彭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引起牙龈增生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服用硝苯地平引起的牙龈增生.方法门诊随机观察与服用硝苯地平有关的牙龈增生病人20例,并了解停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20例牙龈增生病人,通过停药和局部治疗,6月后随访,局部症状有所缓解.结论服用硝苯地平可引起牙龈增生.

    作者:陈卫民;陶学金;马净植;王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月~24岁的11例唇腭裂患者,根据年龄相应采取Hotz矫治器或方丝弓固定矫治器配合活动上颌腭扩弓矫治器、口外力前方牵引头帽等装置进行矫治,分析患者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唇腭裂术前正畸治疗,降低反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干扰;②在生长发育期间对唇腭裂术后反患者进行系统的正畸治疗,使患者的凹面型得到改善;③唇腭裂正颌外科术前正畸治疗,使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上下颌前牙去代偿,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结论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裂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林铭;彭国光;吴俊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Nance加螺旋弹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

    推磨牙向远中可使用多种方法,如用J形钩,口外弓,活动矫治器或钐钴磁体相斥力系统[1~3].本文介绍一种改良Nance加超弹性镍钛螺旋弹簧,利用口外弓或Ⅱ类牵引来加强支抗,以推磨牙向远中,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宫耀;陈荣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四种根尖倒封闭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定量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四种牙体修复材料的根尖倒封闭性能.方法用标准纸尖法和染料渗透法相结合,定量分析离体牙根尖倒封闭术后不同时间的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染料浸透7 d、14 d、28 d时,各试验组间边缘微渗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1),玻璃离子组边缘微渗漏情况明显优于合金组(P<0.05);28 d时,各试验组根管内纸尖吸液体积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银汞合金组>镓合金组>自凝型GIC组>光固化型GIC组(P<0.05).结论光固化型玻璃离子粘固剂比其它三种材料具有更好的根尖倒封闭性能.

    作者:于金华;俞未一;张光东;刘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混合酸对狗牙-介质-颌骨的石蜡切片制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混合酸脱钙时间及脱钙温度对切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脱钙,记录脱钙时间、温度,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步骤,比较混合酸的脱钙时间及脱钙温度对切片质量造成的影响.结果室温越高,脱钙时间越短,染色效果越好.结论室温时,佳脱钙时间为8~9 d,选择合适的混合酸,保持其浓度能取得更好的石蜡切片.

    作者:邓国珍;唐昭;沈丽佳;谢立群;李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统计源期刊是按照国家标准评价的优秀期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蚕蛾珍珠散治疗RAU的疗效观察

    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收集了确诊为RAU的病例110例,年龄18~58岁,其中女性68例(占63%),男性42例(占38%),均为发病后2天内来院就诊.

    作者:徐家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和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9例报告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和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颌面部蔓状血管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左、右颈外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栓塞的血管分别有颈外动脉远端,颌内动脉及面动脉等.术后1天、7天和半月经皮向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每次8 mg.结果栓塞和局部注射1年后复查,总有效率为77.8%,表现为病例瘤体明显缩小、变硬,其中2例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欠佳.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治疗有效率100%(6/6),海绵状血管瘤有效仅为33.3%(1/3).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动脉栓塞术结合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效果显著,但对海绵状血管瘤效果不佳.

    作者:鲁植艳;刘骏方;胡金香;龙清云;乐涛;蔡春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卡环设计与基牙牙槽骨及剩余牙槽嵴吸收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卡环设计与基牙牙槽骨及剩余牙槽嵴吸收之问的关系.方法选择牙列远中游离缺失的患者55例,其中末端基牙采用RPI型卡环13例,RPA型16例,传统三臂卡环26例,于义齿修复当时以及修复后6月和12月时,拍摄该末端基牙的定位X线根尖片,并进行数字减影分析,计算末端基牙牙槽骨及剩余牙槽嵴的骨吸收参考体积量.结果①剩余牙槽嵴以及末端基牙颊舌侧牙槽嵴顶的吸收:RPA组低于RPI组和传统三臂卡环组;②末端基牙远中牙槽嵴顶的吸收:RPA组和RPI组低于传统三臂卡环组.结论近中支托设计的卡环,较远中支托设计的卡环,更利于维护末端基牙远中牙槽骨的健康;RPA型卡环设计较RPI和传统三臂卡环设计更利于维护末端基牙颊舌侧牙槽骨以及剩余牙槽嵴的健康.

    作者:张仁国;王新知;张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工骨与牙骨质、牙槽骨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本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方法,分别对自行研制的人工骨(HAC)与正常人新鲜离体的牙根及牙槽骨进行了观察分析,为该人工骨的生物学性质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谭北旋;夏防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Nd:YAG激光与小剂量氯喹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

    为寻找治疗OLP安全有效的方法,作者对20例OLP患者采用口服小剂量氯喹及局部应用Nd:YAG激光照射,结果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可以在临床上试用.

    作者:管志江;朱雪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Nd:YAG激光对Dyract复合体充填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观察Nd:YAG激光照射洞缘牙釉质对复合体Dyract充填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新鲜拔除的完整离体牙5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26颗)和对照组(24颗).在样本牙的颊舌面制备V类洞,对照组常规完成Dyract充填,实验组用Nd:YAG激光照射洞缘牙釉质后再行Dyract充填.所有样本经冷热循环处理后,再进行微渗漏实验.用体视显微镜和SEM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激光光蚀组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微渗漏实验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Nd:YAG激光的光蚀作用有助于增强复合体Dyract与牙体组织的结合,改善边缘封闭,减少微渗漏,有利于充填成功.

    作者:李梅;朱晓斌;欧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