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DWI在肝癌中的应用

倪明立;王成伟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肝癌, 扩散运动, 活体组织, 水分子, 组织扩散, 无创, 神经系统, 检查技术, 检查方法, 活体检测, 功能成像, 新技术, 影像, MRI
摘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无创反映活体组织扩散的检查方法,在神经系统DWI作为MRI功能成像新技术,是唯一能在活体检测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能在宏观成像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中脑室外神经细胞瘤3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3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位于左顶叶1例,左额顶叶1例,鞍区1例.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增强后病变均见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表现为四脑室内实性分叶状肿块,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2例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表现为小儿丘脑和基底节区囊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形或丝条形强化.结论:尽管本研究显示的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表现并非特异,但认识这些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对于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桂芬;张龙江;卢光明;朱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颌下腺螺旋CT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颌下腺影像的显示.方法:选择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并按年龄进行分组,对其颌下腺行4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颌下腺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大截面积及左右径的大小、左右两腺体间的近距离、两侧颌下腺后缘连线与颈椎前缘的距离以及腺体CT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冠状面、矢状面大截面积、大径线及腺间距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冠状面面积及上下径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分组的冠状位面积、腺间距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颌下腺的影像解剖,并可测量出颌下腺各截面积及各径线长度、腺体CT值,为颌下腺的研究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谭一清;张晓磷;王亚瑟;谭光喜;宋浩;覃晓燕;王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烟雾病双源CT与三维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的初步应用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CTA)联合三维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PBV)在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可疑烟雾病病例在3天内行双源CT和DSA检查.在双源CTA上对颅底血管狭窄、烟雾病血管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并与DSA进行对照.在三维全脑PBV上,测量双侧额叶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颞叶皮层、枕叶皮层、基底节区的血容量;并按照DSA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在诊断颅底血管狭窄程度上CTA与DSA有9例完全符合,在烟雾病血管严重程度的判断上CTA与DSA有8例判断一致.三维全脑PBV能够显示不均质性的脑血容量降低,侧别和部位上血容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A联合三维全脑PBV技术可用于评价烟雾病患者脑部血管形态和血容量改变.

    作者:张龙江;周长圣;赵艳娥;卢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灰质体积的不同,探讨VBM方法在AD、M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10例AD患者(AD组)、9例MCI患者(MCI组)、1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检查系列包括头常规轴面T2WI、T1WI、轴面FLAIR、矢状面T1WI,全脑3D-SPGR.应用VBM方法处理数据,把脑组织分割成灰质、白质和脑脊液,后应用两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灰质体积改变.结果:AD组与正常对照组脑灰质体积比较:AD组大脑皮层灰质体积弥漫减少,激活区域几乎分布整个大脑半球,以两侧内侧颞叶(海马、梨状皮层、内嗅皮层)为著.右侧海马减少的体素总数为2358个,左侧海马减少的体素总数为2967个,前后扣带回体素明显减少;MC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灰质减少的区域依然较多,但与AD和对照组相比,激活区域明显减少.其中明显的是内侧颞叶内嗅皮层、海马旁回区域,右侧体素减少总数为1368,左侧1135;MCI组和AD组的比较:MCI组较AD组灰质减少的区域更多,内侧颞叶和海马区域基本没有激活区域,较明显的激活区域位于双侧额顶颞叶、扣带回.双侧尾状核头部和左侧丘脑亦有较明显激活,而豆状核没有明显激活.结论:内侧颞叶和海马体积减小是评价AD和MCI敏感的区域,VBM可以有效评价灰质体积的改变.

    作者:胡凌;左萍萍;有慧;冯逢;金征宇;王振常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T和改良Alvarado评分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性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CT和改良Alvarado评分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CT检查并有改良Alvarado评分记录的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从所有患者总体考虑CT检查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改良Alvarado评分,敏感度相对较低,但特异度相对较高.患者年龄和性别因素对CT诊断的影响很小,对改良Alvarado评分影响较大(老年妇女曲线下面积小).结论: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高于改良Alvarado评分,对可疑急性阑尾炎需结合CT检查,尤其老年女性患者.

    作者:胡蓓西;王健;马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隐蔽的颞颌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病程经过和累及关节不同,可分不同亚型.颞颌关节炎症常见于此类关节炎,发病率为87%,而其中一半没有症状.颞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状突,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它使关节囊分为上下两个腔.

    作者:Tzaribachev V;Sch(a)fer J;Ernemann U;Horger M;张伶;胡道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人大骨节病一例

    患者,男,47岁,辽宁人,移居十堰30年,曾于幼年时确诊为大骨节病于辽宁某医院治疗.本次因外伤就诊.查体:双手指增粗,以近侧指间关节为甚,部分指间关节伸直障碍,双踝关节膨大,双下肢肌肉萎缩,双手及双踝关节可闻及摩擦音且轻度活动障碍,余未见异常.

    作者: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磁共振DWI在肝癌中的应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无创反映活体组织扩散的检查方法,在神经系统DWI作为MRI功能成像新技术,是唯一能在活体检测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能在宏观成像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

    作者:倪明立;王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婴儿颌面部血管瘤五例

    病例资料 病例1,女,5个月,出生后即发现鼻部有一直径约0.5cm红色肿物,表面皮肤菲薄,触之患儿哭闹,肿物逐渐增大,覆盖鼻部约2/3面积,外院给予激素治疗(强的松)2个月,之后逐步停药,肿物表面有部分坏死脱落,但仍继续增大,入院时几乎将鼻部全部覆盖,影响患儿呼吸.

    作者:朱浪涛;许开元;王彬;胡国栋;高芳琴;范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第二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RSNA2009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概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陈唯唯;舒红格;戴慧;张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第三部分 肺部影像学

    2009年RSNA大会在肺部影像学研究上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现简要概括如下.计算机辅助诊断本次大会关于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的研究较上一年少,主要研究内容是其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Jordi等认为在对肺结节的筛查过程中CAD结合其它不同的lecture技术比单一的阅片方法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结节.

    作者:韩瑞;陆玮;林华;李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服甘露醇MSCTE诊断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MSCT小肠成像(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常见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行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淋巴瘤(NHL)、腺癌等三种常见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24例GIST,21个病灶见明显的供血动脉,2例见病灶周围明显肿大的淋巴结.22例NHL,12例为浸润溃疡型,8例为动脉瘤样扩张型,4例为息肉样肿块型,15例见多发肿大的淋巴结,6例MPR重组图像显示供血动脉.9例腺癌中3例病变累及的肠管扩张,2例肠系膜根部见肿大的淋巴结,有3例MPR重组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SCT总诊断符合率为95.6%(66/69).结论:M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较大,尤其是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毕文杰;朱峰;李慎江;陈克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泪腺脱垂的CT及MRI表现

    目的:总结分析泪腺脱垂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泪腺脱垂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泪腺脱垂患者的CT、MRI表现,其中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10例中9例为双侧泪腺脱垂,横断面表现为泪腺上部部分越过眶缘,其中5例可见泪腺向眶缘的前外侧呈结节样突出;冠状面表现为泪腺大部分位于眶缘前方、眼球颞侧,呈类圆形团块影.1例为单侧泪腺部分脱垂,MRI横断面表现为泪腺眶缘前部略增大,冠状面于眶缘前方、眼睑颞侧皮下见椭圆形泪腺影,与泪腺眶部走行一致.结论:CT和MRI可以显示泪腺的位置,横断面、冠状面结合观察有助于诊断泪腺脱垂.

    作者:于文玲;王振常;燕飞;郭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数字钼靶X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性病变中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3例乳腺肿块性病变,其中良性24例,恶性49例.所有病例均行数字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数字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80%、75.00%及84.93%,彩色多普勒超声为85.71%、83.33%及84.93%,二者联合检查为95.92%、91.67%及94.5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Ⅰ型及Ⅳ型乳腺病变上较钼靶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钼靶在诊断Ⅱ、Ⅲ型的乳腺病变时准确度(62.50%)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45.0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可提高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作者:德杰;李彩英;冯平勇;朱青峰;刘怀军;全冠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11例,腺鳞癌4例,鳞癌7例,肿瘤直径约3.5~8.0cm,全部经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CT导引下使用粒子针行肿瘤组织间125I种植,粒子活度0.8mCi,6例辅以化疗,2例补充放疗,CT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2例中,125I粒子种植后6个月CT评价,布源满意率86.36%(19/22),3例完全缓解(13.63%,3/22);14例部分缓解(63.64%,14/22),5例无变化(22.73%,5/22),总有效率77.27%(17/22).随访6~3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4/22)、31.8%(7/22)、13.6%(3/22),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创伤小.

    作者:段成洲;蒋明;范斌;郝海芳;张玉兴;王功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MSCT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附8例报道)

    目的:探讨MSCT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及其重组影像资料.结果:VR、MPR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8例患者中有5例表现为壁内血肿,3例为无回腔性沟通.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显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邹建华;郑巧;付传明;刘超;陈义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显著屈曲患者的输卵管再通术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装置对子宫显著屈曲合并输卵管梗阻的不孕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术的插管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子宫显著屈曲伴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48例,共66条输卵管阻塞,应用自制装置,配合使用各种手术器械,施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采用复通率及妊娠率(随访2年)评价输卵管再通术的治疗效果,并将其与子宫位置正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均插管成功,施行再通术后,有56条输卵管复通,复通率为84.8%,随访2年后9例妊娠,妊娠率18.8%,妊娠率低于子宫位置正常患者,而复通率与子宫位置正常患者相近.结论:使用自制装置能够较方便完成显著屈曲子宫的输卵管再通术,各种手术器械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成功插管.

    作者:夏风;杨文忠;郑传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的MRI及MRS表现

    目的:分析婴儿型和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NCL)的MRI、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方法:对2例婴儿型和8例晚期婴儿型NCL患儿行磁共振平扫和磁共振波谱检查.总结分析各种特征性影像表现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总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NAA/Cr、Cho/Cr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10例患儿都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脑萎缩,婴儿型以大脑萎缩为早期表现,晚期婴儿型以小脑萎缩为早期表现.2例婴儿型病例及病史4~5年的晚期婴儿型患儿可见大脑半球白质的异常高信号,脑室旁白质为明显.婴儿型病例见双侧丘脑和基底节核团T2WI低信号.8例发现颅骨板障明显增厚.磁共振波谱显示随着病程延长,晚期婴儿型病例的NAA/Cr比值逐渐降低,Cho/Cr值未见明显变化.婴儿型病例未观测到NAA峰,Cho/Cr水平降低,肌醇(mi)水平明显增高.结论:MRI和1H-MRS可以敏感地发现婴儿型和晚期婴儿型患儿脑内的异常改变,有助于NCL的诊断和分型,并可以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病情变化.

    作者:任爱军;黄敏华;郭勇;林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支气管囊肿误诊为肺隔离症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体检时发现左下肺近脊柱旁类圆形软组织块影而就诊.查体:患者神智清晰,语言清楚,四肢肌力及生理反射均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2 次/ 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作者:徐雷;曹廷志;徐双喜;刘坤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RI 3D-VIBE序列全肝灌注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对人全肝灌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 T1WI、T2WI轴面及true-FISP冠状面扫描后,采用经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扫描,然后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区分别选择兴趣区(ROI),测量其在注射Gd-DTPA后不同灌注时间及延迟期的信号强度值,后绘制时间-浓度曲线.结果:每个志愿者分别得到4条关于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的时间-浓度曲线.Gd-DTPA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动态浓度范围分别为0~0.6mmol/l、0~0.6mmol/l、0~1.7mmol/l和0~1.0mmol/l.肝左、右叶及门静脉时间-浓度曲线较柔和,缓慢达峰并缓慢下降;腹主动脉时间-浓度曲线有2个峰值,且达峰时间快.结论:应用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的技术切实可行,能从中获得时间-浓度曲线,使肝血流灌注参数量化,对评估肝血流灌注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元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